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教孩子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何以能五千年綿延不絕,傳到今天?我覺得就是因為有統一的『中國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大篆、戰國文字、小篆、隸書到後來的楷書、行書、草書,漢字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漢字是中國的根和魂,希望孩子們熱愛寫漢字,願意做『中國字』的傳承人。」日前,書法家愛新覺羅·啟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寫字與做人做事一樣要追求真善美
啟驤,滿族,自幼受傳統文化薰陶,在堂兄啟功書法的影響下,創新發展出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啟驤表示,寫好漢字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傳承。「寫字法書兩不同,筆毫用墨法則通」,啟驤用自己的詩作表達了個人觀點,他解釋說,寫字與書法存在一定區別,在寫字這個層面,字寫得讓人認識就行,而書法則是需講究法則,就是真善美。「要講究漢字的藝術性,體現美感,給人一種感官上美的享受。」「字如人、人如字,人正則字正,字正則書美,書美才能感染啟迪人、教育人。」在傳授書法技藝的同時,提高學習者精神境界,也就是做好人。這是啟驤先生書法教學的追求。
「寫字與做人做事一樣要追求真善美。」啟驤認為,「真」表現在要有對書法藝術的「真心」,心無旁騖上達之路、對書法知識和內涵求「真知」,知道什麼是書法和苦練書法的「真功夫」;談到「善」,他強調要「善待」書法藝術,就是把漢字寫美的藝術。同時,他認為書法藝術中所書寫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也是在教人向善做人;談到「美」,啟驤認為,真正的美是雅俗共賞,是真正懂得書法的人看著好,不太懂書法的人看著也好。書法藝術最終的目的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呈現中國文字的美。
學寫字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的過程
受家庭文化環境薰陶,啟驤打小就熱愛寫字,而真正提筆練書法卻已年逾四十,機緣是在堂兄啟功家裡看到啟功給前來採訪的一位記者寫字。「太美了!這一幕不是使我震驚,簡直是震撼了我的心靈。中國字怎麼能寫這麼漂亮?那時我就立志一定要好好寫。」從此,啟驤就開始向啟功請教,勤學苦練,廢寢忘食地研究字形,研究怎麼把字寫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是搞建築的,白天努力工作,在部隊搞基建,晚上回家寫字,一個字寫不好,我就再接著寫,一直練到凌晨兩三點鐘,甚至還要晚,早晨起來就趕緊去上班。」作為高級工程師的啟驤回憶說。直到後來,部隊醫務室的一位中醫給他摸脈,從脈象上一語戳破了缺乏睡眠對氣血的傷害,及時給予了健康忠告,從此他才改掉了熬夜的壞習慣,睡好子時、午時覺,利用其他時間來練字。
「我們小時候上的是寫字課,不叫書法課。」談到初學寫字、練字的小學生,啟驤說道。「要認識到漢字的傳承對我們中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啟驤認為,孩子們學習寫字的過程也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的過程,在一筆一划間做好傳承,並在反覆習得的同時培養囊螢照讀的吃苦發奮精神,培養人刻苦鑽研,認真做事的好品德。字如人,人如字,啟驤希望孩子們通過寫好中國字,感悟做人的道理,涵養人生。
書法藝術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修煉
啟驤表示,書法藝術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修煉的藝術,要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去努力。用正確的方法乘以時間才是成功。通過長期、刻苦地訓練,體會具體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應該用什麼樣的動作去實現,用什麼的表現手法去呈現。「書法學習不要貪圖數量,而是求質量。哪怕就練一個字,也要反覆練習,一個字練好了,就等於練好了一批字」;啟驤強調自省與反觀,「知不足者進取也」,他認為,只有不斷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改正問題才能不斷進步;啟驤也認為,「練習書法的規則,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隔行不隔理」,懂得這些道理和法則,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借鑑意義。
在書法教學方面,啟驤提出縱橫軸、書法關係等理論,總結出「學法不學體,學體尋求法」等練習方法。啟驤說,學習書法沒有捷徑而言,要想對這門藝術有感覺、有感受、有感悟,就是要不斷地練習、體會,啟驤以「豎」的典型寫法舉例,他說:「寫一個懸針、一個垂露,那都是功夫。為了寫好幾個基本筆劃,我曾經不停練,寫過的報紙摞到一人高,就是在找對練基本功這種感覺。」同時,他強調要反覆練習,更要追求質量,學會舉一反三。
「淨心方正,靜中求索,鏡整衣冠,境界雅俗」是啟驤的座右銘。他說:「寫字要心無旁騖,不求名利,也要靜中求索,追求真善美的真知。同時還要像對著鏡子整衣冠一樣不斷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最終才能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即『雅俗共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你愛上某一樣,就沉浸進去享受其中。」啟驤強調:「知識是技能,文化是修養,沒有修養就沒有文化。」在為人處世方面,啟驤也嚴格秉承著如同書法一般的法則,他認為字如其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道理的,書法不僅反映著個人的文化修養,還能反映出道德修養,要對的起前人也要對的起後代。「人活著要有目標,要有方向,要有一種精神。你愛上什麼,你就要把什麼事情做好。我就是想把字寫好,想要實現這個夢。書法的真諦是真善美,逆定理不存在。我堅定地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條真善美的道路,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