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醫藥板塊表現活躍,普洛藥業(13.480,0.23,1.74%)漲超6%,康泰生物(86.750,3.54,4.25%)、康弘藥業(38.220,0.42,1.11%)等漲超3%。
據統計,2019年全市場78隻醫藥主題基金2019年平均淨值增長率高達51.6%。其中,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廣發醫療保健股票和農銀醫療保健股票分別以84%、82.95%和79.53%的漲幅排名前三位。
展望2020,多位醫藥基金經理指出,儘管部分個股已經歷了大幅上漲,但醫藥行業仍然可以作為未來數年中較好的賽道進行投資布局,看好創新藥和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消費服務領域、仿製藥行業以及以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細分子領域。
機構調研關注醫藥行業
數據顯示,上周(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日)共有27家上市公司接受各類機構調研。上周,機構對醫療保健設備、西藥、家用電器、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等行業個股的關注度較高。
上周,A股迎來2020年開門紅,近幾年來,開年大概率都是開門紅行情。滙豐晉信基金認為,去年12月上漲之後,並不擔心對於1月份行情的透支,基本面、政策支持等都對行情形成持續性的支撐。
機構開年關注醫藥
數據顯示,上周兩市共有景興紙業(3.340,0.03,0.91%)、普元信息(43.850,1.13,2.65%)、奧佳華(11.640,-0.01,-0.09%)、辰安科技(53.500,1.52,2.92%)、博瑞醫藥(36.000,0.30,0.84%)等27家上市公司接受各類機構調研。受元旦假期等因素影響,上周機構調研的頻次有所降低。上周機構調研中,機構對醫療保健設備、西藥、家用電器、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等行業個股的關注度較高。其中,多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迎來機構調研。
上周,機構組團調研了多家上市公司。以電子設備和儀器行業上市公司睿創微納(41.200,0.30,0.73%)為例,公司在上周迎來了深圳市君茂投資、北京開元國創恆譽資產管理、煙臺遠贏私募投資基金、方正證券(8.430,0.19,2.31%)、太平洋(3.680,0.03,0.82%)證券等十多家機構的聯合調研。機構關注的問題有:公司銷售存在季節性特點的原因是什麼,公司如何看待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行業技術方面未來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等。在四川發展新興產業投資、華泰聯合證券、中信證券(25.300,0.36,1.44%)、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鎮江前沿啟創財務顧問中心(有限合夥)等多家機構對辰安科技的調研中,重點關注了辰源世紀公開徵集轉讓的相關情況。
上周,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奧佳華、開立醫療(24.790,0.34,1.39%)、祥生醫療(52.140,1.06,2.08%)、麗珠集團(35.230,1.13,3.31%)、博瑞醫藥、海普瑞(21.360,0.26,1.23%)等成為機構集中調研的對象。其中,祥生醫療公告顯示,2019年12月30日,上海光大證券(13.550,0.22,1.65%)、興業證券(6.980,0.12,1.75%)、睿柏資本、華宸未來基金、富恩德基金等多家機構集中調研了公司,機構關注的問題包括公司本輪股權激勵的背景是什麼、2020年公司營銷重心將在國內還是國外等。在華泰柏瑞基金、中歐基金、海富通基金、睿遠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對博瑞醫藥的調研中,公司就經營情況、未來發展戰略、公司創新藥產品布局、仿製藥產品所處行業的發展態勢、集採對公司業務影響等方面與機構進行了溝通交流。
春季行情可期
上周,A股市場迎來2020年開門紅,回顧發現,近幾年來,除了2016年外,開年大概率都是開門紅行情。
滙豐晉信基金指出,2019年的A股市場較2018年相比呈現否極泰來的走勢,主要指數均錄得可觀漲幅,其中上證指數上漲22.3%,滬深300指數上漲36.07%,創業板指數上漲43.79%。2019年市場風格上大市值明顯佔優,主要是大市值公司在業績穩定性和估值兩個角度均具有優勢。行業方面,食品飲料、電子、農林牧漁漲幅靠前。
對於下一階段市場表現,滙豐晉信基金表示,2019年12月上漲之後,並不擔心對於2020年1月份行情的透支,行情持續性的核心在於:基本面支持,經濟階段性企穩得到持續驗證,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兩個月在榮枯線以上;政策支持,元旦降準,外部環境緩和,風險偏好預計可維持;2019年12月上漲幅度有限,春季躁動依然有空間。
前海聯合基金指出,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動態PE估值在16.62倍,歷史的底部區域是在12-15倍。往後看,將維持「低估值+真成長+消費龍頭」的配置思路,看好增量資金帶動銀行、地產等低估值修復板塊,以及受益於2020年地產竣工復甦的建材、輕工、家電等行業。同時,投資者還可關注科技創新周期內的估值提升的優質龍頭科技企業,如雲遊戲、5G、半導體、半導體設備、雲計算、安防等領域;消費龍頭在近期回調後有望迎來估值切換行情,值得長期配置。
去年整體大漲逾50% 醫藥主題基金還能「上車」嗎?
