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8日的晚上,被宋美齡視為親生的侄女孔令偉,在臺北振興醫院去世,11月16日孔令偉的葬禮在美國紐約芬克裡芙墓園舉行,這個一向以神秘而著名的女人,就這樣走完了她76年的人生旅途。
一
孔令偉的原名叫做孔令俊,英文名字叫做珍妮特,1919年出生,她是宋藹齡與孔祥熙生的第二個女兒,人人都稱她一聲「孔二小姐,」她自小就性格怪異,比男孩子還要野,1934年,孔祥熙陪蔣介石夫婦去山西太谷,孔令偉隨父親回家小住,堂兄與她短暫的呆了一段時間後,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堂兄曾回憶說:「彼時我和令妹追逐玩耍,因她性格怪異,最不願意讓人稱呼她為『小姐』,她最愛騎烈馬,曾數次為難李騰蛟縣長,實在是一派孩子氣,」從堂兄的回憶中,我們不難看出孔令偉的性格,她瀟灑豪邁,沒有半點女子的溫婉。
孔令偉的個子不高,但生得是眉清目秀,她14歲就學會了騎馬、開汽車,並學會了射擊,平時不愛留長髮,而是留男孩子最愛的西裝頭,穿戴的衣服更是男性派頭,時而像軍人一樣穿草綠軍裝,時而像留洋學者一樣西裝革履,時而像富豪商賈一樣穿軟綢大褂,頭戴禮帽,腳蹬薄底緞鞋,從未有人見過她穿女子的衣裳,進進出出,總有衛士跟隨她,讓人猜不透此君是何許人也。
孔令偉
因為喜愛女扮男裝,也曾有專家分析過孔令偉是心理異常,在性別認同上產生了偏差所致。其實孔令偉幼年時期,在性別認知上並沒有問題,當年的《良友畫報》上就刊登過她幼年的照片,上面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而孔令偉穿男裝的時候,正好是在少年時代,她的心理異變,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是當年國際上法西斯主義掀起,有許多熱血的青少年盲目崇拜,視為英雄,青春期的孔令偉也受到了影響,當年其父孔祥熙受到蔣介石的囑託,常常去歐洲採購軍火,與德國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裡尼家族以軍火為媒,攀結關係,每次回家後,孔祥熙在家的話題也離不開這些範圍。
這使得大兒子孔令侃讚嘆不已,他為此參加了一個以「納粹」譯音命名的俱樂部,專門研究納粹德國和希特勒,比長兄小三歲的孔令偉,深深受到了哥哥影響和對英雄的崇拜,也使得她心裡趨向認同男性。
二是長輩形象的錯位,中國傳統家庭中講究「嚴父慈母」,但是在孔家卻不一樣,由於孔祥熙整天忙工作,很少有機會在家教育和管教孩子們孩子,也沒法樹立嚴父的形象,為了彌補孩子,孔祥熙常常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樣,而宋藹齡對待孩子十分嚴厲,父母角色的本末倒置,給孔令偉的心裡留下了極大的落差,使得她心理上就認同男性。
年輕時,孔令偉最喜歡穿一身藍色短褂子,腳上蹬著一雙長筒馬靴,梳一個男士流行的「大包頭」,臉龐五官俊秀,精神抖擻,頗有上海灘富家公子的模樣,十分風光,出門時會牽著一條大狼狗,這幅男子漢十足的打扮,使得她跟宋美齡去美國之後,去白宮羅斯福家裡做客時,羅斯福好長一段時間才搞清楚她是個女孩,從此便戲稱她為「Boy」。
據說孔令偉槍法也不錯,她在美國的別墅裡還擺著一排的來福槍、卡賓槍之類的,枕頭底下還放著兩把左輪手槍。
二
宋美齡婚後一直沒有孩子,所以便把宋藹齡四個孩子視為己出,其中她最看重的就是孔令偉,也是因為這一層關係,孔令偉雖然不是政壇要員,但從大陸到臺北,她在權利中心始終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60年代初,孔令偉隨著父母從美國到臺灣,孔祥熙夫婦不久後就回了美國,留下女兒一人陪伴著宋美齡,長時間的相處,讓孔令偉和宋美齡情同母女,孔令偉也在蔣家扮演著「總管」的角色,大家都給她起了個外號「總經理」,孔令偉的氣勢和身份,讓蔣經國都要畏懼幾分。
