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考研筆記164)

2020-12-14 李清文和李清琳

通感考研筆記164

學生李清文 編輯

錢鍾書先生說: 「在日常經驗裡,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動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

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

一、說在前面的話:

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2、為了不把時間耽誤在與撲所迷離的平臺「規則」和舉報「用戶」之間的毫無實用意義的矯情上,下文中將用「話詩一句」的方式來改變文本表面。可能影響閱讀體驗,但為了不破壞參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個人的表述、轉述,出此下策。望讀者朋友們體諒我的無奈。

3、需要電子版本筆記的讀者朋友,請讚賞序言欄目中文章,五人民幣讚賞贈送五十篇筆記。

二、參考答題要點:

名詞解釋:通感

1、文: 通感是藝術家在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中,能對各種藝術觸類旁通,甚至融會貫通,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經常有感於物,有悟於心,從而在創作時感到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2、話詩一句: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朝隮於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⑽,不知命也!」

3、文: 簡單地說,通感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大力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

三、另外一個參考答題要點

4、文: 通感在心理學中是指某一感觀在受到刺激時產生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感覺經驗。在文學上,這一術語表示用一種感覺來描述另外一種感覺,如用色彩描繪聲音、用氣味描繪色彩、用聲音描繪氣味等。

5、話詩一句: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6、文: 例如,我們常常提到喧鬧的色彩、明亮的聲音、甜美的音樂等。濟慈在《夜鶯頌》裡希望能一飲美酒:「它有鄉村的花香和綠野的風光,普羅旺斯的陽光、舞蹈和歌聲悠悠」,詩人希望品嘗景致、色彩、舞姿、樂聲與陽光。

7、話詩一句: 「孑孑幹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幹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8、文: 自荷馬開始,詩人們就已在偶爾運用通感的意象。在浪漫主義時期,這種意象的運用變得愈加頻繁,尤其是19世紀中後期法國的象徵主義者更是經常運用。

總結及其他

1、關鍵詞:修辭手法、人的感覺的相互作用或轉移、表現手法、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我想說的:對讚賞的朋友,答謝電子版本筆記

