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減輕「老母親」的焦慮?兩會會場人人有話一籮筐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兩會話題

公民同招、小升初搖號……對於家有學童的家長而言,在教育新政下何去何從,讓一些「老母親」非常焦慮。在上海兩會會場上,提到教育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籮筐的話要說,紛紛為焦慮的「老母親」支招。

招數一

撥開迷霧,教育新政不等於「快樂教育」

寒假剛放假,一則「你放假還是我放假」的視頻就在網上迅速走紅。一個孩子在視頻中大聲「斥責」中午11時還在蒙頭大睡的媽媽,「我功課做完了、衛生打掃完了、飯也做好了。你到這個時候還不起床,到底是你放假還是我放假?」這個視頻讓網友議論紛紛,羨慕這個「別人家的媽媽」,有網友感慨,「這個媽媽上輩子是拯救了銀河系嗎?」還有人頗為贊同這位媽媽「懶媽媽才能培養出能幹的孩子。」

這位「懶媽媽」和焦慮的「老母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於「老母親」而言,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新政的「靴子」還沒有落地。公民同招會不會被統籌,小升初搖號怎麼搖?對政策的「霧裡看花」是焦慮的原因之一。

「教育新政並不等於『快樂教育』,而是希望孩子不要在低幼期就過早搶跑;畢竟教育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市人大代表、教育界人士何曙光就人們關心的教育新政發表意見,並分析了新政後可能發生的新變化。

市人大代表何曙光談教育。劉歆 攝

「越是學霸越是要補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人的傳統精英化教育目標,造成了許多人對教育的恐慌、焦慮。」何曙光表示,對於教育新政,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快樂教育」。通過民辦學校搖號、公民同招等措施,是希望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均衡,使教育生態更加和諧合理。

他認為,新政之下,原來民辦初中「一家獨大」的情況將會發生變化。首先,原來的生源結構將發生變化,一些對口公辦初中尚可的學生,可能放棄原來衝民辦的計劃,留在了公辦學校,使公辦學校的生源得以提升。其次,民辦教師隊伍管理也將更加規範,讓「公辦的歸公辦、民辦的歸民辦」,師資隊伍管理更加有序。因此,未來的民辦生源很難「掐尖」,面對良莠不齊的生源,民辦學校也不應以「雞血」為「拳頭產品」;而是需要更加關注學生,倒逼民辦學校加速教學改革,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吸引目標「生源」。

在許多人理解中,教育改革就是減負,減負就是「快樂教育」;何曙光認為,減負不應是「校內減負校外補」,而是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通過分層作業等方式,對學生因材施教。在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中,中國學生的數學、閱讀和科學等考試成績遙遙領先。但是,中國學生的近視率高、睡眠時間少,學生的高分背後付出的也是高成本。「考進名校並非一勞永逸,人生畢竟還是馬拉松長跑,教育還是要回歸到身心健康的初衷。」

在許多人理解中,減負就是「快樂教育」;何曙光認為,減負不應是「校內減負校外補」,而是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通過分層作業等方式,對學生因材施教。在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中,中國學生的數學、閱讀和科學等考試成績遙遙領先。但是,中國學生的近視率高、睡眠時間少,學生的高分背後付出的也是高成本。「考進名校並非一勞永逸,人生畢竟還是馬拉松長跑,教育還是要回歸到身心健康的初衷。」

招數二

與其「雞娃」,不如「雞父母」?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市人大代表金晶也是一名年輕媽媽,她建議,與其「雞娃」不如「雞父母」,應為年輕父母提供育兒支持服務。

「人們可以在學校裡學習知識,在工作崗位上學習技能;但對於當父母,多數都是新手上路,無論從養育技能、心理等方面都毫無準備,容易造成焦慮集聚、甚至爆發。」她表示,雖然每一位升級為父母的年輕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很多父母自身科學育兒知識缺乏,加上社會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年輕父母都是和家裡老人合作育兒,容易帶來家庭關係緊張。此外,年輕母親如何平衡兒童教育與自我發展的挑戰,也是現代女性面臨的普遍難題。

