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12-16 澎湃新聞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07-0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貫徹市城管執法局黨組關於開展「四史」學習教育部署要求,實地感受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艱辛歷程和偉大成就,在建黨99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市城管執法局政策法規處黨支部聯合寶山區局機關黨支部、月浦中隊黨支部、友誼中隊黨支部於6月29日下午,共同開展黨建聯建、「四史」共學活動,集中參觀了寶鋼歷史陳列館和1080熱軋車間。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姜宏琳,寶山區局副局長豆翔,市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錢飛及相關支部黨員參加了活動。

寶鋼歷史陳列館以寶鋼的誕生為主題,緊扣寶鋼創建過程中的歷史縱深感、群眾獲得感、發展成就感,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多媒體合成等表現手段,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寶鋼三十多年不凡的發展過程和珍貴歷史瞬間,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的理論是正確的、黨中央確定的改革開放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是正確的。

在1080熱軋車間,大家觀看了熱軋鋼卷的生產流程。車間內生產的一卷卷熱軋鋼材,見證了一代代寶鋼人為鋼鐵強國的夢想而不懈奮鬥的身影。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大家回顧了寶鋼廠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辛建設史,對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牢記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奮勇爭先,砥礪前行,為上海城管執法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原標題:《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以史為鏡 勿忘初心
    近日,上海市委書記、市委「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李強指出,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是市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的重要部署。 通過「四史」學習教育,我們要矢志不渝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 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淄博十一中舉行「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85...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10日訊(通訊員 張敏)為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之情,堅定報國之志,淄博十一中團委組織開展「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紀念「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85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 ,「聲」臨其境淬鍊黨性~這裡的誓詞教育館啟用!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 ,「聲」臨其境淬鍊黨性~這裡的誓詞教育館啟用!夏陽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把誓詞教育作為中心推進規範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在誓詞教育的直抵人心上下功夫,將中心約150平方米的場地,建設為誓詞教育館,把誓詞教育作為黨員自悟初心、自觀初心、自踐初心、自淨初心的生動實踐,打造「四史」學習教育新陣地。
  • 《興衰兩千年》|知史鑑今砥礪前行
    後常常對身邊侍臣感嘆的那句話,不僅抒發了心中的感慨,同時還載入了史冊,流傳至今——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的感喟在後人的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那是關於對歷史文化的珍重。對於歷史事件的記載有很多書籍,其中有正史「二十五史」,當然也有不少的野史,以及很多很多的根據歷史事件編撰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作等等。
  • 「名家專欄」李裴:以史為鏡
    人鏡相對,總有一種好奇,鏡像的反觀是奧妙的。李白詩云:「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白居易道:「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透過鏡像感嘆歲月年華,寄寓喜怒哀愁;唐太宗感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以史為鏡 「修煉」自身
    隨著「四史」學習教育的不斷開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成為黨員學習的必修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常態化的重要內容,老街公司黨支部每月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利用多種形式確保「四史」學習教育的落實。在開展「四史」學習的同時,也以史為鏡,不斷加強黨員自身的「修煉」。
  • 以史為鏡 勇擔使命
    在體現黨的不懈奮鬥史的同時,注意黨的理論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的發展脈絡。努力做到大視野大格局大站位的同時,注意講述時代英模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充分體現黨的領導和中央決策部署的引航作用。除以濃重筆墨展現黨中央和黨的主要領導人的主要活動和歷史貢獻,書中還展示了體現民族精神的革命英烈、時代英雄、先進模範和奮戰在一線的普通勞動人民的感人形象。
  • 吉林法院院史館 ——為司法警察點亮一盞心靈的燈
    吉林法院院史館 ——為司法警察點亮一盞心靈的燈 2020-01-1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銅為鑑 可正衣冠,以人為鑑 可知得失,以史為鑑 可知興替
    原文: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這句話出自李世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來自於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初,其大臣魏徵,能很直率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 學史鑑今:反觀當下,世事紛擾,如何面對?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的當代史都是延續的歷史。「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宇宙是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火不斷地轉化為萬物,萬物也不斷地再變成火。他形象地表達了關於變化的思想,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
  • 【地評線】大江時評:以史為鑑「當自強」 書寫時代「新榮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絕不能忘記過去,只有牢記來時的路,才能更加深刻地認清現實。面對殘暴的侵略者,當年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英勇戰鬥。因此,我們要以史為鑑,煥發愛國熱情、增強家國情懷,大力發揚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鬥爭精神、拼搏精神,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魄做新時代敢於勝利的「奮鬥者」和「追夢人」。  面向未來,「守護和平」接續奮鬥。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中華文明歷來主張「以和為貴」「和合共生」的理念。
  • 收穫榮譽,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收穫榮譽,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發展,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藍圖已匯,戰鼓已響,讓我們繼續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創新強企,開拓企業奮進升級的新篇章。時光漫漫,全球聯實業集團已經歷了四年多的風雨。
  • 初心不改,朝著既定目標砥礪前行
    這個故事,最近成為了廣大共產黨員的學習焦點,通過對「半條被子的溫暖」紅色歷史文化的學習領悟,又一次讓我們重溫「半條被子」蘊含的溫暖和希望,還教導我們要時刻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始終朝著既定的宏偉目標砥礪前行。 牢記初心,不忘來時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民本色,堅守初心使命。
  • 以史為鏡 學「四史」汲取力量
    學「四史」 守初心 強擔當天津北方網訊:8月8日下午,天津師範大學學工部、學生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聯合河西區馬場街黨工委、團工委在氣象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了「學『四史』堅定理想,擔使命奮發有為」主題學習教育活動。
  • 「抗戰勝利70周年專家談」⑩:以史為鏡,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講話回顧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日曆程,指明了未來和平發展的方向道路,具有「以史為鏡」的強烈現實意義。  哲人說過,不尊重歷史的人,註定要重犯歷史的錯誤。戰爭的硝煙早已逝去,但它留給中國人民的傷痛卻永遠難以平復。
  • 燕山大學舉辦「學四史·銘初心」主題晚會
    2020年12月18日晚,由共青團燕山大學委員會和藝術與設計學院主辦、共青團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委員會承辦、燕鳴軍工藝術團協辦的「學四史·銘初心」主題晚會在燕山大學東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順利舉行。主題晚會以時間為軸,通過歌曲、舞蹈、朗誦等藝術形式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中國近代波瀾壯闊的歷史。歌曲《南湖的船》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 【四史微課堂】學史明史汲取精神力量 思史悟史勇擔時代使命...
    01學史知興替,永葆堅定信念以史為鏡,重溫初心。通過「四史」學習,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提高黨性修養,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02明史鑑得失,永葆奮鬥精神以史正身,學思踐悟。通過「四史」學習,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加強隊伍建設,推動城管執法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煥發乾事創業的精氣神。
  • 「政治生日」憶入黨初心,砥礪前行擔公平正義
    「政治生日」憶入黨初心,砥礪前行擔公平正義 2020-07-03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幸運的是,畢業季趕上了山西省選調生的考試,經過層層選拔,我被錄用並被組織分配到了我的家鄉晉中市靈石縣夏門鎮,為我施展抱負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幸福與溫暖 從學校到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褪去書生氣,適應自己新的角色,而基層幹部的成長,需要組織的悉心培養,也需要自身的努力。
  • 王賡武:以史為鏡,文明無界
    在題為《文明無國界:以史為鏡》(Borderless Civilizations: Lessons from History)的英文主旨演講中,王賡武先生指出,以提出「文明衝突論」的美國學者亨廷頓為代表的現代西方學界,將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作為與西方文明同等距離的兩個對立面,這一觀點失之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