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使臣馬嘎爾尼所見的乾隆盛世

2021-01-09 霸宋玄聖松鼠航

英國毒舌使臣馬嘎爾尼曾這樣評價清帝國,大清帝國好像一艘披覽不看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事實上,在登陸中國後,英國使團一再震驚的是這個外表繁榮富庶的,處於盛世中的大國難以想像的貧窮。

來到清帝國的馬嘎爾尼首次注意到中國人吃狗肉,當然,不只是狗肉,只要是肉,中國人就吃,狗肉是他們慣用的食物, 生活在水上的中國人一向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樂於以任何食物為食,即使是腐爛了的也不會放過。更令他們驚訝的是隨處可見的棄嬰,道路兩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隨時都有可能露出一隻蒼白的小手,棄嬰在基督國家中是不可饒恕的大罪,但中國人卻視之為平常,巴羅說: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個棄嬰。

馬嘎爾尼曾在珠江上看見過一個死嬰的屍體,身上沒有系葫蘆,漂流在江上的船隻當中,人們對此視若無睹,仿佛那只是一條狗一條魚的屍體,而事實上,如果真是一條狗的話,中國人會把它打撈上來吃掉。中國人的貧弱與表全面看起來的盛世是那麼的不搭。

對比經濟和人民的貧困,更令英國人驚訝的是中國政治上的貧困,斯當東和巴羅都注意到了清國的官員們對於吃飯可真是過於奢侈了,他們每天吃幾頓飯,每頓都有葷菜許多道,與底層的普遍貧窮形成強烈的對比。

巴羅認為,中國國民貧弱是因為沒有自尊心自信心。中國人缺乏自尊心的原因是政府從來沒有吧百姓當成成年人來看待,而是當成了兒童和奴隸,在這樣的國度裡,人人都有可能變成奴隸,人人都有可能因為官府中最低級官員的一個點頭而去挨板子,還要被迫去親吻打他的鞭子或者板子一類的刑具,先跪倒在地是為了讓官府教育和刑罰自己少取一點麻煩,於是榮譽管和尊嚴感就無處可尋了,人的尊嚴概念巧妙地消滅於無形。

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滿清政府本就是侵略者,他們才不會顧及漢人的死活,反而他們希望這樣子。漢人越是貧弱,造反推翻他們的機率就越低,並且他們也從來沒有給漢人當成真的國民,把漢人視作國民只是滿人一個政治口號,當他們覺得自己獨步於天下的時候,其實已經落後世界很多了

