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上市公司康達爾(000048.SZ)實控人羅愛華被帶走調查,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但近日深圳中院審理此案,一審宣告羅愛華無罪。
現年60歲的羅愛華曾是康達爾的實際控制人、前董事長。彼時,羅愛華「出事」的背景是歷時數年的康達爾股權之爭:深圳房企京基集團意圖入主康達爾,與原第一大股東、羅愛華任董事長的華超集團展開數年纏鬥。就在羅愛華被帶走後,京基集團迅即掌控康達爾董事會,先後通過要約收購以及受讓華超集團的持股,將持股比例提升至71.5%。今年4月,康達爾改名為京基智農。
2018年8月,羅愛華及幾名下屬因匿名舉報相繼被帶走,當年9月以涉嫌挪用資金、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正式逮捕。此案審理過程曲折,三次開庭兩次發函補充調查和建議撤訴,最終在12月16日一審作出無罪判決。
判決書顯示,2018年3月,康達爾出資5000萬委託前海光信投資城市更新項目,這筆錢隨即轉給項目平臺公司中財匯金。當月,有人向羅愛華借錢買房,經羅愛華口頭指示和前海光信、中財匯金操作,1650萬元被轉帳給個人,直到6月底才還給了康達爾1350萬元。
此外,京基集團在入主康達爾後,還認為8750萬元的大額資金異常付款與羅愛華等人有關。2019年7、8月,華超集團替羅愛華歸還了8750萬(其中包括上述5000萬剩餘的3650萬元),並將持有的全部康達爾股權轉讓給京基。康達爾此後出具了諒解書,後者也得以取保候審。
法院一審認為,中財匯金轉出1650萬元實際是前海光信對委託協議理解錯誤,且羅愛華已承擔相應清償責任,因此無應當刑事追責的行為。羅愛華被宣告無罪。
康達爾是一家頗有故事的上市公司。康達爾的前身是深圳養雞公司,90年代即在深交所上市,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成為知名莊家呂梁的樂園。當時,呂梁將公司改名為中科創業,在資本市場爆炒,引發了著名的「中科創業股票操縱案」。
呂梁崩盤後,羅愛華夫婦的華超集團在2002年接手康達爾,從此掌控康達爾十餘年。
2013年,被視為京基盟友的「牛散「林志開始在二級市場買入康達爾,隨後京基集團和時任京基副總裁王東河同時出手,京基逐漸成為康達爾第二大股東,與第一大股東華超集團差距不足1%。雙方隨即開始了股權爭奪戰。
2013年,羅愛華等人曾因涉嫌職務侵佔被深圳警方立案偵查,不過又在2014年宣告未被起訴。
京基與華超集團爭奪控制權期間,康達爾經歷了兩大股東的互相起訴、被監管問詢、罷免管理層、撤換董事會等一系列事件。由於股東內鬥,康達爾延遲發布年報被披星戴帽。
最終,羅愛華被刑拘後,京基在2018年11月通過要約收購拿下了京基的控制權,成為持股41.65%的第一大股東。京基入主康達爾後,對原董監高團隊大換血,並隨後通過收購華超集團的方式,將持股比例拉升至71.5%。
外界認為,京基對康達爾緊追不捨的動因,主要是看中後者的土地儲備。康達爾過去在深圳積累了大片的養殖場房用地,據業內估計,價值超過300億元。隨著大灣區持續火熱,這部分土地資源成了各方角逐的焦點。
康達爾核心業務是農牧飼料,對房地產開發一直並不上心。康達爾房地產公司在1992年就已經成立,但僅僅是康達爾的「副業」。從2017年起,房地產在康達爾的營收中開始佔據重要地位,2016年佔比4.7%,2017年佔比急升至47.34%,2018年繼續升高至52.08%。在此期間,康達爾的主營飼料業務並無太大增長。
京基入主康達爾後,為避免同業競爭開始削弱地產業務,宣布堅持以農業為核心業務,剝離非主業資產,並持續加大投入養豬。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京基智農已在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布局十大生豬產業鏈項目,成為新一輪豬周期中的養豬「新星」。
2019年,京基智農營收49.19億元、淨利11.5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京基智農3.58億元、淨利2778萬元,分別同比下滑35%、81%。
京基集團是深圳的老牌房企,涉足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金融投資等業務,實際控制人為知名富豪陳華。
目前,京基集團並未直接上市,但在A股控股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京基智農和陽光股份(000608.SZ)。此外,京基集團還是最近暴跌的「莊股」仁東控股(002647.SZ)的股東之一。
陳華之子陳家榮熱衷於金融投資,早在2016年底即開始介入仁東控股的前身宏磊股份,後將持股轉至京基集團。截至2020年6月,京基集團持有仁東控股7.09%股權,在12月15日乘「翹板」之機減持後,京基集團仍持有接近5%的仁東控股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