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戰鬥民族!成吉思汗遺言:將他們滅族!

2021-02-28 史事挖掘機

關注本平臺後,每天為您挖掘8篇罕見史事

党項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從唐代晚期開始在西北快速發展,在北宋初期由李元昊正式建國。雖然和佔領北方的遼國與在南方的北宋相比,西夏的疆域不算大,人口也不超過200萬,但卻能與兩國鼎足抗衡,原因無他,正是党項族剽悍的民風。

原本是遊牧民族的党項族,自古以來就實施全民皆兵制,更是以戰立國,平時生產,戰時作戰,軍事與社會經濟合為一。不論男女都須精學騎射,党項人的戰馬和兵器也曾被稱為天下第一,更有「寧獵蒼鷹不獵兔,寧獵猛虎不獵狐」的俗諺,可見其頑強剛烈的戰鬥精神。

他們不但模仿宋朝設置地方軍,也保留原始部落中的制度,有炮兵、重甲騎兵、擅長騎射的騎兵,他們的步兵更是擅長山區作戰,還有設置專門抓俘虜的「擒生軍」和在前線當炮灰的「撞令郎」,軍事布置十分嚴謹,兵力強大。

西夏建國之後,在好水川一戰大勝宋軍,消滅了宋朝最精銳的部隊,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西夏也損失慘重,後籤訂宋夏合約,西夏獲得大量好處。西夏與遼也打了一仗,遼國的兵力因久未經戰而不敵西夏,兩國籤訂條約後,正式成了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局勢。

然而,隨著西夏國內的爭權與分裂,加上夏崇宗幹順一改先祖作風,尚文重法,將帝國發展至即盛,並開始透過外交手段擴展勢力,先是聯遼抗宋,又依附金朝獲得諸多好處,也許是此時嘗到甜頭,後來西夏也常用外交聯合方式對抗敵國。

12世紀末,成吉思汗真帶著蒙古帝國崛起,在平定蒙古草原後,野心極大的鐵木真欲打破了宋、遼和西夏之間微妙的平衡,一統天下,首先目標瞄準了同樣是遊牧民族、相對實力較弱的西夏,只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打竟然6次才打下來。

縱使西夏擁有60萬大軍,但畢竟已安逸多年,不再像建國初期那般驍勇善戰,加上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騎兵殺意正濃,首次進攻便殺西夏措手不及,不過謹慎的成吉思汗不打算一舉將西夏殲滅,而是探探虛實、搶搶戰利品。

第二次蒙古很有信心地挑了西夏北方的城市攻打,沒想到耗費了40多天,無數蒙古鐵騎戰死城下才破城,蒙古將軍惱羞成怒轉而屠城,並打算以此城為根據地繼續進攻,但西夏死守道路,雙方僵持五個多月,蒙古才因糧草耗盡而退兵。

第三次成吉思汗親率蒙古大軍攻打西夏,西夏急忙派出最強將軍嵬名令公率兵應戰,並利用地形與蒙軍僵持了兩個多月。後因蒙軍改變戰略而中招,損失慘重。成吉思汗已經將西夏首都包圍,當時正值雨季,黃河溪水暴漲,蒙軍只能先築起堤防等待西夏投降,不料大水先衝垮了蒙軍的堤防,不得不撤退,西夏為了解除僵局而向蒙古稱臣並進行和親,換取數年的安穩。

成吉思汗借著西夏不乖乖聽話進行第四次進攻,達到恐嚇的目的後就去西徵了。只是新的君王想要「讓西夏再次偉大」,因而打算聯宋滅金,顯然這次的合作並不愉快。打金人的時候,宋在背後捅刀,打宋的時候金再放把火,完全是大亂鬥。西夏沒辦法,只好轉向蒙古討巧。

遠徵西方的成吉思汗一回到蒙古就聽說西夏又在聯合推翻他,一怒之下率兵瘋狂攻打西夏,破了他兩個城,這是第五次進攻。

成吉思汗覺得西夏人狡詐、不應承諾,於是兵分二路,打算滅了西夏。一路踏破城牆,所到之處血流成河,進行報複式的屠城,當蒙古殺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卻病重身亡,死前他特別叮囑身旁的將領為了避免西夏人再度反悔,要「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要求殺了投降的西夏君王並進城屠殺,不能留下任何一個西夏人。

後來的繼承者在採納各方意見後,決定「只殺頑抗之人」,有部分沒有頑強抵抗、躲過一死的西夏人四處逃亡、離開了原居地。而蒙古雖也吸收了一些優秀的西夏人材,只是為了活下來,他們漸漸捨棄掉西夏傳統的文化、學習蒙古文字,讓西夏文化、語言、文字快速消失。

至今西夏文化仍是充滿神秘面紗,雖然留下了許多遺址,包括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皇陵、敦煌壁畫等,但因西夏文成了幾乎沒人會的「死文字」,無法全面地解讀留下來的信息。在忽必烈成立元朝後,為前朝修史時,有宋史、金史、遼史,就是沒有西夏史,讓這個古老帝國更加神秘了。

