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為何一定要殺吳廣?司馬遷《史記》道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2020-12-17 老闆來碗歷史面

吳廣和陳勝,就像張耳和陳餘一樣,是個歡喜冤家,不過張耳陳餘他兩的感情比吳廣陳勝還要深厚,但就是這樣兩助插刀的好兄弟,最後還是反目了。

吳廣和陳勝是從大澤鄉開始起義的,他們一開始總搞神弄鬼,像什麼「大楚興,陳勝王」,還支愣動物,不過動物不肯幫忙,只好找人學狐狸叫「天亡大秦」之類的。

現代人儘管看到這樣的現象會覺得荒唐,但是以前人們普通都沒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容易被忽悠也是正常的,所以被陳勝同志佔了空子,忽悠的一拐一拐的。

這樣來說陳勝同志就是個大神棍,專門忽悠底層民眾,但是大家別忘了,秦法嚴酷外加殘暴統治,天下積怨已久,與其繼續被暴秦統治,還不如給陳勝一個臺階,跟他起義反對秦朝。

秦朝暴政是內因,陳勝不過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動作把大家心裡的那團火勾起來了而已。

陳勝吳廣這兩人當時一手操辦「神棍大會」把大家忽悠起義後,在大澤鄉舉辦了個酒席,主要是感謝吳廣的策略。

沒有吳廣,陳勝不可能成功地策劃大家起義,而且吳廣主動讓賢,把義軍首領讓給陳勝,這實在是聖人作風。令陳勝大為感動,喝著喝著,當即在酒席上表示:

「吳廣哥,你就是我再生父母。」

吳廣也十分感動,當即淚如雨下,啥也別說了,奧利給推翻秦朝建立張楚,天下都是你老陳的!

但是後來起義軍連連告捷,陳勝有點飄飄然,居然把吳廣給殺了,這一殺不要緊,但陳勝的陣營因此失去一個得力的盟友。

為什麼陳勝要殺他?其實這件事情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答案。

吳廣這個人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大嘴巴,本來起義的時候搞得「神棍大會」就是虛造的,但是正因為如此陳勝才能有一個君權神授的形象,才得以讓大家心服口服地做首領。

陳勝當了一段時間首領後,發現一個問題,大家似乎對他的「君權神授」身份指指點點,想當初和吳廣一起起事,說好了共富貴的,但是你吳廣嘴巴上要有個把門的,不能讓大家知道太多,現在大家都知道我不是神聖的了,那天下人還能認同我嗎?

後來司馬遷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對此事的描寫已經達到了十分細緻的地步,他連陳勝吳廣當時的對話、神態、細節等,描述的就像身臨其境似的。

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一百年前的事情,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呢?而且這件事的細節居然能記得這麼清楚。

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吳廣大嘴巴,把這事弄得眾人皆知。

這只是其一,陳勝殺吳廣,必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張耳陳餘的反目,也跟這個原因差不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連結放在這裡,給大家欣賞下,哈哈哈,看過的人都說妙趣橫生。

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自從起義後,陳勝和吳廣的位置就發貨生了一個變化,這不是小變化,而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要是身份的變換,起以前,吳廣陳勝還是一個同病相憐的人,但是起義後,陳勝搖身一變,那就是成了吳廣的頂頭上司。

上司就上司,有啥大不了的,哥兩依然是好兄弟,對嗎?

這樣想就錯了,一個領導,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權威,吳廣仗著自己對陳勝有擁立之功,數次當眾頂撞陳勝,反對他的意見,遲遲不執行他的命令。

吳廣不服從,那其他人看在眼裡,覺得你陳勝連吳廣都搞定不了,怎麼能搞定我們呢?