她建議,在兒童早期教育方面,可以從備孕、孕中、0-12月、1-3歲、3-7歲等重要階段入手,提供健康兒童早期的育兒支持服務。在備孕階段,讓「準爸媽」接受科學備孕的指導,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懷孕階段,可以參加孕婦學校健康育兒支持服務,接受系統的孕期教育。3到7歲,根據兒童性格形成特點、成長發育特點,適時學會處理家庭關係發生的變化,為兒童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市人大代表金晶。劉歆 攝

這樣的「雞父母」計劃由誰來指導?她建議,對於早期育兒指導,可以發揮婦幼保健醫院和兒童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平臺資源優勢,提供科學權威的健康育兒知識支持,培養一支致力於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素養的健康科普講師團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家長們迫切需要的健康育兒知識,拉近醫患距離,提高家長健康育兒自信心。

同時,可以和社會組織、高校社會工作系合作,向社會招募經驗豐富、擅長提供家庭社工服務的社工,培養一支專門為新手爸媽提供服務的金牌社工團隊。

此外,「雞父母」的團隊還可以發揮「同伴教育」的作用,讓「老母親」們互相交流借鑑經驗,並整合大健康育兒教育支持服務資源,建立健康教育支持服務項目孵化基地。逐漸向社區推廣,服務更多有需求的兒童家長,讓「焦慮的老母親」們習得育兒經後,身心得以放鬆,家裡不再「雞飛狗跳」。

招數三

安定情緒,重塑家庭的價值觀

「教育話題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煩心事、揪心事。」市人大代表張秀麗說,教育新政逐漸落地,會給教育生態帶來積極變化,釋放升學焦慮。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導重塑家庭的價值觀。「大家十分關心的小升初民辦搖號,從政府的角度是希望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優質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搖號後,這條路到底這麼走,每個家庭都需要仔細想想。」

張秀麗說,自己在長期教育實踐中發現,最焦慮的往往是成績好的學生家長。「我們學校有名成績拔尖的孩子,這學期被班主任及時發現有情緒問題,孩子壓力很大,甚至說出了『活著沒意義』這種話。我們發現媽媽過於看重孩子的成績,對學習上事無巨細管得太多。媽媽的焦慮,讓孩子變得更加焦慮。」學校及時與家長溝通,建議父母調整策略,媽媽同意讓孩子養寵物,每天和孩子讀一本書;爸爸帶孩子打籃球、羽毛球,經過一學期的疏導,孩子的狀態終於「松」了下來。

她認為,不少自媒體公眾號總是營造「不進則退」的過度競爭氛圍,還有培訓機構的「超前學習」課程,都容易引發家長的焦慮。「去年,我們把監管的重點放在培訓機構的資質上,下一步是不是對他們的課程內容也應該多管管。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發出權威聲音,回答家長的疑惑。」

招數四

家校共育,提升「管」的智慧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絕大部分家長在觀念上都認為孩子應該全面發展,都十分看重體育運動、性格成長、興趣培養,但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還是陷入『學習焦慮』。有的父母抱怨說,老師總是讓我們家長多管管。他們認為,好好管就是報補習班、把孩子成績提上去,重視每一次考試,關心卷子上的每一道錯題。其實,絕大部分老師是希望家長能多陪伴孩子。」

市人代會小組討論現場,市人大代表徐曉唯代表送給在場代表一本書《愛與責任——小學生父母修煉手冊》。「父母更需要修煉和成長。學校和家庭應該共同努力,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和閃光點。比如,有的家長總是抱怨孩子學習不專注,給孩子規定時間刷題,結果刷完了錯一堆,更加焦慮。我們是否可以嘗試讓孩子從收拾一張書桌開始改變。所謂管孩子的智慧,是融入在生活點滴中的。」

徐曉唯認為,學校和老師也應該繼續探究教育方式,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沃土。「我們學校有名語文老師,引導孩子開闢了一個記錄班級生活的微信公眾號,學生自己寫文章、做美編。班級裡原來有個畫畫很好、但不愛寫作文的孩子,現在參加運營公眾號,寫作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期待自己成為故事的主角。」

