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平仄、對仗、修辭、運典,隱藏著豐富的詩詞規律,妙趣橫生

2020-12-14 茅不惑

中國的對聯堪比燦爛的詩詞,博大精深。

要學會制聯並非易事,制出一副好聯更是難能可貴。

其中最大的要求是必須讀書多,且要有悟性,能夠學以致用。

這不是一個惰於對聯者可以做到的。

對於初學者或想因此了解對聯,則不妨通過多讀詩詞歌賦,熟悉其中的格律。

最好是先學五言或七言,即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能作好詩之項聯與腹聯,則制聯就比較容易了。

不過制聯與詩不盡相同,聯有所謂「無情對」者,即上下聯可以毫不相干,律詩則不然,這是制聯易過詩的地方。

而學作詩又須先背詩,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因為熟讀並能背誦了,隨時皆可吟頌,既能知其格律,亦能得其韻味,信口即可成句,平仄亦諧。

可見熟讀詩歌,經常背誦吟誦一番,雖不能即作詩人,但對於制聯,定多助益。

要知道,詩有詩律,詞有詞律,聯亦有聯律。

對聯是千家萬戶團圓的文化象徵之一

1、對聯的格律規制

聯律簡而言之,共有六端。

第一,字數。

制聯當先知字數。有兩言者,有三言者,有四言者,有五言者,有六言者,有七言者。自此以上,則無限制,可達十餘言,數十言,百言。

惟兩言、三言者不多見,四言者亦少,最多者為五言、七言。

兩言、三言實是似易而難,就算做的好了,也與我們對詩聯的認識心理有悖,覺得它算不上聯,最多為對對子罷了。

二言:

拍馬

吹牛

此是笑話,蓋為戲聯也。然用來饋贈今日部分小人實在妙不可言。

三言:

孫行者

祖衝之

人名相對,首字名詞對名詞,且祖孫相對,甚絕;中字動詞對動詞,「衝」與「行」,一急一緩,甚當;尾字則是虛詞相襯,實屬巧對。

三言聯當以此為最妙。

四言: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此聯當為四言聯中之名聯,雖算不上絕品,但上聯嵌「缺一(衣)」,下聯嵌「少十(食)」,蓋謔也。道出世間人情,實屬巧思。

另:

青島威海

黃石鎮江

四個地名,自然成文,對仗工整,可謂巧奪天工。

五言:

三光日月星

四詩風雅頌

此聯為蘇軾所作。

且有個故事:據載仁宗元佑間,遼使來聘,其國素有「三光日月星」上聯無人能對,思用以難東坡。東坡就遣其僕以「四詩風雅頌」為對,以示大國人才輩出,雖奴僕亦甚風雅。蓋《詩》有風雅頌,而雅又分大雅小雅,是為四詩也。

此聯難在三不能對三,他數則又非三,東坡此對誠可屬巧不可階,當推為五言聯之首。

另有:

三星白蘭地 三強韓趙魏

五月黃梅天 九章勾股弦——華羅庚

六言:

四季秋冬春夏 八字年月日時

阮元何無雙耳 伊尹只有一人——嘉慶、阮元

幸早哩,且從容——劉攽(杏,棗,李,從容為藥名)

有急事,需當歸——蘇軾(柚,芰,柿,當歸為藥名)

六言名聯:

國家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此聯是國人戲贈康有為晚年成為「保皇派」。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出自《禮·中庸》,「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論語·憲問》。

此聯妙在運用了隱語,罵康有為是「妖孽」、 是「賊」而不顯,絕!

七言:

水底日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寇凖、楊大年

日在水底,實在天上 ;人在眼中,實在面前,甚巧!

