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被塑造成一個神乎其神的人物,他不但滿腹經綸,有經天緯地之才,領兵打仗有如神助;而且還可以「巧奪天工」,準確預測到大霧天氣,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草船借箭」,讓敵人——狡猾的曹操也上了當,乖乖送上了十萬支箭。
赤壁之戰,諸葛軍師再展神力,竟然在一座小山包上建起「七星壇八陣圖」,赤腳穿上皂衣揮一揮長劍做一陣法,就能向上天借來「三天三夜」的大風。
諸葛亮事後還故弄玄虛:自己這是洩露了天機,會折壽的。魯迅先生曾經就《三國》的寫法頗有微詞,他認為作者為了塑造劉備的宅心仁厚,用力過猛,結果把他搞得看起來像是一個偽君子;為了表現諸葛亮足智多謀,有些誇張,最後讓人看著像是一個妖怪,已經不像是人類了。
有一說一,諸葛亮「借東風」這件事,還真不是吹的,如果掌握了《易經》中的這幾個卦象,你也能做到。
諸葛亮曾經向魯肅透露,自己天文地理無所不精,奇門遁甲也略懂一二,事實上。要想在大霧天「借箭」,在大冬天「借東風」,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知識點,只需要熟悉《易經》中的十二闢卦,然後再總結分析一下當地古人有關的天文水文記錄,就可以做到八九不離十。
那麼什麼是十二闢卦呢?
我們知道,《易經》所有的六十四卦,都是從乾卦和坤卦變化而來的,十二闢卦又稱「十二消息卦」,陽爻從最底下「初九」一層不斷增多上升,一直到乾卦六根全是陽爻,這叫「息卦」,象徵著萬物休養生息,由發芽到枝蔓葉茂。
「消卦」從最底下一根爻「初六」開始陰爻不斷向上增多,直到坤卦六根全陰,代表著生物開始由蕭瑟走向衰敗,最終枝枯葉落,歸於沉寂。
消卦和息卦各六個,總共十二個,對應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息卦從農曆十一月「復」卦開始,到四月的「乾卦」是萬物復甦生長的季節;消卦正好相反,從農曆五月「姤」卦開始,到十月的「坤」卦,太陽從最高點開始離開北回歸線,距離北半球越來越遠,氣溫越來越低,從秋天的清冷走向冬天的數九寒天。
古人先總結出十二闢卦這樣一個體系,然後歷代的天文、農官聯手合作,代代接力,以華夏大地一個固定的有代表性的地點為參照(通常選在中原地區),不斷記錄和總結此地的氣溫、風力、雨水等氣候元素,加以詳細的記錄和整理。
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礎數據之後,以後只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就可以準確預測當地的天氣,往往可以精確到五天以內,而且準確率高達八成以上。要知道,我們現在有氣象衛星,對地球大氣層進行全天候360無死角觀測,就這樣,天氣預報還經常「掉鏈子」。
古人利用一張《易經》八卦圖就可以做到80%準確率,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那麼為什麼是「精確到五天」,為什麼不是三天也不是六天?
因為五天就是古人觀測研究氣象的最小單位。老祖先把一年365分為二十四節氣,一氣為三「候」,是十五天,一候正好是五天。
我們經常會在春節貼春聯的時候看到一個詞——「三陽開泰」,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從《易經》十二闢卦來的。
三陽開泰的卦象就是「泰卦」,因為它的下面有三個陽爻,所以叫三陽開泰,而對應的月份是農曆三月份,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時正值春季,鶯飛草長,萬物更新,春和日暖,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象徵著美好的生活剛剛開始。
古代是農耕文明時代,古人都是「看天吃飯」,所以這套十二闢卦系統對於他們來說十分重要。農業上所有春耕秋收都得靠它作為指導。而如果把它用在軍事上,就能想諸葛亮所說的那樣,向上天「借天兵」助自己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