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公夫妻及後代,談古代一夫一妻制

2020-12-14 李連利坐古談今

有人很奇怪,為啥包公娶了3位夫人只有丫環給他生了兒子?

其實,這種想法錯得很離譜。

第一:包公的兒子不止一個,所以不是只有丫環生了孩子;

第二:丫環是對包公的污衊?丫環不是老婆、小老婆,包公和丫環之間是主人與僕人的關係。所以,丫環是錯誤的,應該是小老婆或稱妾;

第三:這種說法鬧得好像包公有問題一樣,也是對包公的污衊。請有些人口下留德,提問的時候先思考一下詞語。包公和「包公精神」乃是「包公文化」是少有的沒被污衊得逞的清官了。

包拯的後代不止一個

夫妻生活有沒有後代這種事兒,問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好生奇怪。

既然有後代,就證明不是包拯身體的原因。其他問題,我可不清楚。所謂的丫環生的後代是包拯的兒子包綬,但包拯有四兒三女,長子包繶是包拯的繼室董氏所生。所謂的丫環更是胡說,那叫「小老婆」、妾。丫環一說更是對包公的侮辱,更是對女性的侮辱。題主應該明確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什麼。

所謂的丫環生的後代是包拯的兒子包綬,但包拯有四兒三女,長子包繶是包拯的繼室董氏所生。所謂的丫環更是胡說,那叫「小老婆」、妾。丫環一說更是對包公的侮辱,更是對女性的侮辱。題主應該明確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什麼。

古代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制」妻子只有一位,但女人可以「多妾」。正如皇帝「正宮皇后」就是「妻」、皇貴妃以下全是「妾」。所以,康有為才說慈禧不過是鹹豐的「妾」。皇帝如此,作為大臣也是如此。

妻分原配和繼室兩類,繼室只能出現在原配死後。由此,包拯的「妻」有兩位李氏和董氏。李氏在包拯為官之前就病逝了,董氏作為李氏死後的「妻」曾被加封為永康郡夫人。除此以外,包拯還有媵妾。

媵妾的地位比妾要高,一般是隨著妻來到夫家的人。根據和妻的關係,媵妾可以分為三種等級:親姐妹同嫁一夫,宗族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當家子兒」,丫環侍女三類。

第一種情況妻子死後,一般的她的姐姐或妹妹就被扶植為正妻了,這樣做主要是保證兩個家族穩定的姻親關係,主要是有錢有權家族間的做法兒。

包拯的這位媵妾就屬於第三種,是妻陪嫁過來的丫環。就是她為包公留下了第二位活到成年的兒子包綬。

《鍘包勉》以及包公被嫂子撫養長大,其實是包公的兒子包綬與大兒媳崔氏的故事

包拯的兒子有四位,兩位夭折,活到成年的有二子,長子包繶,官至通判,娶妻崔氏。

包繶死後,包公無子,因為某些事情包公把媵妾孫氏趕回家中,崔氏知道後便偷偷摸摸地照顧孫氏,孫氏當時已經有孕,生下後經常照顧包綬,後來將其抱回家中撫養。包公去世時,包綬5歲,由崔氏撫養長大。「長嫂如母」「長嫂當母」這些詞是從崔氏開始說的。

隨著「包公崇拜現象」越來越多,人們便或者因為不熟悉歷史,把「老包公」「小包公」的事情鬧混了;或者就是出於為「包公故事」加情節,就逐漸把包綬的故事放在了包公身上。

包公出身於農民世家,他的父親雖然做過七品員外郎,但家境仍然一般。包公為官清明,其子包綬、其長孫包永年(崔氏抱養)也是官員,但級別都不高包綬是通盤、包永年最高官職縣尉。

