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品牌安全」發博表示,2019年10月5日,網際網路博主」午夜城醉「連續發布兩篇詆毀小米公司、小米產品及其創始人雷軍的微博,稱其」幫助收集機密「」雷漢奸「等。2020年12月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被告人涉嫌誹謗的行為做出了賠償原告81000元的民事處罰。
縱觀小米公司的發展史,像」午夜城醉「這樣的詆毀行為其實是屢見不鮮的。究其原因,實際上是這些數碼博主的逐利傾嚮導致的。在中文數碼圈內,小米這兩個字仿佛就是一個自帶流量的財富密碼。而小米的負面消息更是各大博主趨之若鶩的大熱點。那麼,問題就來了。沒有負面怎麼辦?那就只好自己捏造負面消息了。至於言論的真實性、邏輯性,在這些人的眼中,根本不如白花花的流量重要。
舉個例子:某數碼博主曾經發博的點讚評論都只有個位數,然而,伴隨著他傳播的大量反智言論,無數不明真相的用戶被他挑動,被罵得越兇,漲粉越快。名聲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不得人知的博主終於有一天站在了大眾的面前。或許這才是現實中的」小丑竟在我身邊「吧。
這次判決也給那些圖謀不軌的自媒體敲響了警鐘。網絡發聲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作為數碼科技媒體工作者,更應當謹言慎行,萬事小心。作為典型的名譽侵權案件,這次的判決雖然以賠償為主,但8萬元的數額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從開庭的整個過程來看,被告人一直在糾結賠償數額問題。小米法務一開始索賠200萬,後手下留情只要求81000元的賠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看到小米最後只索賠8.1萬的時候,我感到有一絲欣慰,也有些許無奈。欣慰的是,小米作為一家大企業,還是有很多溫情的,而無奈的是,某些利慾薰心的KOL,並不會因為小米的溫情而停止誹謗。看到這位被告庭審過程中的無賴樣子,或許小米法務部這次真的可以稍微用點力。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近年來數碼圈在網際網路上的輿論戰已經是見怪不怪了。然而,真正決定廠商前途的,仍然是他們自己。手機賣得不好的根本原因,只能是它某個方面做得不行。經歷這次事件,或許各個品牌的KOL也應當冷靜一下,生產乾貨也好,帶節奏也罷,最起碼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這是法律的底線要求,也是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最後引用」小米品牌安全「博文的一句話:」希望這個世界少一點惡意揣測,多一點真誠熱愛,願我們永遠心向陽光,溫暖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