剛剛過去的2019年,醫藥主題基金整體表現出色。據統計,全市場78隻醫藥主題基金2019年平均淨值增長率高達51.6%。其中,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廣發醫療保健股票和農銀醫療保健股票分別以84%、82.95%和79.53%的漲幅排名前三位。那麼,在經歷了大幅上漲以後,2020年的醫藥主題基金還有「上車」機會嗎?在眾多同類產品中,投資者又該如何進行選擇?
翻看基金2019年三季報可以發現,2019年漲幅靠前的醫藥主題基金重倉持有的股票大多表現不俗。以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為例,截至2019年三季度,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為長春高新(483.570,-4.78,-0.98%),該股2019年漲幅156.12%;該基金第二大和第三大重倉股藥明康德(91.070,3.71,4.25%)和恆瑞醫藥(86.030,1.35,1.59%),2019年漲幅也分別達到73.37%、99.7%。
相較於主動管理型基金,醫藥指數基金2019年的表現遜色一些。據統計,醫藥指數基金2019年平均漲幅僅為36.5%。其中,除了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3195.920,62.03,1.98%)分級和華寶中證醫療指數(9421.407,288.77,3.16%)分級,其他產品的漲幅均低於50%。
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大幅跑贏標的指數基金的原因,農銀醫療保健股票基金經理趙偉表示,投資者通過投資指數型基金獲取高收益的有效性在降低,因為醫藥指數中的權重企業已經不是本輪醫藥投資的重點,指數的失真性在加大。
也有基金分析人士認為,醫藥行業投資範圍廣闊,子行業眾多,每個行業的景氣周期不同,相較於追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主動管理型基金可以通過超配或低配不同子行業和個股,獲得超額收益。
「在醫藥股投資中,是否是好企業不能用傳統估值的視角去衡量。好企業的發展空間會超乎市場想像,一些龍頭優質企業股價可以屢創新高。業績沒有支撐的企業,因為行業格局的改變,低估值的『便宜』反而是『更貴』,在市場達成共識後,這類投資風險敞口極大。這時候就考驗我們的研究能力,能否甄別並果斷從投資組合中去除。」趙偉稱。
展望2020年,多位醫藥基金經理均認為,儘管部分個股已經歷了大幅上漲,但醫藥行業仍然可以作為未來數年中較好的賽道進行投資布局。
「我們認為,醫藥行業結構性分化行情在2020年會持續,且選股難度會加大,需降低對板塊的收益預期。龍頭公司去年估值都很貴,但醫藥行業投資機會始終存在,2020年可能會選擇估值較低且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具體而言,我們看好創新藥和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消費服務領域、仿製藥行業以及以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細分子領域。」中海醫療保健主題股票基金經理易小金稱。
趙偉表示,2019年業績和股價都表現較好的是仿創藥企和創新醫藥服務,這類企業未來還有一到兩年放量的空間。但若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創新藥企業正逐步通過產品的迭代、銷售渠道的深度布局,保持自身在大病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因此更有發展潛力。
上一篇:主力資金出擊7股 煤炭等周期板塊有所回暖
下一篇: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