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北京胡同「守衛戰」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胡同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象徵之一,承載著獨屬本土的習俗與風情。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住戶多、雜,通道密集、曲折的老胡同成了社區管理和防疫工作的難題。

△ 2月27日,曾經日夜喧囂的銀錠橋頭,如今只有零星居民戴著口罩走過。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如何在這些情況下進行精細的防疫管理?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胡同,記錄下胡同裡這場沒有硝煙的「守衛戰」。

「封閉式管理」

△ 2月25日,舊鼓樓大街,一位工作人員在鈴鐺胡同值守。因疫情防控需要,胡同口設置了24小時值班崗,進出居民須出示出入證,測量體溫後方可通行。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17日,西四北三條胡同,社區志願者在路口值守。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25日,德勝門內大街,東明胡同一處被暫時封閉的臨街通道。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25日,鼓樓東大街,一位居民拉著兩條寵物犬走出設閘管理的草廠胡同。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27日,後海小橋南側路西口,兩位志願者在檢查居民的體溫和出入證。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27日,西城區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防疫工作者在出入口站崗。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 2月27日,三井社區為不同情況的社區居民或到訪者準備了四種不同顏色的出入證。藍色卡代表臨時出入,僅限當日有效;綠色卡代表疫情期間未離京住戶;黃色卡代表需進行居家隔離的返京人員,此卡片會被禁止出社區,直到隔離觀察結束並獲得衛生部門出具的證明,才換為綠色卡;紅色卡是無時間限制的臨時出入證,用於未出京的居民子女辦理,方便探望。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 2月26日,南鑼鼓巷,一位居民騎車出胡同。因疫情防控需要,南鑼鼓巷暫停接待遊客。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19日22時36分,西城區三不老胡同東口,保安杜慶福正在吃單位配發的方便麵。他的值守時間為晚八時至次日凌晨二時。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19日23時35分,西城區大石作胡同,保安常鎮的值守時間為晚八時至次日早八時。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生活保障

△ 2月27日,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胡同裡的便民菜店正常營業。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 2月27日,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一家菜店拉起隔離線,社區居民在線外安全距離買菜。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 2月27日,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居民戴著口罩在胡同裡採買物資。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 2月17日,西城區宮門口西岔胡同,居民戴口罩購買食品。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22日,大柵欄社區內,居民戴口罩挑選商品。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 2月22日,大柵欄街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銀鶴苑門口,工作人員將居民預訂的蔬菜放入箱子,居民測溫無異樣後,「無接觸」取走。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 2月22日,大柵欄社區,工作人員在消毒。攝影/新京報記者王嘉寧

△ 2月27日,西城區三井社區,一戶北京本市居民院落門口貼著粉色表格,表中信息包含院落地址、類型、離京時間、返京時間、消殺情況、社區返京人員登記電話以及防疫知識。攝影/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 2月25日,鼓樓西大街,胡同口的小賣部只留出取貨口,並貼有「窗口售貨」的提示語。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17日,西城區宮門口西岔胡同,前段時間較為緊缺的酒精現在有貨了。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26日,東四北大街,胡同口的一家商鋪貼有「非常時期請戴好口罩不要進屋」提示語。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通過走訪我們發現,各胡同所屬社區管理人員不僅在「封閉式管理」上下工夫,更創新了多種人性化辦法。

例如東城區的福祥社區使用三色「戰疫圖」為社區內兩棟樓房的600餘戶居民劃分管理等級。紅色代表重點關注,橙色代表離京人員,綠色代表未出京人員。此外,還使用「卡通小人」貼紙區分出獨居、空巢、殘疾、低保等特殊困難群體。

大柵欄街道則推出線上訂菜服務,居民線上下單,社區工作人員統一採購後,在銀鶴苑臨時開闢的服務點進行消毒分裝,再分批次通知居民「無接觸」領取。

各胡同所屬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各類舉措,降低居民感染風險的同時,減小疫情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讓居民們在有限的空間內也能

