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只運行了21天,卻帶來了人類的進步

2020-12-18 天天頭條

每年的10月的第一周,都將啟動聯合國的世界太空周,以慶祝自1957年太空時代來臨以來世界各國在太空方面的成就,因為1957年10月4日這一天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Sputnik1號是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物體,它在美國引發了一波恐懼和焦慮,現在被稱為「人造衛星危機」。Sputnik 1是一個直徑約2英尺(58釐米)的金屬球體,帶有四個長無線電天線。這些天線向地球發射微弱的蜂鳴脈衝,即使是業餘無線電操作員也能聽到。這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了21天,然後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下面我們一起來通過一些老照片,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吧。

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 1,這一消息震驚了世界,也開啟了太空競賽。這是第一顆人造衛星。它的名字在俄語中的意思是「旅行夥伴」。這艘重183磅(83公斤)的衛星每98分鐘繞地球一圈。

▲1957年10月4日,一名蘇聯技術人員在人造衛星1號上工作。

▲Sputnik是一個球體,直徑23英寸(58釐米),用氮氣加壓。

▲這張Sputnik 1號衛星的分解圖圖展示了它的內部結構。

▲Sputnik 1號衛星的四個天線線拖在衛星的球形物體後面。這保證了衛星不論其旋轉方向如何,都能向各個方向平等地發送無線電信號。其中兩個長7.9英尺(2.4米),另外兩個長9.5英尺(2.9米)。

▲1957年10月,人造衛星發射幾天後,蘇聯科學家、人造衛星1號的發明者列奧尼德·塞多夫在巴塞隆納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幫忙切一個火箭形狀的蛋糕。

▲Sputnik 1衛星是由一枚名為Sputnik- ps的火箭發射的。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衛星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Sputnik 1的發射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因為助推器在升空時沒有達到最大功率,Sputnik的軌道比它的設計軌道低了310英裡(500公裡)。

▲Sputnik 1環繞地球飛行了21天,每96.2分鐘繞地球一圈。人造衛星1號的軌道是由美國宇航局工程師羅伯特·法科爾設計的。

▲Sputnik- ps火箭在將人造衛星1號送入軌道的途中,在蒙特婁上空划過。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從一輛移動貨車上跟蹤人造衛星1號。

▲莫斯科附近的一個無線電控制站測量了來自人造衛星1號的無線電信號,無線電操作員正在收聽衛星發出的特有的「嗶嗶嗶」聲。

▲基輔烏克蘭科學院中央天文臺的工作人員準備對人造衛星1號進行光學觀測。

▲業餘無線電操作員迪克·奧伯霍爾特澤和他的妻子露絲在威斯康星州的榆樹林通過業餘無線電收聽人造衛星1號的無線電信號。

▲1957年10月5日,《紐約每日新聞》的頭版(在人造衛星1號發射的第二天)詳細報導了這顆衛星在美國上空的第一次觀測。上面寫著,「今晚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首次在美國看到俄羅斯衛星,當時拉裡·歐克斯在月球觀察站工作,他報告說看到一束穩定的光穿過他的望遠鏡。他說:「這絕對不是流星。」

▲這些年輕的學生在紐約市聯合國總部的導遊帶領下參觀了人造衛星1號的模型。人造衛星模型是蘇聯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