相關焦點

  • 梁寶川:anki考研做筆記的整體思路
    #anki#每日寫一篇文章的第2年45天梁寶川:專注anki考研在昨天的文章當中我與大家分享了,我們基本上是不可能捨棄紙質筆記的。尤其是大多數的考研小夥伴基本都處於大學生的狀態。不管是上課還是學校的一些要求,都讓我們無法捨棄紙質筆記。雖然我非常推崇anki的筆記形式。
  • 自然派(考研筆記84)
    自然派(考研筆記84)學生李清文 編輯#文學考研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俄國、果戈裡、別林斯基、批判現實主義、批判農奴制度、文學流派。考研之路多有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
  • 小人物(考研筆記86)
    小人物(考研筆記86)學生李清文 編輯1846年發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窮人》,因對小人物的深刻同情和細膩的心理刻畫轟動文壇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陀思妥耶夫斯基、批判現實主義、普希金。考研之路多有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
  • 浪漫主義文學(考研筆記76)
    浪漫主義文學(考研筆記76)學生李清文 編輯浪漫主義文學是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文學考研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主觀抒情、十九世紀文學思潮、歌頌大自然、誇張和對比手法。2、浪漫主義一詞源於中世紀所寫的浪漫傳奇,主要包括中古歐洲的英雄史詩、騎士傳奇和抒情詩。浪漫傳奇的特點是非現實的、富有想像和幻想的,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和傳奇色彩。
  • 拉斯蒂涅的性格(考研筆記89)
    拉斯蒂涅的性格(考研筆記89)學生李清文 編輯法國偉大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中出現的重要的人物。#文學考研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人間喜劇》、典型人物、三次教育、變化。2、拉斯蒂涅的變化揭露了金錢的腐蝕作用,反映了貴族階級必然滅亡的命運,在以後的小說中,拉斯蒂涅不擇手段地掠奪了大批金錢,並當上了部長,被封為伯爵。
  • 考研高分秘籍:做筆記等於抄書?筆記不會做才是致命傷!必須get
    筆記是我們考研備考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尤其在後期的學習中,我們基本都是以看筆記、背筆記為主的。所以,只有在前期備考中做好筆記,後期複習起來才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錯誤的做筆記方式,導致做筆記變成了抄書,而不是總結知識精髓。
  • 浮士德精神(考研筆記75)
    浮士德精神(考研筆記75)學生李清文 編輯浮士德精神源自於十八世紀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浮士德》歌德說#文學考研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永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知識與真理、重視實踐和現實人生。2、浮士德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永不滿足、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實質和內容主要有三點:重視實踐和現實,永不滿足於現實,不斷追求真理。
  • 浮士德形象(考研筆記74)
    浮士德形象(考研筆記74)學生李清文 編輯歌德的《浮士德》達到了十八世紀德國文學的頂峰,躋身歐洲文學不朽名作的行列。#文學考研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資產階級形象、積極進取、人性的雙重性。考研之路多有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
  • 梁寶川:anki考研學習禁忌——導入其他人筆記
    每日寫一篇文章的第2年28天梁寶川:專注anki考研通過anki學習。有些小夥伴可能會發現一些所謂的捷徑。因為anki學習過程當中比較麻煩的事情就是關於做筆記。因為anki學習是一個卡片,一個卡片製作。每一個卡片都包含著一個知識點。都是我們需要人工去製作的。
  • 德國浪漫派(考研筆記78)
    德國浪漫派(考研筆記78)學生李清文 編輯德國是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發源地,德國浪漫主義文學早在十八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了。#文學考研二、學習筆記及總結:1、關鍵詞:施萊格爾兄弟、德國浪漫主義、宗教色彩、唯心主義、民間文學。2、耶拿派是早期浪漫主義派,海德爾堡派是後期浪漫主義派。
  • 悲劇性的哈姆雷特-考研筆記58
    哈姆雷特形象5——考研筆記58學生李清文 編輯憂鬱是哈姆雷特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他是著名的憂鬱王子。#文學考研#論述:分析哈姆雷特形象的悲劇性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以下是收集自網絡的一些參考答題,雖然良莠不齊,但是拿來作為參考,與自己的答案做個對比或者補充,也未嘗不可。學無止境。
  • 巴洛克文學—考研筆記66
    巴洛克文學—考研筆記66學生李清文 編輯十七世紀歐洲主要的文學思潮有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英國的清教徒文學和巴洛克文學。名詞解釋:巴洛克文學#文學考研#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以下是收集自網絡的一些參考答題,雖然良莠不齊,但是拿來作為參考,與自己的答案做個對比或者補充,也未嘗不可。
  • 太陽社(考研筆記127)
    太陽社(考研筆記127)學生李清文 編輯太陽社成員是革命文學的提倡者,他們都是接受了激進左翼文學理念影響的文學青年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 席勒式—考研筆記67
    席勒式—考研筆記67學生李清文 編輯席勒是古典美學時期的美學家、劇作家和詩人,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之一#文學考研考研之路多有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
  • 福斯塔夫—考研筆記53
    福斯塔夫——考研筆記53學生李清文 編輯恩格斯在給拉薩爾的一封信中所提出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概念,這道題看起來不像熱點,有那麼幾個高校都曾出過這道題。考研之路多有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想開設一個關於文史和文學的專欄,求關注!求粉絲!
  • 神話的歷史化(考研筆記167)
    神話的歷史化(考研筆記167)學生李清文 編輯我國神話亡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 政治抒情詩(考研筆記144)
    政治抒情詩(考研筆記144)學生李清文 編輯在五十年代中前期,郭小川曾創作以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2、為了不把時間耽誤在與撲所迷離的平臺「規則」和舉報「用戶」之間的毫無實用意義的矯情上,下文中將用「話詩一句」的方式來改變文本表面。
  • 吠陀文學(考研筆記122)
    吠陀文學(考研筆記122)學生李清文 編輯吠陀文學大約在公元前十五世紀到公元前五世紀期間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 意象派詩歌(考研筆記117)
    意象派詩歌(考研筆記117)學生李清文 編輯意象派詩歌在二十世紀初形成於英國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 通感,感知的流動
    Synethesia, 通常被譯作「聯覺」或「通感」,是一種特別的感知狀態。比較科學的描述是,「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比如納博科夫,聽覺上的刺激,可以引發視覺上的對於色彩的感知。這種關聯不是刻意規定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