包公臨終前隨葬品並不多,一位大清官。

包綬臨終前的隨葬品只有硯墨、銅鏡、瓷碗瓷罐等尋常物件,其妻乃文彥博之女,身份顯赫但隨葬品如是。可見為官如何。

包永年官職不高只是主薄、縣尉一類的芝麻綠豆官,死後不能安葬,包家的兩位堂弟召集包家湊錢合辦才給予安葬。

人們常說做官做官為的就是榮華富貴,但偏偏有些人卻為了自己的理想,甘願清貧、為國為民,這種精神不應該被後人忘記乃至被人無端栽贓。

比如有人說:包公這輩子兒不會斷案、沒審理過一件案子兒。然而,隨著包公墓志銘的出現,這些造謠生事的言語也就銷聲匿跡了。

可以說,有些人為了各種目的,對我們所崇拜的文化現象進行解構,有些成功了、有些沒有成功,但他們仍然會繼續以各種名目去不斷地解構我們曾經的偶像。

包拯死後展昭去了哪裡?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的爺爺告訴你答案

大國真的欺負小國?《南國山河歌》背後的北宋熙寧戰爭

從11位財神爺談春節的神:被帝王管束的眾神們

相關焦點

  • 一夫一妻制?
    當然這種論證方法有限制,但也是有需要的,它為信徒與非信徒開拓對話的空間,讓他們明白贊成傳統家庭制度的人不一定是盲目的「衛道之士」。我們也應有信心,上帝的啟示是禁得起理性考驗的。 我們主要可用兩種論點支持一夫一妻制。第一,它的效益良好,至少比其他制度好。第二,一夫一妻制與普遍接受的道德價值最吻合。
  • 「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假如一隻死亡,剩下一隻能忍住不交配嗎?
    這一制度在中國古代社會存在了數千年的時間,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徹底廢除。一夫一妻制,在現代人類社會早已經變得尤為平常,在生物學界,大自然中是否也存在著「一夫一妻」制度呢?既然大多數動物都存在發情期,那麼那些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在發情周期的時候會怎樣做呢?
  • 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們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常經馬嵬驛,見說坡前客。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當時嫁匹夫,不妨得頭白。」
  • 一夫一妻制的10種動物,鳥類居多,沒想到狼也是
    為了生存而交配的動物意味著它們成雙成對地交配,但一夫一妻制在哺乳動物中是非常罕見的,但是動物界也有真愛,就像終身一夫一妻的十種動物企鵝企鵝大多是一夫一妻制的鳥,大多數企鵝一窩產下兩個蛋,而更大的企鵝,只下一個蛋。除了帝企鵝,所有企鵝都有共同的孵化職責,在帝企鵝中,雄性企鵝負責孵化工作。海狸海狸是大型夜間活動的半水生齧齒動物,除了一夫一妻制外,海狸的家庭成員最多可達十隻。海狸一生都會交配,雄性和雌性都參與撫養後代。
  • 一夫一妻制已死!什麼會是未來新的婚姻關係?
    「一夫一妻制已死」模仿當年尼採口出狂言「上帝已死」,梵君覺得一夫一妻制已經跟不上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到了需要一種新制度的時候了。你可能覺得我想要復闢一夫多妻制?不!那也是一種不合理的制度,因為男人的體力有限。(這個是玩笑話)因為一夫多妻制不能體現男女平等的社會訴求。那麼「一妻多夫制」?當然也不行,雄性直接必然產生爭鬥。
  • 明孝宗遵循一夫一妻制,除此之外,還有兩位皇帝也在堅守愛情
    朝朝暮暮的「愛情」是多少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內心的想法,但是迫於封建思想的壓制,又有幾人能夠打破限制,就連皇帝也有嬪妃佳麗三千,但是明孝宗卻遵循一夫一妻制,除此之外,還有兩位皇帝在默默地堅守自己的愛情!明朝的明孝宗堅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一位妻子,沒有其他的嬪妃,這是古代多少女人夢寐以求的,不求榮華富貴,只求有個專一的夫君!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明孝宗一人堅守愛情之外,還有西魏皇帝——元欽以及宋英宗——趙曙!這位西魏皇帝元欽在位僅僅3年,登上皇位的他是一位傀儡皇帝,手中沒有實權,後來被宇文泰廢黜,最後被宇文家鴆殺[zhèn shā],元欽死後自己的宇文皇后也隨之殉情!
  • 終生一夫一妻的帝企鵝,如果一方去世了,另一方該怎麼辦?
    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會「一生一世一雙人」,動物之間也有終生一夫一妻制,那麼當這些終生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配偶死亡,那麼倖存的個體該如何繼續生活呢? 如果配偶死亡怎麼辦?
  • 別被字面意思騙了,「三妻四妾」純屬誤導,實際還是「一夫一妻」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裡,男子除娶妻之外還有納妾的權利。有人將這種制度稱為「三妻四妾」,比如清朝李漁就在《風箏誤·逼婚》裡寫道:「你做狀元的人,三妻四妾,任憑再娶。」這種制度和現代的「一夫一妻」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多人因此覺得古代男人非常幸福。
  • 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兩個皇帝是一夫一妻:一個陪伴終身,一個妻管嚴
    而朱祐樘每天都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朱祐為了皇后不惜違背祖制,可見他對皇后的深情厚愛。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沒有後宮佳麗三千,他對自己的皇后張氏非常忠貞,每天都和她在一起,其一生都沒有納過嬪妃,即使張皇后沒有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他也沒有讓其他女子介入他和皇后的幸福生活。
