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天問解讀易經六十四卦探秘。
朱熹說:圓者動而為天。對此易界是廣泛認同的。這是一個天體運行的規律圖,或者說是個古代的曆法圖,它精確地說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運行規律。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則從乾始逆時針排列一周而成圓形。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運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節氣,便是一幅完整的天體運行圖。
茫茫大千世界,宇宙神秘力量總是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人以指引,有時是一個夢,有時是一隻蜘蛛,有時是一種直覺而更多的時候則是通過巧合。不管是什麼具體形式,它們都是上蒼的暗示。人在做天在看。宇宙神秘力量有一個巨大的超時空導向系統,而人則是其雷達監視屏上閃動的小點;宇宙神秘力量要繪就的是一幅宏偉的藍圖,而每個人只是那幅藍圖上的一點點色彩。
坤盡子中,坤卦六爻皆陰,可謂陰極物極則反陽氣由子而生接下來是《復》卦,一陽在下始生至《同人》共一十六個卦九十六爻,其中陽爻四十八個,陰爻也是四十八個,陰陽各半,表明晝和夜一樣長,這就是春分。春分交在離,革,同人處,地支為「卯」《離》盡卯中方位,《乾》盡午中,從《臨》卦始至《乾》卦,陽氣漸長,至《乾》達到盛極,六爻皆陽,地支臨「午」。此區間其十六卦,陽爻六十四個,陰爻三十二個,陽多陰一倍,表明晝多於夜,是一年中最炎熱時期,為夏至交於《乾》,「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姤一陰始於下,至《師》卦僅存一陽在下卦二爻,這區間共有十六卦、九十六爻,其中陽爻四十八個,陰爻也是四十八個,陰陽各半,晝夜一樣長,為「秋分」,交在《坎》、《震》、《師》地支為酉,故說《坎》在酉中。」
從《遁》卦始至《坤》卦,亦是十六卦九十六爻,陰爻在下浸陽,至《坤》陰達盛極。這區間有陰爻六十四個,陽爻三十二個,陰倍於陽,表明夜多晝少,為冬至地支為「子」「陰生於午中,極於子中。至此,一歲循環,周而復始。這是一幅多麼完美的天體運行圖呵!古人認為「天動地靜」,這是不科學的。說天體是順時針而行,這與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自轉,方向正好相反。然而,正是因為這個「相反」,使得古人與今人的認識結果是一樣的,天體左旋,正是地球右遷。
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對於圓圖,易界的認識比較一致,這是一幅天圖。它是《先天八卦方位》的延伸,將八卦擴展到六十四卦,更精確地表現了天體運行的規律同時,它又是對《河圖》的發展將河圖的天圖更具體化形象化,更具有可操作性。這是由八卦發展到六十四卦的產物。現在的問題是,方圖到底說的是什麼,它是怎麼表現地的?古代大地方位辯析遠古時,天和地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河圖》、《洛書》都是以此定位的。這是古人對天、地方位的最初、最原始的認識。傳說伏羲之妻女娃就用圭表測日,根據日影之轉移以辯別方位和計算時間。用圭測日影時投影在東則日在西,投影在西則日在東,唯正午時投影在中,連接短影與圭根的延長方向則是南。人站在地上,只能看見東、西和南而看不到北所以以仰頭見到的上為南,見不到的下則為北,天和地都是同一個方向。這個方向什麼時候「正」過來的呢?
