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懶漢」脫貧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我是威寧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職工陳武帥,李文飛,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

還沒走訪李文飛之前,關於他的「斑斑劣跡」,在村幹部的繪聲繪色描述中知道了個大概。

聽說,李文飛是村裡出名的「懶漢」,年輕時候東遊西逛,及至中年好不容易才娶妻生子。50歲的李文飛,媳婦38歲,他比媳婦整整大12歲。李文飛貧困是因為懶,天晴怕熱天陰怕冷,日出三竿不起床,唯一的愛好是和媳婦在一起聽山歌,也學唱山歌。

村幹部還說,前些年當地幹部走訪李文飛,每次手裡都要提點米呀面呀這類東西,否則他不待見,還會讓幫扶幹部吃「閉門羹」。

李文飛不僅懶,而且「等靠要」思想嚴重。所以第一次走訪李文飛,我心裡還真有點沒底。

陳武帥(右)到李文飛家中走訪

那天天氣很好,恰好碰到李文飛在家。房子是兩間小平房,很破舊。家裡雜七雜八堆著東西,很凌亂。李文飛用一頭的亂發迎接我,甚至沒有對我說一聲「進屋坐坐」。

走訪得知:李文飛一家五口,是小海鎮響水村人,女兒李蝴蝶在小海中學讀高中,兒子李白路和李章吉讀初中和小學,一家人生活全靠吃農村低保,日子過得很拮据。

我和李文飛拉家常,說了很多心裡話。比如要為孩子們樹立榜樣,要擔起一家人的擔子,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孩子們前途考慮。

李文飛說,其實他也想掙錢養家餬口,只是覺得這麼多年過去了生活都不見起色,掙錢不掙錢都沒什麼區別,乾脆不做算了。

但這次走訪還算成功,至少李文飛沒那麼牴觸我,我們還相互加了微信好友。

以後,我每月至少走訪李文飛家一次,逐漸變成了熟人。當地政府幫扶力度也很大,把李文飛一家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還給他夫妻倆介紹了工作。

李文飛搬遷入住的開華家園安置小區

今年10月國慶期間,當我再次走訪李文飛時,他家已經搬到威寧縣城開華街道開華家園五號樓三單元5-1-5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很寬敞,政府還贈送了沙發等家用電器。李文飛把家裡大掃得乾乾淨淨,自己穿著整齊,完全變了個模樣。

李文飛高興地告訴我:還是城裡生活好!

李文飛在搬遷的新家中

如今,李文飛在威寧縣供電局農網改造項目務工,專門負責栽電桿,每月兩三千元工資。他媳婦趙慶珍在威寧易地蔬菜產業基地務工,每天100元工資。女兒在小海讀高三,吃住在學校裡。兒子李白路在威寧十一中讀書,李章吉在威寧七小上學,生活學習都很方便。

當我問他還唱不唱山歌時,李文飛說忙得沒工夫唱山歌了,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要努力工作,不僅要摘掉脫困帽子,還要奔小康,真正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眼見過上了幸福生活,但李文飛還有更大的期待。「我想把三個孩子培養成材,讓他們回報國家和社會的關愛。咱貧困群眾也要爭口氣呀!」李文飛這樣告訴我。

