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藝術真諦,砥礪從藝初心

2020-12-17 騰訊網

藝術院校師生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重要回信精神——

探尋藝術真諦,砥礪從藝初心

編者按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他們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強調「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這是對戲曲界、戲曲教育界乃至整個藝術界的深切關懷與重要囑託。我們邀請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及其他藝術院校師生代表,講述自己在藝術學習、表演、研創、教育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的故事,暢談學習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心得體會,並請中國戲曲學院校領導介紹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的認識與計劃,以期共同促進戲曲藝術發展、推動藝術人才培養。

2020「頤和園·戲遊記」活動中,20位國家一級演員,老、中、青、少四代戲曲人在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登臺亮相,京劇、崑曲、漢劇、徽劇、秦腔等11大劇種輪番登臺。新華社發

【師生講述】

守正創新 讓京劇更有時代感

講述人:中國戲曲學院首屆畢業生、京劇表演藝術家 劉秀榮

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特別激動,感到非常親切。近些年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被黨和國家擺在突出位置,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守正創新」「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和藝術院校教師,我一定會以實際行動傳承國粹,守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豐厚遺產。

從藝75年來,我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以學生身份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出演由田漢先生創作的《白蛇傳》。幸運的是,年僅16歲的我得到機會扮演白素貞。從創排到演出,老師們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地傳,一板一眼地指導,讓我滿懷感念、受益一生。那次演出獲獎後,周恩來總理親切地喚我作「小白蛇」。那段經歷也讓我對戲曲界代代相傳的「一棵菜」精神感受至深:舞臺前後沒有主次之分,只有從燈光、布景到演員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演好一臺戲。

離開舞臺後,我仍然在為京劇的傳承和教育而忙碌,雖然辛苦,但看到學生在進步、演出得到觀眾的認可,心裡十分欣慰。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對我說:「師傅,我這麼笨,您怎麼不著急?」我始終用四個字回答:「會、對、好、精」——戲曲學習急不得,光學會不行,還得練對了,直到慢慢磨出效果好、品質精的節目。所以,教學過程中口傳心授還不夠,必須做示範。我常勸學生,要「自找苦吃」,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雖然挑戰自我的過程很艱苦,但是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有成長。

每屆學生畢業時,我都會幫他們編排《白蛇傳》這部「校戲」。正是這部戲,讓我開始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藝術特色、藝術審美、藝術追求。結緣京劇、摯愛一生,京劇藝術是我一輩子追求的夢,沒有黨的關心和愛護,就沒有今天這個幸福圓夢的我。

京劇是國粹,民族文化藝術絕對不能丟。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守正創新」的囑託,讓京劇表演藝術更有時代感,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當年的「小白蛇」如今已年過八秩,但許許多多「小白蛇」正在京劇舞臺上爭芳鬥豔,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裡百花盛放。我相信,我們一定會迎來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國戲曲學院挖掘搶救整理的傳統劇目京劇《朝金頂》劇照。光明圖片

讓為師之德和藝術追求代代相傳

講述人: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京劇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青研班班主任 舒桐

作為一名戲曲人,我深感自豪。我出身於梨園世家,姑祖父是小生前輩程繼先,父母自小學藝,很早就投身革命文藝隊伍,1958年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北建設,在寧夏為文藝事業貢獻畢生。1986年,初中畢業的我憑著一腔熱愛,執拗地走上了學習京劇的道路。父親本來反對,但看到已錯過練功最佳時間的我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努力,也狠下心來幫我練功。

從藝30多年來,我所遇見的每一位老師,都有著對藝術近乎苛刻的嚴謹認真,使我受益終身。

大雪紛飛、嚴寒刺骨的冬天,張元奎先生頂風冒雪,騎自行車到教室為我傳授瀕臨失傳的劇目《大回朝》。大學期間第一次彩排《蘆花蕩》,馬名群先生專門買來營養品為我「加鋼」。景榮慶先生眼睛剛做完手術,就戴著墨鏡來為我上課示範,生命最後一刻還打電話問我:還想學什麼。尚長榮先生赴京開會,抓緊僅有的一點空餘時間為我說戲……