為了這幅宏偉藍圖,宇宙神秘力量會隨時向這些在視屏上閃動的人發出指令,為他們的人生指明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宇宙神秘力量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來發出指令的,僅僅局限於思考的人根本無法接收到這些指令。所以,要接收宇宙神秘力量的指令,需要人的另一種超凡的心靈能力這種超凡的心靈能力就是感應。擁有感應的人能超越思維和邏輯,直接感受到那股神奇的力量,並接受它的指引。從古到今無數傑出的人士都在各自的領域感應到了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從釋迦牟尼到愛因斯坦,從老子到牛頓,從威靈頓到邱吉爾從蘇格拉底到史蒂夫賈伯斯雖然他們從事的是不同的職業,但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感應到了這股宇宙的終極力量。在我採訪的上千人中,凡是功成名就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承認自己感應到了這股力量並接受了它的指引。記得我在採訪比爾蓋茨時這樣問道尊敬的蓋茨先生,當初你為什麼要放棄哈佛大學呢?要知道,哈佛大學意味著光明的前途,人們認為只有傻瓜才會放棄。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你做出了這樣大膽的決定?比爾·蓋茨回答道"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我似乎被一股力量推動著,就像著了魔一樣,非要去做那些事情不可,這股力量讓我感悟到了自己來到世上的使命。至於這股力量是什麼?它來自哪裡?我卻並不知曉。"
《尚書顧命》載在成王逝世的葬禮上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太保即召公,為西伯,他率領西方諸候列應門左側。畢公是東伯,他率領東方諸侯列應門右側。這個方位實際就是左西右東,當然也就是上北下南了《尚書禹貢》所載九州山川河流方向(見上篇大禹九州圖)也與今天相同,如:「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沂水源於今山東沂水縣西北,在今江蘇邳縣與泗水會合,然後在江都東入長江。這說明,至少在堯舜之時,大地的方位就已經正過來了,與今天的方位相同。古人對地方位在認識上的改變是否更早?《黃帝內經素問》有天不足西北,地不法東南之說認為西北屬陰,多高山峻岭故天氣較冷東南屬陽,是汪洋大海,故天氣較熱。這與我國今天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但是,學術界一般認為,《內經》是產生於戰國時期,雖說它繼承了傳統的文化,有遠古智慧的結晶,但也融進了後人的研究成果和認識,還不足以說明這種認識都是來自黃帝時代。不過,在堯舜之時地理方位與今的視覺相同,是有史料可查的。
說到這裡,讓我們再看一下方圖。這個方圖是由《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即大橫圖)摺疊而來的。朱熹說:「《乾》始於西北,《坤》盡於東南」,這還是「上南下北」的認識。可《伏羲八卦方位》是上(南)《乾》、下(北)《坤》,這二者的方位顯然是相反的,天尊在下而「地卑」卻在上。再看內二方圖,是《坎》在上、《離》在下,這顯然是《後天文王八卦方位》的倒圖,《離》為日、為火、為陽,怎麼會在下、在北呢?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這是由於認識上的局限性造成的。而實際古人認識的「天」,也只是月球繞地球迴旋時的「白道」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確切地說,只是一個天體的「圓環」,而不是整個天體。由地上仰望天,認為天在上、在南,是對的。日的投影於地,地的方位也是「上」為南就不對了。筆者認為,人們在繪製這個「方圓圖」時,糾正了這種認識上的錯覺,將地的方位改為「上北下南」,這就是這個方圖倒過來的原因。
按原先的方位來說,方圖西北至東南這條斜線依次排列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經卦,被稱為子午線,又稱經線、「太陽線」。西南至東北斜線排列著否、鹹、未濟、恆、益、濟既、損、泰八個卦,這條線被稱為「卯酉線」又叫「緯線」、「少陽線」。《內經靈樞》說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這明確說明,這條經線和緯線與二十八宿有關,由房至昴為緯線從虛至張為經線。既然稱為經緯線,那麼這張圖應該是對角擺放的,即《坤》在北《乾》在南《泰》在西,《否》在東,這與今天大地的方位是一致的。這個方位的確定,是由日圭測影得出來的,日在東則影在西,日在東則影在西,日在中時則短影在北對面為南,地與天的方位正相反。這就是方圖方位的秘密所在!
