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林小發:沒想到《西遊記》能在德語世界引起這麼大關注

2021-01-10 第一財經

售價88歐元的德文版《西遊記》(DieReiseindenWesten),短短兩年時間就五次加印,銷量近7000冊。如此不俗的市場反響,對於中國四大名著的海外翻譯來說頗為罕見。

小說中,唐玄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現實生活裡,瑞士女漢學家林小發(EvaLuediKong)用了17年才完成首個德文全譯本《西遊記》的翻譯。2017年3月,她藉此摘得「德國最受追捧的文學獎之一」——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

林小發在中國生活了28年,臉部線條輪廓分明,頭髮剪得只有一寸長,穿著打扮也非常樸素簡單。成名後面對各種盛譽,她始終淡然,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古風。8月底,在南京先鋒書店舉辦的一場《西遊記》對談上,讀者和主持人說到她漫長而辛苦的翻譯時,均用了「偉大」表達敬意,她輕描淡寫的一句回答,就消解了旁人眼中的「偉大」:「其實就這麼回事兒,瑣瑣碎碎。」

全譯本填補德語世界空白

因其神魔色彩和傳奇性,《西遊記》迄今已有20多種語言的譯本,但是節譯本多,全譯本較少。

最早出現的西方語言譯本,是1895年在上海出版的英譯本,由塞謬爾·I.伍德布裡奇根據美國傳教士、漢學家衛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編集的漢語讀本小冊子翻譯,取名為《金角龍王,皇帝遊地府》,內容出自《西遊記》通行本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和第十一回「遊地府太宗還魂」。

在林小發的譯本出現之前,德語世界有兩種《西遊記》節譯。一種是1962年,由原東德譯者赫茨費爾德翻譯出版的《西方朝聖》(DiePilgerfahrtnachdemWesten),依據的是吳承恩原版及一百回俄文譯本,但採取了總結性的翻譯方式,原著中的詩詞、回目、對話等部分均被刪除。另一種轉譯自英國漢學家阿瑟·韋利翻譯的《猴子:中國民間小說》(Monkey:FolkNovelofChina),這也是在西方世界影響最大的節譯本,1942年出版時,胡適還專門為其作序。同樣,阿瑟·韋利也對一百回的原著做了大刀闊斧的刪節,內容被壓縮到三十回。

「那個時代不成熟,做節選本翻譯是完全對的選擇。」林小發說,但她也坦率地指出,那些譯本流傳得都不算廣,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在德語區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的契機出現得非常偶然。1983年,一個來自廣西的雜技團訪問了她的家鄉比爾,中學生林小發被介紹冊上的中國文字迷住了,開始自學中文。「那時中國無比遙遠,同學們都笑我,在幹嘛呢?」她自己都沒想到後來會真的來到中國,還與一位中國教授結婚生子。

1999年,讀過吳承恩原著和兩種德譯本的林小發,作出了親手翻譯一部完整德譯本的決定。她選用的是中華書局版的《西遊記》,這個版本以清代的《西遊證道書》為底本。而對中國讀者來說,更熟悉的版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以明刊本為基礎。林小發認為,中華書局版更適合德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因為相對於明刊本,它做了一些文筆潤色,也刪掉了部分描述性的詩歌。

翻譯了幾回後,林小發開始聯繫出版社,但一連找了好幾家對方都不肯要,「編輯根本沒聽說過《西遊記》,他們說也不會有讀者」。

翻譯時自己也在「取真經」

林小發還是自己一點點地繼續翻譯。但越往後,發現自己的中文越不夠用,尤其是沒法真正理解小說中提到的中國哲學和本土宗教,於是又到浙江大學讀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碩士論文就是關於《西遊記》的「正路」思想。

