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否卦的卦辭: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譯:否卦。被強人阻塞,不利於君子守正。大的往上,小的下來。

否卦的《彖傳》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譯:《彖傳》說:「被強人阻塞,不利於君子守正。大的往上,小的下來」,因為天地不相互融合,所以萬物不能相同。上下不相往來所以就沒有天下的邦國。上面乾卦下面是坤卦,內部陰柔而外部陽剛,內部是小人而外部是君子。小人的道增長,君子的道就逐漸消亡。
否卦的《象傳》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譯:《象傳》說:天地不相互交融就是否卦的卦象。君子看到這一卦象應該通過修德節儉躲避災難,不可以以俸祿為榮耀。

總結: 俗話說:閻王好鬥,小鬼難纏。辦理一些事情時,開始時很順利,突然產生變化,這時候就要謹慎小心,找出問題的所在,一般這時候要注意三種人:內陰而外陽——仇人;內柔而外剛——不懂裝懂人;內小人而外君子——需要好處的人。
否卦六爻: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譯:初六:拔除田邊的茅草,因為根部連接在一塊一起拔除。佔卜吉利亨通。
《象傳》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譯:《象傳》說:「拔除茅草」,「佔卜吉利」,是因為他的志氣在於君主。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譯:六二:包納承受。小人吉利,大人閉塞不亨通。
《象傳》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譯:《象傳》說:「大人閉塞不亨通」,不能讓小人擾亂群體。
六三:包羞。
譯:六三:包納羞澀。
《象傳》曰:「包羞」,位不當也。
譯:《象傳》說:「包納羞澀」,位置不適當。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譯:九四:接受君王的命令沒有過錯,把祈福的地方建在遠離民田的地方。
《象傳》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譯:《象傳》說:「接受君王的命令沒有過錯」,這是因為志氣相同。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譯:九五:停止閉塞,大人吉祥。
《象傳》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譯:《象傳》說:「大人」的吉利,是因為位置正當。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譯:上九:把否卦顛倒過來看,先閉塞後來變成歡喜。
《象傳》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譯:《象傳》說:否卦終結就會傾覆,如何能夠長久呢?
總結:
初六和九四爻:對於「內陰而外陽——仇人」,既需要九四爻:取得上面的命令,也需要像初六一樣「拔茅,以其匯」,不留遺憾。六二和九五爻:對於「內小人而外君子——需要好處的人」,因為在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所以需要依靠小人幫助,找到九五爻,在九五爻的幫助下才能把事情辦好,辦順利。六三和上九爻:對於「內柔而外剛——不懂裝懂的人」,包羞,知道但不揭穿,不能傷了對方面子,給自己樹立更多的敵人。當這些都做到了,否卦也就結束了,變成之前的「泰卦」。做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出現各種的麻煩事情,首先我們需要有這個認識,做好一個準備,這樣才能在遇到事情之後不去過多的埋怨和抱怨,而是努力找到解決事情的關鍵的辦法。儉德避難是指在做事情時候應該把節儉和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儘量不去招惹是非,如果真出現是非,那就勇敢的面對,不要退縮,會有辦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