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是大主角,宋江不再婆婆媽媽,水滸戲中的替天行道有何不同?

2020-12-18 讀書分享與推薦

在我們今天所說的宋元戲劇中,有一個門類,叫做「水滸戲」,主要是描寫《水滸傳》中一批梁山好漢的故事,戲中的人物和情節,可以說是《水滸傳》中某些故事的「底本」。但「水滸戲」只是後人命名的,在元代,這類戲劇題材有一個統稱,叫做「綠林雜劇

01

「綠林雜劇」能流傳到今天的已經不多,但是其在元代時創作之繁盛,的確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經羅列過元代的水滸雜劇,達三十本之多,如《雙獻功》、《李逵負荊》、《燕青撲魚》、《還牢末》等現存比較完整的篇章,都是十分著名的篇目。

水滸戲對《水滸傳》成書的影響,不言而喻,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傳承關係。幾乎可以說,水滸故事在元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只需要有一大才子,將其加工、整理、編輯、潤色,《水滸傳》這部大作,就能說是完成了。

元人對水滸戲的喜愛,不僅促成了《水滸傳》中的部分故事,而且還對《水滸傳》成書的主題、思想,影響深遠,其中最突出的一點,能夠歸結為四個字,那便是——替天行道

《水滸傳》中的故事,與唐宋時的傳奇一脈相承,有發展也有繼承,《水滸傳》本身,亦可以算是中國古典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由零散的「綠林故事」到成型的「武俠小說」,水滸戲與武俠小說的關係,是難分難解的。如果說唐宋傳奇開啟了武俠小說的先聲,那麼水滸戲就是武俠小說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02

水滸戲對武俠小說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替天行道」的俠義精神。但是,水滸戲中的「替天行道」與《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還有著一些區別,往細了看,兩者是稍有不同的,但在大方向上,卻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元代水滸戲中,曾經多次提及「替天行道」四個字,比如在《李逵負荊》中,有「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之句;《雙獻功》中有「宋公明替天行道,到今日慶賞開筵」的評價;《還牢末》中有「俺梁山遠近馳名,要替天行道公平」之句……

總之,「替天行道」幾乎成了水滸戲中所共有的一個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替天行道」?有什麼深刻內涵?這些戲劇作者們,究竟想表達什麼?這是對原有俠義精神的繼承還是倒退?

其實,在水滸戲的劇本中,提及到的「替天行道」含義非常豐富,但從故事內容來看,「替天行道」所表現的,主要是:不畏強權、剷除惡霸、救助弱小。是採用暴力或非法律的手段,幫助被壓迫的弱者(或者說是平民百姓)取得公平,而且競爭大多激烈非常,結果常常是你死我亡的局面,這突出了鬥爭的殘酷性和不妥協性。

水滸戲中的「俠客」們,更側重鋤強扶弱,更多地是關注下層民眾,其俠義精神和底層百姓結合得更加緊密,至於保忠義、護忠良、快意恩仇、士為知己者死等傳統的俠義情懷,相對不是主流。

03

在現存的元代水滸戲中,最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是李逵和宋江,他們的人物形象,也和《水滸傳》中的有所不同。

李逵是元代水滸戲中的「大主角」,流傳下來且非常精彩的篇目,有康進之的《梁山泊李逵負荊》和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

《李逵負荊》以梁山泊清明放假為起點,寫眾頭領們下山掃祭、踏春。恰逢李逵來到杏花村酒店裡吃酒,結果遇到王林哭訴,說梁山泊頭領宋江、魯智深強娶民女,將自己的女兒滿堂嬌搶走了。李逵聽罷大怒,以為真是宋江所為,便氣衝衝跑回山上找宋江問罪,大鬧了忠義堂。宋江自然不認,於是和李逵立下軍令狀,下山與王林對質,結果發現搶奪民女者並非宋江、魯智深。李逵自知理虧,便向宋江承認錯誤並負荊請罪,恰好此時兩個冒充者來到酒店,王林報信,宋江便派李逵下山捉拿這兩個冒充者,將功折罪。

這個故事,刻畫了李逵天真淳樸、嫉惡如仇、不畏強權的鮮明形象,情節曲折、人物生動,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愛,同時,這個故事也體現了梁山泊好漢們為弱民做主、替天行道的俠義情懷。

而高文秀的《雙獻功》,寫李逵智救孫孔目、並殺死姦夫淫婦白衙內和郭念兒的故事,故事曲折生動,但是這個故事中的李逵,和《李逵負荊》中的人物形象又有所不同,《雙獻功》中的李逵精細、忍辱負重,在粗魯的性格之外,是細緻的心思,頗有點《水滸傳》中魯智深粗中帶細的個性。