新民眼工作室 宋寧華 葉薇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科普| 減輕焦慮的5大技巧
    焦慮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情緒,有它自己的特殊意義。當我們感受到局限的時候,焦慮就會產生。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在《克服焦慮》一書中從親密關係的角度去闡釋焦慮,且闡釋得非常精妙。
  • 2020年全國兩會主要內容 兩會內容解讀一覽
    這次兩會,隔屏交流、「雲採訪」多了,但效率質量並未降低,「雲上兩會」議政之聲響亮;政府工作報告變短了,但派發的民生紅包分量十足;雖然未設GDP增速指標,但各項工作的謀劃更實更細。  短與長、多與少、有與無……對比之間,特殊之年的特殊兩會,註定將成為一個新的歷史坐標,開啟新的未來。
  • 【聚焦兩會2020】政協委員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減輕老百姓負擔
    關於【聚焦兩會2020】政協委員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減輕老百姓負擔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聚焦兩會2020】政協委員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減輕老百姓負擔,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聚焦兩會2020,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相關的信息
  • 減輕疼痛、焦慮、抑鬱……這個療法值得嘗試
    它可以促進放鬆,減輕焦慮、抑鬱、緊張等情緒,減輕疼痛,緩解身體不適及治療引起的相關症狀。此外,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給病人提供一個表達自我的機會,並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利於病人身心的康復。為何聽音樂也能抗癌?音樂療法按照參與方式可分為主動音樂療法和被動音樂療法。
  • 青田一田地旁驚現籮筐大的馬蜂窩!
    說到馬蜂窩 小編第一反應就是頭皮發麻 這簡直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 而就在昨天 海口鎮海口村的村民向我們反映 在他們村的一處田地旁
  • 一個男人一天到晚都顧慮著老母親。什麼意思?
    男人一天到晚都顧慮著老母親,這是正常現象,也是每個有孝心的子女應該做到的人人都有老的那天,到你老時,腿腳不便時,你就會知道你老公做的是對的。老母親歲數大了,生活幾乎不能自理時,或者疾病纏身時,哪個做子女的,不是心裡沉甸甸的,吃不香,睡不著,希望老母親能早點好起來。想想老母親把子女們一個個撫養成人,含辛茹苦,多少不容易。現在子女們大了,獨立成家了,老母親卻老了,站不起來了,疾病纏身了。
  • 看兩會會場內外軍隊代表委員們的「表情包」
    圖為軍隊政協委員走向會場。解放軍報記者 穆瑞林 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解放軍代表團當天組成,代表團分為8個小組活動。不同的場景,各異的神態,構成了2016兩會的「軍人表情」。
  • 2020兩會話彩票 你最關心的彩票議題是?
    2020兩會話彩票 你最關心的彩票議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兩會時間特殊、背景特殊,在會議形式和聚焦的內容方面發生了許多新變化;但兩會的功能和作用沒有變,依然是反映人民意願、匯聚各界力量的重要平臺。2019年我國共銷售彩票4220.53億元,在我國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我國的彩票事業也逐漸步入了調整改革期,並在今年疫情期間遇到新了的挑戰。
  • 什麼是兩會?兩會召開時間是什麼時候?2020全國兩會有哪些不一樣?
    關於什麼是兩會?兩會召開時間是什麼時候?2020全國兩會有哪些不一樣?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什麼是兩會?兩會召開時間是什麼時候?2020全國兩會有哪些不一樣?
  • 中國"綠卡"怎麼拿?——各國"老外"關注兩會
    中國「綠卡」怎麼拿?——各國「老外」關注兩會  新華社記者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不僅吸引著國人的目光,同樣也吸引著世界的關注。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兩會不僅決定著中國的未來走向,也影響著世界。「十三五」規劃將帶領中國未來走向何方?政府工作報告透露了哪些「錢景」?代表委員有何高見?兩會期間,新華社記者採訪了一些長期關注中國的外國人士,聽聽他們在關心什麼問題。
  • 【兩會掠影】臨洮融媒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兩會掠影】臨洮融媒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2021-01-11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力以赴保障 全心全意服務 度假區五個「一」護航「兩會」