當年臺灣圓山飯店與「國安局」相對,人在圓山飯店可以將國安局一覽無遺,國安局為此提出異議,官司打到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那裡,蔣經國無奈的下令讓國安局搬遷,可見孔二小姐的威力。
蔣介石去世後,無論在臺灣還是在美國,孔令偉都陪伴著宋美齡,宋的對外聯絡、安排全由孔令偉負責,許多事都交給了孔令偉定奪,後來宋美齡又把蔣家的產業醫院、中學、飯店都交給她管理,甚至於人事安排都聽孔令偉的建議。
宋美齡對孔令偉過分的信任,早已超出一般的姨侄關係,這也引起了外界的猜疑,有人說孔令偉是宋美齡所生,還八卦出了一個「緋聞男友」充當孔令偉的生父,不過「緋聞男友」去美國留學之前的一年,孔令偉已經出生了,所以這種說法也被否決了。
不過不管如何,宋美齡與孔令偉確實是情同母女。
孔令偉(左一)
雖然孔令偉終生未婚,但是早年有傳聞,說她喜歡胡宗南,後來又有傳言,說她在抗日戰爭時期,於重慶認識了一位姓王的女子,二人關係十分密切,日子久了之後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孔令偉先是幫著王女士做生意,後來圓山飯店成立,孔令偉讓王女士當上了飯店的「督導」,成為飯店負責實際工作的高管。
王女士也因為孔令偉的關係,時常出入宋美齡的府上,並負責採購宋美齡所需要香水胭脂、首飾和衣物等等,遇上重大的宴會,還要負責宋美齡的化妝,深得宋的信任,幾十年風風雨雨,王女士都聽命與孔令偉,後來王女士去世,對孔令偉打擊極大,有人稱,這也是孔令偉離開美國回臺灣的主要原因。
三
孔令偉個性怪癖,又不肯服輸,她一生活得很辛苦,到頭來人人都對她搖頭。
她是個典型的夜貓子,很像媽媽和宋美齡,一到夜裡,就成了孔令偉的黃金時間,她常常找人談話、聊天,十分來勁,因為忙著醫院的事業,經常要求下屬匯報工作,有的被留下來談話,大多數都要聊到晚上七八點鐘,孔令偉才肯放員工走,有時候聊得興起,半夜兩三點才讓員工回家,讓那些有家眷的員工十分頭疼,孔令偉還喜歡過問對方私生活,讓員工不知如何回答,所以醫院上上下下的員工都很怕和孔令偉談話。
孔令偉的衣著講究手工,她喜歡穿舊式寬頭有邊的皮鞋,有人說跑遍臺北的鞋店都找不到第二雙,因為這雙鞋是由「振興復健中心」的鞋子作坊為其訂做的,孔令偉還喜歡開會,但是她有一個特點,只要是下屬想出來的點子,都會被他推翻,如果她先想到的點子,被下屬提前提了出來,孔令偉也會勃然大怒,一下子改變原來的主意,所以醫院上下都知道她這一特點,為了不得罪孔令偉,大家開會時都會胡言亂語,不著邊際,就等「孔二小姐」最後的裁定。
孔令偉(前排左一)
孔令偉還喜歡看小說和吃東西,遇到喜歡的武俠片子就看通宵,肚子餓了就吃一碗麵條,面必須是現擀出來的,湯必須是現場熬出來的,她的飯食都是由圓山飯店廚房負責,因為孔令偉喜歡啃骨頭,所以圓山飯店經常給她製作烤鴨一類,孔令偉經常菸酒不離手,和朋友聊得興起,就一手拿煙一手端著酒杯。
因為不喜歡被人窺探,所以孔令偉極少照相,外出的時候為了防止記者拍攝,她平時都是深居簡出,平常人很難見到她的真面目。同時她也很信風水一說,有一段時間,孔令偉的運氣不行,於是請了一個風水師來看,風水先生看過之後,說她門前立著兩根電線桿像兩炷香,十分不吉利,她聽了之後十分驚恐,立即下令把電線桿搬到別處。
四
一年夏天,在美國生活的孔令偉被診斷為腸梗阻,具體原因還需要進一步檢查,但是醫生判斷孔令偉此病最大的原因是直腸癌。對於醫生的判斷,執拗的孔令偉卻不信,她直接飛回了臺灣的振興醫院就診,住進了醫院八樓東側的VIP病房。