八言:

迅雷風烈,烈風雷雨

絕地天通,通天地人

前者見《論語·鄉黨》:「迅雷風烈必變」:《書·堯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後者見《書·呂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太平御覽》卷四《尸子》:「通天地人,是為聖人。」

此聯既引典,又能回文,巧則巧矣,但古樸深奧,我輩實不宜學,但涉獵而已。

另有一聯,為劉師亮贈金子如新婚聯,曰:

子兮子兮,今夕何夕

如此如此,君知我知

此聯首為嵌「子如」名,次為集句,前見《詩·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如此如此語,乃舊小說中附耳之語,常有不可告人者。「君知我知」,見袁宏《後漢紀》卷十七。

此聯雖謔而較含蓄,且皆為雅辭,尤得難得。

九言:

騎青牛,過秦關,老子李

斬白蛇,興漢室,高祖劉——李元慶、劉乃香(俱為清朝之四川才子)

十言: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紀昀

十言聯並不多見,蓋斷句不諧也。

此聯亦為集句,紀昀嘗謂經史中無一不可為對,故有人難之以上聯,出自《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不想老紀應聲答以下聯,乃出自《詩》:「國亂民散,喪其配偶, 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

更難得之處,上聯於女性為侮辱,下聯則取古禮,一反一正,誠巧對也。

最為奇佳之十言聯當推寫西湖景聯,曰: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此聯不僅迭字,且可回文: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時時雨雨晴晴。

大佳。

十一言:

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

南人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紀昀

乾隆時,工部火災,工部尚書金某奉命修繕,有人即作此上聯。

水部為古官名,清人以工部之代稱,司空亦古官名,即亦稱工部尚書,蓋以金木水火土為聯。

一日,某內閣中書乞紀昀為對,紀曰:「是不難,惟有屈足下耳」。即成下聯,蓋以東南西北中為對。

紀氏此聯,足見其雲天下事物無不可為對者,信然。

惟中書大人自討一罵,未免冤枉。

此為前四後七格式的十一言,最為多見,亦有前七後四的,如: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東放

自上而下讀左傳,書向右翻

更有一種,分一句為三段者,尤難。如: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聲——祝允明

十二言以上再無定律,盡可隨機杼出聯,但依平仄,有抑揚頓挫之調即可。

十二言以上可謂長聯,長聯頗不易為,更不易佳絕,故非功底深厚,熟諳此道者,殊不可為。

現舉例一二,以供鑑賞。

十二言:

氷冷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

丁香花,百人頭,千人頭,萬人頭——乾隆、彭雲瑞

十三言: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紀昀

十四言:

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施槃(明)

十五言: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十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十八言:

鄒孟子,吳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非男非女

周宣王,齊宣王,司馬宣王,一君一臣,一非君非臣

註:吳孟子,魯昭公之夫人;寺人即宦官,故是非男非女;司馬宣王即司馬懿,本三國魏臣,後其子孫司馬炎篡位後,始追尊為宣王,故不君不臣。

二十言:

看不見,姑且聽之。何須四處鑽營,極力排開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時得意,挺身遮住後來人

注: 舊時鄉間演戲,多在平地,觀眾皆站立,或扒在高處,有人作此聯,語妙雙關,可謂苦口婆心。

二十一言: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萬年,月井萬年

往下舉例不便。須知聯愈長愈難奇絕,多淪為庸品也,長聯而佳世者,不出百幅,不可不知。

成都武侯祠楹聯名句

第二,平仄。

作詩填詞須講平仄,制聯亦然。

平仄十分簡單,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還有一個入聲字,也為仄聲。

對聯必須符合平仄,有兩個要求:

其一,上聯尾字必為仄聲,下聯尾字必為平聲。如「大陸」對「長空」,乃為「仄仄」對「平平」。

其二,每一個詞或句之第一個字,亦可不必絕對相對,如改「大陸」對「平陸」,仍可對「長空」。

總之,每一聯語,平聲當對仄聲,此為不易之原則。亦有上句尾字為平聲,下句尾字為仄聲者,是為變格,非不得已或特殊需要,不能變易。

第三,對仗。

對仗不僅要求平仄相對,還要求詞性之對稱。

仍以「大陸、長空」為例,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十分工整。

其他詞性亦然,必須相對。

第四,修辭。

修辭要求制聯者須慎重推敲,不得妄為。

賞聯者也往往會在一兩字修辭處拍案叫絕。

賈島之「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即「推敲」一詞之來歷,不可謂不慎重。

第五,運典。

運用典故既能幫助抒情達意,文字亦較華美。

古之傳世名聯,悉多用典。

不過我輩多不讀古書,或所讀甚少,用典一說當可免提,免得不倫不類,自取其辱。

蓋用典不當,惟貽笑大方而已。

2、對聯當中的別格

以上所述,如平仄,對仗,修辭,運典,乃為制聯所必需,亦為制聯之正格。

但正格之外,尚有別格,謂為另一種技巧。

簡而言之,別格共有八種:

