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勝利!預計明年GDP增長8%,信託收益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嗎?

2020-12-23 決勝2035

克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2020年伊始,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所有人的春節計劃,經濟按下了暫停鍵。

隨著新冠病毒攻城掠地,愈發不可收拾,1月23日武漢戰略性封城,集中全國優勢隊伍,歷時兩個多月,打了場漂亮的病毒殲滅戰。春季期間,14億人民一起宅在家裡做抗疫戰士,把零星散落的病毒也悶死了。

為抗擊疫情,中國人在一段時間公共生活完全停滯,使經濟社會遭受了巨大衝擊,央行果斷推出9萬億元的貨幣政策來支持實體經濟。

開展SLF和MLF並引導中標利率下調,支持金融機構增加貸款和降低貸款利率。

2020年以來已經分別於1月1日、3月13日和4月3日降準了三次,釋放1.75萬億元長期資金。

2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下調10個bp與5個bp,4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下調15個bp與10個bp,這是自去年8月LPR報價機制改革以來,下降幅度為歷次最高,貸款利息降低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只有貨幣政策還不夠,還需要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有效緩解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今年財政赤字規模比上年增加1萬億元,發行了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以上三項合計淨增加3.6萬億元財政支持。

另外,還通過減稅降費、加大重點領域支出、增強重大項目建設保障支持力度等措施,為經濟社會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強動能。

中國用3個月時間,就把疫情控制住了,保護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雖然代價是犧牲了短期的經濟發展利益,但後來事實證明我們做對了。3月份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股市觸底反彈,下半年大中小學陸續開學,人人佩戴口罩,生活受疫情影響已經變得很小了。

中國經濟第一季度下降了6.8%,出現了1992年以來第一次季度性的萎縮,但是到第三季度末,中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長了0.7%,由負轉正。疫情控制後消費、投資需求上升,且外需表現強勁,中國第四季度增速預計超5.5%,全年預計增長2%,中國有望成為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最後戰勝了疫情並克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信託收益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嗎?

11月26日,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表示,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8%。由於今年第一季度GDP是負增長基數低,明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有望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經濟的強勢復甦,已經把經濟拉回了疫情前水平,那麼投資者會問,信託收益還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嗎?

為了能反應信託收益波動趨勢,小編以江蘇鹽城市下轄區縣發行的政信集合信託為例,匯總整理了2019年10月-2020年11月的每月最後一天,300萬份額對應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的數據,如下:

2019年,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率整體是呈現下行趨勢的,不過,受年末效應影響,市場資金流動性趨緊,像城投等企業年末工資和工程款等支出比較大,加上信託公司年末有衝管理規模的需要,在2019年12月份和春節前,信託收益出現了一波小高潮,像江蘇鹽城市政信信託收益平均9.2%、9.1%,部分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甚至超過了9.5%。

看著現在的信託收益7%左右,回想去年底的收益,心裡難免會有落差感,對投資者而言,信託產品持續保持高位的收益率,無疑是吸引其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信託收益下降過快,會增加投資者持幣觀望的可能性。

信託的收益無疑是由供需雙方決定的,如果市場資金多於項目資金需求,融資方就會佔據強勢,壓低融資成本,使信託收益降低。但是如果市場資金少於項目資金需求的時候,融資方需要提高融資成本,才能更快融到資金,從而信託收益提升。如果過多投資者持幣觀望的話,可能是使信託收益提升的一個因素之一。

能影響信託收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今年信託收益降低較快主要原因是央行通過LPR降息了,相當於貸款基準利率下降,會傳導到市場使市場融資成本整體下降,信託收益肯定要降低,那麼明年經濟強勁復甦,可能會加息嗎?

