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的第一周,都將啟動聯合國的世界太空周,以慶祝自1957年太空時代來臨以來世界各國在太空方面的成就,因為1957年10月4日這一天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Sputnik1號是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物體,它在美國引發了一波恐懼和焦慮,現在被稱為「人造衛星危機」。Sputnik 1是一個直徑約2英尺(58釐米)的金屬球體,帶有四個長無線電天線。這些天線向地球發射微弱的蜂鳴脈衝,即使是業餘無線電操作員也能聽到。這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了21天,然後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下面我們一起來通過一些老照片,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吧。
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 1,這一消息震驚了世界,也開啟了太空競賽。這是第一顆人造衛星。它的名字在俄語中的意思是「旅行夥伴」。這艘重183磅(83公斤)的衛星每98分鐘繞地球一圈。
▲1957年10月4日,一名蘇聯技術人員在人造衛星1號上工作。
▲Sputnik是一個球體,直徑23英寸(58釐米),用氮氣加壓。
▲這張Sputnik 1號衛星的分解圖圖展示了它的內部結構。
▲Sputnik 1號衛星的四個天線線拖在衛星的球形物體後面。這保證了衛星不論其旋轉方向如何,都能向各個方向平等地發送無線電信號。其中兩個長7.9英尺(2.4米),另外兩個長9.5英尺(2.9米)。
▲1957年10月,人造衛星發射幾天後,蘇聯科學家、人造衛星1號的發明者列奧尼德·塞多夫在巴塞隆納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幫忙切一個火箭形狀的蛋糕。
▲Sputnik 1衛星是由一枚名為Sputnik- ps的火箭發射的。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衛星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Sputnik 1的發射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因為助推器在升空時沒有達到最大功率,Sputnik的軌道比它的設計軌道低了310英裡(500公裡)。
▲Sputnik 1環繞地球飛行了21天,每96.2分鐘繞地球一圈。人造衛星1號的軌道是由美國宇航局工程師羅伯特·法科爾設計的。
▲Sputnik- ps火箭在將人造衛星1號送入軌道的途中,在蒙特婁上空划過。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從一輛移動貨車上跟蹤人造衛星1號。
▲莫斯科附近的一個無線電控制站測量了來自人造衛星1號的無線電信號,無線電操作員正在收聽衛星發出的特有的「嗶嗶嗶」聲。
▲基輔烏克蘭科學院中央天文臺的工作人員準備對人造衛星1號進行光學觀測。
▲業餘無線電操作員迪克·奧伯霍爾特澤和他的妻子露絲在威斯康星州的榆樹林通過業餘無線電收聽人造衛星1號的無線電信號。
▲1957年10月5日,《紐約每日新聞》的頭版(在人造衛星1號發射的第二天)詳細報導了這顆衛星在美國上空的第一次觀測。上面寫著,「今晚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首次在美國看到俄羅斯衛星,當時拉裡·歐克斯在月球觀察站工作,他報告說看到一束穩定的光穿過他的望遠鏡。他說:「這絕對不是流星。」
▲這些年輕的學生在紐約市聯合國總部的導遊帶領下參觀了人造衛星1號的模型。人造衛星模型是蘇聯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
▲現在,遊客在加州奧克蘭的夏博太空和科學中心可以看到人造衛星1號和其他太空文物的複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