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2021-02-19 山東友誼出版社

尼山孔廟境內山清水秀,鄉土民情氣息濃厚,亦有「一山(尼山)、一水(尼山水庫)、一聖人」之稱,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就誕生在這裡。因此,尼山聞名中外,被世人稱為聖地。

提起尼山,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尼山聖境中世界最高的孔子像。72米高的孔子像佇立尼山,遠眺東方,在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觀的制高點,綻放出絢麗的光華。尼山孔廟、尼山書院由孔子的裔孫修葺,比起歷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修建的孔廟,它更具家居民風的淳樸,姿態「低調」,夫子洞籠罩著神秘色彩,與尼山書院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尼山景區獨特的文化內涵。這裡有許多關於孔子誕生的美麗傳說,至今廣為流傳。

夫子洞是孔子誕生之地,相傳孔子的父親母親叔梁紇、顏徵在婚後,經常到尼山上燒香祈禱,保佑能生個健康的男孩。一日,忽見天降麒麟,並吐血於石上。顏徵在因坐於石上而受孕,臨盆時,一陣悠揚的鼓樂之聲從天際傳來,隨之,一隻玉麒麟口銜玉帛吐到孔母面前,上面寫道:「奎星下凡,振興於周。」玉麒麟騰雲駕霧而去之時,孔子誕生了。當孔子父母仔細打量新生嬰兒時,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只見這孩子長得有些反常:頭頂如反盂,中間低而四周高;且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輪,嘴露齒,叔梁紇十分惱怒,便把孩子扔在了尼山下。

此時正是九月,天氣格外炎熱。孩子躺在野地裡,一隻老鷹飛來,呼扇著雙翅不停地給孩子打扇遮陽。傍晚只斑斕母虎從山上下來,把孩子銜進山洞裡,用虎乳餵養。那山洞就是現在的尼山夫子洞,又叫坤靈洞。過了不久的一天晚上,有麒麟降臨到孔府闕裡,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的字樣。意思是告訴孔子家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叔梁紇大驚,此乃天意不可違,急忙跑到夫子洞,把孔子抱回家,呵護備至。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孔子是「麒麟送子」「龍生虎養鷹打扇」的來歷,後來演變成了「麒麟送子」的民間傳說。

尼山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文物眾多,不僅有尼山書院中和壑,洗硯涮筆的智源溪,虎哺孔子坤靈洞,顏母洗手的扳倒井,還有孔子觀賞山河的觀川亭、白雲峰和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尼山建築群。

現在尼山儼然成為人們修學、旅遊、度假的好去處。來到尼山,人們可以去夫子洞前朝聖、金銀花園裡拍照、孔子湖邊垂釣、綠水岸邊野炊。轄區內萬畝水庫清澈見底,養殖的魚蝦肥壯肉嫩,讓遊人盡情享受美好的假日時光。走時,您還可為親友帶份上好的尼山硯,一方硯石,質地細膩,發墨如銼,舔筆如油,拭不損毫,以之送人寓意美好。

如果給中華文化尋找一片故土,尼山便是歷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縈的地方;如果給儒家思想標記一處聖地,這座山丘便象徵著千古教化的傳承。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聖諱,故名尼山。其山並不高大,海拔約340米,風景秀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於此,所以尼山名揚海內外。