我們預計明年全年貸款基準利率會保持比較穩定,更多的是體現在信貸的增長率上會開始減慢。最近幾個月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率都是超過13%的,而名義GDP今年是相對比較低,所以使得債務率上升比較快,預計明年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率也會開始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從超過13%降到差不多10%-11%的水平,這個會使整個信貸的條件是邊際的收緊,所以這個是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提高貸款基準利率的加息條件還不具備。

另外明年社會融資總額增速會減緩,可能會提升利率中樞,有利於信託收益的提升。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股市行情,當股市行情表現強勢的時候,會有一部分投資者把信託投資計劃延後,投入股票市場,當股票市場行情結束時,再抽離出來投資信託產品。明年股市的行情預計會比較穩,由於中國經濟強勢復甦,會帶動股市的一波上漲行情,全球疫情依然很嚴重,影響外需出現大牛市的概率比較低。當股市行情上漲時,信託投資需求會減弱,信託產品需要提升收益才能吸引到足夠資金。

大趨勢上現在國家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 ,在疫情前和疫情後如是,因為排除疫情因素影響GDP增速是下降的,2019年GDP增長6.1%,為1991年來最低,為刺激實體經濟發展,需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的利潤水平,從而實體企業擴大生產投資實現經濟增長,所以信託的融資成本未來整體是呈下行趨勢的,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疊加,會出現階段性收益提升的現象。