相關焦點

  • 馬嘎爾尼訪華與清朝前期貿易
    我們都聽過英國使臣馬嘎爾尼覲見乾隆皇帝的故事。
  • 康熙把一堆科技鎖進深宮,自稱盛世,卻讓他的孫子乾隆背了鍋
    ——魯迅公元1793年,清朝乾隆五十八年,一個多達700人的英國使團,來到了中國。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為即將年滿82歲的乾隆皇帝祝壽,這個使團的團長,是後來在很多怒清朝不爭的人心目中鼎鼎大名的馬嘎爾尼。為了討得乾隆歡心,馬嘎爾尼可謂是下了血本,帶來了蒸汽機、織布機、梳理機等等新式的發明,它們可是工業革命的主角。
  • 馬戛爾尼出使中國時,乾隆皇帝為什麼會拒絕英國的請求?
    而在前往北京的艦船上,馬嘎爾尼攜帶的600箱展示英國文明的物品,被貼上了「貢品」的標籤。1793年9月,馬戛爾尼使團抵達熱河,接待他們的是清政府代表和珅,和珅表示要見乾隆皇帝,必須行三叩九拜大禮以示尊敬。雙方圍繞叩頭問題討論了幾周,和珅表示馬戛爾尼要麼叩頭,要麼空手而回。馬戛爾尼一再抗拒,最後雙方同意按照歐洲禮節單膝跪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英國提交宣戰書,道光帝因不懂英文誤大事,翻譯後內容截然相反
    談論到清朝的滅亡,以及我國領土被分割,許多人將矛頭直指慈禧和乾隆。慈禧則是因為心心念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富貴,卻變相的賣國,將清朝陷於困境之地。至於乾隆,則是中國百年羞恥的罪魁禍首。眾所周知,乾隆是清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然而本人卻好大喜功,頻繁遊歷江南,打著視察的旗號,將清朝國庫消耗了個精光。此時的大清王朝已呈現陳舊迂腐的跡象,雖然乾隆延續了康乾盛世,但其實盛世的背後並非欣欣向榮,反而是清朝走下坡路的開端。
  • 馬嘎爾尼使團來中國幹啥
    乾隆皇帝這時候年紀大了,已經忘記了被他驅逐出境的洪仁輝。實際上,此時印度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它與中國是接壤的。乾隆的愛將福康安跟尼泊爾打仗時,發現尼泊爾陣中有穿著英國制服的印度兵,甚至還懷疑過,是不是英國人在給尼泊爾撐腰?不認識就不認識(後來,乾隆的孫子道光皇帝還是不知道英國在哪),肯定是我天朝威名遠播,才會令四夷賓服,萬國來朝,這都是我統治功績卓著的表現。
  • 乾隆拒絕西方科技真的是因為傲慢自大嗎?不!他是被嚇著了
    乾隆很快得到了這個消息,這令他非常驚懼,唯恐歐洲革命會波及中國,於是他迅速下令斷絕大清與法國所有的貿易和外交往來,召回駐法國的使臣,禁止在歐洲的華人與中國本土的任何聯繫,封鎖一切與歐洲有關的消息。正在乾隆對歐洲事態萬分警惕時,英國使團又來了。
  • 乾隆盛世到底是不是真的?英國學者:自欺欺人,中國根本沒有盛世
    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被冠以「盛世」之稱的時代並不少見,往早說有成康之治,往晚說有乾隆盛世(或者康乾盛世),但卻沒有哪個盛世像「乾隆盛世」這樣爭議極大,正面觀點認為:乾隆在位時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猛增,突破3個億,可見繁榮。 反面觀點認為:乾隆在位時人們生活貧苦,處處受壓制和剝削,版圖和人口數量說明不了問題。
  • 乾隆盛世,真的是盛世嗎?來看看英國人筆下的乾隆盛世是怎樣的?
    因為雍正統治時間短,所以統治康幹盛世的不是他,尤其是乾隆,留下了很多關於自己的詩詞。在歷史上,他為長命皇帝製造了一個特殊的「乾隆盛世」。但近年來,相關的歷史諮詢越來越多,揭開了乾隆盛世的真面目。盛世真的出現在乾隆時期嗎?為什麼乾隆以後清朝的衰落越來越勢不可擋?
  • 閻崇年:建議把康乾盛世改為康乾之治,這才符合真正的歷史
    比如對於康乾盛世的說法,閻崇年教授就建議改成康乾之治。下面內容就是閻崇年教授的一些看法。一、康乾盛世,我個人不太贊成這個提法,因為康雍乾100多年,它中間是有起伏的,特別到乾隆37年以後,它就稱不上盛世了。所以我的提法是,康乾之治。
  • 馬嘎爾尼到底給乾隆跪了嗎?...跪了
    承德市教育局文件乾隆與英國馬戛爾尼的使團的會面,因禮儀之爭不歡而散,乾隆的顢頇自大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毋庸多言。
  • 清朝所謂的康乾盛世,當時的社會狀況是什麼樣的?
    康乾盛世出現的歷史背景康乾盛世指的就是從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的這段時間,期間經歷了三位清朝統治者,康熙,雍正,乾隆,歷經134年,可以說是清朝統治的巔峰時期。雍正在位期間,對康熙措施的一些問題進行修改,以身作則,勤勉政事,為乾隆時期的經濟振興做了鋪墊,所以當乾隆上位之後,國民安定,手工業、商業也是愈加發達。由此產生了清朝盛景---"康乾盛世"。
  • 乾隆為何離不開和珅