這種為師之德和藝術追求,也被我傳遞到課堂上、學生中。多年來,無論教學及行政工作多忙,我都要抽時間練功、調嗓、背戲,時刻保持能夠登上舞臺的良好狀態。在《祝福》《樊姬夫人》《膏藥章》《關天培》等新劇目創作過程中,我越發感受到了基礎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深厚的傳統技藝積累給我帶來的創作靈感和表演空間。

此次總書記的回信,更堅定了我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技藝的決心,明確了我為新時代積極創作的方向。我們定不負總書記囑託,以時不我待的奮鬥精神培養戲曲人才,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更加動人的光彩。

遊客在蘇州留園觀看實景版崑曲《牡丹亭》。新華社發

不忘初心,耕耘戲文

講述人: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教授 顏全毅

1992年,我從浙江東南海島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讀本科。那時,伴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社會文化劇烈變遷,戲曲藝術普遍受到冷落。位於陶然亭附近的國戲校園,聚集了一批甘於清貧、樂於奉獻的戲曲從業者。在這裡學習沒有「門戶之見」,各系的先生、前輩都會對學生傾囊相授。我還記得,那時每寫完一個劇本,除了本系老師,院領導朱文相、鈕鏢、貫湧、趙景勃等也時常把我叫到家中輔導,有一次,院領導甚至專門為我這個年輕學生的劇本開了一次研討會。這樣的氛圍,讓我堅定了耕耘戲文的決心和信心。

人們常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戲曲編劇的培養是個漫長的過程,老師們深知戲曲編劇要了解舞臺,要和演員多交流,因此十分鼓勵學生擔綱創作。我入學第二年,學校團委組織的「一二·九戲曲節」就把我寫的小戲劇本搬上了舞臺,由當時的表演系學生、花臉演員,現在的國戲京劇系主任舒桐擔任主演。我們夜以繼日地研討劇本、商量演出,雖然劇目不大,卻使我們獲益良多。當我研究生畢業劇本殺青時,老院長朱文相把首屆中國京劇青研班的幾位名角請到家中,從演員的角度給劇本提建議。多年以來,我始終謹記老師們的教誨,精心創作劇本、培養學生。

進入新時代,在文化自信的時代號角下,傳統藝術備受重視,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了民族文化和戲曲藝術。國戲戲文系的報考人數也水漲船高,從20多年前數百人競爭60個入學名額,到現在每年5000多人報考,錄取比例可謂百裡挑一。

不忘初心、耕耘戲文,這是戲文系全體師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今後,我一定會從眾多青年學子中,發現並培養熱愛戲曲、執著事業的戲文人才,讓他們如沐春風、向陽生長。

用奮鬥的青春激揚鬥志、練就本領

講述人:中國戲曲學院舞臺美術系2020級研究生 劉海德

在母校70華誕之際,我有幸作為學生代表與老師和藝術家們一道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內心非常激動與自豪。

我自小喜愛戲曲藝術,因家境貧寒,從高中起半工半讀,終於在2016年夢圓國戲,專業成績名列前茅。今年,我成了國戲的一名研究生。

一直以來,母校「孜孜以求,堅韌不拔」的精神鼓舞著我為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而努力。2019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迎來70歲生日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慶群眾遊行。同學們專注的神情、上揚的笑臉、揮舞的雙手,讓我看到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堅定的信仰、執著的信念,深受鼓舞與感召。

作為一名在校學子,收到總書記的回信,不僅感受到了總書記對老中青少四代國戲人寄予的厚望,更感受到了身邊每位老師、同學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決心。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努力,秉承「德藝雙馨,繼往開來」的校訓,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綻放光與熱。