    截止今天下午區「兩會」相繼在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順利閉幕會議期間及會前一段時間度假區上下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各部門單位工作同步、責任共擔較好地保障了「兩會」的順利舉行下面一起走近「兩會」保障工作環境整治一環不脫加強中心區以及景區景點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開展日常巡視巡查,確保環境整潔、秩序井然;嚴格會議期間渣土車輛管控,做細做實會場與住地沿線道路、重點區域、酒店和周邊環境的整治;協同上級相關部門加快孫武路南側綠化、道路標識等環境提升工程。
  • 兩會閉幕,逐夢、築夢、圓夢新徵程已開啟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如何將「兩會時間」場內場外、線上線下多渠道、多路徑互動所形成的真知灼見匯聚起來,上升為國家意志,並將大會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重要部署落到實處,將人們的所思所想、所願所盼變成美好的現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凝心聚力,共同續寫好春天的故事。矢志不移重抓項目。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 「姿正腔媛」看兩會|「非常兩會」傳遞「非常信心」,「小細節...
    全國兩會上有兩個細節讓人深受感動。一個細節是,當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開幕時,與會人員均全體起立,為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1分鐘。頓時,偌大的會場悄然無聲。沉痛的哀悼、堅定的話語、熱烈的掌聲,小細節折射出為民大情懷,讓人民對攻堅克難更有信心、對推動發展更有鬥志、對美好生活更加期待。  縱觀兩會,這樣的細節其實還有很多。
  • 從會場到「雲端」,上海團代表談了這些兩會「熱詞」
    新華網上海5月24日電(記者郭敬丹 何欣榮 仇逸)特殊時期的全國兩會,上海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們不僅在會場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民法典草案等,還走進視頻採訪室,在「雲端」傳遞兩會聲音。各類現場裡,出現哪些兩會「熱詞」,上海團的代表們談了哪些內容?
  • 臨夏市「兩會」即將開幕,您最關心期盼的事是什麼?
    臨夏市「兩會」即將開幕,您最關心期盼的事是什麼?聚焦臨夏市兩會臨夏市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將拉開帷幕,「兩會」不僅是關乎全市的大事,共商臨夏市發展的盛會,也是老百姓熱切期盼的一次盛會,更是承載廣大人民群眾期待的民意平臺。在這一年裡,您最關心哪方面的發展?您對今年臨夏市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好的意見建議、願景期盼?您希望在兩會上解決哪些問題?鄉親們最關心的話題又是什麼?
  • 「兩會」新風:人人行禮,處處有禮
    雙手合抱舉至胸前,低頭、上身前屈深深行揖……在常山「兩會」期間,瀰漫著「有禮」新風,代表、委員們一改見面握手的習慣,間隔一米相互行起了作揖禮。   ↑ 縣長張少華作《常山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前行作揖禮
  • 兩會陳迪說② | 「大考」拿了高分之後,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
    兩會陳迪說② | 「大考」拿了高分之後,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健全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的話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今年的全國兩會時間來得比以往要晚一些,也讓我國的醫療體系經歷了一次全方位考驗。在這場考驗中,我們國家很多的工作得了「高分」,但在某些方面也暴露出短板和弱項。有資料顯示,距大會開幕前一段時間,代表委員已提交幾百件提案和建議,涉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加強科技研發攻關等眾多焦點領域,這充分顯示出公共衛生領域改革與完善,將成為兩會及以後一段時期內我國社會治理焦點問題。
  • 【全國兩會聯合訪談】破除養老焦慮,讓晚年更幸福
    如何破除養老焦慮,讓晚年更加幸福?近日,「新湖南 更出彩」全國兩會聯合訪談演播室邀請到3位代表、委員暢所欲言。在這方面,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讓企業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企業解決,但是要對養老有一個最終的兜底。【故事】社區「託老所」,解決「大難題」記者 張斌「有了這個『託老所』,以後我們社區老年人養老這個大難題,就有法子了!」
  • 今年兩會公眾有哪些期待?民生問題是重頭戲
    2月27日,江蘇大學學生通過人民網兩會「我有問題問總理」平臺發表提問。  新華社發  每年這個時候,中國邁入兩會時間。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會引起全國甚至世界的關注,其通過的各項議案,與廣大百姓福祉息息相關。  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兩會有期待,有想法,而他們的期待與想法,將由與會代表、委員們帶進會場反覆討論,其形成的共識將深刻影響中國。  民生改革最關乎情  民生問題歷來是兩會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