米芾說:謝安格在子敬上。看看謝安的書法究竟怎樣呢

2021-01-14 陽光田園遊

謝安,字安石,世人稱之為謝太傅、謝文靖、謝東山。東晉名士,是與王羲之同時代的人,也是王羲之的好朋友,據史書記載,謝安曾經向王羲之請教過書法,那書法水平自然是不低。有兩則有名的與書法有關軼事與謝安有關,一則是說王羲之最小的兒子王獻之有一天精心寫了一幅字請謝安點評一下,誰知謝安在字上評語說寫得不好,讓王獻之很傷自尊。還有一則是說有一天王獻之見到謝安,倆人閒聊,王獻之當面問謝安,說你覺得是我父親王羲之字寫得好還是我寫得好,結果謝安回答說你的字比你父親的字差得很遠,王獻之又傷一回自尊。那麼謝安的書法究竟怎麼樣呢?連王獻之的書法都不入法眼,還別說,謝安的書法真是水平很高,米芾就對謝安的書法評價很高,說謝安的書法格調比王獻之高,米芾還說謝安的書法「山林妙寄,巖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米芾評謝安的書法見下圖的米芾《太師帖》。

米芾《太師帖》

米芾在《太師帖》中說:謝安格在子敬上。子敬就是王獻之的字號,王獻之字子敬。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謝安的書法,見下圖。

