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叛親離,倫納德的自我毀滅之路

2020-12-23 Bingoool

快船輸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可,這支球隊本身存在的問題,似乎遠遠比輸球更大。或許像喬治賽後講的,大家在一起的時間還短,畢竟才僅僅打了一年。或許也像小卡講的,需要打的更聰明一些。

但,問題的根本不在這裡。據名記Marc J. Spears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在本場比賽,一些快船球員感到非常疲憊,以至於難以在場堅持三分鐘,並在第四節要求下場喘口氣。

這是不可理喻的,對於這種情況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不想贏球。或者說是在抗議一些什麼。猛龍和凱爾特人的東部半決賽,凱爾·洛瑞幾乎打滿了所有的下半場,教練心疼他,準備讓他休息一會,他破口大罵。這才是職業球員該有的樣子,這才是從心底裡想贏球。

或許,只有貝弗利在賽後說出真正的原因:戰勝我們的不是對手,我們輸給了自己。

又或許,球員通道裡哈雷爾的口哨更能說明問題。

叛離聖安東尼奧

小卡所有的成就必須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波波維奇老爺子。可以說是恩同再造,毫不為過。波波維奇曾經這樣評價過小卡,現在看來,是最完美的形容:「他會是一名偉大的球員,但卻不是一名稱職的球隊領袖!」可見老爺子是有多麼的了解曾經的愛徒。

從倫納德進入馬刺的時候,老爺子便開始另眼相看。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馬刺隊的唯一核心就是鄧肯,而這一點是不會變的。哪怕是招募更多的巨星過來,都只是輔助鄧肯而已,雖然並沒有巨星。但是倫納德不一樣,波波維奇看到倫納德就沒有想讓他輔助鄧肯,而是讓他成為球隊的核心,成為了鄧肯的接班人。我們經常看到為了輔助鄧肯經常可以聽到帕克跟吉諾比利的傳言消息,但是倫納德卻沒有。

他希望倫納德能夠結過鄧肯的衣缽,成就聖安東尼奧的下一個20年。這一點,波波維奇還是有信心的,他竭力把馬刺打成一個大家庭,充滿著愛和包容的地方。

為了贏球,鄧肯降薪,吉諾比利降薪,帕克降薪,甚至不少尚在巔峰尾巴的球員,底薪加盟。這是波波維奇的成就和人格魅力。

但,老爺子還是過於理想了。小卡的志向並不在偏遠的小鎮上,他嚮往著大城市的旖旎風光。他不是鄧肯,犧牲並不是他該做的。不能說倫納德的想法是錯的,為名,為利,為成績。這都沒有錯,人各有志罷了。

18年的夏天,面對以罷賽逼宮的小卡,老爺子終於鬆口了。指定了猛龍,作為倫納德的下家。波波維奇還是精明,不想在西部給自己增添麻煩。

時也命也,北境之王

上賽季的小卡,風光無限。本就實力不俗的猛龍,在得到小卡之後,如虎添翼。但沒有人能想到會達到這樣的高度。

絕殺76人,打哭大帝,小卡可以說是扛著球隊在前進。總決賽戰勝傷病纏身的勇士,當然沒有人會在乎這個,歷史只會為勝者撰寫,小卡幫助猛龍首次問鼎奧布萊恩杯。他成了多倫多的城市英雄,這時的小卡已然進入了歷史最佳的討論之中。

哪個少年不張狂,即便木訥少言,他的心裡已經接受了作為救世主的角色。他的光環,掩蓋了所有的隊友。洛瑞、範弗利特、伊巴卡、西亞卡姆、小加索爾,這些只不過是他的臣子。這座城市拜服在他腳下,成為了他的擁躉。

即便他毫無留戀,即便他遠走他鄉。這座城市依然在祝福他。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心儀的洛杉磯,心儀的保羅喬治,心儀的板凳深度。這裡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美好。他要在這裡登頂,他要在全美國人甚至全世界人面前戴上王冠。

他自以為和猛龍一樣,自己有著絕對的特權。甚至常規賽學起了老爺子的輪休。但這裡是洛杉磯,這裡有的是心高氣傲。

快船輸給掘金,本身就是十分詭異。上半場成神,下半場成鬼。最後3場,快船幾乎以一模一樣的方式,輸掉了比賽。

可以說掘金鬥志更強,可說裡弗斯應對無方,可以說陣容短板。但核心問題,依然在小卡。就像波波維奇說的,他會是一名偉大的球員,但卻不是一名稱職的球隊領袖!在馬刺不是,猛龍不是,快船同樣不是。他是衝的在最前面的那個,但不是球隊最有分量的那個。

