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受訪青年表示「文化消費」升級了

2020-12-26 騰訊網

受訪青年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洪靜瀾

作為一檔專業舞蹈創編競技綜藝,《舞蹈風暴》第一季和正在播出的第二季,豆瓣評分分別高達9.2分、9.4分,以豐富的舞蹈元素、專業的舞蹈技術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近些年,年輕人在線下觀看舞蹈演出、舞劇、音樂會等的熱情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今,這類「小眾」藝術已經不再「小眾」。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日常生活中,受訪青年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87.5%的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

受訪青年線下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李璇(化名)超級喜歡看《舞蹈風暴》這檔節目。「選手都是專業出身,很多都有各大院團首席或冠軍的身份。觀眾不光能欣賞美的舞蹈,更像在看『神仙打架』,有一種藝術交流的性質。節目打破了舞種界限,不僅有多舞種融合,更有創新」。李璇說,節目讓觀眾有了難得的單純欣賞和了解舞蹈的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表示,年輕人欣賞某一類節目,反映了他們對於一種文化的需求。「線上的需求會推動他們進行線下的關注與消費」。

調查中,74.8%的受訪青年都看過《舞蹈風暴》這檔綜藝節目。看過節目的青年觀眾中,82.9%都表示喜歡看。

62.8%的受訪青年表示,之所以喜歡看這檔節目,是因為能觀看專業頂尖舞者同臺競技,59.6%的受訪青年表示可以了解和欣賞不同舞蹈種類和風格。

李璇平時經常會去看話劇、音樂劇。前不久,她剛看了開心麻花的《醉後贏家》《戀愛吧!人類》。在她看來,劇場藝術是「一次性藝術」,沒有重來,一條到底,特別考驗演員的功底和現場發揮,「很多演員的現場魅力深深吸引到我。現在好劇本越來越多,希望會有更多機會去現場感悟和享受」。

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吳嘉偉(化名),平時對話劇、音樂劇關注比較多,「這種現場表演,演員服裝、舞臺效果等都非常美,令人賞心悅目。而且很多劇的內容都非常有深意,值得觀眾去思考」。

劉璐今年讀大三,非常喜愛京劇。最近看了一場京劇傳統劇目《紅鬃烈馬》,講述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劇情凝練,前後跨度18年,還融合了不少武打技巧和唱腔技巧的展示,非常值得一看」。

平時生活中,年輕人經常關注和觀看哪些表演?調查中,舞蹈(57.7%)和音樂會(50.1%)的選擇比例超過半數。其他還有:舞劇(38.1%)、音樂劇(36.6%)、曲藝類表演(28.4%)、話劇(21.4%)、歌劇(20.9%)。

大家觀看藝術表演能收穫什麼?60.2%的受訪青年認為能得到藝術氣質的薰陶,59.2%的受訪青年表示能夠放鬆身心,50.6%的受訪青年能在精神上獲得滿足。其他主要還有:欣賞水準的提高(47.0%),緩解焦躁情緒(32.4%)。

87.5%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

「我身邊不少朋友也都喜歡看音樂劇、話劇、舞劇等,大家互相推薦,一起討論。我感覺最近一兩年看的音樂劇,上座率基本都在80%以上,年輕人挺多的。」 李璇說。

87.5%的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交互分析發現,越在基層感受越明顯,城鎮或縣城的受訪者選擇比例最高(90.0%),其次是三四線城市(88.8%)。

周星分析,從一定程度上說,年輕人文化消費的確有所升級。同時,創作者、媒介機構、節目提供商等供給側對文化的感知、認知也升級了,打破了以往偏向娛樂化、商業化的態勢,使得青年文化消費需求進一步得到了催發。

吳嘉偉分析,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一是現在娛樂休閒更加多樣化,年輕人涉獵廣了;二是大家更注重精神上的充實,經濟水平的提高讓人們更願意從線上走到線下;三是我們社會文化素養普遍提高,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也就更大;四是國家對於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動,以及幾檔綜藝節目的促進。

