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的失敗——人心齊泰山移,皇帝單幹也不行

2020-12-26 燭照四方

1898年,戊戌變法給垂垂老矣的大清王朝吹來了一絲清新氣象。然而常言道花無百日紅,如火如荼的維新運動也在百日之後,因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幹預戛然而止。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清朝振興的最後一個機會自此斷送。兩年之後的1900年,慈禧太后錯誤地倚靠義和團」扶清滅洋」,多有進退失據之舉,最終引來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造成深重國難,史稱」庚子國變」。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也因其所處的時間點更加突出,成為了慈禧太后頑固守舊的鐵證,也成了人們普遍同情光緒帝的緣由。

然而,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史料證明,慈禧太后的幹預絕非毫無道理,光緒皇帝的維新也確實欠缺考量,歸結為一句話便是,欲速則不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時表達過觀點,」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1898年的清朝已然是病入膏肓、行將就木,在這種狀態下推進激進變法,很難說清朝之後的路在何方,究竟是會是浴火重生,還是會最終分崩離析。

當初,光緒皇帝眼見清朝山河日下,但受制於皇權旁落不能大施拳腳,只能默默籌謀維新變法。守得雲開見月明,光緒皇帝終於等來親政之日,奈何在他眼中舉朝竟無可用之人,全是一幫思想老朽的守舊派。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康有為等人的「公車上書」,讓他找到了孜孜以求的同道之人。一邊是苦於維新無人、摩拳擦掌已久的年輕皇帝,一邊是曾感慨懷才不遇、空有報國志的年輕人,雙方相見恨晚、一拍即合,覺得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轟轟烈烈的維新就此開始。

《論語·子路》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實表明,在儒家學說作為官方正統思想的時代,光緒皇帝一行人,竟然連引經據典地照搬照抄都不能活學活用。變法的目的雖是利國利民,但正常的邏輯下,第一步必然是統一朝廷上下思想,把維新的利弊公開來、將獎懲措施攤開來,貫徹到每一個朝廷官員,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然後,才是有條不紊地開展具體行動,唯有如此,方可把維新的阻力降到最小。假若後期有官員落實維新不利需要懲處,也能做到師出有名,以理服人。

戊戌變法中有一條」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然後便是年輕皇帝的雷霆手段,一眾曾經的朝廷樞紐大臣,還沒來得及做心理準備,就在一夜間被革職了。光緒皇帝在運用著手中皇權大殺四方的時候,可能並沒有考慮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他手裡的至高皇權正是建立在他所厭棄的守舊派官僚系統之上,兩者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倉促上馬的變法,讓光緒皇帝來不及團結到任何實權派的支持,就站到了清朝官僚體系的對立面。對於清朝官員來說,被裁撤的官員驚愕之餘,自然心有不滿,而更大的負面影響是,其官員雖尚未被裁撤,可也是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皇帝的維新舉動,無不在衝擊著他們舊有的權力秩序,尤其裁撤官員的舉動,堪比對朝廷的背叛。由此一點,戊戌變法策略失當引發的極大阻力可見一斑。最終,清朝官僚體系的修復機制被觸發,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出面幹預,制止了這場不確定性因素過高的維新,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

日本的情況,則簡單得多。古代,日本的朝政實權掌握在歷代幕府將軍的手裡,改朝換代也是將軍換姓。而號稱「萬世一系」的天皇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統而不治的虛君,作為政治吉祥物的存在,吉祥物的「吉祥」只是修飾詞,重點落在「物」字,將軍不開心了,天皇可能連糧食都沒得吃。在明治維新之前,德川幕府作為守舊派勢力的代表,惹得天怒人怨,最終被維新派推翻,大政奉還於天皇。明治天皇上臺之時,已然是維新派當權,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也讓變法的思想普及到了大眾之中。天皇明白自身權力的來源是維新派,作為維新派的代表要全力支持維新,於是日本國內形成了上下同心貫徹維新的合力。不得不承認,明治維新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事竟成。

