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答非所問,如何讓娃停止「無效溝通」?教會娃傾聽是關鍵

2020-12-15 媽媽太不講理

我們總說童言無忌,因為孩子說話有時候會前言不搭後語。表嫂家有一個孩子,特別活潑,喜歡到處玩。我們都覺得孩子很活潑是一件好事,但是表嫂說,自己的孩子很不聽話,十分愁人。

表嫂說,「孩子總是顧著玩,聽不進我說話。太活潑也不是一件好事,平常想跟他溝通,完全不能溝通,不是答非所問,就是不回答,我都要愁死了,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活潑的孩子好還是安靜的孩子好?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希望孩子是安靜地聆聽你的乖孩子,但是在其他時候又希望孩子能夠活潑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孩子過於活潑,不肯聽自己的教育,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外向的孩子習慣輸出而非輸入

周國平說過:「世上的確有一種人,嘴是身上最發達的器官,無論走到哪裡,幾乎就只帶著這一種器官,全部生活由說話和吃飯兩件事構成。」

1.外向的孩子喜歡展現自己

外向的孩子有時候會被家長們認為過於活潑,這是外向孩子的性格特點。

外向的孩子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力,他們喜歡家長和朋友們的關注,希望從自己的好友和家長那裡得到讚美,同時,他們在對於別人的展現也是不吝讚美,外向的孩子喜歡驚呼,對於自己的朋友或者大人的精彩事跡也會印象深刻。

這是外向的孩子在溝通上一個優勢,他們喜歡表達自己,能夠輸出自己的觀點。在溝通這件事上,他們通常都是發起人,他們希望表現自己,希望聽的人接受自己,這種溝通的過程會讓他們很開心。

2.外向的孩子不擅長傾聽

溝通的是有步驟的,首先,孩子要傾聽,然後才能對問題做出解答。在傾聽這一點,顯然是內向的孩子更擅長。

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內向的孩子腦子裡想的是對方在說的話,他們會思考大人在說什麼話,有什麼意思,自己對此有什麼觀點等等。

而外向的孩子腦子會想,我等會要說什麼,我有什麼觀點,在外向的孩子傾聽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不一定在大人身上,有可能在自己的身上,或者是其他能讓孩子更有興趣的事情上,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在個大人溝通的時候會有的情況,孩子對大人說話答非所問,不知道大人在問什麼,但是又想大人聽自己的話。

孩子在傾聽上常犯的錯誤

1.用自己的情感判斷扭曲對話的原意

家長拒絕孩子的請求的時候通常會有這樣的對話:

「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不可以,寶貝,你剛剛才吃了一個冰棍,不能再吃了,等一會就要吃飯了,吃完飯媽媽給你一個小的吃。」

「媽媽你不愛我。」

媽媽沒有說自己不愛孩子,但是孩子因為自己不開心了,就扭曲了媽媽的意思。情感會影響人的判斷,孩子是非常情緒化的,他們在這個階段,快樂是最大的目的,如果讓自己不開心了,那麼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他。

2.分心丟失對話信息

家長們如果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和孩子對話,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有這種情況,比如說:

家長提醒孩子:「今天放學的時候要去找老師要成績單,回來的路上帶一瓶醋回來,記得嗎?」

孩子一邊玩平板一邊回答,「知道了。」

結果孩子放學回來拿了成績單,忘記買醋。

這也是外向的孩子有的一個缺點,外向的孩子喜歡一心多用,在和你對話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不夠專注而丟失信息。所以,家長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要注意技巧。

讓孩子學會傾聽是溝通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1.家長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要孩子集中注意力

當家長要和孩子講話的時候,要讓孩子對兩人之間的對話集中注意力,告訴孩子,有人和你說話的時候不看著別人是不禮貌的。讓孩子的眼睛在對話的時候注視著家長,集中孩子在溝通上的注意力,同時也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們在和人對話的時候注視這對方對方就會覺得得到了我們的重視,同時也是一個禮貌的行為。

2.有意識在傾聽的三個維度上鍛鍊孩子的傾聽技巧

傾聽有三個維度,傾聽意圖,傾聽感受,傾聽事實。

家長可以分三個階段訓練孩子的傾聽行為:

第一階段,教會孩子傾聽對話的事實。

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可以通過可以通過讓孩子重複自己的話,學會這個技巧。

在和孩子對話後,家長可以反問孩子:「剛剛爸爸(媽媽)說了什麼啊?你還記得嗎?」或者說「寶貝,剛剛爸爸(媽媽)教你做什麼了,你還記得嗎?」

當孩子回答正確的時候要給孩子鼓勵和讚美,這樣孩子以後會更注意傾聽你的內容。

第二階段,教會孩子傾聽對話的感受。

法國思想家、哲學家狄德羅說:「人們無窮無盡地痛斥情感;人們把的一切都歸罪於情感,而忘記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樂的源泉。因此說,情感就其本身性質性質來說,是一種既不能說得太好也不能說得太壞的因素。」

所有的對話都是有情感的,家長對孩子的叮囑充滿了愛意,有時候,媽媽拒絕讓孩子吃冰淇淋也是一種愛意,但是孩子有時候不一定能理解,那麼這時候家長要對孩子包容一點。家長要會對孩子傾訴自己的感受:「我今天路過蛋糕店的時候,覺得冰淇淋蛋糕很好吃,你肯定會喜歡,所以給你買了。」也要讓孩子說出來,對孩子反問:「你覺得媽媽不愛你嗎?」

當然,反問是在孩子不聽話需要教育的時候反問的,家長不用時時刻刻都要孩子對自己表達愛意。

第三階段,教會孩子傾聽對話的意圖

家長和孩子交流的時候通常是比較直接的,孩子能夠理解你的意圖。孩子還小,這個階段的孩子不一定能聽得懂你藏在話語裡的其他意思,所以家長應該直接地表達自己的語言,然後等孩子長大再進一步用複雜的語言和孩子對話。

從「你現在不能吃冰淇淋。」逐漸轉成「你覺得你現在口腔潰瘍能吃冰淇淋嗎?」

結語:

託爾斯泰說:「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為這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

溝通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傾聽是溝通的基礎,如果孩子只會輸出自己的觀點和內容不會傾聽別人,那就是本末倒置。在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之間對話的訓練,鍛鍊孩子的傾聽技巧,讓孩子增強傾聽這個技能,從單方面輸出變為雙方交流。