一個禮拜後,她找來中興診所心臟科醫師俞瑞璋給她開刀,因為此前俞瑞璋給孔令偉開過盲腸,而得到她的充分信任,但是在這次手術前,孔令偉拒絕做檢查,她認為自己只是一般的腸阻梗,沒想到俞瑞璋一刀下去,就發現直腸邊上有一塊東西,這塊東西也讓俞瑞璋確定了孔令偉患上的是直腸癌,他只好替孔令偉縫合傷口,另做打算。
因為俞瑞璋是心臟科的,他只好請來了「三軍總醫院」直腸外科主任周良琪,癌細胞被切除後,孔令偉的身體情況很不錯,醫生估計她有5年左右的存活率,手術過後,醫生還建議孔令偉做化療,可是固執的孔令偉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手術後不久,自認為恢復得不錯的孔令偉就飛去了美國,替宋美齡過生日祝壽,沒想到她的身體很快就惡化,癌細胞轉移到了肺部,孔令偉只好飛回了臺灣,住進了振興醫院。醫生堅持讓她做化療,也不知道孔令偉是如何打算的,她只答應給一邊的肺做化療,另一邊放任不管,最後做過放療的肺好轉,而另一邊卻日漸惡化,癌細胞轉移到了腎,最後是泌尿系統,再是淋巴腺。
最終,孔令偉被醫生下了死亡通知書,說她只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活了。
孔令偉(左二)
8月底,孔令偉突然昏迷了過去,振興醫院的院長親自飛去了美國,向宋美齡報告了孔令偉的病況,得知侄女病重,宋美齡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她立即表示要親自飛回臺灣探視。
9月10日的清晨,96歲的宋美齡冒著路途的艱辛,飛回了臺灣,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走進了病房,當她用手撫摸昏迷的孔令偉時,昏迷兩周的孔令偉竟然睜開了眼睛,這一現象驚呆了身邊的工作人員,宋美齡更是欣喜萬分,可是當她見到侄女沒有往日的活力時,她心中又愁苦起來。
當夜,宋美齡留在病房裡陪著孔令偉。
醫生為了讓孔令偉呼吸順暢,為她做了氣管切開術,手術過後,孔令偉的病情穩定下來,宋美齡一直到13日下午才離開醫院。3天後她又再度去了醫院探視到18日的下午6點鐘,見孔令偉的精神狀態漸漸恢復才離開。次日的下午四點鐘,宋美齡乘坐飛機回了美國,誰知二人這一分別,竟成了最後一面。
11月8日,孔令偉因為肺積水導致心肺功能衰竭離世。
五
孔令偉病逝的前一天,醫院已經告訴宋美齡,說孔令偉可能不行了,宋美齡當即表示說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再飛到臺灣去了,她請孔令儀代替她料理孔令偉的後事,隨後,孔令儀帶著一具棺材和一位殯儀館化妝師啟程。
11月14日,臺北舉行了孔令偉的追思會,過後,她的遺體被運往美國,被安放在紐約著名的芬克裡夫殯儀館內。
孔令偉(右)
11月16日上午9點鐘,孔令偉的靈柩被移去了附近的方磚教堂,安置在講堂上,隨後,孔令傑等三十多個親戚抵達教堂,宋美齡在十一點鐘時也來了,起初宋美齡還能控制情緒,可是當牧師開始祈禱之後,宋美齡捂臉痛哭起來,葬禮結束後,她要求其他人先行離開,自己則在墓碑前哀悼。
96歲的宋美齡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親人之後,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她把孔令偉看作是親生女兒,孔令偉的離世,也讓她身心俱疲。
對於外人來說她是傳奇的宋美齡,可是對於孔令偉來說,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姨和「媽媽」。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