至於宋江,在元代水滸戲中,可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起義領袖,沒有了奸詐和弄權,也沒有仁厚長者的形象,只有綠林好漢的「勇悍俠義」,他對聚義的事業忠義,為黎民百姓鋤奸去惡,深受梁山三十六個英雄的愛戴,以至於在《燕青撲魚》中,寫燕青犯事,要被宋江趕下山去時,竟然急瞎了眼,完全不是《水滸傳》中看透一切、對宋江不怎麼感冒,最終飄然離去的那個浪子燕青。

元代水滸戲中的宋江,更像是史料中的宋江,是一位勇武過人、才智傑出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在宋江殺閻婆惜的這段故事中,完全與《水滸傳》不同,根據《大宋宣和遺事》中的記載:宋江看到閻婆惜和吳偉兩人親切,於是怒髮衝冠,摸起一把刀,直接將兩人殺了,還在牆壁上留下四句詩:「殺了閻婆惜,寰中顯姓名;要捉兇身者,梁山泊上尋」。

殺閻婆惜的行為,更像是武松殺人留字的行為,完全不同於《水滸傳》中為形勢所迫、不得已殺了閻婆惜,然後又被朱仝義釋的宋江形象,即,水滸戲中宋江殺閻婆惜是主動的,《水滸傳》中是被動的,是形勢所迫,在這一主動一被動之中,宋江的形象,也有著天壤之別。

04

通過水滸戲中李逵和宋江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元代水滸戲中的梁山好漢們,更像是主持正義的「豪俠」,注重鋤強扶弱、為弱者伸冤,這與《水滸傳》中的故事,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當然,水滸戲篇幅較短,創作者也不相同,所以人物雖然有重疊,但是在個性上卻百花齊放,甚至同一個人物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水滸傳》自然不能這麼鬆散,人物性格必須要統一起來。

水滸戲也有很大的缺點,比如,人物和故事失於精細傳神,語言也良莠不齊,不如《水滸傳》那麼耐讀,但即便如此,水滸戲仍然有著獨特的魅力,尤其在元朝那種世道,鋤強扶弱、不畏強權更能被廣大底層百姓所喜愛。

水滸戲中所突出的「替天行道」精神,自然也影響著後世武俠小說的創作,金庸、梁羽生筆下的大俠客們,哪一個沒有不畏強權、鋤強扶弱的個性?