其一:嵌字。

嵌字種類繁多。

現以七言者為例,計有「鶴頂格」,即嵌於上下聯之第一字。

如筆者所作「麗魄倩魂如電目,瓊花玉樹美人顏」,即嵌「麗瓊」二字(人名)為首,頗自得也。

「燕頷格」即嵌於第二字,「鳶肩格」即嵌於第三字,「蜂腰格」,「鷺膝格」,「鳧脛格」「雁足格」都以字數往上類推。

五言者,則取「鶴頂」,「燕頷」,「蜂腰」,「鳧脛」,「雁足」五格。

友人嘗贈聯於我,嵌入「飛峰」二字,戲曰:「日赤排飛雁,月清吻峰巖」,即是五言之「鳧脛格」。

而八言以上,則任意嵌字,不再作要求,但求自然運用存乎一心而已。

舉一例,如袁少枚自題「半閒園」云:「半市半鄉,半讀半耕,半士半醫,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閒吟閒詠,閒彈閒唱,閒斟閒酌,人間多少忙客,而我獨閒。」

嵌入園名,既有「鶴頂格」亦有「雁足格」,極為自然,且道明園名「半閒」之由,更妙。

其二,嵌數。

即嵌數目字也。此格最易為眾人理解,不再贅說。

舉其佳妙者一聯,乃清人金安清題「三醉亭」云:「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萬六千場。」

一嵌入數字,即顯放達瀟灑,妙哉!

其三,嵌名。

即嵌入各種名詞,如人名,獸名,鳥名,花名,果名,樹名,藥名,地名等等。

古聯中最為有名者當有兩聯,一為「韓擒虎,李攀龍」,嵌名聯之祖也,二為「蘆中人語響,柳下惠風和」,一語雙關,既嵌人名(蘆中人即伍子婿),又可讀為「蘆中,人語響;柳下,惠風和」,極妙。

今聯嵌名者如「聞一多,錢三強」,「魯迅,徐遲」,亦頗有趣。

其四,拆字。

即將漢字形體拆開,或分或合而成聯。

古人為之用以戲謔,或表奇志或表譏諷。今人亦多為之,惟用以拆字謎耳,落於小道。

且舉一二例。

嘗有王黽齋其人,有人出對云:「王子身邊,無有一點不似玉。」

即拆「玉」字,又贊王某高才(金玉之才),雙關語也。

奈王某苦思無對,旁有人笑對云:「黽翁頭上,再著半夕便成龜」。

亦為雙關,譏王某無才也。甚妙。

或有一聯云:「一明分日月,五嶽各丘山」。

既是拆字,又謂日月皆明,而月不及日;五嶽皆山,而各自為丘。妙哉!

今人用「千古一絕」拆字為「估」,雖頗妙思,卻顛三倒四,實不足取。

其五,疊字。

同字再用,或且三用四用,即為疊字。

疊字如用得恰到好處,其妙不可言。

如歐陽修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即寫出庭院幽深寂寞之極狀,引人暇思。

李清照云:「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摹寫婦女之憂思何等入微!

在西湖九曲十八澗,有一聯云:「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山水之妙如在眼前,雖簡卻妙。

其六,諧音。

此格非特定環境不用為佳,蓋其似巧實拙,不夠雅觀。

舉例一二。

嘗有一農夫與秀才堵於鄉間小路,各不相讓,農夫出對云:「一擔重泥(仲尼)遇子路」。

秀才不能對,惟脫鞋入田而過。

三年後見修堤農夫歸家情景,方有下聯云:「兩堤夫子笑顏回。」

此聯當謂諧音聯之趣談。

其七,回文。

回文更難,多無上品,我輩亦不提倡。

像「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之流雖巧實拙,無甚實意,不足一提。

惟西湖花神廟有一聯,堪稱絕妙:「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回文則為「燕燕鶯鶯,處處紅紅翠翠;朝朝暮暮,年年雨雨風風」。

