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上海,齊黃「相逢」西湖

2020-12-16 澎湃新聞
臨近國慶中秋假期,新開幕的一些重量級展覽頗具看點,如在上海展出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因其中包括首次來華的印象派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而備受關注;山西博物院推出的「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和石峁的考古揭示特展」,以多角度考察四千年前的中國古文明。在杭州,「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將於9月25日結束,浙江美術館同時展出的「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則是兩位20世紀大師的首次「相遇」,一批黃賓虹罕見花鳥人物畫稿在展覽中首次露面。

在北京,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丹宸永固」與「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正在故宮展出。

在國外,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提香:愛,欲望和死亡」、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150周年展、蒙克美術館大展等都頗受關注。

上海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

地點: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 (Bund One Art Museum)

展期: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展覽展出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其中包括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鎮館之寶《日出·印象》等9件莫奈畫作。這也是《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展出的9件莫奈作品中,除了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現代藝術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之外,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經典力作。同時,展覽還將呈現抽象畫派藝術家維琪·科隆貝特(Vicky Colombet)和具象畫派畫家熱拉爾·弗朗格(Gérard Fromanger)的作品,這些精選的畫作是當代藝術與印象派共鳴的見證。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15日—2021年1月10日

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展覽還將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兩件一級文物金銀器與1970年代初次在揚州發現的最早唐青花瓷盤等國內文博機構藏的文物,與「黑石號」出水的同類文物在展廳比對展出,以豐富觀眾對9世紀唐代社會生活與海上貿易的全面認識。

歷代書法館常設展展品更新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1日起

主要更新作品包括東漢時期《篆書開母廟石闕銘冊》、宋拓鍾繇的《楷書宣示帖頁》、以及唐褚遂良的《楷書房梁公碑冊》拓本、北宋蔡襄《楷書茶錄冊》、元張雨《楷書蕤賓鐵琴詩卷》、元吳叡《篆書千字文卷》、明李應禎《行書札頁》、明王守仁《草書七言詩軸》、明茅坤《行書陸遊詩卷》、明徐渭《行書女芙館十詠詩卷》、明孫克弘《隸書池上篇軸》、明喬一琦《草書詩軸》、清沈荃《楷書陸樹聲燕居課軸》、清朱彝尊《隸書蓬萊閣記冊》、清汪士慎《隸書詠牽牛花詩軸》、清梁同書《行書東山記軸》、清包世臣《草書節錄王羲之傳軸》、清楊峴《隸書集衡方碑軸》以及清趙之謙《篆書軸》。

荷浦珠還:荷蘭倪漢克新近捐贈文物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18日

倪漢克(Henk Nieuwenhuys)先生是荷蘭的商界精英,同時也是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他是第一位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大量文物的西方人。本次展覽呈現的54件文物,門類擴至青銅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濃縮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

MoCA動漫美學雙年展史努比七十周年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館

展期:2020年9月10日—2021年1月4日

展覽以卡通人物史努比誕生70周年為主題,通過20位藝術家的演繹,讓觀眾在重溫兒時經典漫畫故事的同時,發現它與當代社會的聯繫。

星光璀璨·不同而和——上海中國畫院藏合作畫展

地點:程十髮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8日-12月6日

此次展覽展現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於各個時期、結合不同的題材和繪畫語言而繪製的具有時代特徵的繪畫作品,共展出作品共計40多件(組)80餘幅,展現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於各個時期、結合不同的題材和繪畫語言而繪製的具有時代特徵的繪畫作品。

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一)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0年8月1日—12月31日

作為中華藝術宮重要的學術項目,聚焦「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將持續推出,未來每屆展覽都將展出卓有影響的八位名家,中西各半,呈現獨特的美術史敘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語境。首展以「借古開新」「中西兼道」「現代標程」三個部分,聚焦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黃賓虹、林風眠、劉海粟、吳大羽、倪貽德八位近現代名家及其代表作。

米修與木心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9日—10月11日

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這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

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31日—11月15日

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以花之名

地點:上海明珠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8日—12月6日

當代藝術群展,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25位重要藝術家,呈現圍繞「花」之母題展開的繪畫、攝影、影像、雕塑、裝置、行為表演和與空間有關的繽紛藝術創作。