古箏賦新聲,藝術育新人

講述人: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演奏家、教授 王中山

作為一名中國音樂專業教師,看到總書記重要回信中的勉勵與囑託,我備受鼓舞。

我出生於戲曲之鄉,自小浸潤在豫劇、曲劇之中,1986年進入曲劇團任古箏演奏員,良好的戲曲音樂功底為我的藝術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時刻謹記責任使命。一段時間來,社會上有一種傾向,認為東方藝術土氣、西方藝術洋氣,對於西方藝術的學習、傳播傾注更多熱情,我國傳統音樂受到冷落。傳統文藝怎樣發揚優勢、呼應時代?如何讓本民族藝術受到廣泛關注、在年輕人中蓬勃生長?大家一直在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文化自信,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傳道授業,授藝傳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更要認識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把學生培養成對本民族文化充滿自信、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充滿感情的優秀人才。

在教育教學中,我時刻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比如,我在教學時,不僅在演奏上啟發學生,更引導他們認識古箏這種樂器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它是中華文明的印記,濃縮了炎黃子孫對天地萬物的理解,展現了東方人獨有的審美情趣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古箏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於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學生們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培養愛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堅信,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勇於探索,傳統文化藝術的春天一定能夠到來。

薪火相傳中,「後浪」積極探尋藝術真諦

講述人: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2017級學生 梁燕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我深受感動。我發現,中國戲曲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的校訓中都有「德藝雙馨」這四個字。這激勵著我們這些「後浪」在薪火相傳中探尋藝術真諦,在德藝雙馨的文化浸潤和方向指引下,為人民奉獻更多精品。

我不禁回憶起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聯歡活動的難忘經歷。北京舞蹈學院800餘名師生全員出動,圓滿完成廣場聯歡、群眾遊行、主題彩車以及「奮鬥吧!中華兒女」大型文藝晚會任務。在實踐中,我感悟到,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創造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懷的優秀作品。

那次從排練到最終演出整整100天,我們承擔了四個篇章的內容,90分鐘、40個點位、25個舞蹈片段,每天8個小時緊張排練。在最艱苦的時候,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份責任與擔當激勵我更加腳踏實地,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服務大眾。

舞蹈藝術與戲曲藝術在歷史長河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明清時期的戲曲舞蹈,以身段動作塑造人物、展現劇情,為後期中國古典舞的發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動作基礎、表演程式,其「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準則也融入了古典舞姿的一招一式中。我們舞蹈學院歷年來創作了諸多帶有戲曲元素的優秀舞蹈,如《紅玉丹心》《芳春行》,在深化戲曲藝術精魂的同時,把動態造型藝術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任何一個戲曲演員、舞蹈演員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未來,我將堅持探索專業,讓個人成長的「小我」與祖國和人民的「大我」緊密相連,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奉獻力量。

不負重託、勇擔使命

推動戲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龔裕(中國戲曲學院黨委書記)

在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學院師生回信,這是對學院全體師生員工的無比厚愛與重託,是對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莫大鼓舞與激勵,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回望70年,中國戲曲學院守根固本,為戲曲教育事業作出特殊重要貢獻。1950年1月28日,中國戲曲學院前身——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誕生,開啟了新中國戲曲教育新紀元。經過70年辦學奮鬥,完成了戲曲教育由舊向新、由傳統向現代的制度性轉變;完成了戲曲教育由科班、中專到大學教育的轉變,創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戲曲教育體系;積累形成了在全國同類學科高校中最為完備、居於領先地位的戲曲學科專業體系。學院堅持「教學、實踐、科研、創作」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近2萬名戲曲藝術高級專門人才,並挖掘戲曲藝術「以歌舞演故事」的特質,發揮其風行草偃、高臺教化的社會功能,先後創排了《白蛇傳》《杜十娘》等一大批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的優秀作品。作為全國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培養戲曲藝術高級專門人才的大學,我們主動承擔國家使命,承辦各類重要晚會、研修班,深入開展戲曲理論研究,廣泛參與演出展示活動,不斷鞏固擴大戲曲的群眾基礎,並建立全球首家戲曲孔子學院,為海內外戲曲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站在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為中國戲曲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總書記立足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對戲曲藝術傳承發展提出殷切期望,並強調「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作為全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戲曲學院必須擔當好這一歷史重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牢記「德藝雙馨,繼往開來」的校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將人才培養擺在中心位置。總書記指出,「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這提示我們:戲曲藝術傳承發展,必須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要不忘根本,傳承中國戲曲的藝術精華、美學精神、價值精髓,不斷將戲曲藝術血脈延續並發揚光大。同時,要在尊重傳統、遵循戲曲藝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因時而變,不斷探索創新,賦予傳統戲曲新的時代氣息。按照「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的要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戲曲藝術發展規律,科學總結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辦好人民滿意的戲曲藝術大學,這是中國戲曲學院在新時代必須堅定不移為之奮鬥的重要使命。

