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意外!兩個瀕危物種的不小心結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種」

2021-01-19 科學黑洞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生命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38億年之久,從最初的簡單單細胞生命,發展到今天生機勃勃,數百萬個物種蓬勃發展。但同時因為地球環境的持續性變化,很多物種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只能被淘汰滅絕。

還有很多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持續性擴張,它們的生存空間和環境遭到破壞,最終被迫所滅絕。總之物種滅絕和新物種的出現,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上很常見。

因此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科學家們在盡最大努力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拯救瀕危物種可以幫助它們建立專屬保護區,這種措施的前提是被拯救的物種種群數量尚可,最終可以恢復到之前的水平。但如果物種成員個數已經十分稀少,那麼就只能尋找其它辦法,例如通過人工參與的繁殖策略,同種間的交配或者親緣關係較近物種間的交配。

兩個瀕危物種的結合

今天主角是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兩種鱘魚的地理分布。

1、俄羅斯鱘魚

生物學分類上俄羅斯鱘魚屬於鱘形目-鱘科-鱘屬下的成員,體型最大可以長到超過2米,它們的卵是經常可以被用來製作頂級的魚子醬,因此它們深受歡迎,只不過隨著人們的過度捕撈以及生存環境的改變,俄羅斯鱘魚已經進入瀕危狀態。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俄羅斯鱘魚典型的身體構造,只不過是它的吻看起來比較短並且鈍。這種鱘魚主要分布在東歐以及中亞一些地區的河流中,是一種洄遊產卵魚類,因此在近海口比較常見。

2、美國白鱘

這種鱘魚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淡水魚類,體長可達數米,當然大家如果看過它的樣子就明白了。美國白鱘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鱘形目-匙吻鱘科-美國白鱘屬下的成員,因此可以看到美國白鱘和俄羅斯鱘魚之間的親緣關係非常的遠,在地理分布上也完全沒有交集。

但就是這樣的兩個物種交配了並產生神奇的後代!

3、奇妙的組合

兩個物種的野生種都是瀕危狀態,為了讓俄羅斯鱘魚可以不斷地給人類提供魚子醬,科學家參與進來希望可以通過其它辦法來幫助俄羅斯鱘魚。來自匈牙利水產養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希望可以藉助孤雌生殖的辦法,來拯救俄羅斯鱘魚的瀕危處境。

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其它鱘魚的精細胞刺激雌性俄羅斯鱘魚的卵細胞,但並沒有受精過程。2019年,這個科研團隊偶然間選擇了俄羅斯白鱘的精細胞作為刺激源,但結果卻令科學家非常意外,並非是沒有刺激效果,而是美國白鱘的精細胞和俄羅斯鱘魚的卵細胞意外發生了結合,並且最終誕生了神奇的「雜交體」。

(圖片中a為俄羅斯鱘魚、d為美國白鱘,而b和c就是它們雜交體的兩種形態)

雜交種並不罕見,但是美國白鱘和俄羅斯鱘魚的雜交種卻讓科學家很是吃驚

最常見的雜交種就是騾子,是由馬和驢雜交後誕生的後代,但馬和驢親緣關係較近,都是馬科-馬屬下的成員,雖然存在生殖隔離,但仍可以繁殖出不可育的後代騾子。動物園中的獅虎獸也是同樣的道理,由親緣關係較近的老虎和獅子交配產生,它們都是貓科-豹亞科-豹屬下的成員,親緣關係同樣很近。

但是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就不同了,科學家認為這兩個物種在大約1.84億年以前就開始分化走上不同的進化之路,並且在此後的地理分布上也從未有過交集,但就是這樣兩個物種竟然可以交配融合產生後代。

鱘魚都是非常古老的軟骨魚類,它們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比恐龍都要長,但同時也對被稱為活化石物種,就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改變較小,幾乎和其祖先保持著很多的相似性,即使形體上變化也非常小。科學家認為正是這種原因才導致兩種分割上億年之久的物種可以交配繁殖後代,因為在進化的道路上它們的改變都很小。