威寧融媒記者 陳武帥

1.2.浦應明:帶著農民幹 「貸」給農民賺

編輯 ▏丁樹銀 卯龍豔 責編 ▏陳美群 編審 ▏趙峰

總監製:周 璐

監 制:葉啟偉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懶漢」脫貧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幫扶戶從「懶漢」變成了「勤奮哥」丨貴州省...
    我叫付碧瑩,是貴州省松桃公路管理段派駐松桃自治縣盤信鎮新場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新場村是貴州省松桃公路管理段幫扶聯繫村,而楊勝龍則是我的結對幫扶戶。付碧瑩在楊勝龍家的廚房裡楊勝龍屬於典型的「晴天,躲在樹蔭望太陽;雨天,躺在家裡等幹部送乾糧」的「懶漢」。因此,一直以來,我都盡我所能勸說他,希望他自己找一些事情做、把家裡的衛生搞好……長時間的勸說下,曾經的「懶漢」,如今成了餵養13頭豬的勤奮哥。
  • 「懶漢」脫貧記:扶貧幹部武隆「智鬥」貧困「釘子戶」
    幫扶幹部一次次上門,變著花樣勸他戒賭,這讓譚興明很反感,認為這是在掐斷他「生路」。不耐煩時,他不屑地冒一句:「說得輕巧,錢從哪來噻?」「為啥子就剩我脫不了貧?」譚興明反問幫扶幹部:「就是你們在整我!」土公路還沒壓實,車子爬不上去,劉千武帶著幾個幫扶幹部一人一根扁擔,挑了好幾趟。「幫扶要能動口,更要會動手。」劉千武說,「這樣才接地氣!」為了買牛,譚興明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劉千武請畜牧站的人當參謀,一次買回幾頭小牛。沒有牛圈,幫扶幹部就去工地找水泥磚等贊助,降低造價成本。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我成了村裡的脫貧「樣本」丨貴定縣德新鎮光明村...
    我叫楊勝福,是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德新鎮光明村的村民。今年已是64歲,家中只有我一個人。以前因貧失志,但在駐村幹部這幾年的幫扶下,如今,我成了村裡貧困戶效仿的脫貧「樣本」。三年前,我的日子過得非常困難,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 「我的脫貧故事」懶漢的蛻變丨錦屏縣啟蒙鎮八瓢村三組村民楊光橋
    我叫楊光橋,現年53歲,是錦屏縣啟蒙鎮八瓢村三組村民。在村幹部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2019年光榮脫貧了。我曾經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光棍漢,我是地方上出了名的「酒鬼」「懶漢」,每天只知道喝酒,成天醉醺醺的,走路嫌街窄,晃悠晃悠的,無所事事。
  • 我的脫貧故事 | 羅義:抓住幫扶機會自力更生
    我的脫貧故事 | 羅義:抓住幫扶機會自力更生 2020-11-22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謝進萍...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謝進萍:教育扶貧根植理念 讓思想先富… 2020-12-1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從「等靠要」到「主動幹」丨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
    2017年,貞豐縣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我榮幸被選派擔任永豐街道辦必克村第一書記,由此,我就與必克村結下不解之緣。我叫石正榮,貞豐縣文化館的一名幹部,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初入必克村,村莊環境髒、亂、差,貧困群眾思想意識淡薄,脫貧政策領會不深,這成為了必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駐村幫扶,我又兼任了必克村脫貧攻堅指揮所副指揮長,「五人小組」成員之一。除了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外,更要和指揮所並肩作戰。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敢闖敢幹,致富不忘鄉裡鄉親
    發揚「挑夫」精神 投身脫貧攻堅——清鎮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主任李柏松李柏松加入扶貧隊伍、投身脫貧攻堅工作,是從2016年開始的。當時,作為清鎮市就業局辦公室負責人,李柏松負責全市脫貧攻堅的就業扶貧工作,從此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最讓我難忘的是2017年初到清鎮市王莊鄉掛職分管王莊鄉林業、水利、電商和小坡村集團幫扶工作,特別是負責小坡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李柏松說,小坡村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當時全村有512戶1511人,共有貧困戶41戶149人,屬於國家貧困一類村。
  • 「我的扶貧故事」弘揚南丁格爾精神 助力脫貧醫療幫扶|榕江縣中醫...
    為積極響應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基層醫院精準幫扶的戰略部署,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榕江縣中醫院達成幫扶協議,助力脫貧攻堅醫療幫扶。我叫胡常蕖,作為護理專業人員,接領導指示,義不容辭支持榕江縣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養懶漢」的含義
    在扶貧工作一線,也有幹部反映少數貧困戶甘為「懶漢」,甚至以當「懶漢」為榮,進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也導致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不滿。在A村調研的過程中,結合幫扶幹部和該村群眾的描述,我們聽到兩個「懶漢」的「事跡」。甲:貧困戶戶主40歲,在享受了精準扶貧政策後,每月「等靠要」政策扶助。每逢集日,還喜歡買酒喝,以打撲克牌等方式聚眾小額賭博。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趕著鴨子奔小康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趕著鴨子奔小康 2020-11-15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徵文啟事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徵文啟事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黔南州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凝心聚力、盡銳出戰,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脫貧攻堅戰碩果纍纍,戰績斐然,在全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即將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雲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起「我的脫貧攻堅故事...
    雲南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各級各部門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共同奮鬥,幫扶幹部爭做「衝鋒隊」、甘為「引路人」,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和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展現出奮發有為、勇於擔當的驕人風採,書寫了感人至深的脫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王明鳳: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王國友...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王明鳳: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王國友:種好香菇 過好日子 2021-01-04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在扶貧之路點燃勝利的曙光|水城縣高新區...
    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一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好,秉承「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2014年11月,我主動請纓,加入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   我義不容辭地主動承擔起阿戛鎮鹽井村化稿組5戶的幫扶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與其說我幫扶了他,不如說他幫扶了我丨仁懷市政法...
    我叫劉定俠,2013年參加工作,2018年到仁懷市政法委工作,同時也是合馬鎮沙坪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   扶貧,對於我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講,有著太多的感觸。記得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哥哥、姐姐因為家庭困難未能繼續上學,早早就外出打工去了,那時就想,如果不是家庭貧困就不會這樣。後來,我也參加了工作。剛參加工作不久,我就參與到了脫貧攻堅這項神聖的使命中,到單位所幫扶的沙坪村進行幫扶工作。到沙坪村的第一天,組織給我安排了兩戶幫扶對象,羅汝德和胡定凱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全力以赴 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一段全新的旅程,讓我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2019年4月,當時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思想上是有所顧忌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真是無法顧忌。但我帶著一絲絲的不情願踏上了扶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