搶七的消極應戰,明顯就是對當家球星的不滿。

第七戰,在手感不佳的情況下,小卡和喬治選擇了同一種方式應對——強行出手。這徹底斷送了球隊的希望。與其說是累了,不想上場,倒不如說是不想上場和小卡泡椒打球。

作為一名領袖,小卡顯然是不稱職的,沉默寡言的性格讓他很難成為球隊更衣室裡的老大,到了場上他也無法調動隊友,這也就造成了小卡帶不動隊友的假象。輸球後,哈雷爾吊兒郎當地吹著口哨往更衣室走,跟在後面的小卡無動於衷。試想一下,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湖人和詹姆斯身上嗎?賽後的發布會,小卡將問題歸咎於隊友,這不是一個領袖該做的。

職業生涯的成功,讓小卡已經迷失了。甚至可以說迷信了自己的個人能力。在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沒有隊友願意站出來了。上賽季超神的路威、哈雷爾如今打的跟路人一般。

無法同心同德,必然分道揚鑣。

快船的狗血劇會繼續上演。沒有隊友希望球隊贏了一人享功,輸了全隊背鍋。

將才長於戰,帥才長於謀。只是小卡,需要重新審視自己。他還有時間,在功利心和團隊之間找到平衡。

小卡的故事,足以警示你我。脫離平臺的個體,往往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強大。自信與自負僅一字之隔,常懷感恩之心,切莫貪功近利!