總結

地球上的萬千物種如果追根溯源最終都起源於38億年前的簡單生命,親緣關係特別近的物種是可以交配產生後代的,但前提是這些後代都不可育,這是鐵的定律,因為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的結合算是一種特例,它們的親緣關係可能較遠,但是該物種的進化比較緩慢,因此雜交後代的誕生還是可以接受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惠州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近可觀候鳥夕陽下飛舞遠可看城市中高樓林立綠樹成蔭,水清花豔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是市民休閒旅遊的好地方更是「特殊朋友」的安居之地這不,2021年剛到「明星候鳥」黑臉琵鷺就趕來做客啦~1月17日一群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發現兩隻「神奇」動物  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目前記錄只有4000多只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它們叫黑臉琵鷺此次現身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31種動植物已經滅絕,包括主要在菲律賓拉瑙湖及其出海口發現的全部17種淡水魚。本周的報告中至少有一些積極的消息。歐洲最大的原生食草動物--歐洲野牛,已經從易危物種轉為近危物種。
  • 瀕危物種植物-穗甘松
    由於各國(尼泊爾、印度、中國等產地)皆對其生長地缺乏完善保護及有續管理,1997年「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將穗甘松列入瀕危物種!!!這份協約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對野生動植物出口與進口限制,確保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由於這份公約是在美國的華盛頓市籤署的,因此又常被簡單稱呼為華盛頓公約(英文:Washington Convention)。華盛頓公約的主張並非完全禁止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而是以分級管制、依需要核發許可的理念來處理相關的事務。
  • 灰狼被移出美國瀕危物種名單,引發爭議
    2019年3月,管理局開始準備將灰狼移出瀕危物種名單。他們表示,在美國本土48個州,灰狼的種群數量約為6000隻,「在當前範圍內穩定且健康」。 「被列為瀕危物種超過45年後,灰狼已經超越了所有保護與恢復目標,」內政部部長在10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天的聲明只是反映了我們的決定:根據國會在法律中列出的特別規定,這個物種不再是受到威脅的物種,也不是瀕危物種。」 這一決定不會影響近親墨西哥灰狼和紅狼,它們野外種群數量極少,仍在名單上。
  • 驚呆小夥伴,在白雲山驚現世界瀕危物種「玻璃魚」
    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數高山洞穴中有此類物種分布,也因此,紅點齒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9月26日,我和湖南省白雲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同志一道,來到了海拔約1300米的保靖白雲山硝洞,剛進洞就被驚呆了,就是這樣一種極為珍稀的世界瀕危物種紅點齒蟾,竟然在白雲山大量存在!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明日方舟:羅德島哪些角色的原型是瀕危物種?強如銀灰,也是瀕危
    據說泰拉世界的純種人類幾乎不存在了,所以博士其實是最瀕危的物種,除卻指揮才能之外,本身就非常非常稀有。那麼問題來了,其餘的幹員裡,除開龍啊、駿鷹之類的幻想種,還有什麼現實裡存在的瀕危物種嗎?VU,易危等級,中期內有較高滅絕威脅首先是銀灰,原型為雪豹,這個也可以在其時裝冰原信使中看到,就是圖中放在包裡的小雪豹。
  • 銀杏樹滿大街都是,為何還是瀕危物種?
    網上的資料顯示,銀杏樹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的一員,保護級別是瀕危。然而現如今,我們在大街小巷上就能看到銀杏樹,尤其在一些景點的街道兩邊,幾乎都是銀杏樹的身影!既然銀杏樹這麼多,為什麼它還是瀕危物種呢?銀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以前的二疊紀,當時銀杏樹非常普遍,幾乎遍布盤古大陸。
  • 沒落要塞:人類破壞自然後,遭受報復,淪落為瀕危物種?
    人類破壞自然後,意外創造出了「加德魯」這種怪物,導致人口驟減至10%,然後被外星人包養的故事。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吧!第一集本番第一集就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人類當前的情況由於出現未知生物「加德魯」的出現,導致人類面對滅絕危機。
  • 川普將灰狼移出了瀕危物種名單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主導的行政分支周四把灰狼移出了瀕危物種名單,為大規模捕殺這一標誌性的食肉動物鋪平了道路。 此舉遭到了保護組織的抨擊,他們表示,雖然自1974年首次將狼列入保護名單以來,狼的數量已經部分恢復,但在它們以前繁衍的絕大多數地區,它們仍然屬於"功能性滅絕"。