    明明知道和珅是貪官,但為什麼乾隆一直不辦他呢?我們知道和珅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富可敵國。要說乾隆不知道和珅是貪官,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為什麼乾隆遲遲不辦他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乾隆離不開和珅。
  • 清朝中期,閉關鎖國真是乾隆狂妄無知嗎?不!他是被列強給嚇到了
    而率領該使團的,便是英國的著名外交家馬嘎爾尼勳爵了。這位外交家也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善於周轉各國之間關係的外交家。此次,馬嘎爾尼勳爵訪華,也是帶著重要的任務前來。首先,他過來是為了一探清朝究竟,看看這個國家是不是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強大。其次,如果中國足夠強大,他們就是來與中國結盟,共同對抗法國。最後,英國還是想打開中國的通商口岸,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盡顯荒唐可笑,如今存在大英博物館
    導語:滿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我國歷史上褒貶不一,前有世人稱讚康乾盛世,後有百姓怒罵慈禧掌權。清王朝的歷任皇帝確實一任不如一任,皇太極建立清王朝,順治皇帝心灰出家,康熙開創盛世,雍正不溫不火,乾隆之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清王朝的自大和驕傲最終讓國家和人民吃了虧,女人把持朝政最終滅亡。
  • 英國使者來中國拜訪,乾隆賜給其國王一道聖旨,裡面的內容很狂妄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乾隆皇帝當初給英國國王的一道聖旨,全篇總共976個字,大部分都是廢話,如今就收藏在英國博物館中,在向世人宣示著當年的清政府是如何的狂妄自大,也在揭示中國屈辱歷史形成的直接原因。乾隆皇帝大家都非常熟悉,近些年來關於乾隆的電視劇可不少。在《還珠格格》中他充滿人情味,在《戲說乾隆》裡他風流倜儻,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他精明睿智,而實際上,乾隆的形象已經被大大的美化了,他其實是一個非常狂妄的人,尤其是在對自己治下國家的充分認識上,那是相當自信。近年來,許多歷史學家在批判「康乾盛世」。
  • 乾隆曾給英國女王下了道聖旨,現存大英博物館,內容令人十分難堪
    皇帝的旨意代表著皇上,用料當然是上乘的材料,一般都是上等絲綢織造的綾錦,越是經濟發達的時候,旨意用料就越好,康乾盛世時期是清朝最繁榮的時期,134年的時候,經濟發達, GDP佔世界的三分之一,地廣人稀,皇帝的旨意也體現了當時的發達,到現在看來,似乎還是光彩照人。
  • 乾隆給喬治三世一道聖旨,錯過了清朝接近工業革命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馬嘎爾尼使團訪問清朝帶來的禮物,竟然全部被丟在了倉庫中。為了表達英國與清朝通商的誠意,馬嘎爾尼使團還帶來了喬治三世寫給乾隆的國書。在這樣的國書中,肯定是喬治三世的一些建議,肯定會闡述英國和清朝通商的好處,可問題是,在清朝翻譯人員翻譯國書的時候,竟然顯得很卑微。
  • 康乾盛世真的盛嗎?乾隆在位都幹了啥?為何說他是清朝衰敗的罪人
    但是,「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嗎?所謂盛世,應當是漢、唐初年那般國力、政治、文化、經濟、軍事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盛世,如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如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可是,正是在乾隆執政的60多年裡,那貌似「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被人過譽的盛世下清朝的文化、武力、經濟、治國理政水平開始全面走向衰弱,甚至有外國使團書面記載,乾隆時期街道所見清朝子民衣著篳縷者不可勝數,面色飢黃、體弱不堪者更多,像是一個「乞丐國家」。
  • 乾隆的真實長相被一位外國人畫下,顛覆我們的認知,這真是乾隆嗎?
    乾隆的真實長相被一位外國人畫下,顛覆我們的認知,這真是乾隆嗎? 清朝是我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康乾盛世」是整個大清最輝煌的一段時間,只是沒有雍正的話,這個盛世是不會實現的,而乾隆的閉國鎖國讓中國退後了世界數百年,曾經的東方巨龍最後被西方列國無情的踐踏
  • 和珅身兼數職,乾隆讓他與嘉慶並列而坐,英國使臣稱他「二皇帝」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率領使團訪問大清,期間,他與大清理藩院尚書和珅,也就是大清國的外交官,打過不少交道,最後,因禮儀之爭,兩國並未達成默契。馬戛爾尼怏怏回國,事後,他在回憶錄中說:「許多中國人私下裡稱和珅為二皇帝」。什麼?和珅敢稱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