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這些年裡,不僅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人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在全球範圍內,我國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競爭力方面都能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了,更是在某些方面做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高鐵和電子商務了。
電商,已經成為了一個劃時代的產物。現在,我國的電子商務可以說已經被淘寶、京東、拼多多這三大電商平臺所佔據了。而作為中國最火的電商平臺的創始人,馬雲也是多次坐上「中國首富」的寶座。其實,在馬雲創立淘寶之前,中國電子商務還沒有今天這麼火熱的時候,就有一家外國電商「巨頭」進入我國了,在中國發展多年之後,卻又將大部分業務撤離了中國,它就是亞馬遜。
1995年成立的亞馬遜最早只是一家賣書的平臺。後來,在圖書業務逐漸成熟之後,其創始人貝索斯又將目光放到了網購上面,將亞馬遜改為了一個綜合性的網上購物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亞馬遜逐漸成為了美國網上零售店數量最多的平臺。
隨後,亞馬遜又走出了美國開始向全球推廣自己的業務。2004年,已經是電商巨頭的亞馬遜以收購卓越網的方式,進入了中國市場。通過自己在全球範圍內領先的網上零售經驗,與卓越網對中國市場長期運營的經驗相結合,亞馬遜很快就在中國站穩了腳跟。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現在「大紅大紫」的淘寶才剛剛成立不到一年,京東也才起步,拼多多更是還沒出現。而那個時候的亞馬遜卻憑藉著自己多年的電商經營經驗和高達16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成為了全球電子商務領域無可爭議的「巨頭」。
但是正是這樣一家「贏了世界」的企業,卻偏偏「敗走」中國。
在中國發展的亞馬遜遭遇了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基本上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由於沉迷於自己原來的成功方式,亞馬遜大力推廣自己的電子商務業務,並始終以「美國思維」進行經營。
例如,被亞馬遜創始人當作是一輩子驕傲的專利「一鍵下單」功能,在中國卻遭遇了「滑鐵盧」,根據亞馬遜在中國的調研顯示,這項功能使得用戶使用極度不適。但就算是這樣,亞馬遜仍然一意孤行地保留了這一功能。
其次,就是亞馬遜對於中國領導層的不信任。據悉,亞馬遜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做出的任何決定都要經過美國總部的同意之後才能進行決策,而中國的管理層本身是沒有決策能力的。
這樣一來雖然使得其決策時間和決策成本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但熟悉中國市場的管理者卻得不到重視。對於這樣的情況,劉強東就曾表示,亞馬遜在中國的電商業務競爭中,最大的弱點就是對於中國管理團隊的不信任。而正是這個「不信任」,讓亞馬遜在中國走向了衰落。
最後,就是國內電商平臺競爭太過激烈。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等等。在中國這樣的電商平臺大大小小几乎有上百家,而雖然身為電商「巨頭」,但是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下,想要贏過比自己更懂顧客的「中國企業」,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總的來說,亞馬遜在中國的「失敗」有一方面是來自於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外部競爭的壓力。贏了世界卻敗走中國,全球盈利的巨頭公司「亞馬遜」想要在這樣內外的相互作用下,「絕地翻盤」太難了。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