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孔廟境內山清水秀,鄉土民情氣息濃厚,亦有「一山(尼山)、一水(尼山水庫)、一聖人」之稱,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就誕生在這裡。因此,尼山聞名中外,被世人稱為聖地。
提起尼山,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尼山聖境中世界最高的孔子像。72米高的孔子像佇立尼山,遠眺東方,在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觀的制高點,綻放出絢麗的光華。尼山孔廟、尼山書院由孔子的裔孫修葺,比起歷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修建的孔廟,它更具家居民風的淳樸,姿態「低調」,夫子洞籠罩著神秘色彩,與尼山書院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尼山景區獨特的文化內涵。這裡有許多關於孔子誕生的美麗傳說,至今廣為流傳。
夫子洞是孔子誕生之地,相傳孔子的父親母親叔梁紇、顏徵在婚後,經常到尼山上燒香祈禱,保佑能生個健康的男孩。一日,忽見天降麒麟,並吐血於石上。顏徵在因坐於石上而受孕,臨盆時,一陣悠揚的鼓樂之聲從天際傳來,隨之,一隻玉麒麟口銜玉帛吐到孔母面前,上面寫道:「奎星下凡,振興於周。」玉麒麟騰雲駕霧而去之時,孔子誕生了。當孔子父母仔細打量新生嬰兒時,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只見這孩子長得有些反常:頭頂如反盂,中間低而四周高;且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輪,嘴露齒,叔梁紇十分惱怒,便把孩子扔在了尼山下。
此時正是九月,天氣格外炎熱。孩子躺在野地裡,一隻老鷹飛來,呼扇著雙翅不停地給孩子打扇遮陽。傍晚只斑斕母虎從山上下來,把孩子銜進山洞裡,用虎乳餵養。那山洞就是現在的尼山夫子洞,又叫坤靈洞。過了不久的一天晚上,有麒麟降臨到孔府闕裡,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的字樣。意思是告訴孔子家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叔梁紇大驚,此乃天意不可違,急忙跑到夫子洞,把孔子抱回家,呵護備至。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孔子是「麒麟送子」「龍生虎養鷹打扇」的來歷,後來演變成了「麒麟送子」的民間傳說。
尼山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文物眾多,不僅有尼山書院中和壑,洗硯涮筆的智源溪,虎哺孔子坤靈洞,顏母洗手的扳倒井,還有孔子觀賞山河的觀川亭、白雲峰和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尼山建築群。
現在尼山儼然成為人們修學、旅遊、度假的好去處。來到尼山,人們可以去夫子洞前朝聖、金銀花園裡拍照、孔子湖邊垂釣、綠水岸邊野炊。轄區內萬畝水庫清澈見底,養殖的魚蝦肥壯肉嫩,讓遊人盡情享受美好的假日時光。走時,您還可為親友帶份上好的尼山硯,一方硯石,質地細膩,發墨如銼,舔筆如油,拭不損毫,以之送人寓意美好。
如果給中華文化尋找一片故土,尼山便是歷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縈的地方;如果給儒家思想標記一處聖地,這座山丘便象徵著千古教化的傳承。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聖諱,故名尼山。其山並不高大,海拔約340米,風景秀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於此,所以尼山名揚海內外。
《濟寧,甏是味兒》
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
定價:58元
出版時間: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