  • 蕨類植物|松葉蕨是不是瀕危物種?如何栽培養護?
    前不久有花友諮詢,松葉蕨屬不屬於瀕危物種?有何價值?以及如何栽培養護等問題,為此,筆者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有的百科介紹和新聞報導還是不甚準確,感覺有必要給諸位科普一下。松葉蕨(Psilotum nudum (L.) Beauv.)
  • 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驚現景谷
    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  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君初步鑑定,確認該鳥為細嘴兀鷲,全世界種群數量約1000-2499隻,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 路邊的銀杏樹隨處可見,為什麼還成為瀕危物種?香蕉也是同樣!
    現在隨著人們意識的不斷提高,瀕危動物這個詞語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瀕危動物和瀕危植物都可以成為瀕危物種,所謂的瀕危物種是由於受到了自身原因或者是人類活動,以及自然災害影響所導致的,某個野生動物的種群,在不久的將來滅絕。
  • 美擬將座頭鯨移出瀕危物種名單—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OAA  近日,美國政府建議將座頭鯨種群移出瀕臨滅絕物種聯邦名錄,並表示,自首次被列入名錄起45年來,許多海洋哺乳動物種群已經恢復。「我們很高興地宣布一個保護成功案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漁業資源保護辦公室主任Donna Wieting在電話新聞發布會上說。她表示,相關努力已將這些物種從滅絕邊緣拉回。
  • 北大西洋露脊鯨、狐猿及歐洲倉鼠成為極度瀕危物種
    據外媒報導,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發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現實,北大西洋露脊鯨、33種狐猴乃至歐洲倉鼠都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物種。 這份新名單包括超32000種目前面臨滅絕威脅的物種。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的全球主管Jane Smart在周四的一份聲明中說道:「北大西洋露脊鯨等物種的急劇減少凸顯了滅絕危機的嚴重性。拯救數量迅速增長的瀕危物種使其免於滅絕需要進行轉型變革,同時還要輔以實施國家和國際協議的行動。世界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來阻止物種數量下降、防止人類導致的滅絕。」
  • 蘭州海關查獲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3700餘克
    新華社蘭州1月17日電(記者王銘禹)記者從蘭州海關了解到,該關2019年以來保持對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的高壓打擊態勢,共查獲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3700餘克,有效打擊了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的非法貿易活動。
  • 我市首次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到黑臉琵鷺 觀鳥愛好者「地質公園」是此次持續「追鳥」並拍攝到黑臉琵鷺的幸運者。 「地質公園」告訴記者,率先觀測並拍攝到黑臉琵鷺的是觀鳥愛好者李先生。1月12日,李先生在朋友圈發圖稱在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溼地公園附近的一個水塘拍到了一對黑臉琵鷺。
  • 澳洲100多種瀕危物種棲地被林火燒毀 瀕臨滅絕
    近50種瀕危物種已知棲息地的80%以上已被大火摧毀,包括7種極度瀕危的植物 圖源:AAP Images據衛報報導,澳大利亞政府表示,100種「受威脅」植物與動物的棲息地,包括32種「極危」物種的棲地,有半數以上已遭森林大火燒毀。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2021-01-06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資水桃江段喜見瀕危保護物種斑嘴鴨
    大益陽客戶端訊(通訊員 陳明)1月12日下午4時,桃江縣泉峰灘,冬日的暖陽照射江面,正在資江邊採風的桃江縣攝影家協會委員顏維,幸運的拍了瀕危保護物種——中華斑嘴鴨。據了解,斑嘴鴨通常棲息於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於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涂鹽場等水域,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我國《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法規中。近幾年,隨著桃江縣對國家羞女湖生態溼地保護力度的加大,資水桃江段陸續出現了眾多以斑嘴鴨為代表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斑嘴鴨成群結隊地出現在該縣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