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民給人的印象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可以說十分辛苦,更與「高薪」無緣。而今,農業經理人這個新職業已成為全國農業領域的緊缺人才,不少農業公司以每年底薪十幾萬元的待遇「搶人」。不少從業者年薪能達上百萬元,這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於農村和農業的傳統認知。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投身農業,成為農業經理人的主力軍。
「新農人」用新思維做農業,合作社年售瓜菜四千噸
8月19日,在昌樂縣潤源瓜菜專業合作社,統一包裝的幾千斤蔬菜正準備發往北京、南京等地。「現在是淡季,再有一個多月就進入旺季,那時候每天發貨量平均在五六萬斤以上。」昌樂縣潤源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仁增說。
今年43歲的劉仁增進入農業領域已有十幾年,去年經過系統化培訓轉變為農業經理人。他從生產和銷售環節入手,針對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多變性等問題,突破原有傳統模式局限,嘗試建立農業企業數位化管理新模式。
在劉仁增的帶領下,一個原始的合作社不斷調整方向、拓展銷路,註冊了「芳潤天華」商標,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技術、農資等服務。去年,合作社被評為「農民合作社市級示範社」,社員從9戶發展到140多戶,日均瓜菜吞吐量約4萬斤,年銷售量4000多噸。去年,他帶動社員增收260餘萬元,年底為社員額外分紅16萬元。
「農業的未來需要職業化,用原來的思維做農業註定會被淘汰,所以我要不斷學習,用新思維、新方式去帶領農民開拓致富的新路子。」劉仁增說,他們合作社的社員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合作社未來的發展需要年輕人。他正計劃著高薪聘請年輕一代的涉農人才,為合作社的發展未雨綢繆。
涉農企業高薪搶人,農業經理人的綜合素質要求高
今年30歲出頭的張高龍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專業,如今是一名年輕的農業經理人。在山東青大種苗有限公司負責園區總技術的他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底薪十幾萬元,加上績效和年底分紅,他的年薪最高能達到上百萬元。
「好的農業經理人,不僅有底薪、績效,還有分紅,一般是園區淨利潤的5%到10%,年薪達百萬元很正常。」山東青大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戰良告訴記者。
「現在農業經理人人才非常稀缺,全國很多農業公司、合作社都在高薪搶人。我們培養的人才,幾乎都是訂單式輸送。」中農產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於克勇說。
「這個職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非常高,與傳統的單純種植和簡單銷售完全不同。」濰坊普創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高級講師孫偉順說,農業經理人不僅要了解技術,更重要的是分析農產品供求關係、客戶需求數據等信息,編制生產、服務經營方案,統籌調度、疏通營銷渠道、組織產品加工和運輸、爭取資金支持等能力,都需要具備。
「我認為好的農業經理人既要具備良好的農業技術,又要善於經營管理,兩者缺一不可。像這樣綜合素質的農業人才十分稀缺,大多數都是只具備一方面的能力。」戰良介紹道。
「能拿到年薪百萬的農業經理人,付出的辛苦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戰良說,例如蔬果生產都有窗口期,有的只需要3天,但為了這3天,農業經理人至少要提前半年做好規劃,除了在技術上把控之外,還要調度幾百人、安排好物資等各個方面。
首家農業經理人學院在我市成立,年輕人是主力軍
記者了解到,對農業經理人的培養,我市走在了前列。今年6月10日,全國首家農業經理人學院在濰坊職業學院揭牌成立,濰坊職業學院也成為中國農業經理人發展聯盟理事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單位。這對建設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標杆奠定了基礎,也有效提升了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在全國的影響力,為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知名品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市農業經理人的培養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免費培訓涉農領域人才,通過考試可以取得農業職業經理人技能證書;二是通過開設農業經理人方向專業,招納學生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於克勇介紹,中農產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濰坊職業學院共建農業經理人學院,並與濰坊普創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共同承擔全市農業經理人培訓任務,目前已經有200多人獲得職業技能認證。濰坊職業學院農業經理人方向專業在今年首次面向應屆畢業生招生,招生計劃全部滿額。
「這200多人裡,有三分之一是『80後』『90後』,而且今年報名參加培訓的年輕人也明顯增多,未來他們將成為農業經理人的主力軍。」濰坊普創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相關負責人董傑說,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高薪聘請農業經理人,給鄉村振興指出一條產業化之路,也讓農村與農業有機會成為新的創業沃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