總的來說,明年信託收益很難回到疫情前水平,可能會因為經濟強勢復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溫和退出,市場資金面由寬鬆轉向中性和股票出現上漲行情等因素綜合影響可能會階段性提升信託收益,但總體趨勢信託收益是向下的,要降到5%-6%收益也是非常難的,今年貨幣寬鬆信託收益已經到最低點了。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預計全年實際GDP同比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在2019年底,公募基金業內人士曾表示,投資者2020年應降低投資收益預期,但截至目前為止,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已然超越去年全年,在連續兩年逆天高收益後,明年市場走向如何?基金經理及投研總監如何把脈明年形勢?中國網財經記者整理數份基金公司2021年投資策略,公募基金依然好看市場結構性機會,強調順周期及把握優質龍頭個股機會。
  • 外媒:預計日本經濟2022年初或能回到疫情前水平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據路透中文網(博客,微博)消息,有分析師稱,日本經濟今年的萎縮幅度將小於最初預期,但至少要到2022年初才能回到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水平。報導稱,儘管經濟仍受到疫情的影響,受訪分析師對日本央行下一步政策行動的看法仍存在分歧。這凸顯出有更多人認為,該央行扶助經濟增長的手段可能已經用盡。
  • 人民大學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GDP預計增長8.1%!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代表課題組發布報告,報告預計四季度GDP增速達到5.9%,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為2.3%。由於經濟的持續復甦和基數因素,預計2021年各類宏觀參數將全面反彈,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8.1%,並呈現出明顯的前高后低態勢,從一季度11.4%的增速降至四季度的5.4%。
  • ...明年年底前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產出缺口將會縮小。預計新加坡...
    政策區間及以其中心水平保持不變。預計2020年新加坡經濟將萎縮5%-7%。由於2020年的基數較低,預計2021年的增長將超過趨勢水平。隨著多數行業在明年年底前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產出缺口將會縮小。預計新加坡2020年核心CPI、所有項目CPI在-1%到0%之間。預計新加坡2020核心CPI在-0.5%至-1%區間。
  • 日本經濟明年恐難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看世界·駐外首席展望  即將過去的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讓日本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經濟下滑之劇烈超過美國;展望2021年,日本經濟雖有望繼續緩慢復甦,但恐難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今年前兩個季度,日本經濟按年率計算分別實際下滑2.1%和29.2%,二季度經濟下滑幅度之深成為有可比統計以來最大降幅。第三季度日本經濟雖然出現創紀錄升幅,實際增長22.9%,但預計接下來經濟復甦的步伐會比較緩慢。  縱觀全球,疫情在日本的擴散相對緩慢、平穩,那麼,日本經濟何以出現如此深度的下滑,且恢復緩慢?
  • 明年中國GDP增速能達8%嗎?
    比較相近的看法是,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加快到8.0%及以上。「中國當前面臨的挑戰是縮減疫情後經濟刺激的規模,同時不打亂經濟復原的節奏。」渣打銀行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步復甦,全球經濟前景改善,中國已轉向政策退出模式。新冠疫苗的好消息接踵而來,這將支撐全球經濟活動恢復。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在2020年收縮3.8%之後恢復為增長4.8%。
  • 中國明年GDP增速或近8%?GDP重回高增長通道該咋看?
    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和市場環境穩定,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穩定回升。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鉅豐貴金屬:大摩料香港明年GDP增長5%,回復2020年前水平
    摩根史坦利估計,香港經濟明年可回到之前水平,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5%,但將繫於環球需求復甦步伐,及中港關口何時重開。大摩預期,香港經濟將於明年第二季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第四季則可回到此前水平。不過,大摩提醒,經濟增長短期或有壓力,要留意歐美新一波疫情的發展,及政府的就業補貼完結後的情況。
  • 中國社科院發布經濟藍皮書: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約7.8%
    在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李雪松稱,這是受今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的影響,同時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以及國內外的不確定性做出的預計。該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
  • 經合組織:明年全球GDP將恢復疫情前水平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周二(12月1日)發布的經濟前景報告中表示,全球生產總量將在今年急劇下降4.2%之後,到2021年底恢復到新冠大流行病爆發前的水平。由37個成員組成的經合組織(OECD)預測,在COVID-19疫苗推出以及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推動下,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約4.2%,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3.7%。復甦將以中國為首,預計明年中國將增長8%,佔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
  • 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
    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 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12月14日在京舉辦。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和市場環境穩定,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穩定回升。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經濟增長應該回到疫情之前的常規水平,大概是5%~6%之間,或者6%...
    文 / editor2020-12-31 08:25:30來源:FX168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2021年GDP增速有望8%-9%】從GDP增長的數字來看,中國因為疫情控制較好,出口比較強勁,服務業復甦,最近的數據也比較好。
  • 經合組織:2021年世界經濟將回到疫情前水平
    坦主流媒體《公民報》12月2日報導,1日,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表示,2020年長達數月的封鎖雖減慢了疫情的傳播速度,但卻讓全球經濟下降了4.2%。它預測,由於疫苗有助於推動復甦,世界經濟將在2021年以4.2%的速度回升,到年底可能會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增長會不均衡。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說,自疫情開始以來,第一次看到了光明的希望。
  • 集合信託產品收益小幅上行 年末或現「翹尾」
    金融投資網記者 吉雪嬌隨著年末的臨近,集合信託產品收益出現小幅上行。截至上周,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回升至6.92%,同時部分產品預計收益超8%。在分析人士看來,年末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翹尾可能源自於行業整體的產品收益的重心上移。
  • 2020年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 27個省前三季度gdp公布
    前三季度山東省生產總值52186.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9%,比上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43.15億元,增長1.6%,比上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20171.16億元,增長1.8%,比上半年提高2.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8271.70億元,增長2.0%,比上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 明年中國GDP增速或達8%,「十四五」增長目標如何設定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11月29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從疫情衝擊中率先恢復,全年可爭取2%左右的增長。明年來看,正常情況下可以爭取7%~8%或以上的增長率,但不是重返高增長的軌道。其原因在於,「今年的基數低,仍屬恢復性的增長,今明兩年增速達到5%左右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狀態。」劉世錦說。
  • 德國政府稱經濟已開始復甦 預計2022年初可回到疫情前水平
    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今年預計衰退5.8%後,明年將有望迎來4.4%的增長。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當天表示,德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初重回新冠疫情前水平。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德國經濟遭遇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僅二季度GDP環比便下降了9.7%。不過,德國聯邦政府當天公布的預測報告指出,德國在今年5月已經度過經濟下行的谷底階段,月度經濟數據已表現出顯著的復甦趨勢。
  • 2020全國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 31省前三季度GDP排行榜
    2020全國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 31省前三季度GDP排行榜
  •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中國明年GDP增速或達到8.5%
    12月17日,記者從滙豐中國處獲悉,對於中國明年全年的GDP增速,滙豐最新的預測是可能會達到8.5%,實現大幅度反彈。不過,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特別強調,因GDP預計增速遠高於前幾年而出現經濟通脹、過熱的擔憂是沒有依據的。
  • 韓國考察之三星電子預計疫情下利潤大幅增長,原因種種
    三星電子周二預計,二季度營業利潤將增長23%,這得益於對內存晶片和顯示屏的強勁需求,克服了疫情對智慧型手機銷售的影響。這家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和內存晶片製造商在一份收益預期中說,預計4 - 6月的營業利潤為8.1萬億韓圓(合68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6.6萬億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