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萬畝進口紫花苜蓿收割:昔日撂荒地綠草如茵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黃土高原萬畝進口紫花苜蓿收割:昔日撂荒地綠草如茵

2020-06-13 15:52: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六月中旬,蘭州新區萬畝苜蓿迎來頭茬收割。 丁凱 攝

圖為收割現場。 丁凱 攝

此次收割的苜蓿將供應給蘭州新區養殖企業。 丁凱 攝

該項目通過「園區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盤活村集體經濟活力,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實現產業帶貧不返貧。 丁凱 攝

  六月中旬,位於黃土高原蘭州新區的萬畝進口紫花苜蓿迎來頭茬收割,昔日光禿禿的置撂荒土地變為綠草如茵的優質牧草基地。轟鳴的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行行苜蓿齊刷刷倒下,畫出一道道綠色軌跡。

  近年來,蘭州新區推進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和高精尖方向發展要求,以發展優質飼草基地為抓手,通過流轉農村閒置撂荒土地,推進萬畝紫花苜蓿優質牧草基地建設,實現產業帶貧持續增收。

相關焦點

  • 蘭州新區萬畝紫花苜蓿迎來頭茬收割
    中國甘肅網6月12日訊 據蘭州新區報報導 6月10日,在新區萬畝紫花苜蓿優質牧草基地,轟鳴的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行行苜蓿齊刷刷倒下,很規律地躺成一條寬寬的「綠帶」。在經過收割、翻曬、打捆等作業流程後,這些苜蓿將會被送往新區各大養殖企業,成為牛、羊的「佳餚」。
  • 新區萬畝苜蓿迎來頭茬收割 國企+村集體+農戶,特色農業開創「綠色...
    6月10日,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萬畝苜蓿迎來了頭茬收割,在秦川園區萬畝紫花苜蓿優質牧草基地的田間地頭,轟鳴的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行行苜蓿齊刷刷倒下,畫出了一道道綠色的軌跡,此次收割的苜蓿將供應給新區的養殖企業。
  • 蘭州新區萬畝苜蓿迎來頭茬收割 國企+村集體+農戶,特色農業開創...
    新區萬畝苜蓿迎來頭茬收割國企+村集體+農戶,特色農業開創「綠色版圖」每日甘肅網6月12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6月10日,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萬畝苜蓿迎來了頭茬收割,在秦川園區萬畝紫花苜蓿優質牧草基地的田間地頭,轟鳴的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行行苜蓿齊刷刷倒下,畫出了一道道綠色的軌跡,此次收割的苜蓿將供應給新區的養殖企業。
  • 蘭州新區——萬畝苜蓿牧草進入收割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盛夏時節,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萬畝苜蓿基地迎來了頭茬收割季節。6月10日,在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萬畝紫花苜蓿優質牧草基地的田間地頭,轟鳴的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行行苜蓿齊刷刷倒下,畫出了一道道綠色的軌跡。「苜蓿品種選擇的是進口的紫花苜蓿,為了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我們採取規模化種植,去年種植一萬畝,今年三萬畝,未來兩年將達到十萬畝。」
  • 對標國際高端牧草打造精品「飼料罐頭」|冰城萬畝紫花苜蓿開鐮收割
    優質牧草是推進養殖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保障,近日,北大荒哈爾濱四方山農場所種植的紫花苜蓿迎來收穫,這裡產出的苜蓿,品質可以對標國際高端牧草,為養殖業供應鏈安全提供堅固基石。走進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種植基地,割草機等機械正搶抓晴好天氣對12500畝紫花苜蓿進行收割。紫花苜蓿作為優質的飼料,對於收割的條件極為苛刻,剛打花苞的苜蓿營養價值是最高的,一周後花苞開花後營養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該農場充分發揮大型機械優勢,通過高效率的農機助力,搶抓農時,切實保證牧草品質。
  • 隴中「苦瘠之地」開啟綠色轉型――甘肅省定西市邁向黃土高原草...
    定西市市長戴超說,定西境內渭河、洮河、漳河是黃河流域的重要支流,這些地區的生態質量直接影響著全省甚至全國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安全,上述河流所經之地大都是高海拔山區,種草種樹是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的最佳選擇,也是從根本上改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土壤結構,維持其生物環境和生態多樣性的必然選擇。
  • 昔日撂荒地 今朝豐收田
    ●本報記者 賴 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今年,五華縣打出系列「組合拳」,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流轉撂荒水田進行集約承包復耕複種,讓不少曾經的「撂荒地」在早造、晚造皆喜獲豐收,變成了一片片「豐收田」,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和「米袋子」安全。