展望新徵程,中國戲曲學院將深耕厚培,為繁榮民族戲曲藝術、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學院將組織並引導全院師生員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在學懂、弄通、落實上下功夫,把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學院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融入學院人才培養全過程和辦學治校理教各方面。我們將站在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戲曲藝術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始終致力於培養具有堅定中華文化立場和高度文化自信的戲曲專門人才,始終致力於實現民族古老戲曲與新時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同頻共振,發揮戲曲藝術「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藝術魅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服務文化強國建設。我們將全面總結學院70年辦學成果和有益經驗,認真梳理影響和制約戲曲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問題,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把立德樹人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韌不拔、孜孜以求,始終以繼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道路,強化責任擔當,凝聚智慧力量,在新起點上推動戲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不負總書記重託,「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董城、張勝、王斯敏 通訊員 薛元元、郭蘇哲)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8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守正創新 砥礪前行》思政公開課在雲藝開講
    思政課現場 攝影:侯贇近日,2020年秋季學期全國藝術院校「藝術名家領讀經典」 ——《守正創新 砥礪前行》思政公開課第七講「不忘從藝初心 探究舞蹈真諦」在雲南藝術學院呈貢校區舉行。雲南藝術學院近200名學生現場聆聽了本場思政課,全國多所藝術院校師生通過雲南藝術學院官方直播間線上同步進行了課程學習。本期主講人徐梅教授是全國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專業分委會(舞蹈領域)專家、雲南省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舞蹈表演專業」負責人、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雲南少數民族代表性民間舞蹈》負責人、「音樂與舞蹈學」雲南省一流學科舞蹈學科帶頭人。
  • 京劇老旦藝術研究會在京成立
    經北京市京昆協會批准,京劇老旦藝術研究會於2020年12月6日在京成立。著名京劇老旦名家崔迎春擔任首任會長,副會長由幾大京劇院團60歲以下的京劇老旦名家擔任。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京劇積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
  • 七十年人生昧履 半世紀藝術守望「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五十周年...
    11月29日,《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五十周年藝術文獻集》研討會暨先聞藝術論壇成立儀式在濱州貴苑大酒店舉行。   《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50周年藝術文獻集》主要分為文字和圖片兩部分,文字部分為趙先聞從藝50年來,30多位著名文藝評論家為其寫作的50篇文藝評論;圖片部分包括趙先聞創作的素描、速寫、水粉、油畫和印象空間等作品
  • 陳坤出任萬寶龍全球品牌大使 確守初心探尋新高度
    回看初涉熒幕的青澀,到漸悟表演真諦、體味堅守內心的執著。相信確守初心,內向獲取能量便能超越一切阻力,探尋人生新高度。
  • 砥礪前行 不負殷切期望 奮發有為 投身強國偉業
    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奮鬥者說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分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王奔:很意外,也很激動!沒想到總書記這麼快給我們回信了!
  • 初心不改,朝著既定目標砥礪前行
    這個故事,最近成為了廣大共產黨員的學習焦點,通過對「半條被子的溫暖」紅色歷史文化的學習領悟,又一次讓我們重溫「半條被子」蘊含的溫暖和希望,還教導我們要時刻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始終朝著既定的宏偉目標砥礪前行。 牢記初心,不忘來時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民本色,堅守初心使命。