陳勝的權威就這樣被害了。

看待事情不要從人物身上看待問題,有時候人物的喜怒哀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他的位置上看待問題,他是首領,要樹立權威,吳廣傷害他的權威,他只能痛下殺手。曹操借許諸之手殺許攸,也是這個原因。

屁股決定腦袋,就是這個意思。

吳廣因為大嘴巴和居功自傲失去了性命。

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記住,在領導面前要少說話,多幹實事,和領導不要太熟,也不要當眾頂撞領導,領導的私事不要亂說,畢竟吳廣的事情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依然有一個借鑑的意義。

吳廣臨死之前說:「給作者點讚,關注作者的人,幾年都能升官發財,被領導青睞」。

相關焦點

  • 陳勝為何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他殺了吳廣是錯的第一步,而他不知道的是,帶著精銳部隊跟秦軍面對面對抗更是大錯特錯,完敗的結局也是毫無懸念,史料中用"與戰,田臧死,軍破"這七個字就總結了這個戰役。 為什麼陳勝非殺吳廣不可?在《史記》中就有答案,當吳廣知道了太多事情後就應該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說不該說的話,事實證明,最後他就是死於自己的嘴。
  • 陳勝為何要殺掉吳廣?原因其實很簡單
    有料快說 在中國歷史上,陳勝和吳廣兩個名字通常是被一起提及的,因為「陳勝吳廣」起義,兩個人的命運連到了一起。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出土文物扇了《史記》的臉,陳勝吳廣真是因誤期面臨殺頭而反秦嗎
    要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這個兒子也"毫不遜色",以殘暴之名聞名於史,狂徵暴斂,肆意殺戮。知道他的兄弟姐妹是咋死的嗎?在鹹陽繁華商業區,一次性屠了十二個兄弟;在杜郵,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被他活活碾死。《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 陳勝為什麼一定要殺掉吳廣?三個原因使得一把手殺掉了二把手
    訕惌嬤珨剼懂柊與甔覾蘱滋臒葦稯蝢菵厙鷀瀟耛舏躓硏齹嵖弭壬颭絾戳槝躌袞瘚撻艉瓷廀咲槼駮剿値珕瓬竆說諡袟據《史記》的記載,吳廣是被因為久攻滎陽不下,再加上為人驕橫,聽不進下屬的意見而被自己手下將領田臧所殺。麣薑瞛詎皗俙錛栠璝晞蕨絒脽瘊琭讂葤畭繈萛瀜鼳巌崼癄蠯羀寳酧彝斨裒報滻紙鮊茖眻粽暉痻酵焃風藋男昂計蕎鈿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是農民起義嗎?
    1、陳勝、吳廣的身份根據《史記》記載,陳勝和吳廣兩個人是900名戍卒中的屯長,按古代的編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五什為屯,百人為將,屯長手下有50個人,此外隨同900名戍卒的還有2名秦朝縣尉,這2人後來被吳廣所殺,之後陳勝和吳廣基本上就控制了900人,按照秦朝的軍制,以及《後漢書百官制》的記載,屯長是比200石的基層軍事官吏,比劉邦的亭長權力都要大。
  • 陳勝吳廣是農民出身?為何有名有字?而且他們都識字?身份不簡單
    由此可見陳勝的確是農民出身,至於吳廣,其實關於他的職業,史記裡並沒有給出交代,只是提到了他是陽夏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周口市境內。他們能夠在後面搞起風風火火的起義,而且是帶頭反叛秦朝的,可見他們自身就很有能力,此外不排除吳廣不是農民的身份。
  •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其實地位不是靠反就能改變的
    這不秦二世元年秋天,秦朝派貧民屯戍漁陽,其有陳勝及吳廣等900多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而根據秦朝法典過期到達就要被斬首。情急無奈之下,陳勝吳廣就鼓動戍卒殺死了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了兵變,起義軍隨即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後義軍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從建立政權到兵敗如山倒,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堅持了半年便宣告失敗,以致不少讀者看到這段歷史時,都忍不住發出終極一問: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01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的起義,在史學家看來一直充滿爭議,這其中,他們的起義動機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 細談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反秦的真相,我們是不是被忽悠了?
    按照我們所了解的記載,陳勝吳廣之所以選擇造反,是因為根據秦律,如果拖延時間,900多人將被斬首。所以,陳昇造反的原因是:「既然我們去是要被殺頭的,逃也是要死的,為什麼還要等著被秦朝殺呢?為什麼不站起來反抗?」在中國歷史上,這種說法可以說一直是人們心中定論,毋庸置疑。
