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亞慧 孫遠明
參會之前,記者腦海裡一個問題在縈繞:這場國家級的網絡誠信盛會,為何選在曲阜,選在山東?
這就要從大會首次發布的《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說起,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份,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相當於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作為一個有如此體量的網際網路大國,面對網際網路技術高速發展伴生而來的網絡謠言、虛假交易、隱私洩露等不誠信現象,如何更好地在網絡空間構建誠信體系,提升信用水平、防範失信行為,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眼前,機遇與危機並存,如何才能握住時代的脈動?不妨回到過去,傾聽先賢的聲音。
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更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齊魯文化的精華之一,山東人的優秀品德之一,便是誠信。關於誠信,在《論語》一書中,孔子與弟子屢屢談及。《論語》中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還寫,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一部《論語》,「信」字出現近40次。足見孔聖人對誠信的看重。
「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放在曲阜召開,是將歷史與現實有機連接,既能增添大會的文化感召力,又順應了網際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普通網民對網絡誠信文化建設的殷切期盼。」半個多月前,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在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的一席話,正能解答心中的疑問。
參會一天,在尼山聖境,記者見證一次次歷史與現實的交流。樂見參會嘉賓不約而同從先賢處汲取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向遠方,碰撞出對當今網絡誠信的思考與對策。
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說,真實是網絡的生命,《論語》中提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三人成虎」,有時虛假新聞比真相傳播得更快、更廣,更具蠱惑力和煽動性。他說:「謠言一定要遏制,真相一定要守護。主流媒體義不容辭,要在眾聲喧譁中激濁揚清、在眾說紛紜中一錘定音,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導向作用。」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說,儒家思想中的誠信基因激勵中國企業家誠信經營、實幹興邦。網際網路企業作為網絡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要體現行業自律。
……
還有人已經在探索當前網絡誠信問題的具體對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說,電子消費、電子病歷、生物信息採集等場景洩密行為更加隱蔽,信息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亟待完善。
在尼山,歷史與現實有機連接,碰撞出精彩火花。網絡誠信建設的「火炬」,熱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