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鵬 楊靜
如果不是二十來歲時,偶然發現自己連續做483個伏地挺身不覺得累,這個玉環小島上的漁民,也會像祖祖輩輩那樣,與大海為伴,以打魚為生。
那一天,命運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從那開始他回到岸上,開始跑步,沒有想到他跑出海島、跑向世界,成為全世界最能跑的人之一。
他有了商業贊助,組成了經紀團隊;他成了媒體爭相報導的人明星,成了CCTV體壇風雲人物。他當選為浙江省人大代表,成為中小學的公益使者。他在40歲時候還進了國家隊,練越野滑雪,備戰北京冬奧運會。現在他註冊了一家體育科技公司,準備創業,讓更多的人學會跑步,愛上跑步。
他,就是浙江玉環的極限跑者陳盆濱。錢江晚報最早發掘出這個民間體育奇才,見證了他十六年來不斷創造奇蹟、實現人生逆襲的全過程。這個當年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如今才思敏捷的草根英雄說,感恩這個時代,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僅靠我的天賦,更得益於這個快速發展而開放的時代。
當年住十五六口人的老宅
如今成了海島打卡點
一排排層層疊疊的石屋臨海而建,遠遠望去如海上的布達拉宮……陳盆濱的老家在台州玉環東南海面一個名為雞山的海島上,過去島上居民世代捕魚為生。如今島上原住民越來越少。已屆不惑之年陳盆濱帶著老婆、女兒回來時,島上的人他幾乎都認識,滿面笑容叫著「阿公、阿婆」。
小島上,小巷蜿蜒曲折,石板路有些年月了。陳家老宅位於小島北山村的一個地勢稍高的開闊處,兩層石頭泥灰建築,房子不大,長三米左右,進深約十五米,上書「陳盆濱能量館」,裡面陳列著他這些年參加比賽獲得的獎盃、獎牌,串起他這些年碾轉世界各地、徵戰一場場艱苦比賽的年華。
「這房子是我爸四兄弟的,以前最多時四世同堂,十五六口都住這裡。」陳盆濱回憶,當時大家在一口鍋裡吃飯,自己一家五口住樓上一間,屋裡勉強可以安兩張床。後來生活條件慢慢改善,陳盆濱一家2000年初搬遷至大麥嶼經濟開發區,雞山島上的老宅便閒置起來。
這幾年陳盆濱名氣大了,也帶熱了他曾生活過的小島。玉環當地政府出資,把陳家舊宅進行了裝修,老宅變成「陳盆濱能量館」和「鄉賢館」,當地旅遊部門出版的《導遊玉環》一書,則把它列入島上特色景點之一,經常有人慕名而來,拍照留念。
一次伏地挺身贏600元
從此他的人生不斷突破極限
現在釣魚是一種浪漫休閒,過去海上打魚討生活卻貧苦又艱辛。14歲時,陳盆濱就和同村漁民拼股出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早出晚歸,撒網、收網,兼當船上「伙頭軍」。
有時候,命運的轉折純粹緣於一個小小的意外。二十年前,當地舉行伏地挺身比賽。為了使比賽更具觀賞性,主辦方邀請兩名受過特殊訓練的民警,每人做了150多下。陳盆濱那天沒有出海,也報了個名。輪到他上場,一連做了438個,拿走第一名600元獎金。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有一陣子,全世界都掀起過一個破吉尼斯紀錄的熱潮,電視上報紙上經常報導各種稀奇古怪的比賽,出現各種勇破紀錄的民間奇人,這類比賽讓陳盆濱大有用武之地,他不斷展示自己各種才藝。
有一次,他騎28大槓參加自行車比賽,爬坡的時候沒法跟變速的山地車相比,但渾身是勁的他把幾十斤重的車扛在肩上,一溜小跑到了山頂,拿了冠軍。他到錢江晚報來接受採訪,說自己能夠兩根手指做伏地挺身,怕記者不信,當場操練起來。
慢慢地,他的術業有了專攻,就是跑步,不是一次跑一個馬拉松,而是一次跑四五個,或者一天跑一個,連續跑一百天。再後來,國內跑不過癮,文化程度不高、英語基本不會的他跑出國門,去世界各地參加極限馬拉松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大滿貫」的極限跑者。
極限跑,顧名思議就是超出常人相像,挑戰人類極限的長跑,比如在酷熱的沙漠裡跑,幾天幾夜不停的超長距離野外跑。在澳大利亞,他連續30多小時跑完240公裡。這樣驚人的耐力,馬拉松的創始人菲迪皮茨望塵莫及,水泊梁山的神行太保戴宗甘拜下風,草原上普通的馬兒都吃不消。
小島漁民跑成體育明星
下一個挑戰在體育產業
沒有受過任何訓練,沒有任何背景,因緣巧合,陳盆濱成了明星,國際級明星。陳盆濱感慨,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本世紀初,國內跑步熱還沒掀起,跑步是專業運動員或學校體育課的事兒,陳盆濱有時在路上訓練,很多人覺得怪異。剛跑的那陣子,父親都問他,這樣折騰,能當飯吃?能當買賣做?
這些年,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識慢慢養成,大眾健身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民間體育健身賽事井噴,人人都會的跑步也成了產業。
身為浙江省人大代表,陳盆濱這兩年的提案都和體育相關。前陣子,他每周有三、四天去學校裡當「兼職」體育老師,專門教孩子們跑步。陳盆濱心中有本帳,孩子跑姿正確了,還能會給身邊人糾偏,等他們長大,還會教他們的下一代。
這幾天,陳盆濱又在籌劃另一件大事:註冊資本一千萬,拿到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體育科技公司工商執照,接下來著手設計LOGO、商標,準備投身體育產業,依託的,當然還是老本行:跑步。
「運動是好事,但現在的馬拉松熱我有點擔心。據了解,目前十個跑步愛好者中至少有兩個受過傷。跑步簡單,但也是有技巧的,掌握了正確動作,避免受傷,也可以跑得更快。」陳盆濱創業的第一步計劃是開跑步培訓班,之後還會考慮跑鞋等運動器材的研發和生產。
從漁民到保安,從跑步大神到國字號滑雪隊員,如今轉型當體育公司老闆……陳盆濱一路跑來,有艱辛更有快樂。他說人生短暫,自己既然已把那麼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為何不試試,再挑戰一下自己?這個時代,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