相關焦點

  • 韃靼族為啥成為俄羅斯第二大民族?要謝成吉思汗,讓他們飽經苦難
    那麼,韃靼族為啥會成為俄羅斯的第二大民族呢?要感謝成吉思汗,讓他們飽受苦難!俄羅斯韃靼族韃靼這個詞要早於蒙古,出現在史書中。根據資料記載,韃靼屬於柔然的一個餘部,生活在蒙古草原。不過,那個時候的韃靼部落在中國史書中寫成塔塔爾。提到塔塔爾,很多人就熟悉了,這個部落與成吉思汗有著深仇大恨。
  • 成吉思汗的4個公主,蒙古帝國真正的管理者,穆斯林最懼怕的女人
    蒙古人民個個都是戰士,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緊接著就帶著他的4個兒子西徵,那麼是誰來幫他維穩大後方呢?那就是成吉思汗的妻子們和女兒們。蒙古的男人能打仗,而蒙古的女人則是治國的好手,其中成吉思汗的三公主阿剌海別吉最為能幹。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金朝,為了拉攏金朝邊防的一支重要力量汪古部,他將阿剌海別吉嫁給了汪古部的首領阿剌兀思。
  • 世人對成吉思汗的評價
    1.恩格斯:成吉思汗在中世紀踏碎了歐洲人的心靈。17.馬克思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徵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徵服民族多至720部。」18.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得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 【真見】成吉思汗的領導藝術
    少年時代的成吉思汗就表現出過人的勇武和機智,備受各部貴族和屬民擁戴,20多歲就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首領,在以後的作戰中,他往往是帶兵親徵,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總是出現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他的戰旗指向哪裡,哪裡的敵人就要後退,就要潰散,因此部下都佩服他的「神武」,公認他「無堅不摧」。
  • 屹立三百年不倒的小國,成吉思汗至死未徵服,遺言:投降後屠城!
    提到成吉思汗,很多人對其驍勇善戰的形象都不陌生,他甚至成了「戰無不勝」的代名詞,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之下,幾乎沒有征服不了的敵人。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個小國令成吉思汗頭疼不已——和蒙古大軍交戰22年,該國絲毫沒有落於下風,成吉思汗自己為此也身受重傷。直到成吉思汗死去,蒙古政權也沒能將其消滅。由於太過惱怒,成吉思汗留下遺詔:「秘不發喪,等待夏主獻城投降後,將興慶府屠城!」
  • 《蒙古秘史》與成吉思汗
    這本書非常獨特,因為它是蒙古人自己寫的書,或者說是蒙古人寫的自己的歷史,民族歷史。這樣的書以前是沒有過的,因為遊牧民族自古以來有很多,這些民族好像沒有這樣一種能力,能夠自己寫自己民族的歷史,他們的歷史都是靠漢人給他們記錄的,像匈奴,我們今天對匈奴的了解完全是靠司馬遷的《史記》或者班固的《漢書》這類書。
  • 成吉思汗陵簡介
    在此次祭祀儀式上,中共中央將成吉思汗正式尊稱為「世界巨人」。並首次提出了「繼承成吉思汗精神抗戰到底」的口號。在延安建立了「成吉思汗紀念堂」和「蒙古文化館」,並由毛澤東題寫了「成吉思汗紀念堂」七個大字,在這裡,每年的查幹蘇魯克大祭也會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1949年,解放前夕,國民政府又將成吉思汗靈柩遷到了青海煌中縣的塔爾寺。
  • 蒙古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真正的蒙古人,從狹義上講,該詞的歷史含義是指成吉思汗是其中之一員的蒙古人,他們在今外蒙古東北,在鄂嫩河[斡難河]和克魯倫[怯綠連]河之間作季節性的遷徙。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在隨著成吉思汗的出現而將「蒙古」一名稱給予了整個種族的這些部落出現以前,歷史上早就記載了那些幾乎可以肯定是說蒙古語的各民族的存在,正像在突厥人崛起之前,我們就發現了說突厥語的各民族一樣。
  • 成吉思汗是大英雄嗎
    無論以古代還是現代標準看,成吉思汗都不能說是中國人。成吉思汗生活的時期,中國本土政權是宋朝和金朝,蒙古則是遙遠北方的草原部落,蠻荒的化外之地。成吉思汗去世時,他並沒有真正成為中國統治者。中國元朝的開國皇帝是忽必烈,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成吉思汗對中國的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可是貿然把他歸為中國人,是不正確的。
  • 歷史上的今天:成吉思汗出生!成吉思汗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成吉思汗856年前的今天,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出生。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傳奇的,他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帝國,至今仍為很多人所讚嘆。本文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成吉思汗其人,順便解決1個問題,就是成吉思汗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 成吉思汗十大之最!
