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練習瑜伽的人越來越多,瑜伽也成為大家樂於接受的運動項目。特別是一些女性朋友,為了追求美,更加熱衷於瑜伽的練習。
在瑜伽的練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惑,有些人練習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感覺到什麼效果,有的人在練習後會產生一些身體不適,有些人由於練習不當,對身體造成了一些傷害。
因此,練習瑜伽時,一定要關注以下幾點,做到有備無患。
作為練習者,應遵循瑜伽練習的自然規律,循序漸進,不和他人相比。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練習的時間也不一樣長,所以做出的動作也不一樣。
有的人天生柔韌性非常好,做一些伸展性動作非常到位,也非常漂亮。有的人柔韌性差,一些動作根本做不出來。有的人力量很棒,做一些力量型的動作沒有一點問題。
由於身體條件不同,做出來的動作效果也一樣,深入程度也參差不齊。
許多人在練習初期總認為練習瑜伽需要很好看,一看到身邊其他練習者或者教練能夠做得很漂亮,比自己更伸展,動作難度更高,就會著急,會傷心,會失落,甚至喪失了繼續下去的勇氣。
其實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往往由於自己的急於求成,反而使自己的關節和肌肉受傷,練習效果適得其反。
練習瑜伽前,需要有一個熱身的過程,不要一開始就做高難度的動作,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熱身是整個練習過程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特別是在冬季,身體和肌肉處於僵硬狀態,更需要一個準備和熱身的過程。
最好先做一些較簡單的瑜伽暖身動作,循序漸進。當身體熱起來之後,再去進行接下來的練習,效果會更好。
如果缺了這一項,很可能會受傷,或者難以完成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
比如,在做上犬式時,如果沒有適當的準備練習,就很容易緊張。一旦不能支撐住,關節就會使勁,身體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練習瑜伽一般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練習,最好是在瑜伽館跟著教練一起練習。
練習者練習瑜伽時,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不了解自己的身體,最關鍵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就會在練習時盲目練習,這樣必然會增加受傷的機率。
如果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在自己動作不到位或錯誤時,能夠及時指出來,就會減少受傷的機率,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在瑜伽館練習,有練習的氛圍,換句話說是就是有氣場,練習者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練習心得,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在自己不會做一些動作時,可以看一看旁邊人的動作,照貓畫虎,慢慢就會有所提高。
有些人喜歡自己在家裡照著光碟或者跟著一些健身軟體進行練習,這對於練習時間較長的練習者來說,還是可行的。畢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練習者已經掌握了一些動作的關鍵和技巧,基本能夠做到位。
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則不太合適,畢竟缺乏專業人士指導,只靠自己去模仿,動作不一定能做到位,也容易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練習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相對安靜,空氣一定要流通。不要在太軟的床上練習,需要準備一個瑜伽墊,然後穿著瑜伽服,在家時也可以穿著睡衣,光腳進行練習。
練習時要注意呼吸。練習瑜伽時,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加上呼吸,帶著呼吸去練習。通過呼吸,緩解練習時的緊張,通過呼吸,體會動作的精妙。每個動作最好保持3至5次呼吸。
練習瑜伽一定要帶著覺知去練習。所謂覺知,就是一種體會,一種體驗,一種思考,如何把動作做到位,如何體會到動作的精巧。
沒有呼吸的參與,沒有覺知的練習,只是動作的模仿,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練習瑜伽千萬不要勉強,瑜伽不一定每天都要做,只有在心情好、身體感覺好、時間空閒時再做瑜伽,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在家練習瑜伽時,不一定非要照貓畫虎,完全按照光碟或者軟體上的動作完成。練習者能夠記住多少動作就做多少,動作的順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心所欲,只要動作到位,呼吸平穩,心態平和就可以了。
練習瑜伽後應該感覺到心情的愉悅,而不是身體的酸累,甚至痛苦。如果感覺到又累又疼,說明自己在練習過程中一定存在著誤區,就需要向專業人士進行求助,或者向其他練習者請教。
一是練習瑜伽後0.5-1小時再進食。瑜伽練習中,消化器官得到充分的按摩,需給予一定的休息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提升器官機能。
二是休息0.5-1小時後再洗浴。瑜伽練習後體感非常敏銳,短時間內應避免忽冷忽熱的刺激,從而保證體內能量有序流動。同時,能夠避免毛孔過度擴張所造成的油脂清洗過度,從而保養皮膚天然保護層。
如果練習後馬上洗浴,可能會對身體不利。
三是多補充一些水分。瑜伽的動作看似簡單,但在練習過程中會出許多的汗,所以在練習結束後,應適當補充一些水分,以保持身體水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