  • 撂荒地「重生」老哥倆果斷擴種七八畝田
    原標題:撂荒地「重生」老哥倆果斷擴種七八畝田 一線見聞 2月28日,綿陽市遊仙區忠興鎮蘆橋村,申永高和申永紅兩兄弟迎著春光,在地裡忙著鋤草。再過20天就要育秧了,種子已經備好,田也用旋耕機翻過了一遍。 老申家兩兄弟均是七旬左右老人,一共種了近10畝田,除自家的兩畝多外,還代種了外出務工鄰居家的撂荒田。
  • 萬畝苜蓿 開鐮收割
    近日,北大荒哈爾濱四方山農場種植的12500畝紫花苜蓿迎來收穫季。這裡的紫花苜蓿一年可收穫三茬,畝產半乾青貯1—1.2噸,平均每畝實現經濟效益400—500元。紫花苜蓿,薔薇目豆科,屬多年生草本,因莖葉柔嫩鮮美、營養豐富,被稱作優質的「飼料罐頭」。
  • 懷仁萬畝紫花苜蓿開割啦
    &nbsp&nbsp&nbsp&nbsp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眼下,懷仁市的萬畝紫花苜蓿進入頭茬收割階段,當地搶抓時間,調用大量農機,確保高效完成採收作業。
  • 紫花苜蓿是一種什麼樣的優質草畜飼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4月27日,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口鎮凌莊村的2000多畝紫花苜蓿開始第一茬收割,宣告我省種植的紫花苜蓿正式進入收割期。紫花苜蓿也是養牛、養羊、養豬及養禽業首選青飼料,世界各國廣泛種植。  目前花花牛集團養殖奶牛上萬頭,一年就需要紫花苜蓿乾草上萬噸。但一畝紫花苜蓿平均只能產乾草0.86噸,遠遠無法滿足需要。劉黨標說:「不夠的部分只好從省外購買,甚至還需要從國外進口。」
  • 日照東港千畝黃桃園:昔日「撂荒地」如今「金土地」
    日照市東港區西部的數千畝黃桃園,到了收穫的時節,果實剛被摘下來,即被客戶拉走。「每斤比市場價高出好幾毛錢,黃桃今年能賣150多萬元。」目送貨車遠去,在地頭查看黃桃長勢的東港區三莊鎮龍泉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培宏,難掩心裡的高興。雖然今春遭了幾場「倒春寒」,但是由於及時跟進了補救措施,桃樹結果沒受多大影響。
  • 搶春光·一線春耕|撂荒地「重生」 七旬老哥倆擴種七八畝田
    只是因為申永紅很愛惜土地,不忍心撂荒,所以回鄉養老7年來,家裡的一畝多地一直沒閒著。每年一開春,他就開始地裡忙活,翻地、育秧、插秧、施肥、打穀……全部都是自己上手,一直忙活到8月,一家人的口糧就有了著落,「我只能管自己家的地,但是看著周圍的撂荒地還是可惜。」變化,從土地整理項目開始。
  • 繪在黃土高原上的彩帶
    (來源:莊浪文化旅遊網) 看著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梯田,如同一條條綠絲帶,纏繞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曾到訪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的以色列農業專家道夫·斯通驚呼:「這是繪在黃土高原上的彩帶,一幅迷人的風景畫,真是人間奇蹟!」如果說奇蹟有顏色,那像莊浪一樣,一定是綠色的。
  • 敦煌市郭家堡鎮紫花苜蓿喜獲豐收
    敦煌市郭家堡鎮紫花苜蓿喜獲豐收 2020-08-13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見聞:讓黃土地山青水綠
    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地跨黃河幹流的峽谷兩側,是陝北黃土高原的主體部分,總面積約439.57萬平方公裡,佔陝西省土地總面積的21.37%。區域內地形破碎,千溝萬壑,水土流失面積達90%以上,是黃河中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
  • 黃土高原,尋根中國
    黃土高原形成之前,一系列地殼變動為它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鄂爾多斯高原以鄂爾多斯臺地為基礎,四周被河套地塹、銀川地塹、渭河地塹、六盤山中山和呂梁山中山所包圍,在第四紀時期表現為大面積均勻抬升,地形高差較小,為大面積的黃土堆積準備了古地形條件。「他」為黃土高原準備的地基是鄂爾多斯地塊,鄂爾多斯地塊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地質單元,而且自形成以來就以穩定著稱。到距今350 萬—260 萬年前,在鄂爾多斯地塊西南側,轟轟烈烈的造山運動興起了。
  • 紫花苜蓿高產種植方法
    紫花苜蓿,被廣泛稱為「苜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營養價值較高而被當作優質牧草栽培種植。雖然紫花苜蓿的種植難度不大,但要想獲得高產,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我們就聊聊紫花苜蓿以及紫花苜蓿的高產種植技術。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學特性紫花苜蓿喜半乾半溼且溫暖的氣候環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日均15-22℃。
  • 紫花苜蓿好幹啥?黃河灘區規模化種植髮展潛力大
    8月26日,在位於滎陽市氾水鎮的2000畝紫花苜蓿生產示範基地裡,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草業研究室主任馮長松說,我省苜蓿產業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但由於起步晚,目前規模化種植只有15萬畝,尚不能滿足畜牧業對優質紫花苜蓿的剛性需求。河南省飼草飼料站站長李鵬飛告訴記者,進口苜蓿價格高,常常讓養殖戶感到「壓力山大」。大力發展苜蓿種植,把養殖成本降低,老百姓才能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