「透透氣」

△ 2月27日,後海北沿,戴口罩的行人從貼有福字和「入戶請戴口罩」的提示標語前經過。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3月1日,後海銀錠橋,兩個小女孩戴著口罩經過。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29日,大柵欄商業街,路邊的塑像被人戴上了口罩。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27日,鐘鼓樓文化廣場,一位女士在健步走。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27日,鐘鼓樓文化廣場,一位女生在和寵物狗玩鬧。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26日,小牌坊胡同,一位居民在胡同裡遛狗。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2月17日,白塔寺東夾道,居民走在胡同中。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2月17日,鐘鼓樓文化廣場,一位居民在鍛鍊身體。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 3月1日,南官房胡同,一位居民戴著口罩騎行穿過胡同。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 3月1日,柳蔭街,兩位居民在牆邊曬太陽。攝影/新京報記者薛珺

相關焦點

  • 北京胡同
    老北京人說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胡同的太老爺是三廟街,最窄胡同叫錢市胡同,彎道最多是九道灣了。每條胡同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單看胡同名兒就能看到老掌故:耳朵眼胡同、背陰兒胡同、取燈兒胡同、悶葫蘆罐兒胡同、答帚胡同、盆兒胡同、狗乙巴胡同...
  • 【北京胡同】老北京胡同之最
    北京的胡同也猶如北京的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記錄著北京的歷史變遷。關於北京的胡同你了解多少?北京最長的胡同是哪個?最短的又是哪個?靈境胡同是北京最寬的胡同,那麼北京最短的胡同又是哪一條呢……  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北京胡同故事 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要說北京最有特色的當屬一條條的胡同,胡同是歷史的產物,反應的是北京的風貌,不少外地遊客想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都會選擇走進胡同轉一轉。北京的胡同看上去都一個樣兒,但其實每條胡同都有各自傳奇般的故事,想一一了解這些胡同的故事還真得花一些時間。今天就隨小編看一看北京的特色胡同。
  • 北京市資訊|遮不住的陽光——疫情之下北京百姓工作生活瞬間
    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遮不住的陽光——疫情之下北京百姓工作生活瞬間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我們每個人都捲入了一場與病毒抗爭的搏鬥中。口罩蒙住了每個人的臉,遮住了春節的喜悅,手機成了我們的「伴侶」。
  • 北京西總布胡同-近距離望見中國尊的老北京胡同!
    北京的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生活居住的地方,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深深地記錄著市井生活軌跡。小紅書:李33北京西總布胡同,位於北京城的根。又是一條與熱鬧的王府井僅一街之隔的老胡同。西總布胡同寧靜低調卻能眺望北京繁華CBD地標建築-中國尊和國貿三期等。
  • 北京胡同|①燈草胡同: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曾住地
    帶您逛北京胡同作為有80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除了有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和精美絕倫的皇家園林,更有接地氣兒的胡同院落,那些曾經遍布京城的大小胡同是這個城市的毛細血管,更能體現出北京的真實面目,走在胡同中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如果您想真正了解北京
  • 北京的「死胡同」與「活胡同」
    ——那麼,有「活胡同」嗎?——沒有。——北京的胡同沒有「活過」,怎麼就「死了」呢?——啊啊,你這是混淆概念了,北京的死胡同不是死亡的意思。聽我慢慢給你講。說是「死」胡同,卻不是死氣沉沉,實際上充滿生氣和活力。當下北京老城區許多胡同成片地倒下,隨著胡同的消亡,死胡同也在慢慢地消逝,只有在胡同裡生活過的老北京人在聊天兒時,才流露出對往日那些胡同,那些有名無名的死胡同以及死胡同裡生活經歷的悠悠懷念。(來自網絡)
  • 北京胡同裡的文創小店:賣的是創意,買的是故事
    英國老闆,北京大媽店員,「豆汁兒、炸醬麵、大碗茶」——滿牆T恤都印著北京元素。如此混搭的風格在一家位於五道營胡同的文創小店和諧共生。賣的是文創產品,買的卻是一段北京故事,在北京大媽尚姐歡快的京腔中,豆汁兒什麼味兒、大碗茶怎麼品,仿佛已經躍上舌尖。