「翻譯中最難的就是對佛教、道教的把握,我的譯本重點也在此,下了很大功夫。」她推測,也正是這個緣故,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只有《西遊記》一直沒有德文全譯本。其中,又以道教內容最難譯。《西遊記》中有很多這方面的稱謂和提法,比如金公和木母、鉛和汞、嬰兒和奼女等。為了準確翻譯出這些內容,林小發不僅看了很多道教經典,還請教了修行很深的道長,「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後,林小發在翻譯時也逐漸「進入角色」。妖怪罵孫悟空,她也氣得不行,感覺就像是她在罵孫悟空一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被唐僧趕走那一回,她非常難受,完全是含著淚完成。「感情投射進去後,翻譯的文字才能把味道重新體現出來。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的傳播,翻譯非常重要,翻譯得好讀者就能接受。」

2009年,《西遊記》翻譯進行到第六十回時,出版的事情終於有了轉機。當年的法蘭克福書展由中國擔任主賓國,林小發遇到了德國著名的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編輯迪特·梅耶爾,他恰好對中國文學也很感興趣。但《西遊記》出版後能在德語世界引起那麼多的關注,是林小發沒想到的。同樣厚度的德文書,售價普遍在50歐左右,而在亞馬遜網站上,林小發的《西遊記》譯本定價是88歐元,但2016年首版不到兩個月,2000冊書就售罄,出版社只好趕緊加印。

「我一直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討巧,只有學術界小圈子裡的人喜歡。」林小發說,與十多年前《西遊記》的翻譯無人問津相比,如今讀她譯本的人多起來,主要還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他們突然發現,哇,來了一個『全球大勢力』。對中國也有些好奇、恐懼……很複雜的心理,所以開始想了解中國。」

翻譯完《西遊記》後,林小發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整個人變得更加謙卑而平和。「每個人都在走同樣的路,都在努力,只是有的人運氣好,有的人運氣不好。我最佩服的是那種人,流浪者,沒飯吃、沒前途的人,生活被社會邊緣化的人,照樣每天早上起來勵志做人。」

2017年獲得的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把她的名氣推向頂峰。在中國出席活動,所到之處都是鮮花與掌聲,但她非常淡定,時刻想起翻譯《西遊記》時一位對她幫助很大的道長。「他會把任何事情都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下,跳出來站在很遠的地方看。比如說,我現在也算成名了,我也把自己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下,和那些抗洪救災、見義勇為的人相比,我算什麼偉大?無數的人在奉獻,我自己算什麼呢?你把範圍擴大,絕對不要只看自己,你就不會輕易被某件事綁死。所以有些東西大家都拼命去爭的時候,我就會看得比較淡。這是我近幾年翻譯《西遊記》時的最大收穫。」