回文而兼疊字,實為巧思,允為上品。

其八,集句。

前已論及,再不多提。集句非熟讀古詩者難為,故聊知此格,以備參閱而已。

集句聯中首推一指者,當為北京通縣北運河「保岸河樓」聯。程德潤其人集唐詩宋詞題聯為:

「高處不勝寒,溯沙鳥風帆,七十二沽丁字水;夕陽無限好,對燕雲薊樹,百千萬疊未家山。」

集唐宋六家名句,且渾然天成,實是鬼斧神工。

用典集句的對聯,往往也是書法作品

中華對聯妙趣橫生,是讀書人的典雅之事,如有興趣,不妨試之。

相關焦點

  •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的藝術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通常被寫在紙上或刻在竹子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會在很多場合對對子,那麼在做對子的時候有什麼要求呢?首先字數要相等,當然也會有特殊情況使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但是情況是極其少的;其次,對聯是允許同一個字多次出現,但是要儘量避免同一個字在上下聯中同時出現;並且對聯中,上下聯相對應的字或詞的詞性要相同;同時,上下聯的結構也應該相同,這裡的結構指語法結構;除此之外,上下聯節奏也應該相同,就是說,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當然,對聯最重要的就是平仄,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反。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辭海》云:對仗「指詩文詞句的對偶。」對偶是「用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的語句表現相反或相關的意思」。可見,對仗就是對偶,就是字面音節兩兩相對的語句。這個定義,適合於一切對仗,不僅適用於詩,而且也適應於賦,當然同樣適用於對聯。就是說,聯、詩、賦等雖然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所運用的對仗在修辭學定義上是統一的、同一的。可惜的是,上述辭書中只說「詩賦」、「詩文」而無視對聯。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所以,既然玩對聯了,總應該了解一下對聯的規則吧。其實對聯的基本規則很簡單,就三句話15個字:字數要相等、句子要對仗、平仄要合律。對聯基本規則一:字數要相等這是對聯最基礎的規則。對聯基本規則二:句子要對仗對聯的第二個基本規則,就是上下聯彼此對仗。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刻在竹子、木頭或柱子上用於節日慶祝,發展到今天固定為紅紙黑墨書寫使用。寫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優美。是漢語言展示其獨特韻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一般情況下,只要上句聯語的二、四、六字掌握好平仄交替就算合格,但上聯尾字必須仄音收句。掌握以上基本規則算入門,高深的技巧可以邊玩邊學。頭條對聯玩法頭條對聯最火的玩法是「出句求對」,有人掛出上聯,求高手對出下句。有點擺擂臺的意思,接對者根據上句意境,結合平仄韻律給出恰當的下句即可。
  • 對聯常識:對聯平仄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平仄首先,排律是近體詩,那麼和絕句、律詩一樣是要遵守平仄關係的,即要遵守「對」、「粘」的句子關係。絕句四句,都經常有人暈頭轉向的出律,何況排律那麼長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長的情況下保持平仄對應關係,這是第一點難處。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協智:對聯規則與平仄辨別
    規則2:偶數字平仄相反上面兩例對聯都是行業聯。紅框裡都是處在偶數位上,上下聯要求平仄必須相反。事實上,我們平時製作對聯,主要用到的實詞也就這幾種詞性:名動形數。規則2和規則3,其實也是律詩對仗聯的基本要求(工整對仗還有詞類相同的要求,如天文、地理、氣象、器物等等)
  • 認識對聯━━聯律通則及解讀
    可見對仗是不能過於拘泥句式結構相同的。鑑於此,對「結構對應」的把握,主要應側重於上下聯詞語結構的對應,在此基礎上,再適當關注詞義配合、詞序排列和修辭運用等方面的知識,惟此才有助於對「對仗」的理性把握。至於把握的尺度,則是「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並非強求一致。
  • 巧用中藥名的對聯和詩詞,妙趣橫生,讓人拍案叫絕
    詩詞和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而中醫文化也在百姓的生活裡有不小的影響力。很自然的,對聯和詩詞中就有不少運用中藥的例子,讓人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巧用中藥名的對聯和詩詞,妙趣橫生,讓人拍案叫絕。