相關焦點

  • 虛偽的宋江,口口聲聲「替天行道」卻為了私利不擇手段
    熟悉《水滸》的人都知道,梁山上108好漢,真正是心甘情願上山的沒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被宋江、吳用等人使用各種手段走投無路,被逼上山的。那麼宋江、吳用為了匡人上山所用的手段主要是什麼呢?我們從宋江上到梁山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使用最多的手段是使用各種手段斷其後路,逼人上山。
  • 水滸李逵:一眼萬年愛上宋江,赴過湯蹈過火吃過醋,死了都要愛
    有多少銀子,都扔回你臉上好吧。然後黛玉哭個不停,你侮辱我,嗚嗚。而即使是《水滸》裡的其他好漢,也不是個個都能拿銀子搞定的。林衝能拿銀子搞定嗎?魯智深能拿銀子搞定嗎?武松能拿銀子搞定嗎?可宋江不同,宋江不僅給銀子,還懂得欣賞李逵的好。李逵叫他「黑宋江」,宋江不生氣;李逵拿銀子去賭博,宋江不反對;李逵吃飯沒有體統,宋江欣賞他夠真。李逵在戴宗眼裡的種種不好,在宋江眼裡,成了種種好。
  • 水滸:宋江和吳用都說李逵是「家生的孩兒」,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在《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是宋江的鐵桿粉絲兼貼身保鏢,李逵對宋江不僅萬分敬仰而且絕對忠誠。然而,老謀深算的宋江,對待李逵卻又如何呢?在宋江的心目中,也許李逵根本就不值幾斤幾兩。這從宋江酒後一句不經意間的言語中,即可看出端倪。
  • 李逵怒砍杏黃旗,宋江不敢吱聲,背後隱藏多少山寨潛規則?
    《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中李逵大鬧忠義堂的故事。有人冒宋江之名強搶民女,李逵在途中聽到此事,誤以為真是宋江所為,一怒 之下,趕回山寨,來找宋江算帳。書中寫道:李逵、燕青徑望梁山泊來,直到忠義堂上。宋江見了李逵、燕青回來,便問道「兄弟,你兩個哪裡來?錯了許多路,如今方到。」李逵哪裡答應。睜圓大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做粉碎,眾人都吃一驚。宋江喝道:「黑廝又做什麼?」
  • 水滸中不能碰觸的底線:三位美女獻出生命,李逵揚言要殺宋江!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雖然有三位女英雄躋身其中,但顧大嫂和孫二娘毫無女性特徵,美人兒扈三娘又像是一個提線木偶。《水滸傳》中最具有女性特徵的是三位反面人物,閻婆惜、潘金蓮和潘巧雲。與這三位偷情女性相對的,則是宋江等人的禁慾。
  • 水滸傳電視劇給李逵加感情戲,有三層深層原因,對歷史理解力極強
    在央視《水滸傳》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個讓李逵動心的女孩,她死了,李逵像瘋了一樣。這個情節是央視水滸對原著最大的變動,但受到觀眾的好評。為什麼做這樣的變動呢?這是出於三層深層次原因,體現出編者對歷史理解力極強。
  • 李逵本欲造反,宋江說了什麼話,李逵就心灰意冷,甘心被毒死?
    宋江飲了毒酒後,立刻感到腹中疼痛,猜測定是奸臣謀害。  在此時,他做了一件讓很多讀者都十分反感甚至痛恨的事——他派人去潤州,將李逵喚來,假作閒談,在飯菜中下了慢性毒藥,要將李逵也害死。  席間,宋江告訴李逵,朝廷派人送來毒酒,賜給他吃。李逵一聽,勃然大怒,立刻嚷道:「反了,反了!」
  • 水滸中,李逵斧劈小衙內疑霧重重,誰才是隱藏的幕後主使?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殺星李逵斧劈滄州知府小衙內,是《水滸傳》中最令人髮指的慘案,沒有之一。在水滸原著第51回中,吳用、雷橫來滄州請美髯公朱仝入夥梁山,朱仝不允。在水滸原著第51回中,柴進曾對朱仝說過這樣一番話:「因見足下推阻不從,故意教李逵殺害了小衙內,先絕了足下歸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吳先生、雷兄,如何不出來陪話?」柴進的意思很明顯,為逼朱仝上山,是吳用、雷橫定下計策,唆使李逵濫殺無辜。
  • 李逵三次闖下大禍,宋江只有一次動怒,揭露出一個真相
    梁山泊有一百零八條好漢,但對於宋江來說,真正讓他操碎了心的還就只有李逵一人,從江州的初次見面以後,李逵就漸漸疏遠了戴宗,轉而給宋江當起了小跟班。隨著李逵與宋江的聯繫日益密切,也暴露出一些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李逵的暴躁、野蠻、嗜殺,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引爆,這一點宋江想必是深有體會。上梁山之前,李逵就算闖禍也都是小打小鬧,影響範圍不大,宋江都可以輕鬆解決,上梁山之後,李逵每每闖下大禍,影響範圍之廣,讓宋江都叫苦不迭。
  • 李逵對宋江言聽計從,但一聽到這兩個字就要發飆