相關焦點

  • 德文版《西遊記》譯者:推廣中國文學需要搭建橋梁的人
    中國網10月26日訊(記者 王冉)金髮碧眼,端著枸杞茶——這就是《西遊記》的譯者Eva Lüdi Kong(中文名林小發)。在第68屆法蘭克福書展上,德國雷克拉姆(Reclam)出版社首發德文版《西遊記》。
  • 浙大留學生翻譯《西遊記》德文本獲獎
    《西遊記》書封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於23日頒發。瑞士譯者林小發(Eva Luedi Kong)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摘得這一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的翻譯類大獎。萊比錫書展主辦方在頒獎理由中寫道,作為中國最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在此之前,《西遊記》沒有以德文的形式出版過,最多也只出版過一個簡略的節譯本。「現在它全部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能得以呈現,這是林小發的功績。」
  • 漫畫《開局一條鯤》:千算萬算,也沒想到西遊記會穿插白蛇傳?!
    所以重生這種東西只要作者想總會找到一種迅速且過程稍微帶上一絲俏皮的那種而重生的莊浩然做夢也沒想到會來到西遊世界不僅成為了金角銀角的小弟突然離世一樣卑微中透露著一絲垃圾隨意中流露出一點悲哀【千算萬算,也沒想到西遊記會穿插白蛇傳?!】
  • 海賊王中西遊記的影子,沒想到這麼多海賊劇情都與西遊掛鈎
    海賊王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動漫,世界各地都有其漫迷。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是日本動漫《龍珠》的死忠粉,而龍珠正是借鑑西遊記人物設定創作的。尾田大大在創作海賊王時,多多少少會受到龍珠、西遊記的影響。不久前,海迷們將海賊王中的一些元素與西遊記一一對應起來,沒想到兩部作品竟有那麼多的相似之處。今天的文章,小海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下吧。路飛/孫悟空其實,路飛就是海賊王版本的猴子孫悟空。路飛姓氏為蒙奇,而蒙奇的英文為monkey,即為「猴子」的意思。
  • 閱讀《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你可能會看到兩個孫悟空
    與齊天大聖只差一字,墓穴還離得這麼近,二人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通過對這兩座石碑的考察發現,這兩座石碑極有可能是元末時期就已經建造的,所以如果是按照年齡計算的話,這兩座墓可能比明朝作者吳承恩的年齡都大。後來經過認真考評,專家才解開了這個謎團。
  • 四本西遊記同人小說,沒想到唐僧性情大變,讓悟空驚呆了!
    四本西遊記同人小說,沒想到唐僧性情大變,讓悟空驚呆了!1,一拳唐僧。作者「輕語江湖」。簡介:穿越成了唐三藏,然後就無敵了,不管多厲害的妖怪都一拳搞定!!!簡評:故事講述主角穿越,意外之下成了唐僧,發現這個世界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呀!為啥八戒...八戒.....為什麼你是小姐姐呀?這是唐僧和諸位女徒弟取西經的故事。這會輪到我們的一拳唐僧保護徒弟們了。
  • 蔣大為自吹救了《西遊記》,網友:好大的口氣,晚節不保!
    然而可能是老糊塗了,老蔣不汲取前車之鑑,老毛病又犯了,最近在一次電視節目訪談中大言不慚地自吹說,是他救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老蔣此言一出,更是掀起輿論的軒然大波,種種質疑和謾罵劈頭蓋臉地向他砸來。沒錯,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是老蔣唱的,而且唱得很好,才流傳至今,也的確堪稱老蔣歌唱事業中裡程碑式的一首經典歌曲。
  • 陸大鵬:作為譯者,翻譯人名和頭銜最讓我頭疼
    比如Sherlock Holmes,翻譯成「福爾摩斯」,今人看來莫名其妙,當初可能是受譯者的方言影響,但今天如果我們再把Holmes按照標準發音譯為「霍爾姆斯」「赫爾姆斯」,怕是沒人認帳。以上兩者很難兼顧,尤其涉及歐洲歷史時。名從主人和約定俗成的矛盾,可以說是A和B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
  • 國家翻譯實踐中的外來譯者
    那些從域外而來、擁有母語優勢、與本土譯者通力合作,甚至從事獨立翻譯的譯者,是國家翻譯實踐中的特殊群體。 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即有了對外交往的需求。20世紀30年代,把毛澤東的部分著作翻譯為俄、英、德、法等外文的任務主要依靠共產國際的力量。到了延安時期,對外宣傳和外事工作也大都需要外來譯者的幫助。
  • 好的文學翻譯能擴充彼此語言的邊界
    當代文學翻譯目前主要通過圖書代理和對接譯者等方式進行,前者從洽談版權到市場調查再到翻譯,往往耗時較長,但在專業性和市場反饋上有更多保證,作家麥家的作品便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入英語文學市場,讓更多外國讀者看到了中國優質文學的一面。據悉,此前和麥家同時被代理的還有作家劉震雲,但緩慢的進度讓後者最終退出了這種模式,轉而與譯者對接。