  • 皛玊說詩詞:掌握對聯的詞性結構與文意,作詩填詞就不難了
    對聯是詩詞的基礎,因為詩詞格律對仗與對聯緊密相關。對聯修辭用好了,詩詞也易學了。古典君分享一些關於對聯的詞性、結構、文意方面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也歡迎朋友們留言互動,交流切磋!——皛玊題記
  • 「詩詞格律與寫作」對聯修辭 合掌
    掉字對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作對仗,這種對仗在古詩中很常見,杜甫的七律中掉字對很多,用得很精妙。如《曲江對酒》的頷聯「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出句中兩個「花」字與對句中兩個「鳥」字相對。這類的對仗比較難作,作者須具有相當的修辭素養,不可一味追求。疊字對(連珠對)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說:連綿對者,不相絕也。一句之中,第二字、第三字是重字,即為連綿對。但上句如此,下句亦然。如「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聽蟬蟬響急,思鄉鄉別情。」
  • 說說春聯和對聯的平仄
    所以民間認為應該臘月二十八貼對聯。所以到了臘月二十八那一天,我打開一看。這工業品的春聯真不是標準的對聯。最後的兩個字根本不是「平仄」對應的。這副所謂的對聯,一聯是「仄仄仄仄仄平平」、一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到人間」與「景色妍」,並不成對。我根本搞不明白是商家配錯了,還是咋啦。橫批還和對聯重複。但懶得自己動手寫,顧不上別人可能嘲笑我們沒文化,就圖個紅火,湊合貼上了。
  • 「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
    詞類字詞對仗,是對聯中對仗藝術的關鍵。詞按照語法分為兩大類:實詞和虛詞。我們說的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按語法特徵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六種。虛詞一般不具有實在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係,或句子的語氣。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我們把方位詞歸屬於名詞,顏色詞歸屬形容詞。對聯的基本原則:實對實,虛對虛。
  • 【文化活動】「書香雅韻小課堂」喜迎鼠年春節——舉辦「平仄對仗...
    對聯又稱楹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 對聯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對聯中應儘量避免「異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律詩中二聯需要對仗律詩比絕句多了中間二聯,而這二聯是必須對仗的。這個對仗就不是我們前面說的平仄相對了,平仄相對是基礎,這個對仗是「對對子」的意思。民間對聯就是取自律詩的中二聯變化而成,所以對對聯實際上也是有規則的,在律詩的基礎規則上再發生變化。為什麼我從來不在頭條上對對聯?
  • 寫詩常識,如何正確對待詩詞和對聯中的對仗?你只要這樣做就行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六章內容。上一章我們重點講解了格律詩詞和對聯寫作方面的意境塑造及其方法,點擊查看文章:學習寫詩,怎麼才能寫出一首好詩?記住1個條件5個方法就可以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認識「對仗」在詩詞對聯運用中的「工」與「寬」,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寫作要領。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格律詩與對聯的寫作中又會有新的認知與突破。在上一節講意境塑造的時候,我們說過,無論是寫詩還是對聯,都需要做到各自的內容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無內在的關聯,那我們寫出來的作品肯定是「不知所云」、「亂七八糟」。
  • 聯海行舟手記之對聯的平仄
    自古以來,詩詞、駢文、曲賦,直至對聯,要想使文字讀起來能夠抑揚頓挫,憑的就是平仄運用得當,以使詞句聽起來有一種跌宕起伏的韻味。如果平仄在句中有諧地交替,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很多講究,但是平仄的運用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那麼,什麼是平仄?
  • 淺談對聯
    對聯包括門對、春聯、喜聯、壽聯,以及書房廳堂用的警句和寄託哀思的輓聯等等。它利用漢語的特殊性能造句、修辭,語言精煉,寓意深刻,表達詩情畫意的境狀。聯語對偶工整,聲調平仄交替,耐人尋味。 我國對聯的歷史悠久,是古代的桃符演變來的。據清人梁章鉅在《楹聯叢話》中說:楹聯之興起於五代之桃符。