我與你:埃裡克·索斯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8月1日—11月20日

美國攝影師埃裡克·索斯(Alec Soth)於2004年因攝影作品《眠於密西西比河畔》而聞名。本次展覽從埃裡克·索斯超過20年攝影生涯中挑選最具代表性的44幅作品,涵蓋《完美陌生人》《尋找愛》《眠於密西西比河畔》《尼亞加拉》《破碎手冊》《歌本》和最新系列《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不僅是對他攝影生涯的回顧,亦包含了他對自己、對攝影回溯和思考的一次全新藝術實踐。

一花一世界

展期:2020年9月13日—11月13日

地點:上海庫伯美術館

「花」從花開到花謝就像我們人類的一生從出生到枯萎的過程,從藝術的角度愈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的表達。此次展覽是女性藝術家聯展,以「花」多元的理念展開從女性獨特視角進入主題的思考。

百年喬木——喬木作品回顧展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展廳

展期:9月18日起

今年是中國畫家喬木(1920-2002)誕辰百年,喬木師從海上花鳥畫名家江寒汀,曾以花鳥作品聞名於上海。「展覽匯集100多件(套)喬木作品,時間從上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內容形式涵蓋花鳥、山水、書法、紫砂等。9月28日起,二層展廳將用山水畫替換目前的部分花鳥畫作。此次展覽之作絕大多數是首次公開,既有喬木年輕時的代表作,也有罕見的大幅畫作。

心象——張吉書畫小品展

地點:上海M50創意園區

展期:2020年9月20日-9月30日

張吉出生於上海,百合堂入室弟子,現為上海書畫院籤約畫師,吳昌碩研究會常務理事,海派藝術大師吳昌碩畫派的傳人。曾入室國畫大師程十髮、戴堯天、王偉平、方攸敏學習書畫,師從吳門第三代弟子董芷林,研習清末民初海派大師吳昌碩之流派。張吉的大寫意花卉作品,注重書畫同源,繼承了吳門書畫衣缽。

明代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等古代書畫展

地點:上海延安飯店「保利十五周年預展專場」

展期:2020年9月18日—19日

《十面靈璧圖卷》是明代宮廷畫家吳彬創作的長卷,描繪的是「石隱庵居士」米萬鍾所藏罕見奇石,分繪十圖,各圖皆以真實尺寸描繪奇石的不同面,除傳統筆墨外,參以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等,《十面靈璧圖卷》1989年曾在紐約蘇富比拍出121萬美元。此次展覽的古代書畫部分還展出包括趙左《溪山無盡圖》、董其昌《臨淳化閣帖》等;古董珍玩部分呈現清乾隆「霽紅及窯變釉描金御題詩社稷長春紋膽瓶」等。

北京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

展期: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此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回望紫禁城600年歷史。展品包括萬曆十六年(1588)繪成的《徐顯卿宦跡圖冊》、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屋脊飾件、乾隆三十八年(1773)寧壽宮花園的漆紗裝飾等。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9月1日—10月31日

此次展覽既是今年故宮博物院推出的首場重量級展覽,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故宮以東坡為名的大展。除展出蘇軾真跡《歸院帖》《春中帖》等外,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米芾、蔡襄真跡、宋元明清與蘇軾相關的書畫也同時進行呈現。展覽現場還投映了蘇軾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輔以《赤壁圖》等故宮院藏宋畫,以讓觀眾立體地走近這位平常而偉大的東坡先生。

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4日起

展覽由國博深度挖掘館藏資源自主策劃、主辦,在展出的294件(套)展品中,國博館藏文物佔比超過95%。其中不僅有「南海I號」、「華光礁I號」、「遼寧綏中三道崗沉船」等沉船出水瓷器,還包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力求展示從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陶瓷外銷的整體面貌和中國古代瓷器文化的對外影響。

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30日起

金漆木雕、脫胎漆器、漳州木偶、福州木雕、壽山石雕、莆田木雕、建窯黑瓷、德化白瓷,還有軟木畫、柘榮剪紙、畲族刺繡和銀飾等近日亮相國家博物館展廳。展覽分「藝韻百態」「工致精巧」「千文萬華」「石以名志」「東方神韻」等五個單元,系統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門類的工藝美術作品200件餘(套)。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14日—10月13日