  • 收穫榮譽,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收穫榮譽,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發展,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藍圖已匯,戰鼓已響,讓我們繼續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創新強企,開拓企業奮進升級的新篇章。時光漫漫,全球聯實業集團已經歷了四年多的風雨。
  • 學四史 守初心丨知史明鑑守初心,砥礪奮進勇擔當!12位行業先行者邀...
    學四史 守初心丨知史明鑑守初心,砥礪奮進勇擔當!12位行業先行者邀您對話......新中國成立以來,老一輩有志之士,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趙維莉從藝50年匯報演出精彩上演,經典之作「帝王三部曲」曾記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從1981年首部長篇廣播評書《仇與愛》到成名之作《萍蹤俠影》《神州擂》,再到200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書欄目開篇之作帝王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引發全民關注,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趙維莉從藝50年的說書生涯留下了無數精彩的篇章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初心與開始 從本科的農學專業到研究生一脈相承的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最接地氣的七年高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經歷了整地、開溝、播種、收穫的辛勤勞作,經歷了三伏天田間地頭的數據記錄,經歷了實驗室日復一日的科研實驗,也經歷了操作失誤返工試驗的灰心喪氣,但是最終收穫了試驗成功的喜悅。
  • 「政治生日」憶入黨初心,砥礪前行擔公平正義
    「政治生日」憶入黨初心,砥礪前行擔公平正義 2020-07-03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川劇院建院60周年:砥礪初心,共創川渝雙城「大川劇」滿足...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鄧涵予 吳平 攝影報導川劇鑼鼓響起來,《巴山秀才》《易膽大》《白蛇傳》海報做成「不負韶華·砥礪初心」圖片展漸次排開,戲迷、川劇人們在四川省川劇院外紛紛合影留戀,記錄下他們心中的值得銘記的一刻——12月29日,四川省川劇院建院60周年活動在成都舉行。副省長羅強出席活動並致辭。
  •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07-0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奧物業母公司赴延安舉辦年中工作總結會: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6月25日起連續三天,中奧物業母公司-中奧到家集團在革命聖地延安舉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2020年工作總結會。中奧物業母公司-中奧到家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劉建、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梁兵、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龍為民、集團總裁助理兼中奧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項燕及各部門總監、分公司總經理等參加此次會議。
  • 釋永壽:不忘初心 砥礪奮進
    省佛教協會會長 釋永壽 不忘初心 砥礪奮進 法王寺「西南石工」的第二個支撐點是以石刻藝術為主題的綜合博覽館。石刻藝術的呈現是石文化的內涵和核心,因此法王寺收集了西南地區佛教和各類民俗遺蹟共上萬餘件,其核心是以佛首、佛像為主的宗教文化,獅子、饕鬄等為輔的民俗文化,題材豐富多樣,並準備規劃一個以石刻藝術為主題的綜合博覽館來展現古石文化。
  • 【青年幹警之聲】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
    【青年幹警之聲】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 2020-12-21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頑強拼搏、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頑強拼搏、砥礪前行。恩波格鬥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刻苦訓練,頑強拼搏,一如既往做好竟技體育和戍邊任務,祖國永遠在我們心中。
  • 音樂黨課,在旋律中感受初心
    此次主題音樂黨課緊緊圍繞主題教育「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號召全區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向「時代楷模」、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八桂楷模」黃文秀同志學習,並精心遴選了一批傳唱度高的紅色經典與把握時代脈搏的原創精品作為「教材」,以藝術作品成風化人,讓參加者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