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趕著鴨子奔小康

2020-12-26 澎湃新聞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趕著鴨子奔小康

2020-11-15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我叫李高宏,今年39歲,家住瓦寨鎮觀音閣村四組,家中有4口人。2013年被診斷出尿毒症後,為了養家和給我治病,我與妻子朱目方選擇返回家鄉發展家庭養殖業。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與幫助下,我們通過養殖「三穗鴨」,不僅改變了我們家的的貧困生活,還讓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故事得回到1997年說起。初中畢業後,我到廣東東莞務工,從事飲料銷售工作。後來又去到福建,進入一家外包裝工藝品公司。經過多年打拼,手裡的積蓄漸漸增多,於是我開始結婚生子,經營起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可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在外務工的時候,我時常感到身體有些乏力,經醫院檢查確診為尿毒症。拿到醫院的診斷結果,當時感覺,整個天都要塌下來一樣,我的心靈受到一頓重擊。

我懷著憂鬱的心情回到家鄉,經過近一年的治療,我的病情有所好轉,但再也無法外出務工掙錢了。可是,為了供養我的兩個孩子讀書,為了繼續治療,我決定振作起來,得做些事情。

我的父親是一個從事了40多年有著豐富養鴨經驗的「鴨農」,自己從小跟著他養鴨,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於是,在父親的技術指導下,我開始養起了「三穗鴨」。

2014年,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在村裡面建起了一個100平方米的養殖場。那個時候,我早上在醫院透析,下午便回到養殖場整理訂單和準備肉鴨,當晚或第二天一早將鴨子運送到縣城,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買我們家的鴨子,他們說肉質特別好。我知道,大家在幫我,我肯定要做貨真價實的買賣。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每年養殖的商品鴨多達6000羽,其中蛋鴨每年都在300羽左右。鴨子長大後,最開始沒有銷路,我用竹蔸裝著鴨子,在縣城家禽市場擺著賣,隨著時間的增加,我的客戶漸漸多了,銷路逐漸打開。通過兩年的發展,「三穗鴨」養殖場在我的苦心經營下逐漸步入正軌。2017年,基地裡第一批就出欄了1300餘只「三穗鴨」,純利潤收入達到6000多元。

2018年,我家順利脫貧。脫貧後,我決定將養殖規模擴大。我與兩個合伙人另擇場地,由於資金不夠,村兩委和幫扶幹部讓我通過「特惠貸」進行貸款5萬元,爭取得政府補貼16萬元,再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建成了一個2000平米的養殖場。

現在我們家的養殖場最多能容納20000羽「三穗鴨」。為了保證鴨肉的質量,補充養殖場賣出去的鴨子,我還買來每月可孵化4000隻鴨苗的孵化器,利用養殖場的鴨蛋孵化鴨苗。

如今,「三穗鴨」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我也在努力和病魔抗爭。儘管病痛依然折磨著我,但是每天看見一群群鴨子在「嘎嘎嘎」地叫,我就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

