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日語:明仁/あきひと Akihito */?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 ?)。1989年1月7日即位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為上皇。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継宮/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 ?),御印為「榮」(榮/えい Ei ?),「榮」是「桐」(桐/きり Kiri ?)的別稱。
1952年(昭和廿七年)18歲成年後被立為皇太子。
1959(昭和三十四年)年與正田美智子結婚,後育有浩宮德仁親王(現為日本第126代天皇)、禮宮文仁親王(現為秋篠宮文仁親王)、紀宮清子內親王(現為黑田清子)兩男一女。
1975年7月17日明仁夫婦以日本皇太子和太子妃身份首次訪問衝繩,當時前往衝繩「姬百合之塔」悼念衝繩戰役犧牲者。追求琉球獨立的衝繩琉球人川野純治和另一名青年藏身壕溝一周,待明仁夫婦參拜活動當日刺殺明仁夫婦,當時他們向明仁夫婦投擲燃燒瓶,燃燒瓶著火後讓明仁夫婦驚嚇不已,燃燒瓶投擲事件之後沒多久明仁就返回了東京。
1989年1月7日(昭和64年)父親昭和天皇崩御享壽87歲,明仁於當日即位為第125代天皇,並於隔日改元為平成;1990年(平成2年)11月12日在東京皇居舉行即位大典,這也是天皇的登基儀式首次離開京都在東京舉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據象徵天皇制,日本天皇已經沒有太多實權;但現年86歲的明仁至讓位前仍頻繁參與公務和宮中祭祀活動,在一年間要審閱約1,000件的資料並署名蓋章、出席約200場各種活動(平成19年的數字)、參加近20件祭祀活動,故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位非常熱情和勤勉的天皇。
在日本歷代天皇中,明仁對明治天皇、特別是昭和天皇感情深厚,皇太子時代也經常提及後水尾天皇。在即位十周年見面會上的演說,明仁說:「作為在戰爭中長大的人,對之前的世界大戰有強烈的感受,過去的6月23日(衝繩慰靈日)、8月6日(廣島原爆日)、8月9日(長崎原爆日)和8月15日(終戰日)是四個絕不可忘記的日子。」
2009年11月12日,日本政府在國立劇場舉行明仁即位20周年紀念慶典,同日稍晚舉行由民間籌辦的即位20周年慶祝活動。
1992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問日本,會見了明仁和皇后,並邀請兩人訪華。同年10月,明仁伉儷應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訪問中國大陸,還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作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打破了這種局面,也表明了當時中日關係的友好。
中日關係(日語:日中関係〔日中關係〕/にっちゅうかんけい Nitchū kankei */?),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漢唐時期,中華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間發生了多次軍事衝突及全面戰爭,形成了戰後兩國的政治格局並影響了以後的中日關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日本在1952年與中華民國恢復外交關係,直到1972年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然而兩國事實上並未達到戰略互惠。而且在歷史認識問題和經濟等方面均存在許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