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跑鞋市場上,產品太多款式太多,讓人眼花繚亂。
可很多人從來沒注意過,覺得跑步健身穿雙鞋就行了——錯,而且大錯特錯。
穿著幾十一百的普通鞋子,就說照樣能跑的人,先別以為自己避免了「智商稅」洋洋得意了起來,你們的這種說法非常不負責!
什麼叫「大體重」?教您一招最簡單的方法,一般來說主要是看BMI指數。
BMI指數:利用身高和體重之間的比例去衡量一個人是否過瘦或過肥;
算法為:體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BMI指數比較高,超過了正常範圍很多,那麼一般情況下就可以歸類為「大體重」了。
大體重跑步的話,如果不藉助緩震系跑鞋,那麼身體對膝蓋作用力、地面對膝蓋的反作用力,都會對膝蓋造成極大的損耗。
這種損耗平時看不出來,但只要積累到一定的時間,就會通過身體反饋出來——然後拿著核磁共振的檢測報告,就要好好想想該怎麼養膝蓋了。
市場上緩震能力很強的跑鞋,有亞瑟士的Nimbus和Quantum,美津濃的預言和索康尼的颶風。
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跑鞋並不是說緩震越好,就是越好的。
緩震很強的跑鞋,對於大體重跑者那是福音,但是對於正常體重的人士來說,或許是一種累贅。
因為要用很多緩震材料,所以鞋身一般都偏重。普通體重跑者穿它們跑步,固然膝蓋能被保護好,但是雙腳負擔比平時大。
3公裡左右的距離可能還不夠明顯,但是跑出5公裡的距離,就會發現體力明顯消耗過大,達不到預期鍛鍊目標。
適合普通體重的跑鞋可太多了,品牌無論國內外都有很多,具體有哪些,可以去看看老魏寫的其他文章,有不少是詳寫單一款式的。
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頭,對於這種情況,控制系跑鞋確實可以改良,但終究只是輔助。
糾正雙腳內外翻,根本上還是要做力量訓練,外物終究只是外物。
控制系跑鞋一般來說,都有亞瑟士的Kinsei,美津濃的Alchemy還有Newbalance的1340等等。
郭德綱有句話說的好,叫「你會說話我會說話,你為什麼要聽我說話?」
這句話放在跑鞋上也是一樣,拖鞋能跑皮鞋能跑,為什麼穿跑鞋跑?
每次我看到那些說自己穿個百來塊、幾十塊的鞋,也跑得很好的評論,老魏的臉上就寫滿了無奈。
這是跟我抖機靈嗎?這是在跟自己膝蓋過不去呢!
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我一個外人也管不了什麼。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讚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