此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等。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8日起

展覽包括四個部分:鶴鳴九皋,聲聞於天;鐘鼓喤喤,大音至樂;絲竹相合,妙音飛花;雲間鑼鼓,日月同輝,集中展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精品及向多家文博單位商借的文物共計200餘件(套)。其中包括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環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樂器珍品。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2020年8月5日—10月15日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古意的生成——明清書畫研究展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19日起

展覽通過以明清時期書畫創作的「崇古」道路為線索,探求在明清書畫家心中「古意」的內涵,追尋畫作中間「古意」的不同生成過程,共展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明清書畫91件套。

浙江

絲路流金——絲綢之路上的金銀貨幣精華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15日—11月29日

展出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絲綢之路金銀貨幣700枚左右,其中包括呂底亞、古希臘、古羅馬、拜佔庭、古波斯、貴霜、古印度、伊斯蘭等王朝和地區的珍稀金銀貨幣。

「金石書畫」系列展覽(第四期)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4日—10月25日

展覽分碑帖、書法、繪畫、文獻四個門類,展出作品94件。其中碑帖部分下設周希丁青銅器全形拓藝術、張效彬舊藏善本碑帖,以及沙孟海與碑帖鑑藏三個小專題;繪畫部分主要有金石家繪畫專題;書法和文獻部分則分別為明代名家手卷和濱虹草堂友朋書札(三)——傅雷致黃賓虹書信專題的上篇。

「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0年9月8日—10月18日

齊白石、黃賓虹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的兩位巨匠,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具有卓越的貢獻和地位,是近百年中國畫創作和發展的巔峰代表。展覽將展出齊白石、黃賓虹晚年花鳥畫作品及畫稿170件左右,配以藝術年表,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語錄,各家談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的文字,老照片等文獻資料。展覽分為「神逸並美」「不似之似」「畫之真訣」三個版塊。

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0年9月1日-9月25日

2020年是一代文學大家汪曾祺誕辰100周年。此次展覽是汪曾祺書畫首次在國有專業美術館呈現,展覽借汪曾祺散文集名稱,分為「人間草木」「人間至味」「人間有戲」三個單元,展出汪曾祺書畫作品近百件,從中可以窺見其書畫創作的大致風貌。

後宮遺珍:清東陵慈禧及容妃服飾修復成果展

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7日—11月8日

受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委託,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對清東陵所藏20件絲織品文物進行了保護修復。該批絲織品主要來源於慈禧定東陵地宮和裕陵容妃園寢地宮,以及北京故宮的撥交。本展覽所陳列即為其中之女服精品及相關絲織品。

江蘇

梅竹雙清——蘇州博物館藏梅花與竹子題材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 2020年8月25日—11月22日

此次展覽特別遴選館藏明清以來文人逸士畫梅寫竹之作約40件,或一枝橫斜,綽約自好;或老筆紛披,蕭瑟有聲;或睹其開落興衰之候,或見其風雨晴雪之態。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特展

地點:常熟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1日—11月15日

錢謙益曾是明末東林黨領袖之一,後降清為禮部侍郎。展覽展出文物六十多件,通過大量文物、書畫、古籍文獻,呈現明末清初錢謙益及虞山詩派的成就與影響。

東方微笑——麥積山石窟藝術展

地點:常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15日—11月1日

展覽匯集60件(組)來自麥積山石窟各個時期的造像、壁畫、文書等文物以及59件(組)臨摹作品,堪稱麥積山石窟藝術在麥積山石窟以外首次全面展示。

重慶

新風高致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清代及民國碑學書法特展

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3日—11月29日

此展作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書法藝術系列展之一,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館以來首次依託館藏策劃實施的書法專題原創展覽,包括鄭簠《齋居感興詩隸書》軸、金農 《隸書》軸、鄧石如《篆書大幅》、伊秉綬《隸書十一言聯》、何紹基《隸書八言聯》以及近代吳昌碩、陳師曾等的書法,以呈現清代至民國碑學書法的發展過程與藝術成就。

遼寧

天半人半——紀念陳半丁逝世五十周年特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8日—11月8日

今年是陳半丁逝世五十周年。展覽匯集了遼寧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館藏陳半丁及相關書畫作品82件/組,從陳半丁的師承脈絡和藝術淵源探討其時代意義和藝術影響。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8日。