謝安書法
謝安書法
謝安書法局部

這就是謝安的兩幅字,字是寫得溫文爾雅,跟後世的元朝的趙松雪風格很像,不同於王獻之的瀟灑飄逸,反正我是看不出誰高誰低了,還沒到那個水平,不敢妄加評論。

相關焦點

  • 走進北宋——米芾書法(全集)
    米芾行書《李太師帖》 元祐二年(1087年) 紙本 縱25.8釐米 橫31.3釐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釋文:李太師收晉賢十四帖。武帝、王戎書若篆籀,謝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研山銘》分三段: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第二段為繪製的《研山圖》;第三段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書畫家陳浩的題跋。《研山銘》沉頓雄快,跌宕多姿,結字自由放達,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天趣。《研山銘》 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見珍品。
  • 課文《米芾學書》教學設計告訴你怎樣學好書法,悟出寫好字的竅門
    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2、讓學生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悟出寫好字的竅門。教學難點:理解秀才說的關於寫字竅門的一段話。
  • 東晉名士—謝安
    謝安謝安曾從王羲之學行書,書法非常出色,尤以行書為妙品。後世米芾曾稱讚他的書法「山林妙寄,巖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宣和書譜》稱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書者。後之評其字者,亦謂縱任自在,若螭盤虎踞之勢,要當人能品也。然其妙處,獨隸與行草耳。此所有惟行書為多。」
  • 【書法研究】書法收藏對米芾書風的影響 ■張三鐵
    米芾多次這麼做,一是因為米芾一直沒做上高官,收入不夠多,經濟上並不允許他大肆購買。所以,交換就成了他獲得更珍愛的書法名作的好方法,從記錄的收藏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收藏品是來源於此。無論是誰,都說明米芾為獲得心愛的書法使盡各種手段,竟至於不惜破壞自己的形象。  4、摹取 米芾的書法收藏中,可能因某些原因,原帖不能到手,故臨摹以收。他的臨摹能力很高,《宋史》說他:「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曾敏行也說他「臨寫逼真」。
  • 米芾書法造詣如何?為什麼說米芾篆愛《詛楚》
    關於米芾接觸《詛楚》之時間,據蘇軾言,米芾鍾愛的《詛楚文》於嘉祐六年「獲於開元寺土下」,我們可以米芾最早於嘉祐六年接觸《詛楚》。又,歐陽修《集古錄跋尾》稱「古秦《祀巫鹹》神文,今流俗謂之《詛楚文》」,可知米芾可能在治平年間或之前通過交遊熟知《詛楚》。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包括米芾)所見到的《詛楚文》應該是宋人翻刻。
  • 米芾書法鑑賞(上卷)
    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較多,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致使「文人畫」風上一新臺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究竟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史家各有側重。米芾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收藏宏富,涉獵甚廣,加之眼界寬廣,鑑定精良,所著遂為後人研究畫史的必備用書。有《寶章待訪錄》、《書史》、《畫史》、《硯史》、《海嶽題跋>等。
  • 書法欣賞,米芾行書《千字文》,米芾書法高清大圖
    《千字文》也是歷代書法家的熱門創作素材,著名版本有智永、文徵明、趙孟頫六體版等,也有大量諸如顏真卿、王羲之等集字版本,備受書法學習者青睞。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米芾集字版本。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
  • 米芾對古人技法的研習和理解,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中國書法史上, 宋代的「尚意」已是早已公認。那麼, 蘇、黃、米就是宋代「尚意」的代表。蘇東坡《論草書》說:「吾書畫不甚佳, 然自出新意, 不踐古人, 是一快也。」黃庭堅《論書》說:「隨人作計終後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蘇、黃都追求率真自然和創新的藝術風格。
  • 臺北藏米芾書法墨跡十五帖
    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宋四家墨寶》冊,《三希堂法帖》有摹刻,《式古堂書畫匯考》、《墨緣匯觀》等有著錄,是最為著名的米芾傳世書法佳品之一。從此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米芾所謂的「刷」字,實際上是他令筆毫平鋪紙上,以便運筆時能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所以,可以說米芾的這個「刷」法,是適應行書發展到宋代,走向「尚意」之路以後技法上的新變化。
  • 前半生作隱士後半生當英雄,謝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男人嗎?
    謝安出身於名門世家謝家。四歲時,名士桓彝見到他,大為讚賞,說:「: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王承)」意思是說,這孩子風採神態清秀明達,將來不會比王東海(即東晉初年的名士王承)差。可見四歲時便被稱讚風姿俊朗,長大之後容貌未必輸於擲果盈車的潘安。
  • 臺北藏米芾書法墨跡15帖,賞析
    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宋四家墨寶》冊,《三希堂法帖》有摹刻,《式古堂書畫匯考》、《墨緣匯觀》等有著錄,是最為著名的米芾傳世書法佳品之一。從此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米芾所謂的「刷」字,實際上是他令筆毫平鋪紙上,以便運筆時能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所以,可以說米芾的這個「刷」法,是適應行書發展到宋代,走向「尚意」之路以後技法上的新變化。
  • 八面生姿,米芾視書法如生命,深受王羲之、王獻之的影響
    他認為自己就是為書法而活著,他的目標就是要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是一個握筆便作千秋之想的書法家。他曾說:「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明·范明泰《米襄陽外記》) 在常人看來區區一首小詩,米芾認真寫三四遍還不滿意,足見對自己書作的苛刻。米芾是一位虔誠崇古的書法教徒。他認為只有深入而認真地學古,在學古的基礎上才能生新意。
  • 都知道東晉書法有「二王」,那你知道「三謝」嗎?
    中國書法史上,東晉書法家「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聲名卓著,名揚天下,後人更是推崇備至。但晉代還有「三謝」似乎知道的人不多。「三謝」不僅在政治上著名,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因此得名。 書法「三謝」是哪三位呢?他們是謝尚、謝奕、謝安,他們都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三人是一族兄弟。
  • 顏真卿和柳公權書法傳承千年,被後人稱為字帖,米芾:都是醜書
    在書壇上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一直被學習和臨摹,但是宋代有一個人卻說: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是醜書,自從他們開始就有了醜書。米芾書法局部米芾批評顏真卿和柳公權,他自己的書法造詣如何呢?米芾的書法可以說是宋代書法的巔峰,王文治曾經這樣形容米芾,他認為米芾的書法是集大家之所成,自創一體,他雖然點評了歷代名家,其中也不乏經典語句,但是有些觀點有失偏頗。
  • 「返晉卑唐」——米芾書法審美追求
    對各個歷史時期的書法風貌和審美追求做了簡明的概括。晉人的「尚韻」及宋人的「尚意」雖有不同, 但本質上都是注重內在精神, 而忽略外在形式。「晉韻」受到米芾極高的推崇, 他把自己的書房改名為「寶晉齋」, 把他的文集題為《寶晉英光集》, 可見他對晉人的追慕。米芾追求「疏淡」、「飄逸」的意境, 對哪種蕭散簡遠、無拘無束、灑脫的魏晉風流甚是羨慕。
  • 米芾塑造個人書風的技巧,你不學學?
    把握書法的本質,看書法作品自然會通透一些,不會再去糾結於某一家風格之表現,這是學書法由淺到深,由單一到豐富的必然過程,每個人到一定階段都要經歷。常看某些朋友評論某位名家的作品說:此人學米、此人學趙,此人頗得董風。
  • 書法字帖 @ 米芾臨《十七帖》
    米南宮(1051-1107)即米芾,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吳人,祖籍太原。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
  • 米芾用他個性的書法,完美詮釋中鋒用筆!
    對北宋書法有所了解的人,一定不會沒聽說過米芾的名字,作為書法第一人的米芾,書畫自成一家,別具風格特色。宋代人注重筆法研習與傳承,而米帝又極為講求個性和意趣,作為有著「北宋四大書法家」之稱的米芾,不僅能寫詩文、精鑑別,更擅長書畫作品,其中書法用功最為深厚,米芾的「八面出鋒」對後世影響頗深。所謂「八面出鋒」,是指書法用筆,無論在轉筆角度、折筆速度、行筆力度等方面始終依據線條曲直、方圓、強弱、等變化來掌握筆勢,以不同的筆鋒觸紙,從而達到姿態萬千的筆法。
  • 米芾和蔡襄書法的不同:「刷字」與「勒字」
    上問本朝以書名世數人, 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 蔡卞得筆而少逸韻, 蔡襄勒字, 沈遼排字, 黃庭堅描寫, 蘇軾畫字。」上復問:「卿書何如?」對曰:「臣書刷字」。以上米芾所說勒字、排字、描字, 皆是做作之詞, 自己說刷字, 刷便是揮灑自如, 一無做作。雖然顯得有些刻薄, 但卻概括了各家書法的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