  • 喬治·斯坦納:譯者的正途應該是什麼 | 啟真回顧
    譯者的正途既不是直譯也不是模仿,而應該是一種「有限度的」直譯或「翻譯,作者始終在譯者視野之內,以確保目標不會丟失;但嚴格追隨的是作者的意思而不是詞,而意思也允許得到詳解
  • 外文譯者原來這麼拼
    馮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編的1990年版《紅樓夢大辭典》,裡面的譯本研究是當前譯介研究的基礎。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的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這個譯本大致在朝鮮高宗二十一年,也就是西曆1884年前後完成。譯者是朝鮮的翻譯官李鍾泰等人,他們是專職的翻譯人員。原文是120冊,現存的大概117冊線裝本。朝鮮文的全譯本比西方語言全譯本的出現早70餘年。
  • 沒想到啊,長耳鴞竟然這麼能吃!
    沒想到志願者任超越拆越興奮,還給我們發來一篇超棒的反饋!來看看長耳鴞的食丸裡都有些啥吧!記不清第一次聽到「食丸」一詞是在何時何地,但初見是在2020年的1月14日。 那天去我盟辦公室玩耍,傍晚大貓開車帶著我們去看長耳鴞。
  • 高淮生: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
    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一書由臺北經聯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9月出版,林以亮即宋淇,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版)將宋淇列為「著名紅學家」。
  • 美媒:一年半前,誰也沒想到中國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由於我國是最先戰勝疫情並恢復生產的國家,所以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內,我國就擔負起了向世界輸送各種急缺物資的重任。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前11個月之內,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就達到了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8%。
  • 《德米安》譯者姜乙:我如何翻譯茨威格和黑塞
    年輕譯者姜乙是一位「從幕後走到臺前」的譯者。姜乙並非德語專業出生,她本科就讀於北京音樂學院學習歌劇,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學習音樂學和媒體信息學。自2009年至今就職於歌德學院(中國)北京德國文化中心,負責文學和翻譯資助計劃。她的代表譯作包括《悉達多》《人類群星閃耀時》《德米安》。
  • 《西遊記》最美男替身,男扮女演了一集,卻沒人發現
    提到《西遊記》,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只有86版的,雖然只有短短的25集,但沒有一集是用來湊數的,整部電視劇,不拖沓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故事完整。這是最經典的一個版本,即便是重播了三千多次,但仍舊是人們百看的一部經典的電視劇。是後來的人無論怎麼翻拍卻也沒辦法超越的經典。
  • 西遊記中的6大謊言,神仙能生育,但為什麼有孩子的神仙並不多?
    看過《西遊記》的,大家應該都知道,《西遊記》中很多說法都是神仙們提出來的,天庭也撒了無數的謊言,我們熟悉的西遊世界,正是這些神仙們說出來的謊言,用這種方法可以更好的統治整個西遊世界,他們用居高臨下的角度來構造了這些謊言,通過這些謊言來掩蓋事實的真相,來掩蓋自身的淫亂。但是正是因為有著一些謊言,《西遊記》的一些價值觀才因此成立。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西遊記》中神仙們的6大謊言。
  • 【德語】你好?在嗎?我想給德語正個名
    如果你問廣大網友一個問題 「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你覺得是什麼」 可能有很多人都會說「德語咯」 為什麼?
  • 專訪|譯者姜乙:我如何翻譯茨威格和黑塞
    姜乙是一位「從幕後走到臺前」的譯者。姜乙並非德語專業出身,她本科就讀於中國音樂學院歌劇系,後留學德國。她的代表譯作包括《悉達多》《人類群星閃耀時》《德米安:埃米爾·辛克萊年少時的故事》。所以我並沒把它理解為一部地道歷史書。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既是他對歷史的描述,又是對歷史的想像。它是一部藝術作品。讀者不僅能從他的文字中了解了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見歷史,感受歷史,欣賞歷史,並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想像和思考。這是一種美好的體驗。他提供了一種選擇:假如我們願意承認,歷史的原態並不真正存在,或只是相對存在。讓我們思考:我們如何/是否能求得歷史的絕對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