  • 「一夫一妻」這事,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中國廢除「納妾」這事,一直到解放後才真正實施,實行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度。即使今天,無論是北非還是中非,很多伊斯蘭國家還是可以娶很多老婆,不過近些年也出臺規則,上限不能超過4個。一夫一妻制度,從何而來呢?其實這是源於基督教文明的產物,在基督教國家當中,即使你是國王,也只能擁有一個妻子,而且還不能納妾。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時期,獲得了廣泛的傳播。基督教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無論福貴與貧賤。
  • 古代男何以三妻四妾 其實一夫一妻很短暫 母系社會女頭領也多男妾
    有人問司馬老師,古代男人是不是很幸福,三妻四妾嘛?司馬是這樣回答的:不要說古代,其實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如果按照母系氏族的倫理,一個部族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她就能獲得最多最好的挑選權,即:她把好的男人都品嘗一遍,而後才輪到其他女人——而所謂一夫一妻制,當然隨後這個部族就發現,這樣並不好——這裡不好的意思並不在於什麼道德,而在於結果:如果地位最高的女人獲得所有的優質男人,那麼她所生育的後代,就無法尋找一個非兄弟關係的優質男人。而另一邊,獨佔優質資源,也會引發地位最高者與其他成員的矛盾。
  • 終生一夫一妻制反人類?聽聽專家怎麼說
    還有大量證據表明,一夫一妻的結合是人類重要的交配策略。單身母親自己撫養一個孩子很是困難。不光現今這個時代是這樣,在我們的進化史中更是如此。一個人撫養孩子很困難圖源:Macleans.ca男性也從婚姻這種安排中受益,因為其後代更有可能在父親提供資源的情況下得以生存。但是,終生一夫一妻制絕對不在我們的基因中。在離婚比較容易的社會中,大約有一半的初婚以與配偶分道揚鑣的結局而告終。
  • 一夫一妻即將成為過去式?卻遭到諸多網友的質疑!
    很久之前專家們就對中國婚姻的一夫一妻制進行了一番詳談。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女性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婚禮的方式即將迎來巨大的改革。開放式的婚姻究竟會不會出現呢?這種婚姻有一定的特性,其本質就是結婚的夫妻不受道德和法律約束。假設另一方愛上了第三者,卻不想讓原來婚姻破裂。
  • 終生「一夫一妻制」的鳥類,烏鴉
    雖然烏鴉侵略性極強而且極其好鬥,但是它們對「婚姻」的忠誠那是沒話說,烏鴉實行的是終生一夫一妻制,而烏鴉的壽命為13年左右,可見它們廝守13年的愛情著實令我們尊敬啊!
  • 民國規定一夫一妻制,為什麼很多人娶了很多小妾?法律的解釋絕了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51,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古代的一夫多妻制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妻子和幾個妃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古代仍實行一夫一妻制。如果說古代是因為封建落後,那麼民國時期出現了一妾多妾的現象,就有些令人費解了。民國時期,五四運動後,一夫一妻制真正實行,並寫入婚姻法。然而,無論從名人傳記還是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在權貴男性的身邊,都有不少女性的身影。比如張作霖就有六位夫人。娶三五個妃子,在民國時期很常見。有的甚至有幾十套房子。
  • 有種老鼠愛「吸毒」,還「享受」一夫一妻制…
    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了這種老鼠的可愛之處,他們似乎很享受一夫一妻制的生活。 人類對精神疾病PTSD關注的最古檔案面世:早在3300多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已經記載士兵戰爭時期表現出PTSD症狀。 科學家找到一種耐藥細菌「感染」同伴的機制。
  • 雄性才想妻妾成群,雌性只想一夫一妻,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其實對於海豹來說,納妾只是公海豹想要的生活,而母海豹更喜歡一夫一妻制。過去我們多通過觀察來研究動物行為。後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引入了DNA技術,於是有研究者對海豹做了親子鑑定,推翻了之前的認知:樓主海豹每100個孩子中有30個不是自己的。地主海豹以為自己管老婆,享受一夫多妻,其實是被騙了!
  • 探秘西藏的藏俗婚制:古代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生活形式並存
    在古代乃至現在,西藏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大中城市裡,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婚姻生活幸福和諧。但是,在西藏的一些偏遠山區,生產力低下,經濟不發達,生活條件差,比如在藏南和藏北地區,多偶制現象十分普遍。比如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兩麓,很多地方至今仍存在一妻多夫或者一夫多妻的家庭現象。
  • 一夫一妻就比一夫多妻正義嗎?也未必哦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現存光棍3000萬,於是有一位叫黃有光的經濟學家支招了:不行的話,咱一妻多夫吧!對於這樣的專家教授小編有點無力吐槽了,你在這拼車呢?我們今天探討的問題是,一夫一妻制就一定是正義的嗎?探討這個問題容易被媳婦打,注意安全。任何制度都有前提,需要適應當前社會環境,婚姻制度也是如此,現在105:100,一夫一妻制當然是最合適的,可是換個社會環境就不一定了。
  • 朱祐樘:萬人之上的皇帝,卻提倡一夫一妻,自己一生踐行
    朱祐樘:忠實踐行一夫一妻制,被童年陰影支配一生的悲情皇帝都說滿清最容易出痴情的皇帝,像皇太極專寵海蘭珠,福臨跟董鄂妃的故事也是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包括像甄嬛傳裡面的年妃,並不像電視劇裡那麼囂張跋扈,在歷史上雍正帝極為寵愛。可這些皇帝還是免不了三妻四妾,歷代皇帝也只有明朝的朱祐樘跟張皇后真正做到了一夫一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