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時最囂張的5句話:曹操有兩句,關羽獨佔三句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漢末三國,文盛出建安七子,謀眾則毒士鬼才,武強則良將虎臣,既是風雲際會之機,又是成王敗寇之所,著實一個憑實力會英雄的時代!既如此,那三國有些囂張狂妄的人,說些囂張狂妄的話,也就不甚奇怪了,小蟲子略略總結,大概有5句最囂張的話值得盤點,其中,趙雲說有一句,曹操說有兩句,關羽獨佔三句!
語出曹操第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此句見記載於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孫盛雜記》:「太祖(曹操)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 …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大意即曹操刺殺董卓失敗,於是逃歸鄉裡,帶著手下經過故人成皋呂伯奢家中,夜裡曹操聽到外面有鍋碗瓢盆之聲,以為是圖謀自己,於是連夜殺之,後來明白故人願意不為此之後,面有悽愴地說,寧願我辜負別人,不讓人辜負我,大有先下手為強之意,也算是為自己失手害死故人找個理由說服自己。
語出曹操第二句——「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此句見記載於曹操所作《述志令》中言:「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此文曹操作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當時,曹操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但是孫權據有江東,劉備盤踞蜀漢,軍事上兩家聯盟抗曹,政治上則抨擊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這種背景之下,曹操發布此令文,藉機表達本志,反擊朝野上下的毀謗之議,不但囂張霸氣,且十分文採風流!
語出關羽第一句——「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之中,當時處於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大將顏良已經斬殺了呂布舊將宋憲和魏續,甚至還打敗了曹操帳下大將徐晃,這實在是讓曹操軍心有些動搖,當時的關羽暫時呆在曹營中,為了報答曹操,關羽請戰,當曹操問,你是否能夠戰勝顏良文丑之時,關羽說出了「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之語,大意便是,顏良在我這裡就像是在頭上插一根草正在賣身,性命明碼標價,等我去取。表示關羽看不上顏良,也表示顏良與關羽實力並不對等之意。
語出關羽第二句——「吾於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
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為國捐生」,講的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之後,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之時的事,當時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幾乎破裂,緊要關頭,孫吳大將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邀請關羽當面商談,其實在這場單刀赴會之中,魯肅和關羽都是英雄,但《三國演義》中,將此事加工成了鴻門宴,讓關羽說出此語,成為眾人仰慕之英雄,把魯肅形象醜化了許多。
在《三國志·吳志》中原文為:「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並沒有說此囂張狂妄之語。
語出關羽第三句——「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龐德豎子,何敢藐視吾耶!」
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也就是襄樊之戰時,當時關羽率軍圍攻襄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救援,當關羽在營帳中聽到龐德抬棺打算同關羽決一死戰之句時,勃然變色,盛怒之下說出了這囂張至極的話。
小夥伴們覺得呢?歡迎留言同小蟲子一起討論喲!
註:曹操的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也有人解讀成「是我對不起人家,不是人家對不起我」之道歉愧疚之意,而不是發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