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奉新那會兒很少有小汽車、摩託車,電動車更沒出世,路還是土路,自行車也可以橫衝直撞,很是快活。誰家閨女出嫁能陪輛自行車可是有面子的事。
當時農村嫁人,講究的是「三轉一響」。所謂三轉,就是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一響可不是指電視機,而是收音機。由此可見,自行車是評判家庭條件是否優越的標誌之一。
到了九十年代,奉新的自行車慢慢地也就多了起來,我記得我騎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那種老式的二八自行車。那種老式自行車很高,車籠頭跟座墊中間還有一道鐵槓,我家那輛自行車車身是黑色的,電鍍部分早已失去了光澤,車身上的漆也失去了本色,兩塊擋泥板上長滿了蠶豆大的鏽斑,車鈴、鎖、後座、車閘都失去了它們應有的作用。就是這樣一輛不起眼的自行車卻讓我記憶猶深,因為它給了我一道至今還留在腿上的傷疤。
記得那時的我還在讀小學,人都還沒有車高,但看著這個大傢伙卻一點都不害怕,反而很興奮,總想推著車出門躍躍欲試。
有一次趁爸媽不在家,我終於忍不住推著那輛跟自己差不多高的老式二八自行車出門了。來到土路上,我兩隻手扶著車籠頭,一隻腳踩著踏板,另一隻腳在地上一直點呀點,邊點邊溜……玩了一陣子感覺不過癮,試著把另一隻腳跨過車身踩在另一隻踏板上,可才剛跨過去還沒踩過一圈,車就會不受控制的倒向地上,試了多次還是如此。心有不甘的我想到一個辦法,找一個小土坡,試著從坡上溜到坡下。說幹就幹,我扶著車來到土坡上頭,心一橫,一隻腳踩著腳踏板,另一隻腳在自行車衝下坡的一瞬間跨過車身踩在了另一隻腳踏板上,弓著身子,那自行車中間的鐵槓就橫在我的腰間,我踩在自行車上也不敢亂動,只能穩穩的扶著車頭從坡上溜下去,那一瞬間又興奮又害怕,車速越來越快,心都感覺要跳出嗓子眼了,我想剎住車,可是車閘根本不聽我的使喚……
「嘭……"的一聲,我摔倒在地,腿上傳來一陣酸痛。我掀開褲腿一看,膝蓋摔出了一道長長的小口子,正在往外汩汩的冒著鮮血,我嚇的一下子趕緊拿手捂著傷口,心裡又害怕又想哭,腿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劇痛,反而感覺一陣腿麻。在地上坐了一陣子,血終於止住了,我顫顫巍巍的站起身,扶著車趕緊回家了……
回到家,趁爸媽還沒回來,我一瘸一拐地把身上的泥土洗乾淨了。心裡非常害怕我爸罵我,想著我不能告訴他們我出去騎車並把腿給摔破了,於是我老老實實地搬著凳子坐在房間裡端著書,心裡一直在胡思亂想,腿上的酸痛麻一點都沒有感覺到。那幾天,除了上學就是在房間裡老老實實地呆著,腿終於結痂了,爸媽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就這樣,躲過了我爸的一陣打罵。
小孩子是不知道怕也不知道痛的,後來我還偷偷地騎了好多次,慢慢的也就掌握了平衡,學會了騎自行車。
上初中後,那輛老式二八自行車也不知道去哪了,初中上學騎的是那種車籠頭跟座椅沒有橫槓的自行車,這種車比那種老式的二八自行車好騎多了,車身也沒有那麼大,當然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摔跤了……但騎這種新式自行車的樣子反而沒有讓我記憶那麼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