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2020年伊始,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所有人的春節計劃,經濟按下了暫停鍵。
隨著新冠病毒攻城掠地,愈發不可收拾,1月23日武漢戰略性封城,集中全國優勢隊伍,歷時兩個多月,打了場漂亮的病毒殲滅戰。春季期間,14億人民一起宅在家裡做抗疫戰士,把零星散落的病毒也悶死了。
為抗擊疫情,中國人在一段時間公共生活完全停滯,使經濟社會遭受了巨大衝擊,央行果斷推出9萬億元的貨幣政策來支持實體經濟。
開展SLF和MLF並引導中標利率下調,支持金融機構增加貸款和降低貸款利率。
2020年以來已經分別於1月1日、3月13日和4月3日降準了三次,釋放1.75萬億元長期資金。
2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下調10個bp與5個bp,4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下調15個bp與10個bp,這是自去年8月LPR報價機制改革以來,下降幅度為歷次最高,貸款利息降低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只有貨幣政策還不夠,還需要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有效緩解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今年財政赤字規模比上年增加1萬億元,發行了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以上三項合計淨增加3.6萬億元財政支持。
另外,還通過減稅降費、加大重點領域支出、增強重大項目建設保障支持力度等措施,為經濟社會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強動能。
中國用3個月時間,就把疫情控制住了,保護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雖然代價是犧牲了短期的經濟發展利益,但後來事實證明我們做對了。3月份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股市觸底反彈,下半年大中小學陸續開學,人人佩戴口罩,生活受疫情影響已經變得很小了。
中國經濟第一季度下降了6.8%,出現了1992年以來第一次季度性的萎縮,但是到第三季度末,中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長了0.7%,由負轉正。疫情控制後消費、投資需求上升,且外需表現強勁,中國第四季度增速預計超5.5%,全年預計增長2%,中國有望成為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最後戰勝了疫情並克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信託收益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嗎?
11月26日,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表示,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8%。由於今年第一季度GDP是負增長基數低,明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有望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經濟的強勢復甦,已經把經濟拉回了疫情前水平,那麼投資者會問,信託收益還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嗎?
為了能反應信託收益波動趨勢,小編以江蘇鹽城市下轄區縣發行的政信集合信託為例,匯總整理了2019年10月-2020年11月的每月最後一天,300萬份額對應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的數據,如下:
2019年,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率整體是呈現下行趨勢的,不過,受年末效應影響,市場資金流動性趨緊,像城投等企業年末工資和工程款等支出比較大,加上信託公司年末有衝管理規模的需要,在2019年12月份和春節前,信託收益出現了一波小高潮,像江蘇鹽城市政信信託收益平均9.2%、9.1%,部分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甚至超過了9.5%。
看著現在的信託收益7%左右,回想去年底的收益,心裡難免會有落差感,對投資者而言,信託產品持續保持高位的收益率,無疑是吸引其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信託收益下降過快,會增加投資者持幣觀望的可能性。
信託的收益無疑是由供需雙方決定的,如果市場資金多於項目資金需求,融資方就會佔據強勢,壓低融資成本,使信託收益降低。但是如果市場資金少於項目資金需求的時候,融資方需要提高融資成本,才能更快融到資金,從而信託收益提升。如果過多投資者持幣觀望的話,可能是使信託收益提升的一個因素之一。
能影響信託收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今年信託收益降低較快主要原因是央行通過LPR降息了,相當於貸款基準利率下降,會傳導到市場使市場融資成本整體下降,信託收益肯定要降低,那麼明年經濟強勁復甦,可能會加息嗎?
我們預計明年全年貸款基準利率會保持比較穩定,更多的是體現在信貸的增長率上會開始減慢。最近幾個月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率都是超過13%的,而名義GDP今年是相對比較低,所以使得債務率上升比較快,預計明年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率也會開始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從超過13%降到差不多10%-11%的水平,這個會使整個信貸的條件是邊際的收緊,所以這個是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提高貸款基準利率的加息條件還不具備。
另外明年社會融資總額增速會減緩,可能會提升利率中樞,有利於信託收益的提升。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股市行情,當股市行情表現強勢的時候,會有一部分投資者把信託投資計劃延後,投入股票市場,當股票市場行情結束時,再抽離出來投資信託產品。明年股市的行情預計會比較穩,由於中國經濟強勢復甦,會帶動股市的一波上漲行情,全球疫情依然很嚴重,影響外需出現大牛市的概率比較低。當股市行情上漲時,信託投資需求會減弱,信託產品需要提升收益才能吸引到足夠資金。
大趨勢上現在國家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 ,在疫情前和疫情後如是,因為排除疫情因素影響GDP增速是下降的,2019年GDP增長6.1%,為1991年來最低,為刺激實體經濟發展,需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的利潤水平,從而實體企業擴大生產投資實現經濟增長,所以信託的融資成本未來整體是呈下行趨勢的,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疊加,會出現階段性收益提升的現象。
總的來說,明年信託收益很難回到疫情前水平,可能會因為經濟強勢復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溫和退出,市場資金面由寬鬆轉向中性和股票出現上漲行情等因素綜合影響可能會階段性提升信託收益,但總體趨勢信託收益是向下的,要降到5%-6%收益也是非常難的,今年貨幣寬鬆信託收益已經到最低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