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的108位好漢,佔盡了風採。但水滸中一些小人物的出場,其實更能夠襯託出宋江的真實面目。
鄆城縣的唐牛兒
唐牛兒和宋江是老鄉,本是鄆城縣幫閒的。平時在鄆城縣裡,宋江也經常照拂唐牛兒,唐牛兒也經常幫宋江傳遞一些消息,以此來換取宋江的一些錢財靠此過活。
在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後,被閻婆發現,之後扭打出門,恰巧被路過的唐牛兒看到。一看自己的財神爺被人為難,這還了得,放下手中的活計,立馬迎上前去,一個大嘴巴子就把閻婆打得七葷八素,宋江也趁此機會逃脫了。
宋江是逃了,但是閻婆還在,旁邊還有與閻婆惜相好的張三攛掇,這個官司便不會善了。本來,按照縣太爺的算計,宋江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必然是要保他的。將一切罪責,都推到唐牛兒身上,然後讓宋江拿出一筆錢來給閻婆,這件事兒便如此了結了。
但張三卻不同意,三番五次地給縣太爺施壓,分明是要將宋江殺人的罪名落實。無奈之下,宋江只得流落江湖。
宋江在縣衙裡人脈頗廣,即使自己犯下了這等大罪,眾人也是主動幫她向張三說情,不要繼續追究;朱仝還拿出錢財給閻婆,要他不要繼續追究。儘管被縣裡通緝,但在逃亡過程中,依舊從容。
唐牛兒卻沒有人幫他說情,更沒有金銀到處使用。為了幫宋江,唐牛兒變成了幫兇,被縣衙判了個「故縱兇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裡外。
宋江在臨走之前,告訴他的父親「父親可使人暗暗地送些金銀去與朱仝,央他上下使用,及資助閻婆些少,免得他上司去告擾。」
宋江對自己的安排,不可謂不周到。但唯獨忽略了唐牛兒的事情!是真的忽略了,還是壓根就是將唐牛兒推出去當替罪羊,平息閻婆的怒火以及給縣衙一個交差的藉口。宋對自己的事情,安排得滴水不漏,從上到下,從被告到縣衙,都妥妥帖帖,怎麼能夠單單忘記了唐牛兒呢?所以年叔更傾向於,宋江是將唐牛兒推出去當替罪羊!
陳橋驛的小校
除了唐牛兒之外,還有一個小人物,他是梁山的一個小嘍囉。說是小嘍囉其實不準確,這位雖然無名無姓,卻是一位軍校,算是小嘍囉裡的小頭目。
宋江接受招安之後,屯兵在陳橋驛。皇帝命宋江帶兵去徵遼,臨行之前,皇帝給眾位將士賜下了一壺酒,一斤肉。但是,送酒肉的官員卻貪婪無度,直接將皇帝的賞賜剋扣過半。
梁山上的眾好漢,本就是因為受不了官府的欺壓才上山落草的。而且又在梁山幹下了無數「大事兒」,面對這些個朝廷的官員他們可沒有一絲一毫的敬畏之心。
這位無名無姓的軍校,眼見他們剋扣自己的賞賜,頓時火冒三丈,與那朝廷的官員理論。那名廂官卻只是大罵:「你這大膽,剮不盡、殺不絕的賊!梁山泊反性,尚不改!」
這軍校在廂官言語刺激之下,拿起手中的大刀,就將其砍翻在地。
宋江得知之後,沒有任何維護的意思,三言兩語就把軍校的行為定性為破壞招安,破壞梁山美好的未來。軍校最後只能夠自盡。
而皇帝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皇帝只是重重拿起,又輕輕放下,沒有對剋扣梁山酒肉的事情,做出任何批示。卻只是大聲問,殺人的正犯在哪裡?聽聞小校被宋江斬首,也治了宋江一個禁治不嚴之罪。
皇帝派去的欽差始終是皇帝的人,就算是犯了什麼罪也只能由皇帝來定論。宋江手下擅用私刑,而且對付的還是皇帝派來賞賜的人,這就是傷了皇帝的面子。
宋江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會理會那位軍校受到的委屈,更不會理會眾將士的感受。殺了小校,是為了平息皇帝的怒火,也是向皇帝表明一個態度:他宋江是忠臣,並且如果手下有不忠於皇帝的,他不會手軟。
可憐的小校,就這樣成為了宋江表忠心的犧牲品。
一個唐牛兒,一個小校,他們都是宋江的手下的小人物,到了關鍵時刻,宋江依舊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推出去,墊在腳下,成為自己前行的墊腳石,上升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