相關焦點

  • 莫迪裡阿尼的自我毀滅之路
    這些異國的雕像讓他有章可循,又忠於自我。在日後他的無數繪畫中,都能夠看出非洲雕塑的影子。莫迪裡阿尼《比阿特麗斯·黑斯廷斯》最後的情人雖然莫迪一心要自我毀滅,但還是在拼命作畫,繪畫是他生命中唯一穩定的元素。
  • 電影《湮滅》——走向自我毀滅的重生
    借用影片中心理學家的話說,人們往往將自殺等同於自我毀滅,但實際上沒有人會「自尋短見」,而是會以各種方式「毀掉自己的生活」。走向「自我毀滅」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那麼,「自殺」和「自我毀滅」的區別在哪裡呢?根據影片中心理學家所暗示的,根本不存在自殺,它只是自我毀滅的一種極端狀態而已。
  • 控制自我毀滅的傾向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自我毀滅的傾向。首先,我們都有「賭」的心理。我們生來就具有「我」的意識,因此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核心,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總認為自己的存在必有意義,我們認為自己是特殊的,我們覺得在關鍵時刻我們會是幸運的,我們覺得自己不會被世界拋棄的,於是僥倖心理一直伴隨著我們。
  • 美媒:大多數外星文明或已自我毀滅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020年12月26日報導稱,曾經星羅棋布存在於我們銀河系各處的外星文明中的大多數,很可能已經自我滅亡。這是2020年12月14日發表在阿奇夫論文預印本網站上的一項新研究的主要觀點。
  • 回憶「毀滅兄弟」的毀滅之路!
    當這兩位「怪人」組成隊伍,他們就變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毀滅兄弟」!今天,摔哥就帶大家回顧一下,毀滅兄弟的,毀滅之路!從1997-2000年,凱恩與送葬者二人之間基本都處於「龍爭虎鬥」的狀態,兄弟二人之間的交集大部分都在內鬥,雙方都想將對方置於死地。雖然在此期間兄弟倆也曾搭檔參加雙打比賽,但大多也都是表面兄弟,頭天組隊,次日又翻臉。
  • 人類將走向自我毀滅,時間不超過1000年?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自我毀滅」,人們可能會想到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一些人工智慧可能會做出超出想像的行為,甚至某個編程失效,就有可能導致它們走向極端。然而,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自我毀滅的現象,比如常常有動物集體自殺,即便沒有威脅到整個物種的生存,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根據相關說法,人類很有可能成為地球歷史上第一個實現「自我毀滅」的物種,這並非誇大事實,在1000年後很有可能成為人類需要面臨的問題。
  • 做期貨為什麼你會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
    做期貨為什麼你會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儘管我們每天說著不要在外面吃飯,外面的油不乾淨,都是地溝油,外面的菜不好都是農藥,外面的餐具不乾淨都不消毒,等等,可最終我們不還是一個勁地往外面跑,各種吃各種喝各種消費各種嗨嗎,這可不都是你自己的自我破壞行為。
  • 智慧文明傾向於自我毀滅!
    這篇論文是由3位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以及一位高中生完成的,利用現代天文學觀測手段以及統計模型推理出銀河系中有一個可能誕生生命的時間以及地點,他們也由此得出文明能夠得以延續的最終因素就是智慧文明傾向於自我毀滅!生命的出現以及人類的起源都是人類需要長久探尋的秘密,從研究中人們開始發現人類可能是地球上的外來物種,並且很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後代。還記得霍金的存在嗎?
  • 研究認為外星文明可能在演化過程中自我毀滅
    一個新的研究暗示外星文明可能已經通過演化而自我摧毀,這意味著我們的銀河系可能充滿了死亡的外星文明。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銀河系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家園,這些外星文明通過科技進步自我毀滅,最終「導致了徹底的毀滅和生物退化」。
  • 人類在未來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我們會發現一些自我毀滅的奇怪生物現象,比如經常會有一些動物選擇集體自殺,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生物現象,科學家也搞不明白這些動物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它們集體抽風,腦子壞掉了?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 「大考下的中國企業」——自我創造容易,但自我毀滅很難
    而海爾在打破舊範式的發展桎梏之後,還在持續不斷的顛覆自我。35年來,海爾一直在顛覆自我,其中組織顛覆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顛覆。海爾最早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直線職能制組織,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能夠迅速感知外界變化,發現和創造客戶需求,海爾先後經歷了自主經營體、利益共同體等組織變革。
  • 《鹿皮》:極端荒誕病態的物慾鋪就的自我毀滅之路
    丹尼斯的飾演者阿黛拉·哈內爾在人物的塑造上,昆汀·杜皮約把主人公喬格斯刻畫成一個為了滿足自己的偏執物慾,處於窮途末路,不惜毀滅自己,仇視並想摧毀社會的精神病患者形象,其罪惡動機暗示了他的不如意和悲慘的過去,有科恩兄弟《巴頓·芬克》(1991)中主人公的影子,也兼具約翰.麥克諾頓《殺手的肖像》(1986)中亨利的恐怖元素。
  • 自我懷疑是機會的毀滅者?如何才能擺脫自我懷疑?
    無論是你不敢爭取你想要的工作機會或你喜歡的對象,還是你對工作失誤或人際糾紛感到不安,這種不良狀態背後都有同樣的因素,那就是自我懷疑。本文分為四個部分,即自我懷疑的來源、常見類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於自我懷疑狀態以及擺脫自我懷疑的十種方法。你可以通過閱讀和跳過來幫助你理解自我懷疑的真實面目並學習如何處理它。
  • 美國NASA:銀河系可能布滿外星人屍體,因科技進步已自我毀滅
    結果發現,銀河系形成後約80億年左右,出現外星文明,但最終因自身科技發展而自我毀滅,所以人類才無法發覺。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發現,潛在的自我毀滅對銀河智慧生物的數量大有影響,如果智慧生物會自我毀滅,那我們無法察覺就不足為奇了,很可能仍存在的外星文明仍太年輕或過於遙遠,所以人類難以探查。
  • 《湮滅》:每個人都不會自殺,但每個人都在自我毀滅
    她們選擇了進入南境,選擇自我毀滅的道路。莉娜與凱恩也是一樣,凱恩因為任務選擇自我毀滅,而莉娜為了凱恩選擇自我毀滅。
  • 為脫單進總裁班,為賴帳去整容,38歲單親媽媽的自我毀滅之路
    為脫單進總裁班,為賴帳去整容,38歲單親媽媽的自我毀滅之路文/翠西愛寫作著名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漫漫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一生中,命運發生轉折的關鍵時刻,也就只有那麼幾次而已。
  • 專欄 | 蘇亞雷斯是怎麼導致巴薩自我毀滅的
    在《塞蒂恩是怎麼在一場比賽中讓巴薩自我毀滅的》和《蘇亞雷斯是怎麼導致巴薩自我毀滅的》兩個標題中,筆者想了一想,決定還是用第二個,畢竟塞蒂恩極富創意的首發讓巴薩踢得很美麗,而下半時巴薩踢得不好,塞蒂恩的換人肯定有責任,但責任更多在球員,被換上的球員比被換下的還慢還累,這其中就包括蘇亞雷斯。這場比賽對巴薩來說唯一幸運的是1比0的結果。
  • 裡弗斯下課背鍋,倫納德踏上不歸之路,洛杉磯之王唯有湖人
    快船官宣主帥裡弗斯不再擔任主教練(可能另有任用),球隊最終選擇將本賽季失敗的責任推給裡弗斯,倫納德雖然暫時無憂,實則踏上一條不歸之路,快船也將走上重建之路。:「倫納德是一個好球員,但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領袖」,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快船更衣室的問題一直存在,只是在球隊一路順風的時候看不到罷了。
  • 川普發推:我只想阻止世界自我毀滅!背後的深意或與外星人有關
    其實這句話翻譯出來很簡單,意思就是:我只想阻止世界自我毀滅!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川普所說的這句話什麼意思,比如世界為什麼會自我毀滅,他想通過什麼來阻止,這背後又發生了什麼。 川普怎麼想的我們不知道,所以本篇文章所有的觀點全部源自於作者個人的猜測。
  • 《月亮與六便士》:為盲目自我與生活抵抗,是一種「自我毀滅」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本「渣男」拋妻棄子卻為了藝術獻身的書,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自我與生活抵抗,很值得敬佩,值得學習。是值得敬佩,但是真的值得學習嗎?書中的主人公克蘭德這種方法真的值得學習嗎?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就知道了。主人公克蘭德住在倫敦是一位證券經紀人,工作穩定,家庭也是幸福美滿。但是在婚後第17個年頭,他突然拋棄妻子,離家出走,自己跑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