龍耀帝鄉——清代宮廷御用品展

地點:瀋陽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8月20日起

展覽涵蓋150餘件館藏文物,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開國創業歷程、清帝東巡禮儀、隨駕御品、皇帝的書畫意趣和皇帝大婚的神秘面紗。展覽共分四個單元,分別為「武備法器 國史載體」「琳琅御品 隨駕盛京」「書畫清玩  擷趣生活」「錦衣『喜』器 大婚專屬」。

陝西

古芮新跡—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0年7月15日—10月11日

展覽內容分為三個單元,即「列土分邦」「小國之光」「萬流歸宗」展覽共展出文物精品175組300餘件,除了少量為獲得「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陝西韓城梁帶村兩周芮國墓地出土的之外,絕大部分來自於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

山西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和石峁的考古揭示特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0年9月18日—12月20日

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山西陶寺遺址,被認為可能是堯都;而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陝西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最大規模的城址。展覽分為兩大部分。「帝堯之都」主要展示陶寺遺址出土文物,「王者聖城」主要展示石峁古城文物,這也是石峁遺址正式發掘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展出。

一筇萬裡——擔當書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0年8月25日—2021年1月22日

擔當,俗姓唐,名泰,字大來。法名通荷,又名普荷,號擔當。先世浙江淳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於雲南晉寧,詩書世家。他50歲出家,往來於蒼洱、雞足山之間,75歲時移駐大理感通寺,直至涅槃。本次展覽精選雲南省博物館珍藏的擔當作品150餘幅,分四個單元介紹擔當的生平與志節、擔當繪畫的學古、擔當繪畫中的禪意和擔當的書法藝術,向世人展現擔當這位明末清初文人畫家的輝煌成就。

甘肅

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

地點: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

展期:2020年8月15日—10月15日

展覽共分為「礁起礁沒」「帆起南溟」「千年守候」「舸楫齊揚」四個板塊內容,共展出重要出水文物及展品240餘件(套)它綜合性地展現了南海海洋文明,全方位展示了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向公眾呈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悠久歷史。

廣東

領異標新——清代揚州畫派精品展

展期:第一期時間為2020年8月28日—10月18日;第二期時間為10月22日—11月28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

此次展覽由廣州藝術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揚州博物館共同合作,展品非常豐富,共計展出文物126件(套)(實物230件),不但展品數量多,而且涉及了所有揚州畫派代表性畫家,其中李葂、楊法、陳撰等畫家存世作品非常少,可謂難得一見。對於揚州畫派對嶺南地區的影響。主辦方特設一個單元,從豐富的本土藝術收藏中精選出受到揚州畫派影響的嶺南畫家作品一同展示,由此,從另一個角度探討揚州畫派對於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深遠影響。

海外

美國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29日—2021年1月3日

為慶祝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超過25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幾乎涵蓋館藏中所有的藝術類型,呈現人類5000年藝術史。展覽還將藉助檔案資料和沉浸式裝置,回顧博物館的歷史,重申收藏使命並展望未來願景。展覽將以該館歷史上的10個轉折點為核心,從早期百科全書式的收藏曆程到重大捐贈與策展項目,以時間順序梳理其歷史。該展原本計劃於今年春季開幕,因為疫情被推遲至今。「如今,我們將從不同的新視角來審視這場展覽,」展覽策展人、大都會博物館收藏與管理部主任安德莉亞·拜爾(Andrea Bayer)說道,「我們展示了10大轉折時刻,卻生活在第11個中。」

雅各布·勞倫斯:美國鬥爭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29日—11月1日

展覽將美國現代主義畫家鮮為人知的繪畫系列「奮鬥」重聚展出,這件作品創作於1950年代中期,當時對公立學校種族隔離等裁決對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著眼於女性和有色人種的經歷,創作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

英國

大英博物館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文物

地點:倫敦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24日開始

重新開館後,大英博物館大部分的底層展廳都將開放,圍繞底層展廳的一條新的單向參觀路線將讓觀眾可以接觸到博物館最具標誌性的展品,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的9000多件文物。自9月21日後,博物館將開始重新開放2、3上層展廳。