劉璐感到,社交媒體在年輕人看劇看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看完後去某平臺發感言、打卡,既標記了悠閒優雅的生活,又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者的關注。還顯得自己有欣賞水準」。

至於年輕人欣賞水準提高的原因,69.2%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家庭更加重視子女才藝的投資,激發興趣,66.8%的受訪青年指出年輕人更注重追求精神生活享受,51.3%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素質教育的結果。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文化消費提升的現象,反映出我國文化市場的成熟和繁榮,也體現了人們整體文化自信的提升。「最近幾年人們對於成語詩詞、戲曲等傳統文化內容有了更明顯的偏好,成為一種消費時尚」。他還提到,現在年輕人整體文化素養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起他們的父輩,90後、00後接受的教育更全面系統,文化教育也更均衡。在此基礎上,他們的文化消費會更自覺、更具有個性」。

受訪青年中,男性佔46.0%,女性佔54.0%。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5.6%,二線城市的佔47.1%,三四線城市的佔15.3%,城鎮或縣城的佔1.5%,農村的佔0.5%。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滿足年輕人文化需求 61.0%受訪青年希望挖掘和製作更多經典題材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0%的受訪青年希望挖掘和製作更多經典題材,39.5%的受訪青年希望資源渠道下沉,覆蓋和滿足更多青年需求。
  • 遊戲引入歷史 91.7%受訪青年指出要以尊重史實為底線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82名18歲-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3%的受訪青年反感遊戲與史實不符的情況,73.0%的受訪青年認為遊戲可以和歷史很好地融合。91.7%的受訪青年認同,遊戲中引入歷史需要以尊重史實為底線。調查中,93.6%的受訪青年平時玩遊戲。
  • 展望2021 97.8%受訪青年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
    展望2021 97.8%受訪青年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 60.6%受訪青年希望在2021年養成良好作息,53.0%受訪青年會加強身體鍛鍊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12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6%的受訪青年希望在2021年能養成良好作息,53.0%的受訪青年會加強身體鍛鍊。97.8%的受訪青年相信,自己在2021年會做得更好。
  • 超九成受訪青年認同勤勞奮鬥的人生更幸福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19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1%的受訪青年會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92.8%的受訪青年相信通過勤勞奮鬥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 50.4%受訪青年期待兩會關注「招聘平臺把關審核」
    就業創業一直是兩會上頗受關注的議題。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負責執行的,對1984名18-35周歲青年進行的「2020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顯示,今年兩會,52.6%的受訪青年期待就業創業相關議題。滿分10分時,大家對就業創業環境的滿意度打分為7.06。
  • 近九成受訪用戶表示拼多多上的商品能滿足日常所需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桑雪騏)12月23日,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家電行業線上消費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近88%的受訪用戶表示拼多多上的商品能滿足日常所需,84%的受訪用戶有意願在拼多多上購買家電產品。
  • 未來5年 上海青年有哪些新期待
    調查結果顯示,青年在上海的主要目標是「就業」(佔54.8%),其次是「學習」(佔22.8%),再次是「陪伴親人/友人」(佔10.0%)和「創業」(佔4.7%)。調查指出,青年在滬創業的熱情需進一步加強。未來5年,超過一半的受訪青年「不打算換工作」(佔71.3%),有換工作打算的佔28.7%。
  •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2020年88.6%受訪應屆生「雲畢業」
    受疫情影響,多地高校明確表示本學期不開學。今年大多數應屆畢業生不能有以往那樣的畢業儀式:拍畢業照、舉行畢業典禮、觀看畢業晚會……但他們也有特別的方式紀念畢業。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505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6%的受訪應屆畢業生都是「雲畢業」。
  • 49.5%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
    49.5%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 2021-01-07 08:43:3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會與同齡人發生衝突。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們會怎麼做?
