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近日,「機構抱團」「結構性分化」成為市場熱議話題。1月11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1.08%報3531.5點,深成指跌1.33%,創業板指跌1.84%。個股方面,41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逾3300家下跌。
其中,食品飲料板塊下跌2.28%,受機構青睞的白酒股中,五糧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井貢酒等跌幅均超4%,「油中茅臺」金龍魚下跌11.30%,「調味品中的茅臺」海天味業下跌3.38%。
同受機構青睞的醫藥生物板塊下跌1.49%,基金重倉的愛爾眼科、長春高新、康泰生物等跌幅逾4%,智飛生物也下跌近3%。
「機構抱團」會瓦解嗎?龍頭行情是否會持續?
以2016年為分界點,公募基金收益率明顯上升, 大幅跑贏私募和散戶。有觀點認為,2016年以前,公募基金注重差異化,而自2017年以來開始抱團吸引資金,以達到整體利益最大化。也有觀點認為,「機構抱團」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日趨成熟,機構結構調整中公募基金佔比的提升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也是驅動因素。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換擋背景下,龍頭企業競爭優勢進一步顯現,吸引機構布局。
這一現象一直受到關注,並隨著今年開年A股三大股指連續4個交易日全紅但個股普跌,以及公募基金市場的火爆,再次被推向高點。目前,投資者普遍關注的焦點在於,機構抱團、結構性分化的趨勢是否會持續,又會持續多久?
國泰君安在上周發布的研報中表示,海內外抱團的本質是趨同的,均是集中追逐「確定性溢價」。短期市場成交量不斷放大、下行風險收斂,疊加北上資金大幅增持科技板塊,不禁引發市場對風格切換的疑慮。我們認為,風格難切換:1)聚焦龍頭景氣,風險偏好仍低,切換概率不大;2)當前主導市場的邊際資金在於國內,在於無風險利率下行預期帶來的資金入市;3)在流動性拐點出現之前,賽道、競爭格局等是增量資金考慮的前提。伴隨資金投資的久期放長,藍籌龍頭仍是首選。
光大證券認為,短期內疫情不確定性使得大市值股票抗風險能力凸顯,而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將長期推動資金向行業龍頭集聚。對於消費、新能源等自己抱團板塊而言,較明顯的業績增速優勢和不斷湧入的資金使得資金在上述板塊的抱團仍有望持續,但投資者需關註上述板塊資金面和業績面變化,一旦出現資金淨入減少或者板塊業績不及預期的現象,資金在上述板塊的抱團可能會出現鬆動,在此之前,資金抱團大幅鬆動的可能性較低。
平安證券認為,本輪分化行情更偏成長創新核心資產的行情,與2017年供給側改革的強勢不同,背後反映的是宏觀環境和資金結構的不同。市場不會簡單重複 2017年的大票行情,但是本輪市場也同樣在行業景氣、政策以及資金的共同變化下迎來核心創新資產的結構性行情。短期頭部集中的分化行情瓦解的概率相對較小,中長期可跟蹤基本面修復進程、市場流動性變化和金融監管政策導向等三個維度。
備受關注的消費、醫藥板塊將如何演繹?
對於備受關注的消費板塊,有觀點認為,白酒上漲的邏輯在於其提價能力,過去幾年白酒是少數跑贏通脹的行業之一,不過高端白酒和次高端白酒的邏輯有所差別,核心還是要看是否有業績支撐。而對於食品和調味品,消費升級是重要驅動因素,如餐飲連鎖化和品牌化趨勢下對於調味品價格接受度的提升。
醫藥方面,興業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從內部結構看,2020 年大市值公司的漲幅普遍好於中小市值。一方面是行業本身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醫藥行業在政策上進行供給側改革,增量鼓勵創新後,龍頭公司更快調整自身發展策略,迎來更高質量發展,未來龍頭增速更快這一趨勢有望延續;另一方面是資金層面的變化,中國進入權益大時代,機構資金逐步成為主導資金,在機構增量資金不斷湧入的情況下,龍頭也將是持續的選擇。總體來說,「高景氣度龍頭」抱團趨勢還會延續,但是後續風格也有望擴散,龍頭的定義可以更為寬泛,既包括平臺型大龍頭公司,也包括大市值平臺型龍頭公司未進入的細分賽道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