《濟寧,甏是味兒》

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

定價:58元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相關焦點

  • 古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指的是哪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的詩句到現在真是想忘都忘不掉。那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指的是哪座山嗎?而且劉禹錫又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這句千古名句。
  • 【微言大義】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注釋】選自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 【譯文】名山不是因為高,而是有神仙;水是否有靈性不在乎深淺,而是有蛟龍。【賞析】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自身只是一個臭皮囊,真正賞心悅目的美在於心靈。在生活中是做一個漂亮而無用的花瓶,還是做個充實辛勤的勞動者,是沉溺於孤芳自賞的無病呻吟,還是默默無聞地辛勤奉獻,理性告訴我們應該選擇後者,充實自己,辛勤勞作,默默奉獻,美在心靈。
  • 武當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在中國,山從來都不只是山,而是文化的載體,武當山尤其如此。它既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也是中國道教的聖山,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地理區位圖@腳爬客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漢魏之前就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武當山隱居修煉。
  •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汝南縣是駐馬店下轄縣,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東部,古屬豫州,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稱。自春秋戰國時代建制以來,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上自秦、漢,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軍、府治所,為八方輻輳之地。圖為汝南縣的「天中門」。
  • 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下半句更精髓,聽懂的受益一生
    導語說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相信大家都經常聽到這句話的,自然也就知道這是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兩句話的本意是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神仙居住就是名山;而水也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龍就有了靈氣。
  • 旅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藏龍百瀑!
    藏龍百瀑是浙江最大的瀑布群,有三折重疊,落差為60多米的「長龍飛瀑」,有彩虹橫臥的「 虹貫龍門」,更有神形皆備的「神龜聽瀑」。夏天天氣涼爽,寧靜幽雅,有十裡不打傘之奇,峽谷無蚊之妙;冬天百瀑冰凌,天造奇觀,雪景迷人,堪稱「江南哈爾濱」。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最著名八首詩,句句經典,值得收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首劉禹錫的《陋室銘》,短短81個字,卻以超高的水平寫出了陋室之高潔,為後人所喜歡,傳唱久遠。劉禹錫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哲學家,他是河南洛陽人。
  • 李白的一首五言成為江南詩山的形象代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古詩人都愛山,蘇軾寫過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杜甫寫過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寇準寫過華山,「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還有詩人喜歡隱居山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 南寧有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地方
    南寧龍門水都景區大門口遠遠就能看到高高佇立的門頭標誌,左側有一片停車場,然後步行走約300米到達進入景區裡的大門口,然後再乘坐景區裡的旅遊車進入。景區建築格調古香古色又不失宏博氣質,在兼具廣西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時,廣泛吸引其他地方的長處和特點,從而打造出廣西旅遊業獨樹一幟的旅遊文化項目。景區建築依山水而建。
  • 訪墓記·劉禹錫墓丨所葬檀山如土丘,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詩人名片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墓在河南滎陽檀山。◆所葬檀山如土丘,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1178年前,71歲的劉禹錫,在病中回憶過往一生,寫下《子劉子自傳》。其自銘曰:「不夭之賤,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數之奇兮。天與所長,不使施兮。人或加訕,心無疵兮。寢於北牖,盡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時兮。」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真實作者另有其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陋室銘》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的《陋室銘》膾炙人口千載傳頌,中學生教材收錄有該文。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對陋室的態度,值得每個人參考
    《陋室銘》流傳至今,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已成為形容高手在人間、臥虎藏龍的千古名句。其實,這句詩不僅寄託著劉禹錫低調中的自信和優越感,而且對現代的買房一族有著啟示作用。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宮就是這樣的人間天堂
    其實貴州真的好美,很多人只知道什麼雲南、桂林這些知名景點,殊不知貴州的山水也是毫不遜色於它們的,飛飛曾經有幸到過貴州旅行,遊覽著那裡的山美水美,深深地被這裡山水之美吸引著、這裡的人們也都很樸實,這裡是一個比較淳樸的地方,這裡處處是美景,一步一處景,如此多的美景使人沉醉。
  • 泉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聊聊惠安山上的那些老神仙
    惠安●山上的故事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探訪惠安山嶽聆聽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錢山」,這其中還要講到神仙鐵拐李的故事了。後來又有個有趣的傳說流傳開來。話說那元朝年間,兵荒馬亂,有位知府看破紅塵來到虎嶼巖開山建寺。由於神靈顯應,寺中香火旺盛,來往的僧尼香客眾多。如此一來,膳食成了個大問題。傳說豬母洞中的石母豬有所感應,從「石屁股」中放出大米來,供應當天使用。
  • 廣東這城市投資1100萬,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作者建造紀念館
    在我們的學生年代,背誦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句子,這篇銘文就是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全文共81個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祖籍定州還是無極?
    有趣的是,這些詩人們都有一個彪炳詩史的雅號,如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王維為「詩佛」,白居易為「詩魔」,李賀為「詩鬼」……這些雅號多姿多彩,而且簡潔貼切,流傳甚廣。那麼,唐代傑出詩人劉禹錫的雅號呢?白居易讚嘆說:「彭城劉夢得(劉禹錫其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由此可知,劉禹錫被譽為威儀棣棣、聲名煊赫的「詩豪」。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探秘張果老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裡,因傳說張果老修道成仙而名揚在外。冬季的一個周末,我和幾位朋友一同前來探秘張果老山。 山的陽面遍布著擰勁柏。仔細瞧,無論是比碗口粗的柏樹,還是近小孩胳膊細的柏樹,樹皮的紋路一律是擰著勁兒往上長的,樹的虯枝也擰著勁兒,曲屈盤旋地往上長,看上去令人稱奇。 關於這些擰勁柏,還有個古老的傳說呢。相傳很久以前,山下的竇莊村有個小孩叫竇香,無爹無娘,孤苦伶仃,靠替人放牛混口飯吃。
  •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山,指的哪座山?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學生時代,能熟讀志誦的古文並不多,如果有,那麼,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絕對在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不也怕變成鳥
    最近很多老書蟲都在怨書荒,每本都是精心挑選的,希望正在看這篇推薦的品貌非凡,英俊瀟灑,傾國傾城的小哥哥小姐姐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就小女子的文章點個讚吧!《秦吏》《風雨大宋》都落敗,這本架空歷史文成黑馬!話不多說來欣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