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兩則跟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有關的新聞登上了德國媒體的重要版面。其中一則消息顯示,德國近期在上萊茵地區發現一個儲藏量巨大的鋰礦,這則消息讓德國人看到了在德國本土生產鋰電池的希望。甚至有不少專家說,這個新發現的礦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鋰礦之一。多家能源企業和機構正在建設從地熱深水中抽出鋰的測試設備。
據另外一則消息報導,下周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巴伐利亞州經濟部長以及巴符州經濟部長將聯袂拜訪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地區的瓦爾塔公司總部。而且,這三位部長不會空手過去,而是會攜帶一個價值3億歐元的大禮包。德國聯邦經濟部出資2億歐元,巴符州出資5950萬歐元,巴伐利亞州出資3000萬歐元。
當然,瓦爾塔這個大禮包也不能白拿,德國政府給瓦爾塔下達的硬任務是研發並生產高效能的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
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製造全部掌控在東亞幾個國家的製造商手中,比如日本松下、韓國LG、中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雖然心裡很不情願,但德國人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在5年後能基本拜託對亞洲供應商的高度依賴,要知道動力電池可是電動汽車上最貴的零部件了。所以,德國正加緊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
瓦爾塔是專業從事各種電池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全球員工約4000名。2017年,瓦爾塔在德國中小企業股M-Dax上市,融資2.3億歐元。由於瓦爾塔公司的業績一直都很出彩,過去三年裡瓦爾塔的市值已經漲了3倍。
——————
以上文字是作者原創。作者的專著《創新與管理4.0:德國企業經營及實體經濟成功之路》已在2019年3月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