END

來源: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餘天英 通訊員 侯永志 整理

總監製:吳會武 監 制:龍衛東

編 審:楊 勇 編 輯:吳小星

(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LOGO)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李高宏:趕著鴨子奔小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1-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範賢芬:攜家帶口扎基層 連心鋪設...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範賢芬:攜家帶口扎基層 連心鋪設小康路 2020-12-02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起「我的脫貧攻堅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鄉間小道上,農人輕聲的呵斥揮動著小竹棍,驅趕著一群吃飽喝足的肥鴨子搖搖擺擺的走回鴨棚,夕陽的餘暉仿佛給人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邊,又像是一張極富詩意的田園畫卷,畫出來的是羅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吉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徵文啟事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徵文啟事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黔南州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凝心聚力、盡銳出戰,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脫貧攻堅戰碩果纍纍,戰績斐然,在全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即將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懶漢」脫貧了!
    我是威寧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職工陳武帥,李文飛,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還沒走訪李文飛之前,關於他的「斑斑劣跡」,在村幹部的繪聲繪色描述中知道了個大概。李文飛用一頭的亂發迎接我,甚至沒有對我說一聲「進屋坐坐」。走訪得知:李文飛一家五口,是小海鎮響水村人,女兒李蝴蝶在小海中學讀高中,兒子李白路和李章吉讀初中和小學,一家人生活全靠吃農村低保,日子過得很拮据。我和李文飛拉家常,說了很多心裡話。比如要為孩子們樹立榜樣,要擔起一家人的擔子,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孩子們前途考慮。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目標就一個 帶領群眾奔小康丨三穗縣桐林鎮捧...
    我既是986結對幫扶幹部、片區網格員、小村信息員,也是村第一書記,多重身份對我而言,只有一個目標:脫貧致富奔小康。  作為結對幫扶幹部,我有6戶幫扶貧困戶;作為網格員,我有31戶91人;作為信息員,我需負責收集和匯總13戶村戶的信息;作為第一書記,我是全村的「領頭人」,我得帶真抓實駐,保障我們全村上上下下穩步小康。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敢闖敢幹,致富不忘鄉裡鄉親
    發揚「挑夫」精神 投身脫貧攻堅——清鎮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主任李柏松李柏松加入扶貧隊伍、投身脫貧攻堅工作,是從2016年開始的。當時,作為清鎮市就業局辦公室負責人,李柏松負責全市脫貧攻堅的就業扶貧工作,從此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最讓我難忘的是2017年初到清鎮市王莊鄉掛職分管王莊鄉林業、水利、電商和小坡村集團幫扶工作,特別是負責小坡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李柏松說,小坡村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當時全村有512戶1511人,共有貧困戶41戶149人,屬於國家貧困一類村。
  • 我的脫貧故事|蘇莎:錦繡,你好!
    從那時起,我對著大山、對著蜿蜒的小路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走出大山。蘇莎在錦繡學校自習我經常面對著大山,幻想北京!車水馬龍的街道、燈火璀璨的城市夜景、氣勢恢宏的故宮、還有那美麗的天安門廣場……是啊,我多想去看看!
  • 「我的扶貧故事」「俊」書記脫貧攻堅的「六板斧」
    在被黔西縣委政法委派駐錦星鎮青溝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這一年多裡,和其他駐村幹部一樣,為了群眾能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了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我和村幹部一起奔走在田間地頭,走訪回訪在每家每戶。每次在與群眾交流溝通中,看到他們對美好幸福生活期盼的目光,肩上責任倍增。剛來青溝村,部分群眾都叫我「俊」書記,其實是認為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棚裡的脫貧路:養牛致富奔小康
    「是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讓我脫了貧,我也有信心,通過養牛致富奔小康!」。 ——杜雲斌 我叫杜雲斌,今年61歲,是離石區吳城鎮上羅卜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起床一睜眼跑去看看自家牛棚裡的6頭牛,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開心幸福。
  • 能為脫貧攻堅做點事,我深感榮幸 | 我的扶貧故事
    能為脫貧攻堅做點事,我深感榮幸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05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衝鋒在扶貧路上的脫貧「戰士」丨貓洞鄉龍都村駐...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深入一線,嚴守工作崗位、忠誠履職、埋頭苦幹、傾情奉獻,深入走訪群眾,用心用情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朱仲友是貓洞鄉龍都村黑巖組的村民,也是村裡的一名老黨員,家庭經濟條件十分糟糕,住房也不安全。其長子朱啟貴還是個肢體殘疾人,朱仲友對未來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 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 評選揭曉!你的笑容我看不夠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劉起福)1月11日,「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微視頻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江西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江西廣播電視臺於2020年6月28日啟動「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們村的脫貧故事」微視頻徵集活動。
  • 【脫貧故事】陝西華陰市:貧困戶楊勝利脫貧奔小康
    楊勝利家裡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後借居本村村民房屋,通過「兩房政策」的支持,在扶貧工作隊和包聯單位的幫扶下,楊勝利享受了易地搬遷政策,在2018年底,一家人住進華陰市福惠家園小區。其子楊福也按照屬地原則,在市內樂育學校就近入學,並享受教育扶貧政策。楊勝利曾經學過電焊,從事過電焊工作,思想轉變後也知道掙錢過日子了,就是沒有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