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的時候我們都要打腿,蝶泳腿、蛙泳腿、自由式腿等等,那麼您知道遊泳時的所有打腿動作中,身體的哪個部位是主要做功的嗎?
如果有人說主要使用大腿前側的話,請試著稍微改變一下認識,也許我們遊泳會更輕鬆一些。
實際上,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是容易感到疲勞的肌肉。
對於遊泳100米或更長的距離的運動員來說,從前半部分開始只使用大腿四頭肌的做功踢腿動作,會導致後半程踢腿的乏力。
股四頭肌的簡單解剖學
股四頭肌是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的總稱。作用是股關節的彎曲,膝關節的伸展。簡單來說,就是彎曲髖關節,伸直膝蓋。
彎曲股關節,伸直膝蓋這樣的運動本身,我們在任何遊泳動作中都能看到。
順便一提,股四頭肌中,與股關節彎曲有關的只有股直肌。
大腿直肌是從骨盆開始,在脛骨結束的雙關節肌,和膝蓋的運動和股關節的運動都有關係。
其他3個肌肉只是連接大腿骨和脛骨,所以只和膝蓋的運動有關。
(在肌肉連接中,從連接處的肌肉開始參與,這裡省略)
因為雙關節肌是肌肉拉傷較多的肌肉,所以大腿前側肌肉拉傷的情況下,大腿直肌受傷的可能性很高。
只使用股四頭肌的打腿動作的特徵
首先,自由遊泳或者蝶泳打腿基本的形象為顫抖型打腿,我們自己太注意打腿動作,或對打腿動作沒有清晰概念,造成我們避不可免的主要使用了大腿股四頭肌。
那麼蛙泳腿的力學原理是,收的時候是髖關節彎曲,膝關節彎曲,蹬的時候是髖關節伸展,膝關節伸展。
股四頭肌被用於膝蓋關節的伸展,但同時大腿後方的肌肉(例如臀大肌和膕繩肌等)也用於髖關節的伸展。如果遊進中大腿後側沒有意識的話,則可能僅依靠膝蓋下方的力量用大腿股四頭肌來蹬腿。
這樣的蹬腿動作,只會讓大腿前側非常疲勞。肌肉被過度使用的話,就會因肌肉超負荷而萎縮,也會因慢性損傷的積累而斷裂。
自由式腿的解決方法
對於一直以來只靠股四頭肌打腿的人來說,打腿最重要的是要有踢起來的意識。
即使是打腿動作,也不能讓膝蓋彎曲太大。
感覺就像從髖關節把腳整個踢上去一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鞭狀打腿。
但是要注意,腰部不能彎曲。
那是代償動作,不是髖關節的運動。
筆直的身體和髖關節的延伸角度最大約為15°,這樣踢上去的話,就不會那麼高了。
而且,如果打腿動作流暢的話,打腿動作的銜接也會變得順暢,打腿的位置以及身體的位置也會變高。
想想仰泳的方式。 大腿的背面用於擠壓動作。
蝶泳腿的解決方法
蝶泳腿打腿動作也和自由式一樣,需要有伸展髖關節的意識。
而且,動作意識是從骨盆開始的。
蝶泳腿打腿的情況是,從骨盆開始運動,大腿和脛骨在前面相互連接運動。
簡單來說:從骨盆開始,髖關節伸展意識,胸部脊柱配合響應踢腿動作(打開並伸展胸部)
蛙泳腿的解決方案
改變觀念是蛙泳腿的第一個解決方案,我們要意識到髖關節延伸到膝蓋以下,就像蹲下一樣。
如果只用膝蓋以下力量做蹬腿動作的話,在蹬腿動作的最後,髖關節無法伸直,身體會成略彎曲形狀,或者是代償性地大幅度彎曲腰部,使下半身下沉,身體站立的狀態下遊泳。
最後
以上所講,這些可能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但希望您記住股四頭肌容易疲勞的說法就好了。與疲勞易受傷來比,遊的健康才是重要的。
祝2020年,遠離運動損傷,遊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