  • 85.3%受訪青少年希望在未來15年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針對14-35歲青少年進行的「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調查顯示,85.3%的受訪青少年希望在未來15年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愛國愛人民是受訪青少年認為成為國家棟梁最應具備的素質。滿分10分,受訪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得分達到9.44分。
  • 尼爾森:疫情過後或迎消費反彈 近半受訪零售商持樂觀態度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尼爾森日前發布的《尼爾森深度解析疫情下中國零售業的變革與機遇》(下稱研究)顯示,以此前非典時期的零售變化為參考,此次疫情過後很有可能會迎來一波消費反彈。研究顯示,展望未來半年的經營狀況,46%的受訪零售商持樂觀態度,其中8%覺得未來半年經營狀況會非常好。36%的零售商則對未來情況感到擔憂,認為存在較大經營壓力。尼爾森中國區總裁Justin Sargent表示,疫情給中國零售業帶來巨大的考驗,但零售商仍展現出了很大的靈活性和韌性。
  • 71.4%受訪職場青年建議先做好主業再發展副業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4%的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先做好主業,再發展副業。受訪者中,男性佔49.2%,女性佔50.8%。71.4%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先做好主業,再發展副業90後意純(化名)白天在公司上班做會計,晚上回到家之後,又會做自媒體兼職。
  • 過半受訪已婚男性贊成全職奶爸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87名已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丈夫成為全職奶爸,男性贊成的比例(52.4%)高於女性(45.8%)。56.0%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男性做全職奶爸是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54.6%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爸爸的陪伴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 「Z世代」音樂消費三大關鍵詞:高頻、付費、自主
    受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等影響,「Z世代」群體與前幾代人有著明顯的不同,無論是對待生活的態度還是消費觀念都有著諸多差異。作為真正的「網際網路原住民」,他們更追求自我個性化,關注小眾文化,追求消費升級。 該群體的不斷成長,正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各個消費領域的發展方向。當然,對於音樂的聆聽、分享和消費習慣以及對音樂文化的認知也同樣有著屬於這一代人的特點。
  • 中國青年報社「五四」調查「你怎麼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顯示...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了一項「你怎麼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滿分為10分,受訪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得分為9.50分,國家認同感得分為9.59分。97.9%的受訪青年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當國家有需要時,94.5%的受訪青年表示會挺身而出,扛起重擔。
  •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東北大學 馬佳序 中山大學 梁心璐 閩南師範大學 魏翠雲  反覆核對課程代碼後,王禕和室友分坐在電腦前。她們準備在學校選課系統開放的瞬間,立即按下「選課」按鈕。
  • 近九成受訪少年兒童相信未來15年自己有更多機會成長成才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受訪少年兒童信心度平均打分9.51分,近八成打出了滿分10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 山 杜園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描繪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 網絡「喪文化」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樣態分析
    面對一夜暴富這樣幸運的事情,近七成的青年大學生表示願意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青年大學生受「佛系文化」的價值影響,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夢想是有的,但是希望通過幸運的方式降臨在自己身上。3.
  • 公園綠地最受青睞 文化創意園光顧少
    本報訊 (記者 楊群)為了解市民對本市公共文化場所的利用狀況,徵詢市民對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願望和需求,近日,上海市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利用12340社情民意調查專線,對市民對公共文化場所利用狀況開展了一次專題電話調查。昨天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各類公共文化場所中,綠地類場所最受市民青睞,其次為音樂影劇類場所。
  • 胡潤發布《2020中國老酒白皮書》:白酒消費理念正從「喝名酒」向...
    摘要 【胡潤發布《2020中國老酒白皮書》:白酒消費理念正從「喝名酒」向「喝老酒」轉變】據胡潤百富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中國老酒白皮書》,白皮書顯示,56%高淨值飲酒人群近兩年增加了高端/次高端白酒的消費頻率,白酒消費理念正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