大英博物館推遲的春季特展「怛特羅:革命的啟蒙」和「北極:文化與氣候」目前已確定了新的日期。「怛特羅:革命的啟蒙」將於2020年9月24日展至2021年1月24日;「北極:文化與氣候」將於2020年10月22日展至2021年2月21日。兩個特展都將延長展期,以確保更多觀眾可以在此特殊時期進行參觀。

和服:從京都到T臺

地點: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

展期:延期至10月27日

聚焦日本傳統服飾「和服」,回顧1660年代迄今和服的發展變化,以及在服裝設計、美學觀念和社會領域產生的廣泛影響。

提香:愛,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延長至2021年1月17日

此次展覽主要聚焦於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託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裡和倫敦等地作品聚於一處,這是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傑作

地點: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18日

展覽展出20世紀保險經紀人威廉·漢森(Wilhelm Hansen)收藏的高更以及馬奈、莫奈、雷諾瓦等印象派畫家作品,顯示出漢森作為北歐人的獨特品味。高更的作品作為一大亮點,引發人們對這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史人物的探討。

法國

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

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

地點:羅浮宮

展期:以上展覽分別延長至2021年1月4日、2021年1月18日

2020年上半年羅浮宮有兩場大展,據羅浮宮官網顯示,這兩場特展將推遲至今年10月舉辦。「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聚焦活躍於文藝復興時期雷根斯堡的畫家、設計師和雕刻師。

「肉體與靈魂」共展出150件作品,展示了從多納泰羅(Donatello)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期間,人體在其運動的多樣性中的表現是如何在雕塑中被展現的。

克裡斯託與妻子讓娜—克勞德

地點:蓬皮杜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7月1日—10月19日

巴黎蓬皮杜中心迎來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及其妻子讓娜—克勞德的大型回顧展。今年5月,克裡斯託在其紐約家中去世,沒能親眼見到這個他付諸了不少心血的重要展覽。展覽從他1958年初到巴黎後的早期創作開始,呈現出他從小型物體包裹到大型紀念碑包裹的漫長之路。

德國

從路德到推特:媒體與公共領域

地點:德國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0年9月10日 — 2021年4月11日

在當下社會,網際網路給政治文化帶來的轉變常引起社會的關注,媒體也是政客對公眾施加影響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展覽以此作為切入點,共呈現來自德國、奧地利、西班牙、英國和中國的200件物品,嘗試探討媒體、政治和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

挪威

「在遠處—蒙克與自然」&「實驗的自我—蒙克的攝影

地點:蒙克博物館

展期:展至10月31日

「在遠處」借自然表達內在與外在之間的轉換和聯繫。在他的作品中,風景永遠不只是背景,它體現了人類的情緒和焦慮,無論身處大自然,還是僅通過窗戶或開啟的房門感知世界,周圍的環境似乎因為吸收了畫中人的內心風景,也變得憂鬱。

蒙克還是一位好奇的攝影師,他經常利用技術「錯誤」造就照片效果,這些導致的重影效果反映了他在繪畫和平面作品中的策略,展覽中,通過蒙克的大量照片了解他鮮為人知的一面。

日本

繁星:當代藝術的明星們──從日本到世界

地點:東京森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31日—2021年1月3日

「繁星展」以6位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日本藝術家為研究對象,他們在當今世界均受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齡層的認可,展覽以早期作品和最新作品相結合的方式梳理各自的藝術軌跡。試圖剖析他們的實踐是如何跨國界和文化被世界知曉,並基於日本社會的文化、經濟背景探尋傳統和當代美學、亞文化等課題。此外,展覽還呈現了從1950年到今,海外舉辦的重要日本現代美術展的相關資料,驗證各個時代的評價和族譜。