    看過《水滸》的都知道,"黑旋風"李逵是天不怕地不怕,就算你天王老子來了,照樣不給你面子,卻唯獨尊重宋江。只要是宋江說的話,李逵基本上都是嚴格執行,可唯獨就是有兩個字,宋江是萬萬說不得,李逵一聽到這倆字,立馬就要變身"黑旋風",怒氣值飆升。在瘋狂狀態下,李逵武力值是極高的。
  • 稱呼李逵,從大哥到鐵牛,再到黑廝,宋江為何改口三次?
    央視版水滸劇照,李逵劫法場作者:西門瘋全文1429字,閱讀時長約4min李逵是宋江最鐵桿的粉絲宋江待李逵,頗有長兄如父的氣度,給錢賭博,買酒買肉,不是兄弟勝兄弟,按照家人的稱謂,跟戴宗一起享受稱呼特權,叫聲「鐵牛」,也沒毛病。
  • 就你會替天行道?
    這話有好幾個意思。有人聽到了「我寨」,有人聽到了「敢打敢衝」,有人聽到了「先進典型」。這些聽法,都很正確,很團結。當然了,山寨是複雜的。這意味著,也有些不那麼「正確」、不那麼「團結」的聽法。比如,有些人,就聽到了「黑廝」。這倆字,他們念出來,和宋大哥的語氣、語調也完全不同。
  • 宋江因何要讓李逵陪他一起死?其實不是怕李逵毀了他的清名
    98版《水滸傳》是牡丹小編最喜歡的一部水滸題材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裡有非常感人的一幕,即宋江率梁山軍南徵方臘回來之後,朝廷對活著的梁山兄弟們論功行賞,除了阮小七因穿方臘的衣服被貶為民外,其餘將領都得到了他們應得的官爵。花榮也被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 水滸李逵算不算英雄好漢?看看他做了啥
    水滸裡李逵雖說性格粗獷,嫉惡如仇,卻算是一個悲情人物。在徵方臘後,李逵是為數不多存活下來的人物,後蔡京,高俅用毒酒害宋江,宋江因怕李逵為了報仇再度嘯聚山林,便使李逵也一併喝了毒酒。李逵對宋江真的是死心塌地,死都願意跟隨那水滸裡李逵算真的英雄好漢嗎?按照我們一般對英雄的定義,英雄是為社會為人民的利益做過很大貢獻的人,我們對其敬佩,稱為英雄,李逵在水滸中出現到結束,做的事情是否為英雄好漢所為?看看李逵性格和做所的事情,李逵也並非英雄好漢
  • 宋江提出招安,武松李逵都反對,為何宋江敢殺李逵不敢動武松?
    宋江為啥調整了策略,因為他發現自己基本盤不穩。梁山泊有三股勢力組成。一是從王倫晁蓋以來建立的老班底,這幫人帶頭大哥是晁蓋,靈魂人物是吳用。晁蓋死後,吳用帶他們跟了宋江。一是各路山頭的入夥,比如二龍山,桃花山等等,以二龍山實力最強,最有話語權。一是朝廷降將,這幫人各自為戰,凝聚力不強,但是綜合實力最強,行軍打仗全靠他們。
  • 李逵死後宋江花榮要暗殺扈三娘,宋太公很生氣,宋江氣得直接昏厥
    在沐浴時,李逵被扈三娘一箭射中,並將李逵的黑頭射向宋江,今天我們繼續談談程善之先生的《殘水滸》:扈三娘射中李逵,宋江要暗殺扈三娘,為什麼吳用反對花榮表示支持?宋江與花榮密謀暗殺扈三娘,吳用反叛朱武沉默了,最後又讓誰幹?
  • 水滸一百單八將,為何李逵最令人不齒
    李逵曾經是最受喜愛的水滸人物,他性情火爆、心直口快、忠肝義膽,但這不是真實的李逵。李逵出場的形象是兩把板斧,是只有小混混打架鬥毆才用的兵器,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正規軍遠距離格鬥,高手都用長兵器,比如楊志、盧俊義、林衝。
  • 李逵下山
    宋江被刺配江州牢城時,李逵是戴宗手下的獄卒。戴宗向宋江介紹說,「這個是小弟身邊牢裡一個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貫是沂州沂水縣百丈村人氏……因為打死了人,逃走出來,雖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還鄉。」(第三十八回)在《水滸傳》若干重要人物中,李逵的身世有些特別,他跟林衝、楊志、武松那些人不同,他不是由於個人冤情被拽入反抗之途,亦未必像魯智深那樣仗義行俠而惹禍上身。
  • 宋江為何死要毒死李逵,只因他殺人如麻?
    水滸中,好漢們大多沒能有一個善終的結局,這與之前大家在梁山時的轟轟烈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所以,真正痴迷水滸的人們每每想起好漢們這樣的結局都是不禁的一聲嘆息。而在眾位慘死的好漢中,有一位也是比較無辜的,他就是李逵,要知道,李逵恰恰是被宋江在臨終前毒殺身亡的,而後人對於宋江的評價本就不高,更是因為他在臨死前依舊沒有放過李逵而對其更是深惡痛絕。其實,宋江死前毒殺李逵還真的不是因為李逵的殺人如麻,如若能從宋江的為人以及當時梁山好漢身處的險惡政鬥環境來考量,我們更是會發現宋江毒殺李逵的很多無奈與意外。
  • 柴進綽號小旋風,李逵綽號黑旋風,寓意有何不同
    在水泊梁山當中,有兩人的綽號與「旋風」一詞有關,分別是小旋風柴進和黑旋風李逵。那麼,「旋風」一詞又是何意呢?有兩種解釋大家或許較為熟悉。首先是作名詞用,意為螺旋狀的疾風。《後漢書王忳傳》中的「被隨旋風與馬俱亡」即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