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身為領導者,假如你只是自己很厲害,卻不懂培養下屬,手下儘是一些平庸之輩,那麼,你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即便你能招來或者挖來一些厲害的人才,這些人才的忠誠度也是不高的。
那麼,身為領導者,如何才能培養出得力下屬呢?以下這四點把技巧說透了,精闢;在職場,高明的領導,往往也掌握了四個培養下屬的技巧,你掌握了嗎?
一、營造學習的風氣
領導者對下屬的培養和訓練,目的在於讓下屬發展自己的才能,使所有的下屬都具備向上心。換句話說,身為領導者,要在團隊內部營造學習的風氣,且須由領導者以身作則,做出良好的榜樣,如此才能領導下屬,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反之,如果領導者本身不專注於工作和學習,而是一味貪圖玩樂,妄圖壓榨下屬以坐享其成,那下屬必會群起效尤。
二、鼓勵下屬的進取心
領導培養下屬,一個重點是鼓勵下屬的進取心,下屬有了進取心,才能把工作幹得更好。但話是這樣說,能一以貫之地做到積極進取,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雄心勃勃,矢意進取,但一朝受挫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人一時成功就洋洋得意,結果不思進取。由此可見,要始終積極進取確實不易。
所謂進取,就是不斷地奮鬥,這正是一個人的活力所在,也是一個團體的活力之所在。領導者的領導能力如何,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其下屬的士氣如何,進取精神如何。所以,鼓勵進取既是培養下屬的關鍵,也是領導事業成功的關鍵。
三、讓下屬自發產生學習的需要
培養下屬,重在自我啟發。所謂自我啟發,意思是說,下屬為了提高個人的能力,自擬計劃而實行,以便達到某個目標。
在學生時代,任何人都有一些擅長與不擅長的學科。例如,喜歡英語的人,總是自動購買參考書,聽英語節目等。而討厭英語的人,即使父母怎樣激勵,也是鼓不起勁來,對參加補習或是請家庭教師,都抱著「退避三舍」 的態度。因此,英語成績總是不與努力的程度成正比,讓人常常為此大感頭痛。
從這個體驗不難知道,自我啟發的特徵,在於「學習意願相當強烈」。同理,培養下屬的根本,不在於領導督促,而在於下屬的自我啟發。
話是這麼說,但自我啟發也有缺點,那就是,只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另外,學習意願的程度,以及藉此想達成的目標,也因人而異。所以,領導者在平時就得對「XX希望做什麼工作」之類的事,有個詳盡的了解,對下屬的希望、能力、性格等等做全盤的分析。然後告訴下屬說:「你如果要做你一定想做的某項業務,就得對目前所做工作中的一些部分,好好下工夫呀。」如此這般,在適當時機做這樣的指導,就能讓下屬對工作發生興趣,自動產生學習的意願。
四、堅持一定的原則,但不要古板。
對下屬的培養,領導必須使其遵守一定的規則,並在實際中按一定的規則辦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不然,下屬不以公司、團隊的章程辦事,不僅會打亂工作的秩序,還會影響與他人的關係,對領導不利,對公司也不利。但是,領導者若一味地堅持原則而不講靈活,則會失掉許多機會,對自己、對公司同樣沒有好處。所以,對下屬的培養應該是既堅持原則,同時又不失靈活性。
總之,領導培養下屬,講原則是基礎,在此基礎上還應讓下屬靈活地應對發生的事。須知,光是堅持原則的下屬就沒有創新,也就不能有大用,因此,培養下屬靈活處事的能力也是十分的關鍵。(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