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洗福祿、洗疚疾、剃精細……

2020-12-23 鄉村田小園

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洗福祿、洗疚疾、剃精細……你知道臘月二十七都有哪些習俗嗎?

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是過年的前夕,全國各地有不少有趣的風俗。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在過去,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去趕年集,購置年貨,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在過去,臘月二十七要宰公雞,但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難道母雞就不行嗎?這其實反映了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時代,雄就是第一。在這麼隆重的日子裡,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大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

公雞可以吃完嗎?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天裡殺的大公雞要一整隻地燉好,擺在桌子的正中間,然後大人們也不準我們吃雞腿、翅膀,實在吵得厲害了也就象徵性地給加幾筷子。然後到了除夕時,這隻大公雞基本還是原封不動地威武雄壯,盤踞在一個大碟子裡,位居桌子中央。然後要等到過了大年初一,才可以想吃哪就吃哪。

這是因為宰公雞寓意「大吉大利」,做好的雞肉不能一次吃光,每頓飯只吃兩筷子,春節期間天天的餐桌上都要有雞,總要端上端下的,這樣才算圓滿的使「大吉大利」維持得長久。

在老北京流傳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在山西呂梁,講究在臘月二十七洗腳。這天傍晚,人們都要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那是因為,人們認為腳是身上最髒的地方,洗洗腳可以洗去一年的黴運,讓來年大吉大利。還有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在農村講究的可多了。

洗福祿。就是洗澡、洗衣,洗除一年的晦氣,辭舊迎新。還有剃精細,民間習俗傳得比較火的你一定知道,就是正月裡不能剃頭,剃頭會死舅舅。因此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七之前剃頭理髮,俗語稱:「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

所謂正月剃頭死舅舅之說源於清代,滿族入關以後,強迫漢人剃頭留辮子,如果違抗就格殺勿論,並聲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因此每當剃頭時就會勾起漢人對明朝的「思舊」之情,久而久之,「思舊」訛傳成「死舅」,才傳成這種「正月剃頭死舅舅」的怪異說法。

還有磨鈍刀。就是把切菜刀磨鋒利,要過年了,人們整天都在忙活吃的,剁肉、切菜更是十分頻繁,把刀磨一磨,一是幹活更方便、更順手;二是為了春節時不幹磨刀這樣的危險活,大家知道,春節磨刀、動針是不吉利的。你看,臘月二十七的風俗真不少,也都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臘月二十七都有哪些習俗嗎?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七的民俗是什麼?宰年雞趕大集風俗來源
    今天是臘月二十七,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  這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  有習俗說二十七要宰公雞。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
  • 臘月二十七,宰雞洗浴祛百疾
    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七是中國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七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節日之一。
  • 年關話年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洗福祿,有多少人還在堅持
    在春節的傳統習俗中,民俗諺語就有「二十七宰公雞」的說法,今兒個咱們就說說這老年間臘月二十七都要做些什麼。為什麼要加上「老年間」呢?眾所周知,在中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講究個過年的熱鬧氣氛,過了小年兒每天都有要忙活的事情。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這二十七就該宰公雞了,有些地方也叫殺年雞。
  • 【小編話民俗】臘月二十七,為什麼要宰公雞而不是母雞?文末話題有獎互動!
    有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臘月二十六大家會醃製大肉,醃製完大肉後就要開始殺雞了。「雞」同「吉」,有吉利、吉祥的意思,在臘月二十七這天殺雞也是有講究的。二十七宰公雞,為什麼一定要是公雞呢?難道母雞就不行嗎?其實深究一下就能知道,裡面隱含著父系社會的特徵。
  • 臘月二十七風俗習慣!
    漢族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 "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 的諺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 " 洗福祿 "。二十七洗疚疾除了殺雞趕集,在臘月二十七這一日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裡外洗一洗!
  • 年俗趣話:還記得嗎?那些年一起剃過的頭
    傳統民俗中,民間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甚至,不洗澡都不能過年。臘月二十七這天的洗浴為「洗福祿」,小孩洗了平安聰慧、老人洗了健康長壽,總之呢,就是祈求來年能夠健健康康,多福多祿啊。【宰雞】
  •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七「殺年雞」
    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仿佛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殺只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哪?
  • 【風俗之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洗福祿
  • 臘月廿七|宰雞趕大集 人員密集場所如何逃生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趕集、採購,為過年做準備。BUT!!!火災中,因為煙的密度比空氣大,且火場高溫使得大量的有毒煙氣聚集在上方,遮擋上部空間。低頭可見。疏散過程中,人們通常要低頭彎腰,它一定會很貼心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不會「高高在上」。
  • 《宰年雞趕大集》鄉愁年味系列散文(之五) 作者 | 張蘭洲
    作者:張蘭洲   編輯:唯美詩文苑(ID:wnbm998)在鄉下農村,臘月二十七有宰年雞趕大集的習俗。為什麼要在臘月二十七殺雞?因為「雞」與「吉」諧音,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而且多數地方以殺公雞為著稱,因為在遠古時代男人是家中的主人,具有頂天立地、忍辱負重的主導地位。漸漸地,人們的思想意識便產生了以男子為主導的觀點。
  • 二十七,趕大集!濟南這裡的年味,怎一個濃字了得!
    今天是2020年1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七,俗話說「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在各地鄉村,大集市日當天,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20日,記者來到了仲宮大集,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大家可以看到這裡是人擠人
  • 【年文化】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臘月二十六春節傳統民俗「燉大肉」。1.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沒養豬的人家則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在臘月二十六,春節傳統民俗就是「割年肉」「燉大肉」。
  •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 梁實秋:《鍋燒雞》
    這一件事我記憶甚清,時年六歲。  鍋燒雞要用小嫩雞,北平俗語稱之為「桶子雞」,疑系「童子雞」之訛。嚴辰《憶京都詞》有一首:憶京都·桶雞出便宜衰翁最便宜無齒,制仿金陵突過之。不似此間烹不熱,關西大漢方能嚼。  注云:「京都便宜坊桶子雞,色白味嫩,嚼之可無渣滓。」
  • 冬月大集,年味漸濃
    冬月大集,年味漸濃 2020-12-16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遊品會」二十七宰公雞 吃雞遊戲新春福利真不少
    「遊品會」二十七宰公雞 吃雞遊戲新春福利真不少 2019年01月31日 18:18作者:路天銘編輯:路天銘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春節年俗知多少,攻略做足過新年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回到家的日子屈指可數,先把這些年俗記好,一起過個津津有味的新年。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 臘月二十七殺年雞,這菜寓意吉祥大「雞」大利,乾隆吃後讚不絕口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七了,離春節也越來越近了。雖然現在有不少人吐槽年味兒越來越淡,但是這與年味相關的習俗被越來越多人遺忘有很大的關係。 按照老例,在臘月二十七這天,其實有著殺年雞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