相關焦點

  • 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這十大差別,註定了變法的失敗
    梁啓超,光緒帝和康有為「戊戌變法」又叫「百日維新」。1898年1月,康有為上書皇帝,提出三條變法綱領:立即宣布實行變法;廣開才路,各級官吏都有權向皇帝上奏摺;全盤改革政權機關。上書以後,康有為等維新派到處組織學會,創辦報紙,宣傳變法主張。
  • 人心齊泰山移 凝聚全民力量 共逐復興夢想
    「人心齊,泰山移」,「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防控疫情,「人民力量」充分彰顯。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了,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中國人民面對病毒的英勇無畏,彰顯著中國抗擊疫情的勇毅擔當。
  • 戊戌變法——註定成功不了的鬧劇
    讀到近代史,我們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歷史事件戊戌變法,隨著甲午海戰失敗的消息傳變全國,所有人都是震驚的,誰也想不到,大清能敗給小小的日本。尤其是之前還發展了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我們也有堅船利炮,也有洋槍洋炮,還是失敗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
  • 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同是學習西方經驗,為何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我們國家的那個階層是所謂的士大夫,但是這些人文化水平高,可是武力不行,只會知不會行。日本的武士就不一樣既能打又能文的。西方社會靠的是市民階層,日本靠的是武士,中國靠的是農民。 別的國家的革命和改革都是儘量的緩和,越是強力的革命越是問題多。法國和俄羅斯以及中國是革命過度的典型。變法改革是一件特別需要智慧的事,比革命造反還需要智慧和勇氣。
  • 戊戌變法失敗後,他被砍了28刀,更讓人落淚的是英雄被菜葉子包圍
    戊戌六君子另一個派系則是由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由於慈禧的力量比較強大。由於戊戌變法的失敗,所以得勢得慈禧派人瘋狂的打壓維新派。並且將梁啓超等戊戌六君子全部斬首。當時,慈禧的手段可謂是相當的殘忍,讓人們感到心寒。都是清政府的腐敗導致的,不變革。不更新換代,怎麼可能不被淘汰呢?
  • 有人說戊戌變法救國救民,卻被慈禧阻礙,實際上慈禧才是變法的人
    我們經常能看到,書中寫著光緒皇帝領導了戊戌變法,他希望從上到下改變大清的思想,救國救民。但礙於慈禧頑固派實力太過強大,所以戊戌變法失敗了。難道慈禧不希望改變大清的現狀嗎?其實慈禧並不是不改變,而是戊戌變法在慈禧看來,就是一群小孩兒過家家。在戊戌變法前,慈禧任命李鴻章開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也取得了成效。近代的實業基礎,就是靠洋務運動打下的。洋務運動說到底也是一種變法,慈禧也是同意變法的。而戊戌變法的失敗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因為光緒皇帝本身沒有實權,而他任命的人也都是沒有經過實踐的,一群理論家而已,比如康有為。
  • 明治維新成功,戊戌變法卻失敗了,兩者為何結局不同?
    同樣都是自上而下的一次維新變法,為什麼明治維新成功了,而步其後塵的戊戌變法,卻以失敗而告終?許多人將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的結局不同,歸咎為封建勢力太強大,何況還有個守舊派的頭子西太后在後面撐腰,加之光緒帝沒有掌握兵權,關鍵時刻袁世凱又反水……看似上述說法都比較有道理。其實,還有更深層次問題沒有指明。現在,就讓我們從明治維新的成功開始說起。
  • 沒有慈禧阻撓,戊戌變法能否成功?真相說出來讓人很扎心
    公元1898年,光緒皇帝任用維新派大臣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等維新派大臣想要改變清朝積貧積弱的格局,故而想學習當時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來改變困局。然而,光緒皇帝本人倒是雄心壯志,可是他本人被現實是敲打的遍體鱗傷,因為這場變法在僅僅持續了一百多天之後就匆匆宣告結束,康有為、梁啓超流亡海外,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殺,而光緒皇帝在這之後被慈禧囚禁至其死亡。因此現在很多人對於慈禧的所作所為是痛恨至極,因為慈禧的幹預,清朝失去了一次崛起的機會。
  • 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為何戊戌變法卻100多天就失敗?原因在自身
    日本通過維新變法,很快就走上了富強的道路,從當時一個不起眼的彈丸之國變成了稱霸東亞的超級強國;而清朝的戊戌變法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什麼發展,不到100多天變法就不得不宣告失敗,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戊戌變法還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發生。為什麼前面相似的歷史,走到這裡就分道揚鑣了呢?
  • 日本明治維新非常成功,與之背景相似,戊戌變法為何失敗
    大清朝時期的「戊戌變法」,根本不具有日本明治維新的條件。從民族性來說,泱泱大清國,在滿清皇族的統治下,已經腐朽不堪,只看眼前的利益,根本就沒有那麼深遠的目標。其次,大清的局勢不佔優勢,當時大清國已經是任人宰割的狀態,在實行改革,已經為時已晚,很多的東西,已經被入侵的帝國主義控制。
