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15日| 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2021-02-27 小學誦讀


七月十五,民間的鬼節,

秋的身影逐漸清晰。

七月流火,酷暑剛過,

花謝,瓜熟,蒂未落。

秋風習習,稻黍散香,

這是豐收的開端。

一年的耕耘,

我們,願意將收穫的第一粒成果,

獻給我們思念而不曾再相逢的親人。

所以,這是民間傳統祭祖的日子。

一縷香火,一桌貢品,供奉的是親人,也是相思。

雖然陰陽兩隔,

但是我們更願意相信,他們依然在某個空間存在,

他們依然能夠可以以某種形式和我們相聚。

所以,我們相信鬼門的存在,七月初一開,七月十五關,

期間,我們在道旁、河邊點上燈,

讓他們找到各自回家的路,

來享受我們供奉的食品和錢財。

既希望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裡豐衣足食,

又希望能保佑我們在這個世界裡平安無恙,

一如在生之時,對我們的呵護與庇佑。

鬼節,

像是一個美麗而動人的謊言,

寄託著我們的相思,

也承載著人性最初的柔情。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不似八月十五,已是夜涼如水。

七月十五夜,在尚含溫燠的空明之中,有晚飯花、茉莉花混合著金銀花殘餘的甜香,牽牛花、鳶蘿花、絲瓜花、南瓜花則都趁著流螢明滅,在悄悄舒展出花蕊,只待黎明時競相綻放。

     

   

   

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於是這三天分別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其中上元佳節即為元宵節。

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

中元節是我國道教本土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的傳承,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

中元節的習俗為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有文獻記載,《詩經》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

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因此,中元節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是人們情感的載體。

無論道教、佛教,超度法事所表達的是一種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都是從慈悲角度出發。我們在慶過中元節的時候,應當儘量跳脫鬼的層面,做到互勉互愛

附:有關中元的詩詞

中元作(唐 · 李商隱)

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百花洲作(宋 · 範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裡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鬥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裡雲,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 · 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ღ  -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學誦讀ID:xxsd100

編輯 | 灰灰 

相關焦點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中元節由來「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 【實事】中元憶故人,燈火寄哀思
    中元節,憶故人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每到中元節,總會想起余光中的兩句詩: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難忘雙親哺育恩,鮮花一束寄哀思!靈魂無界,父母永生!冰峰中元憶故人,燈火寄哀思;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緬懷親人,讓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心燈,寄託無盡的哀思與懷念;願逝者安息、生者身體康健!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願天堂的親人一切安好!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 中元丨月下寄哀思,燈火念故人
    「中元」之名,源於道家,本是祭祀地官的節日。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定為「上元節」(即元宵節),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定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定為「下元節」,合稱「三元」。相傳,這一天地官會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大家的日常表現,赦罪免刑,陰曹地府也將放出全部鬼混,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
  • 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
    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01 《中元夜》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輕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農曆七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元節。這一天人們通過祭祖、上墳、點河燈,為亡者照亮前路。
  • 中元憶故人,燈火寄哀思
    中 元 節2020年9月2日  農曆庚子年  七月十五宜祭祀丨忌獨行《中元夜》>唐 · 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中元節,憶故人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每到中元節,總會想起余光中的兩句詩: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已故的親人,曾經親密無間的人,陰陽兩隔。
  • 2020中元節緬懷故人的祝福語句
    1、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燒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隨風傳,拽一絲哀傷,順水淌,中元節到,願逝去親人安息,願你中元節吉祥相伴,幸福圍繞。2、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別秋老虎,千萬千萬莫涼肚,健康生活快樂數,中元節日近白露,早晚涼爽熱中午,思念隨風來傾訴,真情牽掛來相祝。3、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眼淚,是為逝者灑下,珍惜,是為生者準備。不要忘了逝者的心願,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努力不辜負生命,這絕無僅有的一生,帶著遠方親人的祝福好好地活!
  • 農曆7月15中元節由來
    「中元節」,也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道教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曆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詩詞鑑賞」1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中元節」,這一天人們紛紛祭祀自己的祖先,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活動,也祈禱祛除疾病和保佑一家平安。古代詩人創作了不少的千古佳作,既體現了中元節傳統節日的精神,又表達了自己的哀思,紀念祖先之意,以詩寄情。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 關於農曆七月半中元鬼節的傳說
    ,稱為七月半,又稱為中元節,因為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十月十五為下元,所以七月十五為中元。若子孫在本地的,則在左邊寫上「故X世祖(顯考)某公某某大人冥中受用",中間大字為"中元大會「,右邊落款為"孝x代孫某某化袱上薦」。若子孫們外遷了,就在上面寫上:「寄某省某縣某村」以便土地神交付陰差郵寄。
  • 網上祭英烈 清明寄哀思
    在這緬懷故人、祭奠逝者、寄託哀思的時節,正是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期。上虞區職業教育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英烈褒揚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網絡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
  • 農曆7月15中元節你們知道有什麼美食嗎?
    你們知道,在我國農曆七月有幾個傳統節日嗎?答案是,兩個,一個就是我們所崇拜的七月七日七夕情人節,另一個就是我今天要講到的中元節,即我們俗稱的,鬼節。在我國古代,有分上中元,中元,和下中元的區分。上中元指的是我國的元宵節,中元節就是鬼節,下中元就是我國的重陽節。分三個來劃分。
  • 【傳統節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2014年8月12日)
    同時依照佛家的說法,陰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孝親節)。所以中元節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託對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
  • 今日清明 | 折柳寄相思,滿盞思故人
    今日清明 | 折柳寄相思,滿盞思故人 生活新聞 2018-04
  • 中元節,點一盞心燈,寄一份思念,讓天堂的親人不再孤冷!
    中元節,點一盞心燈,寄一份思念,讓天堂的親人不再孤冷! 中元, 這是個斷腸的節日,
  • 中元祭祖,你需要了解的中元節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