  • 北京歷史文化:胡同與四合院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千的京城,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這就是北京人對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它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大部分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元、明、清三個朝代。在這些朝代的鼎盛時期, 帝王為了「建皇極而隆上儀」,「襲周官之制度地居民」。
  • 騰訊qq塔防《部落守衛戰》進化論盤點
    《部落守衛戰》是以石器時代為背景的一款部落建設加塔防戰鬥的戰爭網頁遊戲。在傳統策略類網頁遊戲中創造性的融入了全新的塔防遊戲要素,是騰訊自製的首款塔防戰爭策略遊戲。小編現為大家盤點下《部落守衛戰》一路走來的豐功偉績,按照人類的進化論,小編將其發展歸類為四個階段,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 磚塔胡同:北京最古老的胡同,見證七百年的文化興衰
    這七八百年的歷史中,許多胡同都經歷過戰火與興衰。有的胡同變成了大街,原來的老房子推倒,修了樓房。有的隨著朝代更迭而換了名字,幾乎難以辨認過去的風貌。然而,卻也有那麼幾條胡同,在文獻的傳承中,還能依稀窺見久遠的歷史故事。比如,磚塔胡同就是一例。元代北京的胡同名稱,保留到今天的已為數不多。
  • 三條胡同,三座北京.
    北京胡同名字很怪,有一個叫「時刻亮」的胡同,據說原名叫屎殼郎胡同,覺得不雅便按諧音做了改動。北京胡同名人很多,米市胡同裡有康有為故居,護國寺街有梅蘭芳故居,後圓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北京胡同時間久,文化深。三條胡同,代表的是三種北京文化。
  • 你知道「胡同」的兩種含義嗎?「文氣」胡同和「人情世故」胡同
    聽見「胡同」這兩個字,想必大家就會想到北京的胡同。北京「胡同」不僅僅是一條條巷道,更是一種文化底蘊。見證了隨時間而變化的歷史,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而且胡同裡沒又車水馬龍的喧鬧,有的是親切融洽的鄰裡關係。那小小的四合院,就是居民之間感情的載體。
  • 胡同中的小吃店:傳承北京味 融匯國際美食
    早上七點增盛魁小吃店門口排成兩隊豆腐腦、糖油餅、滷煮火燒或是各色網紅美食,在北京的萬千胡同中,隱藏著眾多胡同小吃店。經過多年競爭尤其是這半年的洗禮,胡同小吃店發生了哪些變化?無論是本地小吃還是外來美食,它們和胡同、與這座城市以及這裡來來往往的人,相處得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北京最臥虎藏龍的胡同,牛氣逼人!
    、榮毅仁喬冠華夫婦、民國才女凌叔華等都曾住在這裡史家胡同之高貴號稱「一條胡同,半個中國」許多高官名人都曾住在這裡這裡還是大清選錄赴美留學生的考場英國威廉王子專程前來拜訪沿著幽靜的胡同漫步而行每一個門牌號的後面
  • 讓胡同四合院成為北京永久的城市名片
    潘璠   據《北京日報》報導,接近歲末,北京市委市政府著手謀劃新一年工作,按照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分類指導。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近日到東城區、西城區調研,就做好核心區各項工作提出要求。蔡奇指出,要認真履行好老城保護和復興的歷史責任,保護好胡同肌理、四合院,留住原住民,留住京味兒,突出傳統文化風貌,整體提升人居環境。
  • 北京老城區胡同新舊名對照表——東城區
    哥們兒姐們兒可以直接搜索「皇城根胡同串子(微信號:bj11010_)」關注哦!目錄【1】老北京風水中暗藏的驚世謎團【2】老北京的桃酥到底有沒有核桃【3】戀戀老北京—何勇聊那時候的北京【4】記憶猶新的東單菜市場【5】咱北京的二鍋頭【6】南池子之劫【7】80年代中北京有了計程車「面的」【8】北京人正在悄悄開溜?
  • 北京胡同名!原來它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ID:leyoubj】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哪裡?當然是胡同了!、鴨子店、鮮魚口、肉市街等等也一定是咱北京最熱鬧的地方塔 磚 胡 同「塔磚胡同有塔嗎?」磚塔胡同舊貌(1990年代)磚塔胡同的名字來自於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磚古塔被譽為「北京胡同之根」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
  • 文華胡同:「紅色胡同」一步一景
    青灰色的老北京民居,古銅色的花壇,朱紅的窗框,胡同西口牆上鑲嵌的「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對聯,讓看似尋常的胡同卻又處處透著與眾不同,這就是位於西城區金融街街道的文華胡同。三年多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讓這裡從一條被「重點投訴」的胡同變成了一步一景的「立體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