  • 戊戌變法的幕後推手,政變中被革職流放新疆,一年後被處死
    1898年是農曆戊戌年,因此史稱「戊戌變法」。然而,「戊戌變法」只持續了3個多月,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就突然回到紫禁城,囚禁了光緒皇帝,將「戊戌變法」扼殺在搖籃裡。此後,慈禧太后大開殺戒,下令抓捕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人物,並將參與「戊戌變法」的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6人斬殺於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史稱「戊戌六君子」。
  • 如果不是因為譚嗣同引刀一快,戊戌變法也許只是一場鬧劇
    戊戌變法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短最不成氣候的一次變法,如果不是一個人的死賦予這場變法以悲劇色彩,它也許會作為一場鬧劇,被歷史的書寫者們一筆帶過。 而這個人,就是譚嗣同。 讓我們先來看看主持變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劇組。
  • 改革失敗是清朝滅亡的原因?袁世凱才是關鍵,北洋六鎮實力太強大
    清朝的改革失敗,是權力鬥爭下的結果。有人說,如果清朝的戊戌變法成功了,那麼清朝就不會滅亡,甚至會提前進入資本主義。這話說的有一定道理,不過這個大前提基本上是沒辦法實現的。阻撓戊戌變法的最大障礙,其實不是慈禧太后,而是權力。
  • 光緒帝搞戊戌變法,慈禧為什麼不認同,卻自己搞新政?
    甲午戰爭失敗後,民族危機加劇。洋務運動三十年的成果就這樣付之東流,大清淪落到被小日本這樣欺負。 慈禧倒是無所謂,只要牢牢把控著朝政就可以。但光緒坐不住了,隨著康有為等人主張變法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光緒在1898年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書,變法正式開始。
  • 滿分問答: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觀點和區別在哪,為什麼搞不成
    不是,因為搞戊戌變法運動的都是當時的社會精英,他們提出這個觀點,指出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想要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奮鬥!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他們很快就行動了起來,發動了戊戌變法,想要通過變法實現晚清的社會改革,讓晚清重新變得強大起來。
  • 《戊戌變法》幕後推手,那個為變法犧牲的第七君子誰又知?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戊戌變法。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提及戊戌變法,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和一群沒有實幹經驗的書生們的上演的一場鬧劇。一直以來,對於戊戌變法的主導者,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概念,來自廣東南海的康有為,公車上書,引起了光緒帝的注意,於是拉開了變法的序幕。但是,康有為一個民科憤青,怎麼可能一下子進入皇帝的視野,從而得到重視呢?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日本可以通過明治維新走上強國之路,為何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兩次變革都沒有使中國變強呢?到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呢?甲午海戰一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1840年的鴉片戰爭,英國資本主義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用大炮打開了中國關閉已久的國門。
  • 又到戊戌年,說說當年光緒皇帝進行的維新變法
    今年又到了農曆戊戌年,關於戊戌年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恐怕應該就是120年前,即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由光緒皇帝進行的戊戌變法。現在在百度裡搜「戊戌」緊接著出來的就是「戊戌變法」。光緒皇帝接見外國使臣戊戌變法又稱維新變法,甲午海戰之後,清政府國內外局勢持續惡化,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在清廷內部,1898年恭親王奕去世,各種政治派系鬥爭更加複雜。
  • 不敢單幹的人,不配成功!
    做出改變黎明前總是黑暗,微光必須自己打透。啊,老李你不是在胡扯嗎?不敢單幹永遠不會獨立,永遠想的是依靠,靠山山倒,靠海海枯。只有自己單幹才能發現自己到底什麼水平,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逼到絕境自己才能真正進化!不敢單幹的,都是沒有勇氣的瓜慫!
  • 單幹、單幹、還是單幹!濃眉往返跑,累得大喘氣,沃格爾很生氣
    除此之外,施洛德全場11中3僅拿到6分4籃板2助攻,出戰27分鐘就是單幹、單幹、還是單幹,如今終成湖人第一罪人。詹姆斯和戴維斯打得相當鬱悶,苦戰34分鐘都扛不住。詹眉雙核一起發力的時候,湖人就淨贏球,當施洛德帶替補打球的時候,湖人就淨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