外方圖探秘外方圖共有二十八個卦,乾一和《坤》八南北相對,和數為九,是極數代表天,投影到地則分為一和八《乾》在下為南,《坤》在上為北,是一條南北的經線。《泰》在西,《否》在東,是一條東西的緯線。經緯線之說,說明當時人們已經初步認識到地球是圓的。一經一緯將地分成了南北和東西兩個半球。筆者繪製了上圖。此圖是外方圖二十八卦與二十八宿在仲春季節的月運行規律圖。是天在地上的投影圖,所以方位與天圖方位相反二十八卦對二十八宿此圖內方是二十八卦外圓是對應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環黃道和赤道兩側繞行於天。古人認為天道左行地道右遷,而實際是地球繞太陽逆時針自轉在考定四季變化時,必以「南」為準《尚書堯典》(本節所引均出此篇)說:「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這說的是天象。仲春之時星鳥(朱雀)七星在南方,這就是春分季節,人們恭敬地迎接這一天的到來,並開始有秩序地安排農事活動。卦象精確地說明了仲春之日地的表象。易界普遍認為《泰》是四季的春分點此圖的《泰》卦在左西,這個位置是不可移的。春分交在《泰》,與東方青龍之「心」宿相遇。《泰》卦三陽在下、三陰在上,陰陽各半,表明春分這一日,晝夜時間相等。此時朱雀在南,其星宿與《乾》相遇;玄武在北,其「虛」宿與《坤》相對;白虎在東,否在「昴」宿位置。從《泰》至《乾》這八個卦,下卦均為《乾》,三陽在下而上揚,逐爻上升至《乾》則六爻皆陽。「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當青龍之「大火(含房、心二宿)轉到南方時」,表明「夏至」來臨這一日白天最長。
從乾至否這八個卦,上卦均是《乾》陰在下而漸長,至《否》亦是陰陽各半,「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當北方的玄武之「虛宿」轉到南方時則是「秋分」此日與「春分」一樣也是白晝相等表明開始秋收了。從《否》至《坤》下卦皆為《坤》,陰漸進而剝陽,至《坤》陽被剝盡,「平在朔易,日短,星昴」,北方玄武之「昴」宿黃昏之時在南方升起,表明「冬至」到來,這一天白日最短,預示著新的一年的轉變,為除舊布新的季節從《坤》至《泰》八卦,上卦皆是《坤》陽氣在下始生而漸長,至《泰》則陰陽各半又值春分,周而復始歷經一歲。二十八卦與二十八宿相配合,真是天衣無縫!它真實地反映了天體運行在大地上的規律。月球運行規律 此方外圖又是月球運行規律圖。月球以橢圓形軌道沿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古人稱這個天體運行的軌道為白道測出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二十八天,今天我們知道是27天7小時43分11·47秒。
方外圖的二十八卦正與月運行的二十八天相對應。《尚書正義》說:以月初為朔月盡為晦,當月之中曰月望,故以月半為望望去晦朔皆不滿十五也。又半此望去晦朔之數,名之曰朏。朏者,言其月光正半如弦也;晦者,月盡無月,言其暗也朔者蘇也。」朔日,就是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跟太陽同時出沒,地球上看不到月光其月象。天體運行到地的北面,人們就見不到了,故將朔日定在方圖的北面坤的位置。《坤》卦六爻全陰以象朔。這一天出現在農曆初一,有如鉤的小月出現,又稱新月,月球自西向東而行。由坤至泰這八個卦坤陰在上,下卦陽氣漸長,至泰則陰陽各半,為上弦月。此時,太陽跟地球的聯線和地球與月球的聯線成直角,其月象是。這一天是初八或初七坤為初一謙初二《師》初三、《升》初四、復初五《明夷》初六、《臨》初七,至《泰》剛好是初八。
是的千百年來,這股力量始終存在著,凡是能感應到這股力量的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凡是忽視了這股力量的人,不管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最終收穫到的卻只是慘澹的人生。正因如此我們把這些有感應的人稱之為天命所歸之人把那些沒感應到這股神奇力量的人,稱之為時運不濟之人。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勤勞能幹卻不走運的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感應到那股神秘的力量,沒有受它的指引,只是一味地憑藉自己的聰明去瞎闖亂拼。這就像駕駛著一輛沒有衛星導航的汽車,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狂奔,希望到達目的地一樣,儘管不辭辛勞,努力前行但結果卻沒有找到目的地,反而與自己的目標南轅北轍。相反,感應到了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就像是給自己安裝上了一套衛星導航系統,有了這套系統,不用花費多大的力氣,你就能到達目的地。
大家對易經有什麼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