▲現在,遊客在加州奧克蘭的夏博太空和科學中心可以看到人造衛星1號和其他太空文物的複製品。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壽命設計了20天,為啥50年了仍舊在運行
    每當人類抬頭仰望天空,都想著徵服這片星辰大海,想要遨遊在浩瀚的宇宙當中,曾經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當代已經逐步被人類的智慧實現,世界上擁有太空旅行經驗的人類不在少數。
  • 不可忽視的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政治意義
    文章講述了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前,美國和俄羅斯為能爭取作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所做的努力。在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的回應和一系列舉措。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震驚了全世界。這一事件激發了全世界的熱情,並加速了美國羽翼未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
  • 人類的第一個人造衛星,附它的7個有趣事實(1957年)
    你想知道人類宇航伊始時代的故事嗎,來看看關於人類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的七個有趣事實吧介紹斯普特尼克一號的藝術>第一顆人造衛星於1957年10月4日升空。上層大氣的密度可以從其在軌道上受到的阻力推斷出來,而其無線電信號的傳播則提供了電離層的數據。 「斯普特尼克一號」是在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從哈薩克斯坦SSR的第5秋拉塔姆區第1/5號地點發射的(現在稱為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該衛星的飛行時速約為每小時2.9萬公裡(每小時1.8萬英裡,約為8100米/秒),每繞地球一圈需要96.2分鐘。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追記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50年前的今天,即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和地位。
  • 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有這樣故事
    在節目中,他給觀眾描繪了太空探索對人類的重大意義和美好願景。節目大獲成功,吸引了數千萬的觀眾。布勞恩迅速成為了美國知名人物,不僅喚醒了公眾對探索太空的熱情,而且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重視。1955年7月,美國政府發布公告,宣布將開展太空探索計劃,並在兩年內發射一顆人造衛星。
  • 它和阿波羅登月、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20世紀三大...
    它和阿波羅登月、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20世紀三大奇蹟!今天的主角是我們四川人的驕傲——今年通車50年的成昆鐵路,它是連接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和阿波羅登月、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20世紀三大奇蹟!成昆鐵路工程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活動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聯合國組織評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
  • 一顆小行星差點撞上地球,然而人類只提前1天才發現?
    OK,在人類毫無警覺的狀態下,它差點撞到地球...就在今年6月,一顆汽車大小的小行星2019MO撞擊了地球並發生爆炸,其撞擊威力甚至衛星都可以捕捉到:另外它恰好從太陽的方向飛過來,使得地球上的望遠鏡很難在強光中發現它,同時它的運行軌道也比較特殊,速度很快,這些因素都意味著它在地球附近可以被探測到時間並不充足。
  • 璀璨的繁星中,有一顆星星名叫「東方紅一號」
    有高遠的目標當然好。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的助推下,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發射,從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 中美俄三國人造衛星數量:美國593顆,俄羅斯135顆,那我們呢?
    導語:中美俄三國人造衛星數量:美國593顆,俄羅斯135顆,那我們呢?太空宇宙一直以來都充滿著神秘感,而人類為了能夠探索這片區域,發明出了宇宙飛船,並培訓出了航天員,讓他們進入太空中進行作業、探索神秘的領域。
  • 地球上的太空墳場:就在離人間最遠,離星辰最近的地方
    「尼莫點」距離最近的陸地,還有兩千多公裡,相比之下,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國際空間站,成為距離這裡最近的人類「建築物」。當空間站從天上經過「尼莫點」時,兩者之間只隔著360公裡。由於「尼莫點」的特殊屬性,這裡成為理想的太空墜落點,無論是火箭被丟棄的金屬外殼、散落下來的發動機,還是運載火箭的末級殘體或者各種銜接部件,這些「天外來客」往往會選擇在「尼莫點」上方,穿過大氣層墜落在南太平洋中,使得這個人類難以抵達的地方,也是距離人類文明最遠的地方,成為地球上的「太空墳場」。
  • 1994年那一夜,為何說人類差點被滅絕,發生了什麼事呢?
    "人類滅絕是可能發生的,但卻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01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1957年對於全人類來說都是值得銘記的一個年份,在這一年我們成功向宇宙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 地球軌道上有上萬個近地天體,它們會地球衝向地球嗎
    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實際上還有近3000個近地天體圍繞著地球在運動,那近地天體又是什麼呢?近地天體近地天體(NEO)是其運動軌道和地球軌道有相交,並且有可能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彗星以及流星體。這些天體一般都不是很大,而且距離地球很近。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調研數據,目前已經編制了20022顆小行星和107顆彗星。並且,還有可能有很多近地天體尚未被人類發現。
  • 它代替人類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但卻再也沒能回到地球
    萊伊卡1957年,蘇聯率先將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次年美國也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之後兩個國家就要在誰先把第一個人類送入太空進行較量。但在將人類送入太空之前由誰來代替人類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以及科學驗證呢?
  • 它和阿波羅登月、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20世紀三大奇蹟
    >打通了這條川滇大通道留下了鐵路史上濃墨重彩的「 成昆精神」成昆鐵路工程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活動(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聯合國組織評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與成昆鐵路有關的雕刻至今仍存放在聯合國
  • 是什麼讓地球懸浮空中?看了人造衛星的運行,才知道原因出自太陽
    從網絡上流傳的太陽系平面圖來看,八大行星和太陽一樣都神奇般地懸浮在空中。根據參與過美國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描述,當他們乘坐著飛船飛到距離地球有一定距離的時候,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蔚藍色的星球懸浮在一片無盡黑暗當中,地球的懸浮沒有任何支撐。
  • 太陽系邊緣發現「第二地球」, 一年只有9天, 環境卻比地球還優越!
    目前地球的人口壓力非常大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把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登上了天空,從此開啟了探索宇宙的序幕。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面,人類為了尋找到「第二個地球」進行不懈的努力,使用天文望遠鏡、探測器等各種手段對宇宙進行搜索,但是依然找不到一顆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雖然也有一些科學家聲稱找到了類地行星,但是這些所謂的類地行星存在很多不切實際的條件,比如距離地球幾百上千光年、環境很惡劣、沒有液態水,總之環境合適的距離太遠,距離不遠的環境又不太合適,所以說即使真的是類地行星,人類能夠移民過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1994年那一晚,人類面臨一場「恐龍滅絕」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在2006年的一次國際天文聯會中,將質量低於月球的冥王星劃為矮行星。至此,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就依然沒有停止過。甚至,在美、蘇間進行太空競賽時,美國更是將太空人送入月球,阿姆斯特朗也成為了登月第一人。
  • 科家學稱: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會在2029年和地球相撞?
    最近,天文學家將一顆正從外太空直奔地球而來的小行星也命名為"阿波菲斯",正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這顆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於去年6月被科學家發現,直徑約有390米寬。
  • 第一次上太空的不是人,而是蘇聯的流浪狗,62年還在繞地球流浪
    1961年4月11號,這天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時刻,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那是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地球。而這些狗每天的訓練就是怎麼按照訓練員的聲控指示執行相關的按鈕點擊,而在這半年的訓練中做錯了會受到電擊懲罰,半年的時間就是多次反反覆覆的進行那幾項操作,徠卡的優秀表現,被當局選中乘坐太空梭進入太空探索,成為地球有史以來第一隻太空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