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18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四川省水利廳、涼山州人民政府將在西昌舉辦河湖公園建設(西昌)論壇,國家、省、州領導和國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將齊聚西昌,共同發布《河湖公園建設西昌宣言》,並通過論壇系列活動,把涼山州以及四川省打造成為河湖公園建設試點示範先行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河湖公園建設樣本,不斷豐富和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內涵,助力美麗涼山建設和脫貧奔康。
在論壇召開之際,涼山日報記者就安寧河上遊「生態修復」+治理實踐、下一步的規劃打算等內容,對中共冕寧縣委副書記、縣長 郭均作了專訪。
安寧河上遊「生態修復+」治理實踐
中共冕寧縣委副書記、縣長 郭均
悠悠歷史長河,疏浚河道,治理河流,利用河水,一直都是人類順應自然、改造自然、享用自然的發展文明史。
安寧河是長江水系主要支流,冕寧境內總長84.2km,流域面積1328.6㎡,年平均流量1373m³/s,多年平均徑流量億437m³,兩岸分布15個鄉(鎮)58個村10餘萬人口。
歷年來,冕寧各族群眾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保護理念,愛護安寧河,守護安寧河,用實際行動,守好這一灣澄碧綠水,潤澤這一方沃野家園。
2017年,冕寧縣成立安寧河河長制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串聯紅軍草地公園、縣城新區及復興鎮建設村,統籌河流守護、河道治理、河水利用,結合安寧河谷「農文旅」陽光生態走廊開發,開啟安寧河上遊「生態修復+」治理模式。
冕寧紅軍草地公園位於安寧河左岸,南起觀音巖大橋,北止解放橋,佔地24公頃,全長3.2公裡。
紅軍草地公園一期 覃勇 趙煜 攝
公園依託安寧河生態堤防建設,融匯城市生態溼地和冕寧紅色文化,以紅色、生態、田園文化為主題,引水入園、建人工溼地,為冕寧市民創造全新綠色親水休閒體驗新空間。
紅軍草地公園二期 覃勇 趙煜 攝
紅軍草地公園一期已於2014年9月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佔地約50畝,共投資1500萬。公園景觀風貌、水系由安寧河延伸下來,形成多層跌水的微瀑布景觀,西側的親水步道輾轉迴旋,步隨景移,隨著水系的高差變化,親水步道綿延起伏,同時結合野趣化的植物種植,增強了空間的流動性和多樣性。東側緩坡草地即作為景觀背景,美化濱河步道可視空間。堤外親水步道沿河而置,讓群眾最大限度親近母親河----安寧河。
鳥瞰冕寧縣城 覃勇 趙煜 攝
公園二期自北向南共佔地208畝,分為中段、南段兩個標段進行建設,其中中段建設面積為100畝,南段建設面積為108畝。二期項目延續一期引水入園,分堤外、堤上、堤內三條綠色空間的建設,以紅色文化和民族風情為引,將道路、綠地、水景有機結合,打造休閒、娛樂、運動、教育、紅色文化傳承於一體的綜合性濱河公園。
今年,冕寧還將啟動紅軍草地公園三期,長1.25公裡,佔地約100畝的前期建設工作。預計2019年工程建設全面完成,貫通解放橋至觀音巖大橋景觀帶,全面建成安寧河河湖公園示範段。
在冕寧彝海結盟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
集教育、休閒、健身、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濱河紅軍草地公園,已成為冕寧城鄉群眾的精神福地,更成為了冕寧向外來遊客推薦「紅色冕寧、幸福家園」的靚麗名片。
6月6日,涼山州2018年第二季度重點項目暨雲南城投冕寧新區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20億元,佔地2500畝的「五彩新城」,將在冕寧縣與雲南城投精誠合作中蓬勃而出。
按照規劃,新區建設目將立足冕寧本土的資源稟賦,引納安寧河水,建設冕寧縣「兩湖一山一海一鎮一走廊」旅遊發展空間新格局的聚核中心,打造中國亞高原最佳康養旅遊目的地。
冶勒湖 資料圖
特色小鎮項目借鑑清明上河圖的布局和規律,打造新時代的「冕寧上河圖」。通過小鎮規劃設計,形成「商業購物、民俗客棧、精品客棧、茶馬花街、彝族特色美食、酒文化街區」等業態。四個部份組成的時尚旅居度假區,也充分運用充沛的安寧河水資源,以「濱水養生養心度假區、商業金融辦公區、沿河旅居度假區、河岸景觀區」的全新面貌,成長在安寧河畔。
冶勒景區 覃勇 攝
在安寧河邊規劃溼地公園板塊,結合農林用地,利用流經特色小鎮的水源,規劃建設集生態溼地景觀、溼地親水棧道、溼地觀景臺、溼地瀑布景觀等為一身的生態溼地公園。
冶勒景區 資料圖
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一座集「河谷風光、溪流風光、溼地風光、田園風光」為一體,融匯農文旅發展的新型特色康養縣城將全新矗立在安寧河上遊兩岸。
安寧河畔的復興鎮建設村是一座聞名的「明星村」。
近年來,建設村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優化布局土地,改革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探索「現代農業+村辦企業 +鄉村生態旅遊業」發展模式,成了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新的發展時代,對安寧河水的充分利用,滋養了建設村產村相融的致富產業。
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建設村調整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基礎。2010年3月,建設村組建了農旺合作社,按照「農戶+合作社+農戶」的土地流轉模式,累計流轉全村400多戶零散土地2000餘畝,並投資240萬元進行綜合整治,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建成了200畝蔬菜大棚,1000多畝優質水果基地和年出欄6000頭的良種豬養殖場,實行集約規模經營,實施現代農業,土地收益提高了15倍。
隨著發展,建設村被納入全縣「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再次利用安寧河水,規劃建設濱河「最美長徵路」「人工湖核心旅遊區」,將紅色文化、農耕文化、鄉愁文化有機融合到建設村的山、水、天、林、路,打造全州、全省一流的鄉村旅遊度假目的地、安寧河谷「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段。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滔滔安寧河滋養了河岸萬物生靈,也滋養了冕寧人民。
新的歷史長河,臨安寧河而居,冕寧各族兒女必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執念堅守,護這一灣綠水,科學發展,潤這一方家園……
河湖公園是指由政府劃定和管理的河流、湖泊及其沿岸山林、農田、城市(村鎮)水岸等(包括水利設施形成的各種水體及周邊範圍),以保護性利用河湖及其沿岸地區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及其景觀為目的,兼有環境保護、科普教育、遊憩、社區發展、科學研究等功能,實現河湖及其沿岸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區域。
主管:中共冕寧縣委宣傳部
主辦:冕寧縣新聞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