相關焦點

  • 溝通 | 埋伏式與魯鈍的傾聽
    閱讀《溝通的藝術》關鍵概念:潛伏著,似乎在悄悄窺探什麼
  • 為何你們常常陷入無效溝通,總是溝而不通?
    我只能接受你灌輸給我的東西,整個話題裡漫山遍野全是你如何如何,自己沒有任何空間能夠展示出來,也沒辦法讓對方看到自己,一旦展示出一部分自己,就會被攻擊,或者被生氣、被批評指責。於是被填鴨式的這一方,越來越不想說話,就像得了失語症一樣,但另外一方整個還是懵逼的狀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你不跟我說了?你為什麼冷暴力我?你到底在想什麼?
  • 溝通一塌糊塗?家長跟孩子無效溝通,多數是「自我辯護」的心理
    他們想和父母溝通,可是每次一開口,就發現簡直雞同鴨講,雙方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於是溝通必然以失敗告終。所以在父母的眼裡孩子越來越叛逆,為什麼他們的溝通總是無效呢?如果我們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溝通問題,那麼就很容易導致溝通無效,只有真正看到對方的需求感受,能夠走出"我"的執念。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都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卻看不到他們努力的心,眼裡都是孩子的缺點。
  • 陌路心理公開課:如何高效溝通,變得更會說話
    在前面的兩節陌路心理溝通課裡,陌路心理介紹了溝通的意義和概念、有效溝通的意義和方法、深層次溝通的概念、什麼是深層次溝通以及如何進行深層次溝通等內容,這篇文章主要來幫助大家「如何提高溝通的效率和效果」,讓我們溝通有用,不再進行無效溝通。
  • 袁詠儀自爆兒子曾想「換個媽媽」: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其實孩子並不是內向,內心也有很多想法,但就是不想跟父母多交流。那是因為做父母的總是不肯耐心的聽孩子說話。作家伏爾泰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傾聽」兩個字看似簡單,但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往往容易忽略掉孩子的話。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那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建立良好溝通三部曲如果問家長,良好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會說是「尊重」!是的,就是相互間的尊重,親子間良好溝通的基礎也是尊重。
  •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老道讀書 精華解讀
    區別在於我們是否熟悉這些要素正真的內涵,並能夠在日常溝通中熟練掌握運用,上一章我們分析傾聽的力量,每個人都有作為傾聽者的時候,但是這裡強調,聽人說話並不等於傾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學會聽別人說話,才能更好的了解溝通本質,對自己及他人有更深層的認識,真正明白對方的需要,並對此作出回應,用以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而寶媽每次帶娃出門時,也要提防著孩子,生怕孩子做了什麼錯事出來。但是寶媽的囑咐總被兒子當作耳旁風,兒子去親戚家不僅不聽勸,反而還跑到親戚的房間裡去動人家的東西。親戚並沒有責怪孩子的意思,在看到寶媽教訓孩子時,還勸寶媽說,孩子還小不要緊。不過寶媽卻不是這麼想的,她覺得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闖出更大的禍,為此特意責罵了孩子一頓。
  •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2020-12-16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溝通的藝術》提高溝通能力,溝通不再是難題
    如果此刻你和你的另一半因為瑣事而起爭執,你會選擇溝通還是逃避?如果你選擇了溝通卻發現越解釋越亂你又該怎麼辦?如果此刻你和你正在青春期的叛逆孩子起了爭執,你會選擇和他溝通還是不管不顧的大聲訓斥他?我們每天生活在與人溝通的場景中,和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但是常常會覺得溝通無效,想要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 心理學: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會傾聽的媽媽
    實際上,不光是汽車銷售行業,在所有的溝通中都存在著「二八法則」,即用80%的精力去傾聽,20%的精力去講述。傾聽是一切溝通的基礎,傾聽是彼此了解的方式,傾聽使得事情有了可以運轉的餘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傾聽是如此的重要。
  • 親子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聽璐瑤媽媽怎麼說
    如何正確認識疫情期間親子關係?如何有效緩解親子衝突帶來的不良情緒?璐瑤媽媽作為在線教育服務平臺大咖知識學堂的創始人,她從教育自己的雙胞胎女兒璐璐和瑤瑤做起,整理出了一整套素質教育的方法。她表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品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與孩子構建良好的溝通關係,是父母能否成為孩子的好老師的關鍵。
  • 為何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
    本報記者 趙越 「我也想和孩子好好溝通,可他總是不理我,我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前不久,西寧市民黃女士向記者訴苦:自己15歲的兒子特別不聽話,黃女士想要和他好好交流一下或者談談心,可他就是不願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呢?
  • 幼兒超前認字有三個危害,一般等娃上小學才爆發,拔苗助長真不好
    執筆:王筱銘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們所關注的問題,畢竟父母都想要娃長大後,才能夠大有出息,成為國之棟梁。因此,就有不少家長想要娃贏在第一起跑線上,例如,讓娃早早地讓開始認字。慧慧搖搖頭說道:「我家孩子詩倒是會背幾首,字就認不得了。」那位3歲多孩子的媽媽說道:「孩子的教育要趁早,如果不早點教會娃認知,他們以後得輸在起跑線上了。」
  • 溝通之道,貴於先學會少說話,有效的傾聽是邁向溝通成功的第一步
    因為有效的溝通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大的方面:1、溝通是實現科學決策和有效計劃的前提條件2、溝通是實施有效組織和協調的依據和手段3、溝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際關係的必要途徑4、溝通是改變組織成員心理和行為的有效方法5、溝通可提高組織工作的效率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花相當多的時間,和他的夥伴及上司作面對面的溝通。
  • 青春期孩子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向湯加輝老師諮詢,她的兒子現在15歲,正值青春期,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除了這位家長,最近也收到了很多來訪者的問題:明明是想好好和孩子溝通一次,可孩子的反應讓人措手不及,要麼假裝聽不到,要麼就一點就著。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該怎麼辦?
    青春期是孩子性格逐漸形成的階段,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身體迅速發育,但心理還不很成熟,情緒上敏感、不穩定,很多成長的問題由此而生。 在孩子這個時期,對於父母來說,普遍存在著一種困惑,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
  • 孩子喜歡「抬槓」?家長可巧用「傾訴溝通」,培養孩子感恩能力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增,很多家長都在反映孩子的叛逆,說孩子越來越會抬槓了,說一句頂十句,都不知怎麼辦才好。朋友慧慧的孩子已經5年級了,最近聊天中,她總是對孩子有諸多抱怨。「7點半就要早讀,6點40還不起床,剛說他一句,他就譁譁譁地就開始反駁,最後怪到我身上來了。」「啊,怎麼會這樣?」
  • 如何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昨天與大家分享了四種錯誤的溝通方式,那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好的溝通方式。一、從事實角度來與對方進行溝通什麼叫事實呢?那就是不帶任何的評判。比如說:「你總是亂讓東西。」你說他亂扔東西,究竟如何個亂法,什麼樣叫不亂扔呢?所以這個就是主觀的評價,所以你需要告訴孩子,比如說:「」孩子,你把襪子丟在了地板上。」這個就是不帶評價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