    人們就再也找不到成吉思汗埋葬地  諸將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秘不發喪。葬地是成吉思汗生前選定的。將他的遺體埋葬在水草豐美的薩裡川。但在薩裡川地區也早已找不到志吉思汗的陵地了。那樣無論在歐洲和亞洲,使他們從沉睡狀態中甦醒過來,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手去搖動他們是迫切必要的。  這樣搖醒他們強有力的手出現了,這就是不屈之王秩木真及其後裔。俄羅斯和德意志人及其他西歐諸國民,能夠達到現在這樣強大和文明,無疑是蒙古人及其蒙古軍徵服的刺激和賜物。」   成吉思汗的名字與「成」字有關。在某種意義上說,解讀成吉思汗就是解讀一個「成」字。
  • 「成吉思汗大交換」
    存世最早的成吉思汗畫像,據說是其孫忽必烈親自過目且認可的成吉思汗畫像軍隊打勝仗除了需要彪悍的戰鬥力,嚴格服從紀律是帝國版圖快速擴張的關鍵。草原遊牧民族的傳統習慣是一旦到達敵人營地,便在搶掠之後帶著戰利品離開,交戰目的是獲得財富而不是殺死敵人。
  • 成吉思汗到底是屬於哪國人?
    在這些帝王之中,成吉思汗作為元朝的開拓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千古一帝,當然也有很多人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成吉思汗到底是屬於蒙古國的還是中國?,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成吉思汗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中國人。內蒙古的成吉思汗雕像內蒙古成吉思汗雕像成吉思汗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徵戰中度過的,但是他活躍的地區也還是中國的境內,在當時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時候,選擇定都為大都(現在的北京),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 歷史上名人對成吉思汗的評價
    不要以為蒙古大軍入侵歐洲是亞洲散沙在盲目移動,這個遊牧民族有嚴格的軍事組織和深思熟慮的指揮,他們要比自己的對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個虎子都爭為其父效力,我沒有這種好運。普希金筆下的成吉思汗:俄羅斯人民掩護了西歐,使西歐免受蒙古人壓迫的災禍。
  • 成吉思汗創造的世界奇蹟!
    這支通信兵訓練有素,直接由成吉思汗四狗之一者勒蔑指揮,他們靠沿途設的驛站,日行數百裡,遇有緊急情況,日夜兼程,換馬不換人,及時將大汗的命令傳達到所有部隊,又把前線的戰況轉呈到最高指揮部,從而保證了情報的及時傳遞和戰鬥的勝利。日本學者,《成吉思汗戰史》的作者仲小路彰說,當時「由裏海前線到蒙古的克魯倫河,只用了四十天的時間。」
  • 成吉思汗的後人如今在何方?
    史學家認為成吉思汗創下了12個世界之最:創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最早建立了運輸聯絡系統,將軍事藝術推向冷兵器時代的最高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世界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最早實行政治民主的帝王,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世界上受祭祀最多的帝王,奉行宗教信仰最自由的政策,最早提出並實現了「全球化」,一生留下了最多的謎。
  • 成吉思汗留在寧夏的未解之謎
    成吉思汗在「哈老徒行宮」完成了這樣幾件大事:一是接見了金與西夏的使臣;二是留下了「臨終遺言」;三是安排了繼承人。      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徵伐西夏,首戰力吉裡寨(中衛)告捷。      1227年,成吉思汗在最後一次伐滅西夏時,可能病死於寧夏海原縣海喇都行宮。
  • 聖祖成吉思汗的人格魅力
    成吉思汗的歷史和傳說好多都是他的仇敵和被他統治過的民族所寫而流傳後世的。因此,戰爭、殺戮、兇殘、毀滅成了他性格的代名詞。雪狼不明白——成吉思汗殺的都是他的敵人,從沒殺過一個功臣。成吉思汗和那些得了天下後殺掉所有功臣的帝王相比哪個兇殘?殺十個敵人和殺十個朋友比,哪個又更狠毒?成吉思汗在建國後分封功臣時實行「犯九罪而不罰」一說。有人曾問為什麼實施這樣的做法?
  • 學者是怎麼評論成吉思汗的領導藝術的?
    少年時代的成吉思汗就表現出過人的勇武和機智,備受各部貴族和屬民擁戴,20多歲就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首領,在以後的作戰中,他往往是帶兵親徵,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總是出現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他的戰旗指向哪裡,哪裡的敵人就要後退,就要潰散,因此部下都佩服他的「神武」,公認他「無堅不摧」。
  • 專家意外發現成吉思汗的真正埋葬地,一旦被證實,將破解整個秘密
    他的這一決定使成吉思汗墓葬所在地成為了永遠的秘密,以至於至今仍然無人能夠找到他的真正所在,只留下了無窮的猜測。而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據說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專家意外得知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令專家十分高興,這是他們對成吉思汗陵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他們推測成吉思汗的真正埋葬地或許就在這裡,這個地方就是肯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