倫敦國家美術館名作展

地點: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8日—10月18日

此次展覽展出61件來自被稱為「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橫跨從文藝復興至後印象派的繪畫歷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開幕
    圖:「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開幕    9月16日,這幅作品呈現在了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聯合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接近尾聲,徽宗「鴝鵒」將展金陵
    近期,上海一大波新展推出尤其是區屬文博機構的展覽,如閔行區博物館的「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的「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嘉定博物館的錢大昕展,均從在地性出發,回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
  • 一周觀展指南|歷代帝後像元旦新開,莫奈「日出」尚餘兩日
    2021年元旦之始,一些特展同時亮相:在上海,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開了「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上海筆墨博物館有「南曾北李 藝道傳薪——紀念曾李同門會成立九十周年書畫文獻展」等。
  • 顏榴: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巴齊依《楓丹白露森林》1865彼時莫奈的榜樣是雖入選了沙龍卻屢遭抨擊的巴比松前輩杜比尼,他被指責是「滿足於印象、忽略了局部」,卻正合莫奈心意。莫奈《特魯維爾海濱》1870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外灘:經典的並不僅是莫奈《日出》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
  •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展中國 特展於9月17日起在上海展出
    據央視新聞消息,今天(16日),由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開幕。其中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也與觀眾見面。這也是該作品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瑪麗安娜談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還不確定日出還是日落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意義。近日,隨著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的開幕,由於是這一印象派開山之作首次在華展出,這也成為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日出·印象》的意義有哪些?
  • 印象主義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9月來滬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則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藝術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澎湃新聞獲悉,這幅作品9月將來到上海,呈現在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的「莫奈《日出·印象》」展中。展覽將於9月17日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3樓展出至2021年1月3日。
  • 6年後,又是莫奈!排隊到日落,只為看「日出」
    藝術史上著名的「印象派」繪畫的名稱,來自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幅影響世界藝術史進程的作品,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粉絲前往巴黎一睹芳容。如今,這件作品真跡遠渡重洋抵達上海,開啟印象派開山之作《日出·印象》的中國首展。
  • 莫奈的經典名畫《日出·印象》要來中國展出!坐標: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
    據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方微信今日消息,據《費加羅報》報導,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經典名作《日出·印象》等9副畫作將在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展出,時間是今年9月17日至2021年1月3日。《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開山之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作之一。
  •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啦
    9月17日,這幅作品呈現在了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聯合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報業集團大力支持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中,這也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看莫奈日出·印象畫展,看什麼
    2020年9月18日起至2021年1月3日,「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正式在上海外灘展出。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首次亮相中國。此次展覽共有47件作品,其中有9幅是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許多書畫愛好者和畫家紛紛投入到參觀大軍之中,這就提出一個問題,看莫奈的畫,看什麼。
  • 唐能翻譯為莫奈《日出·印象》展覽開幕式提供法語翻譯服務
    談及「印象畫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以來也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今,印象派的開山之作終於來華了,「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9月16日在上海開幕,唐能翻譯為展覽開幕式提供了法語口譯翻譯服務。
  • 莫奈《日出·印象》展要和大家說再見啦!
    2020年度國內最為熱門的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即將於本周日在中山東一路1號3樓落下帷幕。展覽自2020年9月17日開幕,100多天來數不勝數的觀眾在這裡與莫奈的絕世真跡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對話。
  • 藝術探訪·第7期 |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MONET's Sunrise·Impression」特展
    這次,韻薰堂繼「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之後,再次來到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探訪這裡三樓展廳裡正在進行的「Sunrise·Light-Monet's Sunrise· Impression」special exhibition(「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
  • 國慶觀展指南 | 月明望白石,「日出」觀莫奈
    蒙克上海大展已開啟,53幅版畫與油畫組成「吶喊與迴響」,這與此前開幕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上博「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構成了滬上展覽的亮點。在北京,則有紫禁城600年大展、蘇東坡大展等。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在外灘,經典之展不僅是莫奈與蒙克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
  • 莫奈之所以成為莫奈
    展覽:日出·印象展期:2020.9.17-2021.1.3地點: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3樓現如今,法國印象派巨匠克勞德·莫奈創作於1872年的傳世經典《日出·印象》正在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藝術博物館展出。
  • 上海十月品質生活指南
    展覽·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百年上海設計· 空間規訓:(後改革開放的)一些房子與(後世博的)一些建築· 莫奈《日出·印象》展· 沉浸式新媒體藝術展《COSMOS.平行宇宙》· 大型當代藝術群展《More,More,More》演出
  • 9件莫奈原作在上海展出,只設一米線,連玻璃框都沒裝
    摘要:9件莫奈的作品中,除了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現代藝術的開山之作《日出·印象》之外,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經典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