  • 秦朝謎案:河南人陳勝去北京戍邊,為何要繞道安徽大澤鄉?
    此外,趙高也說過「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指陳勝是上蔡附近之民)。可見,陳勝是河南人,吳廣的家鄉陽夏也在河南境內。 既然陳勝、吳廣是河南人,在「失期當斬」的嚴刑峻法之下,為何不走由河南直接北上這條近路,反而繞道千裡進入安徽大澤鄉呢?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要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是因為底氣不足嗎?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是做足了宣傳功夫的,比如說為了讓那900個士卒相信,咱的起義是有奔頭的,特別找人在魚腹之中藏了個布條寫著——大楚興,陳勝王。要用這種封建迷信的做法,讓底下人覺得陳勝是天選之子,我們跟著他我們不叫造反叫起義,我們是有奔頭的。而且起義之後大家記得吧?
  •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僅僅只是因為秦朝的暴政嗎?還是另含私心
    陳勝吳廣所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它來也猛,去也猛,雖然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但至少也點燃了反秦的怒火,使得無數英雄豪傑紛紛湧起,讓強大的秦國也終究逃不了覆滅的命運。陳勝吳廣之所以會鋌而走險地起義,毫無疑問是因為秦朝毫無人道的暴政,但他們兩人僅僅只是因為這個原因嗎?有沒有私心包含在裡面。
  • 在秦朝,違期徭役罪不至死,那麼陳勝吳廣為何起義?
    以至於後來秦始皇死後,各種起義不斷,其中最早最出名的一個就是陳勝吳廣起義。《史記》對於這段的描述就是:「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可歷史上真是這樣嗎?    公元前209年,秦朝徵召900多民夫,準備加固漁陽,其中就有陳勝吳廣的隊伍,但因為當時突下暴雨,走不了路,耽誤了規定的時間,按照秦朝的法律所有人都要處死。
  • 一介農夫陳勝,為何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立傳,與孔子、勾踐並列
    終於,在胡亥統治的第3年,陳勝吳廣站了出來搖旗一呼,天下紛紛響應,掀開了推翻了大一統的秦國序幕。據史書記載,陳勝字涉,為楚國遺民。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群壯丁因連綿大雨錯過前去戍邊的時辰。按照秦律,這是當斬的死罪。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
  • 「陳勝吳廣起義」的陳勝可能是漯河人!
    這個人就是陳勝。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司馬遷給予陳勝非常高的評價,在《史記》中把他列入「世家」,位同諸侯。《陳涉世家》長時間作為中學語文教材,文中名言之多、之深刻,讀來時常令人警醒,催人奮進,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苟富貴,勿相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等。但聽說新版語文教材刪除了《陳涉世家》,著實讓人感到惋惜。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吳廣為何死於部下和車夫之手?兇手結局也不好
    秦將章邯田臧的行為,陳勝的獎賞,使吳廣的死亡蒙上了一層面紗。為何陳勝獎賞田臧,也成了解開吳廣死亡之謎的關鍵。二、吳廣死亡之謎吳廣的死亡,在一些史書中被定義為了「吳廣驕傲無能,被部下田臧所殺」,說的直白點就是吳廣在戰場上驕橫跋扈,胡亂用兵,沒一點本事,部下忍無可忍,這才動的手。但是關於吳廣驕傲無能的言論,卻是出自田臧之口,可信度有多高就不好說了。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陳勝被車夫殺死,甚至吳廣成了陳勝權力的犧牲品。陳勝吳廣起義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又為何如同曇花一現,短短時間便失敗?在別人可以讀書寫字、吃喝玩樂的時候,陳勝吳廣需要為填飽肚子而奔走,也需要考慮能不能活著服完勞役。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人受命去防守漁陽。陳勝等人行進到大澤鄉時,因大雨道路不通,耽誤了報導的期限,按照秦朝律法是要殺頭的。陳勝於是與吳廣商議,準備幹一番大事業,為自己趟出一條活路。
  • 三十六|陳勝吳廣
    算卦人幹這營生時間不久。原本他也是個安分守己的農民,後來因為受不了秦朝的苦役,逃離了家鄉,流落到這個地方做起了卜卦算命的勾當。其實他根本弄不清什麼乾坤否泰的,只是靠一張嘴混口飯吃。陳勝開口了,先生,我們兄弟倆要做件大事,請先生給我們預測一下……我們是要造反!吳廣打斷了陳勝,大聲對算卦人說。哦?
  • 如果秦始皇帝不死,陳勝吳廣還會舉事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如果秦始皇帝不那麼早地過世,而是再活上十年八年,陳勝、吳廣還會在大澤鄉起事嗎?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